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易中天品三国下 >

第8章

易中天品三国下-第8章

小说: 易中天品三国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在他的领导下,蜀汉也成为三国当中治理得最好的国家。
  那么,三国当中,蜀汉为什么又最先灭亡?
  也有三个原因。第一,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依法,就不能“依人”;法治,就不是“人治”。这就和士族阶级的理想、理念相悖。士族是要“依人”,是要搞“人治”的。岂止是“依人”,而且是依家族之声望、门第,完全“无法无天”。所以,蜀汉表面上是绕道而行,实际上也是逆流而上。但以曹魏之强大,尚且不能不放弃努力;以蜀汉之弱小,又怎么抗争得了呢?
  第二,蜀汉不但是一个“非士族政权”,而且是一个“外来政权”。这就不可能不与本土士族(益州士族)发生矛盾。如果蜀汉也像东吴那样“本土化”,事情也许会不一样。但是,刘备和诸葛亮却都坚持“荆州集团第一、东州集团第二、益州集团第三”的组织路线。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也都不是益州人士。非但如此,蜀汉政权还想方设法从益州豪强、士族身上榨取钱财,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又针对所谓“蜀土人士,专权自恣”的情况,制定许多有针对性的法律,来镇压他们的反抗。由此可见,益州士族实际上被底层化和边缘化。他们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盘剥,法律上受制裁,仕途上看不到希望,与蜀汉政权不但不是“同路人”,反倒可能是“对立面”。益州士族的利益既然与蜀汉政权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也就不可能像江东士族那样保家卫国,只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袖手旁观,冷嘲热讽,甚至幸灾乐祸,里应外合。这个时候,蜀汉政权的领导人再优秀,再鞠躬尽瘁,再以身作则,都是没有用的。利益,决定了益州士族的整体取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殊途同归(7)
第三,诸葛亮过高地估计了他政治理想的号召力。他不知道(也许真不知道,也许装作不知道),此刻的曹魏已非当年的曹魏,“兴复汉室”也早就成为过时的口号。因为对于士族地主阶级来说,实行了“九品官人法”的曹魏比东汉还好,他们为什么还要“兴复汉室”?反倒是坚持汉代制度的蜀汉,完全没有了吸引力。因此,益州士族不会真正支持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建国方略。他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等待曹魏来“解放”他们,以便实现他们的理想。我们知道,那就是“蜀人治蜀”加“九品官人”。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了。魏、蜀、吴,在本质上都是“非士族政权”。因此,他们与士族阶级都有矛盾,有冲突,有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正因为坚持,所以蜀汉先亡。正因为放弃,所以曹魏也亡。正因为妥协,所以孙吴尚能苟延残喘,却也不得不亡。因为只有晋,才是完全彻底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
  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灭魏;公元280年,晋灭吴。中国历史从此在全国范围进入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三国的历史也就结束。至于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那将是另外一个话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