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总旗夫人的发迹史 >

第35章

总旗夫人的发迹史-第35章

小说: 总旗夫人的发迹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听说已经派人查探流言的出处。或许,这股子没根据的话,很快就会被压下去。”
  张夫人不自然换一个姿势,压下去也好,等新鲜事出来了,就没人记得这事,自己也可以趁着那小子到了别院,让他永远也别回来。
  “这冬天,怪得很。”张夫人看向窗外,天色阴沉,寒风吹打花园的落叶,落叶在风中颤抖,哀鸣。一股难以抑制的颤抖从张夫人心中升起。有什么不被掌握的事情,在一步一步向江宁城靠近。张夫人下意识紧紧身上的棉袄,努力把这个念头从脑袋中驱逐出去。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江宁城都在张家的掌控中,有什么是不被控制的,不过两三句流言,不过一个小小的千户。
  张夫人脑袋里电光火石瞬间闪过一个名字。
  “宋家,那边有什么动静?”
  “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宋千户回去后,一直待在家里,宋太太出门,也是往文太太家里去。连程家,几次要邀请,也是五回只去了两回。别的事情,就没了。”
  “不对啊。”张夫人仿佛在自言自语,“不对啊。夏天秋天的时候,在上蹿下跳,现在倒安静下来了。不对……”有什么被忽略了,张夫人努力想捉住被自己忽略的一点,但偏偏捉不住,到底是哪里遗漏了什么呢?这种无法捉住的感觉,让张夫人心里的不安更加强烈。
作者有话要说:  

