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女中医师亲授养颜秘方: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

第5章

女中医师亲授养颜秘方:脸要穷养,身要娇养-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没有道理的,有悖于最先进、最科学的营养准则。
  《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一个饮食准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包括:麦、黍、稷、稻、菽,负责提供碳水化合物。
  五果包括:李、杏、枣、桃、栗,果蔬是负责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五畜包括:牛、犬、羊、猪、鸡,负责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
  五菜包括:韭、薤、葵、葱、藿。
  一个人要想健康,至少要吃到上述这些食物才可以。
  有一本名中医养生的书,全国几十位著名中医,都是健康高寿的老人,他们在书中谈自己的养生饮食经验,基本上都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意思就是在营养多样化、吃得杂的前提下,不放任、不多吃。通俗地讲,就是可以吃个“微缩版”的“百货店”,但不要吃个“超大版”的“专卖店”,后者只能使你的热量摄取过多,而营养元素不足,按这种让名医都能健康到老的饮食习惯,去保证好的皮肤肤质,应该不是难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怎么会“满脸菜色”
过去形容一个人脸色难看,经常说是“满脸菜色”,这种人的皮肤显得很暗黄,甚至发绿,没有光泽。因为那个时候粮食匮乏,很多人是用“瓜菜”代替粮食。现在粮食虽然不匮乏,但很多人觉得粮食不过是热量的补充,肉、蛋、奶之类美味的食物不也能提供热量吗?那就以肉、蔬菜代粮食好了,但是,不吃粮食其实是犯了中医养生大忌。
  《黄帝内经》在谈到饮食养生时,将“五谷为养”放在第一位,因为五谷是入脾经的,而脾是“后天之本”。之所以把脾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脾气是中国人或者说黄种人这个人种的薄弱环节。为此,粥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因为粥的温软细烂,更便于并不强壮的国人脾胃吸收营养……凡此种种都显示一个道理:疾病是最容易从脾胃这个薄弱环节打开缺口的。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最容易虚的脾,还有一个功能,中医之脾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是人体内的“审计署”、“纪检委”,可以监视伺机而动的病毒细菌乃至肿瘤细胞,像西医说的免疫系统。
  败血病就是细菌感染没有控制好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属于严重感染的一种,这个病名我们只在白求恩事迹中听说过。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达,至少在大城市,这种病已经很少见了。
  中医的脾是主肌肉的,脾气足的人肌肉会有弹性,会丰满,相反地,脾气虚的人往往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肌肉在短期内骤减,直接伤害的就是主管肌肉的脾气,也就是说,如果脾虚到了极致,这个“后天之本”的损伤等于身体里的“审计署”不干活了,失职了,导致他缺乏对细菌的识别力和抵抗力,才会导致败血症这种感染的燎原之势。
  通过不吃粮食而达到减肥的人,其实也就是在人为地制造脾虚,虽然未必能招致“败血病”,但脾气虚早晚要成事实,首先表现在皮肤上的就是气色很差、没有光泽。皮肤可以通过化妆品的粉饰而变得细腻,但健康的光泽是化不出来的,所以人会显得很僵硬、死板,没有生气。由此可见,要想获得真实生动的好皮肤,气色很重要。所谓气色,就是能透过化妆品表现在外的健康光泽,气色是由脾气决定的,而粮食是对脾气最好的补益。
  

