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第三只手 >

第3章

第三只手-第3章

小说: 第三只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冒吓得一哆嗦,停了下来,看了看我。问道,你是谁?想干什么!
  我说,甭管我是谁,赶快把钱交出来!
  傻冒突然围着我转了两圈,笑了起来,小兔崽子,你从哪儿冒出来了?
  我说,甭废话,快交钱!
  傻冒说,别玩啦,黄力!
  真没劲,连这也被他识破了。我无精打采地扔掉棍子,解下衣服,嘿嘿笑了起来。傻冒走了上来,一把抓住我的手,叫道,小兔崽子,你跑到哪儿去了?把我急死了,要是碰上坏人怎么办?要是迷路了怎么办?要是……
  真罗嗦,不过,还别说,听了这话我心里怪怪地,很不好受。
  三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如果生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教训人的欲望,他们可以去当老师。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地教训学生,就像交警教训司机一样。如果生我的目的是为了家里多一个成员,他们可以去抱养一个。再说了,多了我一个,只会给家里增添负担。现代的人就聪明多了,他们结婚不要小孩,甚至干脆不结婚。像五楼住的那两个就是。俩人经常吵架,吵急了一个就跑了,好几天不回来。过了几天,又跟没事似的住在一起。

第一章 逃出都市(8)
爸爸妈妈就没这么潇洒了。我几乎一生下来就知道他们喜欢吵架。为了一点破事,比如说,我在幼儿园又把哪个小朋友的胳膊弄破了,比如说,买给我喝的奶粉是过了期的,就这些破事,他们能吵上一天一夜。当然,我知道,吵的结果必定是老妈屈服,老爸胜利。在家里,老爸是奴隶主、法西斯和国王,老爸至高无上,一言九鼎,老爸从来没有错的时候。老爸的杀手锏是:你个女人,又没读什么书,懂什么!这一招一出来,老妈就像被点中了穴位一样,焉了。我观察过好多次,老爸的这一招百试百灵。有时我听得都腻味了,真想劝劝老爸,您换点新鲜的词行不行!可我不敢。因为对付我,同理,老爸也会用同样的做法:你个小孩子,懂个什么!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我也就焉了,如果我竟敢反抗的话,老爸还有更厉害的一招:棍子。这是老爸赖以统治我的国家机器,老爸只要高举起棍子,我就知道,我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的了。
  老爸有一句名言,这句名言也是他统治我的理论基础:棍子底下出孝子。为了防止我将来不当孝子,从三岁时起,老爸就在家里准备了棍子。十年后,我查看过那根棍子,并且用新学的几何知识测算过两头直径的大小,其中的一头已经比另一头整整小了三厘米,而且已经被捏溜圆,足见老爸的使用频率。
  我敢保证,老爸对付我的方案还有好多种,而且每一种都在实践中被证明为有效。有时候,老爸还会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谓晓之以理,就是先从大的方面讲起,什么“三代不读书,不如牛马猪”呀,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呀,也就是说,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崇高的事,不读书的话,人就会低人一等。然后再从小的方面讲,你看看人家邻居王小米,就是读书好呀,现在都出国去了,赚的是美元,欧元,家里的人都多得用不尽。李兴就是反面教材了。李兴就是没读什么书,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地托人找了个工作,结果呢,没干几年,下岗了。赚的工资还没有送礼花出去的多。老爸晓之以理之后,接下来必是动之以情。黄力呀,你想想看,我和你妈这么起早摸黑拼命地赚钱都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你。为了你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说真的,你的前途有了,幸福的还不是你自己,那时候,我和你妈都老了,也享不了你几年的福了。只要你争气,活出个人样,我们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老爸通常是一边说着,一边流泪,同时还要讲述自己的悲惨历史。不管怎么样,我绝不敢否认,老爸是个出色的演员,老爸演得真好。刚才还是怒发冲冠,火冒三丈,抄起棍子想揍我,转眼之间又会扔掉棍子,泪流满面。哼,我才不会上当呢。老爸的这一套我早就识破了,我的免疫力绝对是一流的了。
  不过这也没关系,老爸还有最后一套方案,那就是威胁我要把我送到乡下去受苦受难,就像他当年当知青时那样。声明一下,老爸之所以对这一招自信无比,是因为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老爸给我讲了上百遍他当知青时的故事。
  老爸说,黄力呀,你可知道,当年毛主席一声号召,我们都傻乎乎地下乡去了。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我们就相信了。
  我心里说,你是够傻的,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别人把你卖了,说不定你还要帮别人数钱呢。

