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 >

第5章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第5章

小说: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请求别人的谅解而言,上面的方法也足以应付大多数一般情况了。不过要是对方还不肯给面子,你还可以试试下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可用于双方已经不存在足够的信任和基本的体谅的情况下,同时你犯错的原因也并非是不可抗的外界因素。

  你做了错事,受到影响的人就会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被冒犯了。对方会产生一种遭遇背叛的感觉,觉得你不拿自己当一回事、觉得你根本不在乎自己,你根本不关心别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说一句“对不起”根本于事无补,这么简单的道歉并不能恢复对方的自尊。你的所作所为伤害了对方的心灵,除非你对人家的自尊心理有所补偿,对方对你的态度是不会自动重新好起来的。

  要想迅速全面地赢得对方的谅解,你可采取下面所示、包括四个阶段的战略战术。

  ● 第一阶段:主动承担责任并真诚地道歉

  跟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不是把责任推掉,而是迅速彻底地把错误的责任完全承担下来。当错误很明显是你的责任时,不要责怪别人或者找借口辩解,那么做只会使情况更糟糕。

  如果被诿罪的是死人死物,还则罢了。如果被诿罪的是活人,这种做法就有可能被人家所利用。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人家巴不得你这么做呢,委过于人不会使自己的情况有所好转,却会使对方的重要性获得上升。如果人家趁机揽下了责任,也就取得了把事情重新推上正轨的权力。

  另外,恢复你跟被伤害者的友好关系,本质上是恢复对方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你承担下了责任,被伤害到的人才会确认自己不会被再次侵害、才会确认自己在你的眼里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如果你拒不向被伤害者承诺这两点,还要对方原谅你,那岂不是很荒唐?!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是道歉。有些时候我们会忘记说“对不起”,因为反正说也不好使,但是要想赢得全面的和解,没有一个道歉的形式是绝对不好使的。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让他们跟人说“对不起”,比让他们开枪打自己都困难。不过人要担当意识,要想解决问题,赢得对方的原谅,必须正儿八经地跟被伤害到的人道歉。

  最后,一定要确保你道歉的态度非常真诚。不真诚的道歉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道歉缺乏诚意,意味着你没有真正地反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你就很有可能重蹈覆辙,再次犯错,给人家造成更大的痛苦和伤害。人家当然无法接受。

  ● 第二阶段:向对方忏悔并提议严厉地惩罚自己

  请求对方原谅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向对方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忏悔的道歉就好像是没有汽油的卡车:看上去很大、很威武,但是啥用也没有。忏悔的作用在于承认对方的正义性和地位,使对方恢复自尊心,重新对自己产生一种良好的感觉。

  要是你不跟对方忏悔自己的行为,就算道歉了,对方还是多半会拒不原谅、或者不能完全重新接受你。在忏悔的这一刻,记住要把你愿意接受对方任何处置的态度表达出来,把自己摆在比对方低的地位,这一点对于能否赢得对方的原谅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表明,犯罪嫌疑人要是在法庭上拒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的话,就有可能得到相对严重的量刑。有些事情虽然无法挽回了,但至少在语言上对人们的心灵进行一番抚慰也是好的,连这都不肯做的话,你就会被当成怙恶不悛的人,遭到加重惩罚。正义就是某种平衡的达成,其中就包括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实现了,其它的事情就好办了。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公正地对待自己,希望拥有做一个正常人的权利,希望获得人们的尊重。当你做错事时,你的行为所以令对方反感,心理方面的直接原因就是,你的所作所为意味着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剥夺了人家的正常心理需求。除非你使人家的这些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对方就不会原谅你。

  具体来说,你可以这样开始忏悔:“我知道我错了,你的确应该生我的气。造成的后果我愿意负全部责任。我当时……”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要是对方一直拒绝怜悯你,你还得继续使用下面的技巧,才能消解人家的愤怒。那就是提议让对方用某种方式惩罚自己,手段越残忍无情越好。这么一来对方就被逼到了一种地步,不得不拒绝你的提议,因为即使是对方,也不会觉得你有理由受到这么残忍的惩罚。

  一旦对方这么做了,对方心里就会不经意地产生一种微妙的反应,忽然开始宽容起你的行为了。原理是这样的:一个人要是有了两种相互冲突的想法或情感态度,就会产生情绪焦虑,为了达到身心的和谐平衡,人就会本能地用一种想法或情感态度,去统一另一种想法或情感态度。对方拒绝了你的惩罚提议,就不得不认可你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

  要是不认可的话,对方的内心中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理念相互冲突打个不停。换言之,要是对方仍旧不肯原谅你的话,对方自己心里就会反反复复地思想:“既然这家伙这么坏,我为啥还假慈悲不趁机狠狠修理他一顿呢?”

  ● 第三阶段:说明详细情况和自己那么做的原因

  前面介绍的一些技巧,已经足够帮你在犯错后重新返回人类社会,被一般民众所接受。不过要想让人们给你好脸色,你还得继续加油,把下面的事情办完了。

  首先,为了把自己希望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的决心传达给对方,你得把你所以发生错误的详情跟对方说清楚。这说明你已经对自己的错误有过深刻的反省。

  人们无法真正原谅你,在一定程度上,常常跟不了解你犯下错误的具体情况有关。这意味着,某些事情曾经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而且还有可能再次发生。谁摊上这种事情能不害怕呢?不让人家获得知情权,至少也会让人产生自己不被重视的感觉。