人是一种适合黄色的虫子
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拿《黄帝内经》当教材,其实,《黄帝内经》不是单纯的中医教材,其中具体的诊疗技法是有限的,却涉及了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类似于中医里的“宪法”,比如《黄帝内经》就讲到了虫子,而且将虫分为五类,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鳞虫,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人是倮虫,倮虫属土,作为一个属土的生物,人是一种适合黄色的虫子。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什么样的治疗,都应该从土着手,比如从土中求金、求水、求火、求木,土是其他4种元素的基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属于土的脾胃才被给予了“后天之本”这么高的“职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才编写了《脾胃论》,从脾胃里找众多疾病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张仲景的《伤寒论》,虽然不是以脾胃为主导的,但他的《伤寒论》中有112个方子,用药不过百味,常用的更是只有几十种,但甘草一味却在70张方子中都用到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
  很多人以为药方中用甘草只是调和药性,其实,甘草的更大价值是补脾,因为甘草是黄色的,味甘,黄颜色和甜味都是入脾经的,每个方子都用上入脾经的甘草,就是为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忘保护脾胃,可见中医对脾胃之重视。
  《黄帝内经》对食物的评价是把粮食排在第一的,所谓“五谷为养”。而五谷中,小米是黄色的,是入脾经的,放在第一位也是强调脾胃的重要,脾胃不好以及由于脾胃不好而气血不足的人,应该长期吃小米。
  种过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产量小,而且很消耗土地,种几年就能使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可见小米对土壤中营养“掠夺”得多彻底,它占据的营养有多丰富!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一直是中国人补虚时的首选,因为它最大程度地吸收了土壤里的精华。
  小米是黄色的,枣肉也是黄色的,都入脾经,用它们熬的粥以前是专门给虚弱的产妇喝的,因为分娩之后人会气血双虚。对虽然不是产妇,但常年面色发黄,没有光泽的“黄脸婆”来说,她们的身体状况和产妇大同小异,都是气血双虚,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她们要想皮肤好,首先要把脾气补上去。因为中医说的脾是主运化的,所谓运化,就是将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并且运送到周身,其中也包括运送到皮肤。如果脾气虚,首先是无法吸收,其次是无法将本来就吸收得不多的营养输送出去。所以,我们经常见到怎么吃都不胖,或者怎么用补品脸色也不好的人,都是因为脾气这个环节太薄弱了。这种人重的要通过中药健脾调理,轻的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红枣小米粥为主食,因为粥这种饮食形式是最有益于脾气的。中医在讲述各种虚症的时候有个食疗建议,叫“糜粥调养”,就是用软糯的稀粥调养身体很虚弱、脾气很虚弱的慢性病人,这个作用是缓慢而稳健的。
  很多脾虚的人急于改善体质,吃各种补药,但很快自己得出结论:“虚不受补”。不是吃了消化不了,就是虚的问题毫不见效,就是因为脾气这个运输中枢没周转起来,没调度好,路没修好,车多就会堵,欲速不达。而小米、大枣以及这类补脾药熬的粥,对脾气的补养采取缓慢柔和的过程,就不会产生虚不受补的问题。
  当归生姜羊肉汤
  将500克羊肉洗净后用刀顺切成大片,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捞出凉凉。最好用一个沙锅,内加清水,然后把羊肉下锅,再放进当归10克和生姜一大块,用大火把汤烧沸后,把上面的浮沫撇掉,改用小火炖约一小时,要加两勺黄酒,黄酒是温性的,一方面去羊肉的膻气,一方面也有鼓动阳气以补血的效果。羊肉熟烂了,吃肉喝汤。
  ……
   。 想看书来