第一章 逃出都市(9)
老爸说,那些乡下人呐,说有多野蛮就有多野蛮,而且他们极端仇恨我们知青,觉得我们在城里享福享多了,是该吃吃苦头,就变着法儿整我们。他们让我们挑重担子,挑的是什么,你知道吗?是大粪。臭得我直捂鼻子,可还得挑。吃的是什么,知道吗?米饭?美死你!还想有米饭吃,吃的是野菜!有时连野菜都没得吃。我们那个饿呀,只好自己半夜去偷红薯吃,有时也抓老鼠,烤熟了,就那么吃。就那个,还抢呢。还好玩?浪漫?你去试试!有一回,我们还被抓住了,抓住之后,在全体社员面前批评我们,说知青就是素质低,觉悟低,应该接受贫下中农更严厉的教育。更苦的还不是这些。知道我们睡的是什么地方吗?床?美死你!还想有床睡,给你一堆草,抖一抖,铺上破棉絮。知道是什么棉絮吗?新棉絮?美死你!你以为你是谁!当初我也那么想呢。可我们一接到棉絮,马上就捂上了鼻子……那个臭呀,简直盖了帽了!有个女知青当场还熏晕过去了……
  老爸这样描述他的知青生活明显是怀着刻骨仇恨的,明显是居心叵测的,可他万万没想到,他儿子聪明着呢,根本就不上当。我专门去查了一些书籍,《蹉跎岁月》,《中国知青梦》,我都翻过了,没有的事,我觉得知青生活挺浪漫的。不过,不怎么吃得饱饭这倒是真的。老爸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向我描述知青生活的结果是让我格外向往这种生活。你想想,我现在的生活才叫痛苦,才不是人过的日子。老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他来试试?每天上七节课,外加一节早自习,一节晚自习,还有无穷无尽的培优班,补差班,单元测验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特色班考试,分慢班快班火箭班考试,然后还有班上排名次,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唠叨,同学的嘲笑……要他来试试,不疯了才怪!我倒宁愿被下放,至少这样就不用上学了,不用考试了。
  俗话说得好,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我们的绝招,打、打、打,家长的王法。我们就成天生活在这样的悲惨世界里。有一次开元旦晚会,老师要我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我编了一个小品,把大家乐死了。我让方小青演老师(实际上就是演苦瓜),我演同学。方小青在上面唱:
  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我讲的课文很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声音吓坏,其实我很和蔼。(旁白:哎,怎么还是没人理睬?)寂寞是老师的悲哀,说出来,谁明白,求求你把头抬起来,看看我把课听明白。
  我在下面唱: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道题目都不简单,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上面写的东西真奇怪,哎!真奇怪!(旁白:哎!算了,睡觉吧)
  你信不信,当时,全班同学那个掌声呐,是经久不息呀,简直可以跟赵薇的演唱会比。可后来呢,我惨了。苦瓜秋后算账,先是装着很欣赏的样子问这么好的小品是谁导演的。我当时太傻冒了,没看出苦瓜的险恶用心,一得意,就说了出来。结果呢,苦瓜立即拉下苦瓜脸,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别对我进行了教育,当然了,同时也教育了全班同学。为了这个,下课后,全班同学还教训了我老半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逃出都市(10)
哎,算了,不提这些丧气的事了。好在苦难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自由了。