  具体说明错误情形时,你可以采用就事论事的方法,孤立地解释事情的原委,把整个错误解释成一个意外。这样就减少了对方对于类似事件会再次发生、影响自己生活的顾虑。

  接下来就到了必须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人家的生活遭遇不幸、变得丧失乐趣,全都是因为你的胆大妄为,“为什么你会这么做呢?”要是你不给人家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人家怎么可能感到真正满意、怎么可能轻易地就让事情过去呢?除非人家已经理解了你这么做的原因。

  简单地说什么“我不知道……”、“我没想到……”是不可能真正打消人家悲剧重现的顾虑的。在此你要面对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合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同时还不被人当成是狡辩。根据研究,大多数人在试图赢得他人谅解时,往往能很顺利的施行前述的技巧,可惜大意失荆州,最后在这里翻了船。

  举例来说。要是你自己本来在路上走得好好的,忽然蹿出来一个人把你撞了,你会本能地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当然是生气,因为这也太不尊重你了;第二种就是看清楚撞你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确定对方是不是有意这么做的。

  要是撞你的人是一个小老太太,你就不会产生进一步的怒火;要是撞你的人是一个大小伙子,你就会觉得很愤怒。原因在于你觉得小老太太是弱者,撞你肯定是缺乏控制能力造成的无心之失。对于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判断则正好相反。可见人对于事情的判断常常有多主观。

  分析上面的现象,我们意识到,解释自己的错误最不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的方法,是把自己归入弱者行列,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害怕的结果。人人都有过害怕的情感体验,也明白害怕是怎么一回事儿。

  比如你可以套用下面的例子,跟人家解释自己的立场:“那会儿情况越来越糟,我就害怕了”、“我怕你开除我,所以在签合同时就没敢跟你说实话”、“我怕你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后怪我,所以我就撒了一个谎”。

  这么一说以后,你的错误看起来就不再那么像彻头彻尾的背叛,而更像一个胆小鬼出于恐惧做出的冒失行为。这种说法强调了你柔弱的一面,进一步使对方恢复起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和自尊心。这也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通过安抚你的恐惧,进一步恢复自尊和自信。

  ● 第四个阶段:说明自己没捞到任何好处

  最后一步,要告诉人家,你并未因自己的做法获得任何精神的愉悦、也没因此赚到钱……总之,是从中没得到任何好处。既然时光不能倒流,有些事情你也不要太实在。你不仅要尽可能地把事情的发生解释成一场误会,还要避免提及你从中获取的好处。

  对方原谅你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恢复双方利益的平衡,不管私人关系还是工作关系都是如此。要是你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好处,你就得加倍还回去,才能把事情摆平。绝不能承认自己从中获得了任何物质上好处或心理上的满足。

  比如,你可以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交代清楚自己费力没讨好的处境:“那天真喝多了,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些钱我一个子也没有花着”或“结果我比先前过得还难受,心里老是充满了罪恶感”等等。

  这个装可怜虫的技巧,将最终赢得对方的原谅,虽然对方有可能立刻就原谅你,也可能还会继续跟你僵持一阵子。道歉道到这个份上,你也可以说已就算仁至义尽了,除了等待也就不用再瞎折腾什么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终会逐渐平息,你们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对方就会自然而然地重新接受你了。

  如果说错话,用曲解的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前面半截所说的那些技巧,都是针对办错事的情况的。有时候我们得罪人,却是因为口没遮拦、说错了话。这里有一个叫做“推而广之”的技巧可以轻松化解口误带来的困扰。

  人所以会口没遮拦、胡说八道,往往是因为在说话时一时兴起、没经过大脑,其实每个人都在所难免。这个“推而广之”的技巧的作用,在于及时补救你的口误,帮你省下许多跟别人闹别扭的时间。

  如果你直接出言不慎冒犯了某某人,光对人家说一句“开玩笑”是不足以安慰人家遭受挫折的小心灵的。但你可以立刻应用这个技巧。比如你跟一个同事争论业务问题,你情急之下忽然冒出来一句,骂人家是“笨蛋”。当然你立刻觉得有点过分,要补救该怎么办呢?你可以立即补上一句说:“跟这个破公司的其他人一样!”

  我们感到自己被冒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自己被特殊对待了。补充上这么一句话立刻就降低了对被骂者的冲击力,你对同事的个人攻击,变成了对全体人不满的愤世嫉俗,自然就减弱了对单个人冒犯。

  对方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一般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头,只会觉得你可能工作压力太大,需要放几天大假歇歇了。

  换一种情况,如果你的话被曲解了、或者你无意中冒犯了某个人,你则可以在谈话的上下文里寻求立足点,把你的话推而广之。

  比如你在会议上就事论事批评了某种现象。较真的人事后找到你,认为你攻击了自己,你就可以辩解说:“什么啊,我可没说你,我说的很清楚,是有些人嘛。”你这么一说,结果把对方放到了第三方的位置,就算心里有点怀疑你的说法,也没办法继续跟你纠缠不休了。

8 调动人们的自尊心要账,再不怕东西好要口难开
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借给别人东西不好意思往回要的经验,有时候借的是钱,有时候借的是家用的锤子、扳手之类东西。借的时候容易,轮到开口管人家要了,就有点难于启齿的意思;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是,就算你豁出老脸去要了,就一定能立马要回来吗?那可难说了。

  当然了,借了东西不许要,天下是没有这样的道理的;借东西的人本来应该不等到主人要,就自动自觉地在用完后归还。但问题是,世间的确有很多借了东西不知道归还的主儿存在,遇见了这种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迅速而不得罪人地把东西讨要回来呢?

  要对方归还东西的最简单办法,是没有废话直接要。有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最直接的办法。不过要的时候,得编点不得不往回要的合理借口。当然,如果你想要回东西,的确是因为要派实际的用场,那当然就更理直气壮了。

  比如你可以说:“志强啊,上礼拜我借你的那三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