黑眼圈泄露你的子宫状况
只要子宫有瘀血,处于与平常不同的状态,眼圈就会发黑。月经期正是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的阶段,所以即便是没有瘀血问题的女性,到那几天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黑眼圈的问题,这是正常的,月经一过就会消失。但是,如果黑得严重,而且月经来的时候不畅,颜色也黑,或者有血块儿,这可能就预示着你已经有了瘀血,应该马上注意,否则黑眼圈可能从月经期才有,发展成平时也出现了,乃至成了美容时的心头大患。
  女人是最容易产生瘀血的, 所以有句经验之谈叫“ 十女九瘀”,十个女人九个有血瘀,这种情况和她们特有的生理周期有关,而月经的正常是保证身体没有血瘀,保证女性各种生理功能正常的前提。
  如果一个人在不是月经期的时候,眼圈也是黑的,这个人的子宫往往受过创伤,最常见的就是流产手术,这种手术做得越多,黑眼圈发生的可能越大,程度也越重。现在的“人流”已经可以通过吃药完成,“药流”这个新技术使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流产危险和伤害小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动刀子了,其实,损伤是同样的。无论“药流”还是“人流”,都是一种违背生理的过程,因为从生理角度看,怀孕之后,只有正常的分娩才符合人体自然规律,而流产是在中间人为地打断,首先造成的是子宫的局部损伤,比如内膜清除过程会因为医生的手法太重伤害到子宫壁。同时,自然分娩时,激素分泌的开始和停止都是逐渐的,而通过人为手段突然中止妊娠的时候,这些可能正在分泌顶峰的各种激素要突然停止,等于给身体来了一个“紧急刹车”,这也是民间对流产这样的“小月子”比正常的大月子更重视的原因。因为它不仅要修复手术带来的损伤,还要平息这个“急刹车”带来的各种失调,如果平息不好,瘀血就是留下的最常见的问题,这也是黑眼圈发生的物质基础。
  所以,要避免黑眼圈,特别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瘀血而导致的黑眼圈。首先是避免人流这样必要的损伤,如果避免不了,已经做了,事后对瘀血的治疗是消除黑眼圈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将化瘀作为日常事务了。
  中医讲,寒和虚都可以引起血瘀,因为血遇寒则凝,所以要想不出现血瘀,首先要保温,不受寒。不光是流产恢复的那个特殊时期,包括平时,因为寒邪的侵袭是日积月累的,是逐渐加重的过程。你可能已经从感觉上习惯了少穿,感觉上不觉得冷,但身体的伤害不是感觉能反映出来的,往往就是在你的无感中,寒邪已经入侵,血瘀已经形成。另一个是虚,因为“气为血之帅”,血运行要靠气的推动,如果你是个平时就有气无力的弱女子,不忍重负,稍微忙一点,到了下午就疲惫不堪了,那就很难避免血瘀的发生,像黑眼圈这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
   。。

腹部保温=全身排毒
女孩子应该是对“排毒”这个概念最敏感也最信任的了,因为她们觉得自己的面部皮肤问题都是毒素没排出去引起的,这确实有道理。但是,什么原因使毒素没排出去呢?回答一般是:“肉吃多了”、“运动太少了”、“便秘了”、“忘记喝水了”,这些都没错,也是最常见的,但有一点最容易被忽视,或者说,几乎是现在和排毒混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受寒,特别是腹部、盆腔的受寒,在“露脐装”、“低腰裤”越来越流行的现在,这个问题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大患。
  首先要知道一个事实:腹腔、盆腔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等于是个人体的大血库。而且盆腔血管有个特点,血管壁薄,弹性小,所以流到这里的血液速度会减慢。这个时候,如果盆腔或者腹腔再受凉,血流的速度就会更慢。要知道,女人最关心的身体的毒素是要借助血液的流动而排出体外的,血流变慢了,毒素的清除速度自然也变慢,毒素瘀积就在这个基础上发生了。即便是你的饮食很健康,也注意喝水,少吃肉甚至不吃肉,身体多少仍会有没有及时代谢出去的毒素吧,这些毒素就会随血流的缓慢沉积下来,日久天长真的就需要排毒了。
  所以,要想避免毒素对皮肤面容的影响,除了减少毒素产生的摄入机会,还要给毒素的排出一条通路。这就是不能受寒,特别是不能让腹腔、盆腔受寒,以保证血流的通畅。
  对女性来说,不让盆腔受寒的意义首先是可以避免盆腔的瘀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除了皮肤的粗糙,还会出现黑眼圈问题,这就更是盆腔有瘀血的标志。
  很多女孩子会有一组症状,一个是腹部的坠痛,严重的是站久了就坠得难受,在月经来之前更明显。按的时候腹部的两侧明显疼痛,而且会本能地拒摁,医生检查时稍微用力就会喊疼,这个症状很容易被怀疑是附件有炎症,但做B超之类的未必能发现异常,这种情况,医学上有个名词,叫“盆腔淤血综合征”,要通过更为细微的检查会发现,有这个“综合征”的人的盆腔静脉的血流明显变缓,静脉也变得狭窄。前面说的腹痛、腹坠乃至毒素瘀积等症状就是这些病理变化的结果,当然了,直接反映子宫状况的黑眼圈也会随即出现。
  这种人注意一下还会发现,她们不管怎么吃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