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总旗夫人的发迹史 >

第2章

总旗夫人的发迹史-第2章

小说: 总旗夫人的发迹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给我了一些花胶,燕窝,我让厨房的李婆子做好了,送到婆婆房里。”简敏不敢说是兰姨娘说的,只含糊说是母亲。
  “我这般年纪了,还吃这些做什么,你自己好好补一补身体。”宋氏其实不老,才三十开外,宋存厚的生父是五年前,蒙人进犯边城的时候,守城牺牲的,宋父去了,宋存厚守了三年孝,然后到卫所,走了门路,顶了宋父身前总旗的位置。
  宋氏抱了宋晟到自己屋里,又让简敏好好休息。等宋氏一走,简敏立即拿了昨天兰姨娘给的花胶到厨房,让李婆子做两份汤水 ,一份送给宋氏。宋氏虽然说不要,但总不能自己吃着好的,婆婆没得吃。
  回到房间,简敏拿出纸笔开始记账。把生宋晟,坐月子,满月酒等等的费用一一罗列出来。又把收到的礼金,银手镯之类的归一归。总体算下来,收支还是平衡的,如果不是简敏出了月子病了一场,还有些许的剩余。
  简家在宋晟洗三那天,就送了一整套的银圈,银手镯,银脚圈过来,上面有松柏花纹,还有健康长寿字样,一整套银器,沉沉的,绝对是实心。
  相反,昨天回简家,二房送的那对银手镯就真是轻飘飘的,没多少分量。简敏把二房送的那边手镯当成脚圈,准备晚上给宋晟带上。
  而简老夫人送的玉观音,大房送的玉牌,还有文氏送的赤金牌都会盒子锁好,藏起来。
  大嫂蔡氏送的衣料也被妥当收好,衣料都是好料子,简敏不想那么快给小孩子做那么多身衣服,小孩子见风长,衣服穿的时间不长,现在有几套换洗的就足够,再多就是浪费了。
  至于大房送的衣服,料子不错,针脚也细腻,但衣服看着像是给六个月大的孩子穿的。简敏心想,长房那边倒是有心。长房太太和长子留在帝都,在边城生活的是长房二女,简敏的五妹,比上简敏少两岁,前年说好的亲事,今年秋天就要嫁到江南那一边。
  简敏想想平日自己和五妹不算投缘,但是她准备的衣服却是很贴心。想到等五妹出嫁了,两个人一南一北,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上一面。简敏心里多少有些惆怅。
  把东西收拾好,又把晟哥儿的衣服理一理。
  开始盘算自己嫁妆的受益。简敏出嫁的时候,简家按照庶女身份出的嫁妆,一千两银子,由文氏做主,直接买了一个铺子,一处50亩田的庄子,只留了两百两做压箱银。
  现在铺子多数时候是宋存厚去收账,做一些皮货买卖,田地出租了给佃户,一年送两次租子。简敏算算时间,这两天佃户应该来送租子了。店铺收益一般,变成的商家多做皮货生意,大商号有自己的客源有自己的商队,可以轻松从南边拉点茶叶,丝绸,棉布来卖,但像简敏的小铺子,别说货源,就连好一点的皮子,也难收到。
  不过这不打紧,收不到,可以自己做。之前简敏找了好些流放变边城的女眷做绣娘。男人犯事,女眷流边是常事。而女眷流边之后,就归边城管,边城的将军让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得做什么。
  因着简建文是谭将军身边得用的人,在边城也说得上话,最巧的是,谭将军让简建文负责管理流边犯官家属的名册,简敏直接找父亲,从流边的女眷中找了几个针线好的,让她们每天做绣活,然后放在自家的铺子卖。
  那些犯官家眷当然乐意,针线活从前就做熟的,不过以前是休闲打发时间,现在是生存了,而且有针线活,就不用当军营做饭洗衣服,做种种粗重的活计,更加不用来临种种令人难堪的事情,就算简敏派再多的活计给他们,时间压得再紧,都会乖乖完成任务。换取一时的安宁。
  如此一来,因为有了高质量的针绣品,简敏的小铺子居然也混得不错,一年下来,即便不大赚,二三百两的银子总归是有的。而且,又因为简敏的铺子太小了,盈利在大商户眼中不算什么,即便有人知道简敏用犯官女眷赚钱,也不会有人费那个心思去告发她。
  把成亲两年,铺子收益归一起也有五百两,简敏想到丈夫说的那句,宋晟以后要念书,心底里不自觉冒出要多挣钱的念头。
  但钱从哪里争?宋家没门路,地位呢,不高不低,不是平头百姓,不过也不是什么高门,一个总旗,撑死了就是比百胜威风一点。
  要是再开铺子,又做什么生意好呢?要是不开铺子,买田地,但一年的受益有多少都是看老天的。而且佃户送上来的也不是真金白银,多数是果子,鸡等物品,留在家里用还可以,要真是换钱,其实换不到多少钱的。
  宋家除了简敏那50亩嫁妆田之外,还有一百亩的田地,也是在乡下,同样雇人来耕种的。其实以宋家150亩的田,自家吃的,年节走礼都是足够的,再增加,产出就是多余的,只能换钱。
  简敏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头绪,唯有先放一边。
  李婆子送来煮好的花胶汤,简敏喝过,就到宋氏房里去看孩子。
  宋氏屋子里,也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花胶汤,宋氏看见简敏进来,指着桌上的花胶汤说,“不是让你留着自己喝的,怎么还让李婆子送过来。赶紧过去把这碗喝了。”
  简敏连忙回答自己已经喝过一碗了。
  “你呀,孝敬我也不在于这一时三刻,你现在身子要紧,我还盼着你养好身体,好给宋家多添几个男丁呢。”
  简敏当时红了脸,在宋氏的催促下,把那碗花胶汤也喝了。看着简敏喝了热腾腾的汤水,脸上现出淡淡的红晕。宋氏点点头,“这汤水就是养人,你以后要多喝。”
  简敏应是。婆媳两人就坐在床边逗宋晟玩。
  百日大的宋晟,刚学会把手指送到嘴边啃,偶尔也会踢踢脚,板着脚丫子啃两口,夏天,边城气温高,宋晟身上就穿了一个连体的小衣服,身上轻快了,小家伙的动静自然就多,踢了左脚,踢右脚,啃吧两下手指,觉得味道不好,扭头找人玩。黑溜溜的眼珠子,看看宋氏,又看看简敏,对简敏裂开嘴笑,两只小手伸向简敏。
  简敏抱起孩子,亲亲宋晟的小脸。
  “这孩子啊,这么大一点儿就知道亲娘。”
  “晟哥长大了,必然会孝敬你老的。”
  “唉,我就盼着晟哥没病没痛的长大。”
  婆媳又说了一会儿话。等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起用了晚饭,简敏带着宋晟回房睡觉。宋存厚在当差,五天才能回家休息一日。
  日子在指缝间哗啦啦地溜走。简敏两婆媳平日逗逗孩子,处理一下家务,并没有太多的事情。佃户送来的活鸡都煮成了鸡汤,送到简敏的肚子里,一个夏天养下来,到了秋天的时候,简敏又恢复了原来红润的脸色。宋晟也从一个只在床上啃手指的小奶孩,渐渐长成一个天天闹着要人抱着在院子里溜达的小人儿。
  