  我跟在傻冒的后面,举着双手,使劲地挥舞着,扑进乡村的怀抱。毫无疑问,我的幸福生活拉开了序幕。
  这是真正的乡村的夜,和电视里的不太一样。远方都是起伏的山,身后是一排排的稻田,萤火虫就在稻田中间飞来飞去,青蛙像歌星开演唱会一样拼命地叫着。前面就是乡村了,一点一点的灯光从树丛里透出来,走近了,才发现,家家户户都开着门。快到了,我跟在傻冒后面,低下头,穿过一排绿藤缠绕的葡萄架,两棵巨大的枫树出现在眼前。枫树的下面,是一排矮矮的瓦房。这里一定就是傻冒的家了。
  傻冒领着我进了门,一位老大爷笑呵呵地说,三儿,你回了。这孩子是谁?
  原来他还有个名字叫“三儿”,看来他们还有两个孩子。
  三儿说,爸,他是城里来的孩子,到乡下来体验生活呢。
  大爷说,好!好!就怕不习惯。
  我走上前去,喊了一声,大爷好!
  不知怎么的,当时我特别乖。
  三儿领着我进了一间屋,放下东西,问我,一个人住间屋怕吗?这屋大着呢。
  我拍着胸脯说,怕?怕那还能叫男子汉,我还不知道怕字是怎么写的呢。
  三儿说,那就好,那就好。
  到了睡觉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牛皮吹大了。没想到乡下的夜里是这样的。屋子里静得听得见心跳,屋外是虫子此起彼伏的叫声,时不时地,还不知道从哪儿传来几声鸟叫。鸟叫声尖尖地,听起来非常凄惨。莫非这就是鬼叫?一个到乡下亲戚家去过的同学就惟妙惟肖地模仿过。说有一种冤死的鬼总在夜半时分拼命地叫,喊冤呢。鬼会不会到我这儿来呀,我越想越害怕,一骨碌爬起来,打开灯。灯光也是昏黄的。不知道三儿家怎么这么小气,也不点个亮点的灯泡。昏黄的灯光下,面前的东西影影绰绰。几件衣服挂在那里,窗外的风吹过来,一摇一摆的,像是有人躲在后面。我使劲地盯着这两件衣服,努力证明那儿没人,只不过是几件衣服。
  后来,我到底忍不住了,壮着胆子起床,走到衣服边,伸手摸摸,这才确认,衣服后面没人。突然,在衣服下边的桌子上,我看到一本书。这不就是三儿当宝贝一样拿着不放的书吗?怎么忘这儿了?
  这是一本并不很厚的书,也就语文课本那么厚吧。书的封面是几个大字:看不见的手。这就是书名了。没想到,现在所有的书名都这么稀奇古怪的,就是存心让人看不懂。书名的下面写着几个字:丁伯慧。丁伯慧?这名字好像在哪儿见过。我努力在大脑里搜索着。真恨不得此时有一台电脑,然后在搜索引擎输入这几个字,点击快速搜索。后来,到底还是想起来了。前不久,我在一家市报上看过一篇文章,是采访一个作家,名字好像就叫“丁伯慧”。报纸上写着大大的题目——丁伯慧:窥探人性的隐者。我当时就笑趴下了,现在的人哪里还有什么人性呐,真不知道他窥探什么。后来我把这个说给几个哥们听,他们也笑得一塌糊涂。没想到,三儿当宝贝一样的书就是丁伯慧写的呀。
  我把书翻过来,在书的背面,写着几行字:这是青年作家丁伯慧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作品凝结着他的一段非常人生……
  真没劲,又是噱头,我再也不上当了。报上就爱搞这一套,先是说什么自传体呀,然后又出来一条消息,说里面写的生活和作者根本没关系。无聊。我把书扔到一边。

第一章 逃出都市(11)
躺了一会儿,还是睡不着。我想了想,还是把书拿了起来。随手翻开几页。
  我的人生,是从两只蚂蚁开始的。
  小时候,我唯一的游戏就是坐在门前的枫树底下,看蚂蚁打架。有一次,我看见两只蚂蚁为了争一粒饭打了起来,那是一只大黑蚂蚁和一只小红蚂蚁。我一看就来气,这不是明显的以大欺小吗?我一气之下,就拔起一根稻草,把大黑蚂蚁打得落花流水。那一刹那间,我心里痛快极了,我打抱不平了,我替天行道了,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我以为小红蚂蚁一定会满意地拖起饭粒走开,哪知道,它没有。它走到大黑蚂蚁跟前,狠狠地咬它。大黑蚂蚁拼命地挣扎着,可它根本就不是小红蚂蚁的对手,被它咬得满地打滚。这时我才知道,我受骗了,真正的弱者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