☆、围炉

  而令张夫人极度不安的宋家,如今正处于一片欢声笑语当中,当家的宋存厚回来了,宋家的精神为之一振。用张妈妈的说话来说,就是走路都是带风的,精神特别好。
  冬日无聊,简敏偶尔出门参加文太太组织的小宴会,多数时间就是待在家里。而文太太也不是整天想宴会,隔上十来天,就邀请简敏到家里赏赏新得稀奇玩意,又或者说文千户下属进贡了某样新鲜好吃的东西,让简敏也过来尝尝新鲜。
  因为次数不多,简敏是有请必去的,而且文千户和宋存厚也算是一个藤蔓上的葫芦,没必要吊着文太太。令简敏诧异的是,文太太的小宴席,居然有成太太出席。像这种类型的小宴席,也就是邀请一两个知己好友参加而已。而成太太和文太太,在六位千户太太中,交情只能算是一般,没想到也被邀请参加了。
  简敏只惊讶了一会儿,念头在脑袋里一转,很快想明白个中原因。前段时间,自己偷偷在成太太心里埋了一根刺,后来,又出了成千户和人在青楼打斗事件,那人还和张夫人关系不浅。简敏得到的都是市井流传的消息,隐隐约约,其中的内情不算太清楚,但从这些隐隐约约的消息里,简敏也能明白,不但成太太心里有刺,只怕成千户也不见和张镇方多同心合德。
  现在成太太出现在文太太的小宴席上,看来,是成千户成功被拉拢过来。
  想通了关节,简敏也不纠结为什么成太太会出现。现在文千户的藤蔓上有三个葫芦。其中一个葫芦还曾经是张镇方的心腹。
  除了文太太的宴席,江宁城这个冬天非常安宁,安宁中又带上不同寻常的意味。张家大公子摔断脚的流言溜进大户人家的宅院,流言纷纷,丝毫没有被弹压下去的迹象。张夫人少了组织宴席赏玩的心思,千户太太之间也乐得少出门。
  江宁的冬天不比北地,这个是宋家在南方过的第一个冬天,张妈妈向简敏诉说着不习惯,连宋氏也叨唠,“虽然不算冷,但浑身不得劲,还不如留在边城,过冬来得好。”
  平日没事,简敏张罗着让张妈妈把他们从边城带过来的炉子翻出来,洗刷干净,准备一家人坐下来,围炉煮吃。
  张妈妈把准备好的食材一一拿上来。宋家宅院已经进入正常的轨道,碧水,碧沙已经能够把事情挑起来,张妈妈空闲的功夫比从前多了,人也变得爱叨唠起来。
  “江宁好的羊肉难寻,底下人找了好些地方,只找到这些羊肉,还不如边城那下等的羊肉来的味道好。”
  “这里的碳太精致,烧起来半丝烟灰都没,别的碳味道又呛,还不如边城的碳,烧起来味道不大,又有烟,这样围炉煮吃才有几分滋味。”
  简敏抱着宋晟坐在一边,笑着听张妈妈唠叨。
  “幸好当初把炉子带过来,否则,这里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边城的炉子,说不好,这里就一个大锅,下面上一个烧碳的炉子,让人这样烤着吃。”边城的炉子比较特别,中间一条长长的烟柱,可以放碳,烧起来的烟灰也是从烟柱中升腾,烟柱四周的大圆盘加入白水,等水煮沸腾,就可以加入羊肉等各式食材,煮热就可以吃用。
  这样的炉子,一边吃,一边有热气冒出来,再冷的冬天,吃了一会儿,也会浑身冒汗,特别舒坦。
  张妈妈嘀咕道,“这里吃喝的花样倒是多,单是丸子就有十多样。每样我都让底下人采买了一些回来,太太要是觉得哪一种好吃,下次就让下人多买些回来。”
  “都有什么丸子啊。”简敏随手把一个丸子塞给宋晟,宋晟一只小手捉了丸子,自己看看另外空着的小手,主动伸手过来找简敏要丸子玩。
  “包心的丸子,就有芝麻馅的,莲蓉馅的,还有猪肉丸子,鸡肉丸子,还有这个,挺新鲜的,鱼肉丸子。也不知道这软绵绵的鱼肉怎么打成丸子的,怪结实的。”
  “把各种丸子都挑一些出来,等会儿煮熟了请老太太品尝一下。”
  张妈妈应了一声。等炉子的水烧开了。张妈妈请了宋氏过来,在院子里练武的宋存厚也回来了,换了一身衣服,一家人围坐在炉子四周。宋氏让张妈妈也坐起来,张妈妈推却了一会儿,见宋氏坚持,唯有勉强坐下来,但只敢虚坐一半,不敢坐实。
  宋氏看看身边的儿子,媳妇,孙子,心里大为高兴,唯一小小不足的地方就是孙子辈少了一些,只有宋晟一个,要是能多几个,围着桌子满满坐上一桌人,那该多好啊。
  不过,宋氏转念一想,儿子回来了,少说也要等过了农历新年才回卫所去,这里面也有两三月的时间,让他们两人努力一把,孙子说不好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就会来了。
  宋氏越想越开心,看看简敏,又看看宋存厚,开心得直笑。简敏心知宋氏所想,红了脸,垂下头,宋存厚目不斜视,只盯着炉子里翻滚的丸子看。
  “娘,这是江宁特有的鱼肉丸子,你尝尝看。”宋存厚夹了一个丸子,送到宋氏的碗里。张东家的连忙伸手拿起碗想接过来。
  宋氏摆摆手,“今日你们不用伺候了,都回去休息吧。就我们自家人坐一起,吃一顿饭。”
  张东家的面有难色,但红棋立即向宋氏行礼,口称,“谢老太太恩典。”
  红棋退下去,张东家的也好不留下来,唯有跟着离开。张妈妈想跟着走,被宋氏留下来,“张妈妈从边城跟着我们来这里受苦。这大半年来,还是麻烦张妈妈帮忙,否则,这家里头的事情,也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张妈妈就不用客气,留下来一起吃一顿饭吧。”
  宋氏热情,张妈妈不好意思推脱,简敏看出张妈妈的尴尬,笑着对宋氏说,“婆婆还是让张妈妈回去吧。张妈妈留在这里,连坐也不敢坐踏实,这顿饭下来,得多累。要不,把各种丸子都给张妈妈送去一点,让张妈妈和碧水,碧沙也开一桌,她们在一起吃,总比和我们一起吃,来得放松些。”
  宋氏想想,点点头,让张妈妈把各种菜式都拿一份,让边城过来的下人都尝尝新鲜。
  “在边城的时候,家里就这么几个人,虽然也有奴仆使唤,但不像现在,端个茶水,都有人给送过来。”宋氏很是感叹,“从前是苦了些,但现在太舒服了,我反而浑身不得劲。唉,这把骨头真是天生的劳累命。”
  “婆婆是天生的福命。享福的日子都在等着呢。”简敏给宋氏夹了一筷子菜。
  一家人围坐炉前,说说从前边城生活的趣事,再说说刚搬来江宁城种种的不习惯。
  “唉,都过去了,日后就得在这个冬天不冷的地方过一辈子了。”
  “婆婆说是不冷,但我听文太太和成太太说,今年的冬日是江宁这些年来最冷的了。”简敏笑着回一句。
  “这还算冷啊,比不上边城。大冬天的,不冷总也没有过冬的气氛。不冷,这炉子生起来,也没有热闹劲啊。”
  宋存厚听了哈哈大笑,简敏听了嫣然一笑。宋晟看见父母和奶奶都在笑,自己也咧开长了一口小白牙的嘴也跟着笑起来。
  简敏刮刮宋晟的脸蛋,“笑什么呢,爹娘笑的事情,你可知道?你啊,怕是连边城什么模样都忘记了。”
  “晟哥儿大一些,等到十七八的时候,还能回边城走走,我呢,也不知道有没那个机会回去了。”宋氏总是担心此生无法再回边城。
  “放心,娘,我们会回去的。只要有机会,孩儿就请令回边城镇守。”
  “唉,我都等着。”宋氏想说谈何容易,但看见宋存厚一脸坚毅,话到嘴边,一转就变成这句了。
  “陈家那两姐弟是怎么安置法?”
  “偏院里都送了东西过去,被子,棉袄都是有的,过冬不成问题。今儿都在围炉,我也让人送了丸子等吃喝的东西过去了。让他们姐弟三人也坐下来,好好吃一个饭。”
  “都是苦命人。要不是家破了,现在都是锦衣玉食养着的孩子。”
  说到陈家,简敏和宋存厚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都闭嘴不说。倒是宋晟和陈继业玩儿的时间长,对陈继业的感情深,听见奶奶提起自己的伙伴,小嘴一张,居然含糊不清说了一句,“人之初…。。”
  尽管说得含糊,不过这句最普通的蒙童开蒙的三字经头一句,还是非常让人熟悉的,单凭语音,语调就能猜出来。宋氏是一脸惊喜,宋存厚眼睛一亮,抱起儿子,大大亲了两口。
  “这是业哥念书的时候被你听见的。”简敏又惊又喜,想想宋晟身边就只有陈继业是经常念书,背书,想来可能是经常被宋晟听见,时间长了,宋晟也能含糊说上一句。
  “菩萨保佑,我们晟哥才一岁多就会念书。将来肯定是一个才子。”
  “晟哥还小,日后难说呢。”
  “三岁看老,晟哥日后,成就必定不低。”宋氏也容不得别人说他的孙子不好,即便是孙子的亲娘也不可以,板了一张脸,一本正经纠正。
  “好好,日后当才子。”简敏笑着应了宋氏一句。就一句半句,谁知道日后会怎么样,不过老人喜欢就顺着她的意思好饿了。
  “以后,好得让陈家小哥多给晟哥念念书。”
  简敏笑着也一一应了下来。
  可怜懵懂的晟哥儿还不知道,辛苦的念书之路就这样被宋氏决定下来了。从此踏上茫茫求学之路。
作者有话要说:  