☆、  陈氏    
   
  这日宋存厚休息,早上的时候,简建文突然有人找宋存厚过去,等宋存厚回来的时候,一身的尘土,脸色也有几分白
  “怎么了?”简敏给宋存厚送上热水。
  “岳父找我有事。”宋存厚大口喝热水,末了还要简敏多加一碗。
  “什么事那么急,就不能明天说的。”嘴里说的,手上不停,又给宋存厚多添了一碗。
  “朝廷可能有动静。”
  “什么?”简敏吓了一惊,“是蒙人要来犯,还是朝廷要出兵?”
  宋存厚摇摇头,“现在还未知道,前日谭将军接到朝廷的密令,昨天,让岳父边城所有将士的名册整理好,不单是将士的,还有流边的家眷名册,统计人数。还有兵器库的清点,军衣的清点之类的都让岳父来处理。”
  “这些事,本来有是小吏在负责的。”
  “岳父何尝不知道,谭将军将事情交给他,就是希望他暗中准备好,不想惊动其他人。今日岳父还特意吩咐我,让我这段时间好生留意在城中出入的人。要是朝廷准备动手,说不好就是机会。”
  是机会!也是一道坎!
  蒙人五年前来犯,被打退后,因着这几年风调雨顺,也没来进犯,这么些年的休养生息,要是再来犯,肯定不是小打小闹。要是朝廷先动手,固然可以抢占先机。但是战事一起,上战场的士兵,生命真的只能各安天命,活下来自然加官进爵,但一场战争能够有多少人活下来呢。宋存厚的父亲,就是因为战争而亡。
  简敏心里害怕,却不敢表现出来。无声地为丈夫准备了帕子擦脸。
  宋存厚心里也有事情,建功立业,他自然愿意,但是想想家里只有半岁的孩子,还有年轻的妻子,要是自己真的一去不回来了,他们怎么办?
   
  因为心里压着事情,一连半月,简敏都闷闷的,连逗孩子的心思都淡了许多。宋氏不知,只当简敏是秋乏了。
   
  战争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就在宋存厚和简敏聊天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马蹄的响声刺破边城夜里的宁静。
  简敏从梦中惊醒,连忙披上衣服,抱起宋晟直奔宋氏的房间。宋氏也听见马蹄声了,正打开柜子,简敏进门的时候,正好看见,宋氏手里拿着一把匕首。
  “婆婆。”
  宋氏瞪了简敏一眼,看看宋晟,小屁孩子睡得正香甜。宋氏指挥简敏把宋晟放在床上。自己出门把厨房的李婆子喊出来,让她拿了一根手臂粗的大木柱顶着门,又把屋里刚点起的灯火都灭了,吩咐李婆子守着门。
  宋氏安排好一切,把简敏喊过来,“你慌慌张张的做什么。”
  简敏这时候喘过气来,刚才猛得看见自己婆婆手里拿着匕首,说没吓着也是假的。
  “你看好晟哥儿,要是外面亮起了火光,你立即带着晟哥儿躲到地窖里去。”
  简敏连连点头。
   
  当晚边城的人都没安睡,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没有预料中的厮杀声,没有预料中的混乱。当阳光洒落大地的那一刻,人们纷纷打开自家的大门。
  蒙人的确是来了,不过只是一只数千人的小部队,原来想着夜袭,但是边城谭将军早有准备,一发现蒙人的踪迹,立即安排卫所上城防守,蒙人看见边城有准备,不敢轻举妄动,趁夜退兵。
  边城人松了一口气,按照日常的习惯,该干嘛干嘛,但也有小部分人,开始偷偷准备起来。这其中也包括宋家。
  “今年雨水丰足,蒙人按说不会没口粮,怎会无缘无故趁夜来犯?”在边城待的日子长了,宋氏这样的妇道人家也知道点规律。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要真有事,估计你父亲会派人告诉你,现在没人来,说明,情况还不算坏。但我们也是要开始准备了。”
  宋氏带着简敏开始收拾家里的东西,秋天收上来的米面瓜果,留出一部分送到简家,和上司家里的中秋礼,其余的都用大袋捆好,藏在地窖,瓜果就用大框装着,也藏地窖。家里留着的面粉,让李婆子做成面饼,一做就是一筐。宋氏自己和简敏开始天天做针线,用长长的细布缝成一个布袋,把金银都藏在布袋,布袋可以捆在腰上,外面再套衣服。做好了布袋,宋氏出门买了好些药材回来,止血药,治疗腹泻,发烧的药粉,林林种种的各买了好几包。分别藏在两个包袱上。
  又让简氏包裹了一些棉衣。等一切准备好,婆媳两人一人屋里一个包袱,包袱里面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装金银的布袋也是随身带着的。
  蒙人退兵之后,宋家没松一口气,反而随着宋存厚迟迟不归家,反而显得越发紧张了。
  李婆子求了宋氏,把自己的小孙子接到身边。李婆子的儿子也在卫所当兵,媳妇早就去了,平时小孙子是交给邻居照顾,现在紧张当口,李婆子立即把小孙子接来回,自己亲自盯着。
   
  边城上空的气氛相当平和,没人察觉有任何的不妥。
   
  宋存厚是十日后归家的。一到家里,喝了两口水,直接说,“我还要赶回卫所吃饭,就回来一会儿。”
  宋氏倒抽一口气,“蒙人还要再来。”
  “不但会来,可能还有蒙人的大部队也会跟着来。”
  宋氏婆媳心底顿时一片凉。
  “谭将军已经和知府商定,准备把边城周边的村子清空,让村民要么上山避难,要么进城。过两天,估计很多人进城。家里的米面一定要藏好,还有,药材铺那里,多买点药材,以后估计难买。”
  简敏连连点头,“家里都准备好的。”
  “还有一件事。谭将军特意交托岳父的。岳父本来想自己处理,但又怕简家人多口杂,事情流出去反而不妙。我直接向岳父要了这事情过来办。”
  “什么事情?”简敏心生警惕。
  “有几个犯官的家眷,谭将军是受人所托,帮忙照顾的。谭将军担心万一开战,就照顾不来,想拖岳父帮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