☆、避走

  冬日里纷纷扰扰的流言终于被另外一件新鲜事掩盖过去,冬日旱雷。临近冬至日,江宁城内雷声不断。江宁城里年轻的小媳妇,未出嫁的小女儿,老人,纷纷到附近的寺庙里烧香祈福。冬日响雷,非幸事。
  宋家里,丫鬟婆子也在悄悄议论冬雷,三两个小丫鬟聚集在一起,正说着今日又响了多少个旱天雷,忽然一阵轰隆的雷响在耳边响起,小丫鬟们顿时作鸟兽散。
  简敏听着窗外的响雷,手上针线不停,这件是给宋晟新年穿的棉袄,现在已经完成了大半,就差一些收尾的功夫。听见外面雷声阵阵,简敏揉揉眼睛抬头望外看,这个冬天很不安宁啊。
  张妈妈挑起帘子走进来,“太太。”
  简敏应了一声,扫过张妈妈,简敏眉毛一挑。现在的简敏已经不是当初刚来江宁城,手足无措的当家主妇,对于张妈妈,简敏可以说非常熟悉。现在的张妈妈脸色严肃,虽然和平时没多少区别,但是绷紧的后背,抿得过紧的嘴唇,都说明张妈妈现在心里很不安。
  “去添一些碳来。”简敏随口打发侍候在身边的丫鬟。等丫鬟下去后,简敏看向张妈妈,“发生什么事了?”
  张妈妈快步走到简敏身边,附在耳朵边悄声说,“刚陈全安和老爷出门了,说是要到城郊跑马遛弯。”
  简敏没出声,如果只是这么简单一件事,张妈妈不是那么慎重。
  “但是老爷出门前,前院看见我,让我告诉太太一句,这些天雷声大作,太太好生待在家里,该收拾的东西都要收拾好。免得需要用得时候,翻找不出来。”
  “和老爷在一起的只有陈全安?”简敏也从宋存厚吩咐的话里品尝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还有两个穿着卫所士兵服饰的人。模样很陌生。”
  简敏低头沉吟,如果只有卫所来的士兵,宋存厚没道理让张妈妈传话给自己,而不是自己亲自过来说,除非,他不方便过来说,又或者他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