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仁慈的吸引力 >

第4章

仁慈的吸引力-第4章

小说: 仁慈的吸引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生理现实,它已经成为譬喻,代表一种我们可以在某人眼里看见、声音里听见、待人处事上感受到的人格特质。及时的生理温暖——被人拥在怀里呵护着——会让这个特质变得更纯净、更真实而美妙。它是仁慈的基本核心。
  温暖永不嫌多,尤其在这个全球冷化的年代。这是温暖变成了商品的原因:如果你渴望超凡入圣、能带来鼓舞和快乐的温暖,可是你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我们就把它卖给你。我看过一个巨大的橘色广告牌,上面是一只美丽的碗,里头盛着热气腾腾的蔬菜汤,下面写了几个字:“这就是‘爱’。”这是某个跨国企业的冷冻食品广告。广告背景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太忙了,所以今天晚上你回到家的时候,不可能有人准备好一碗美味的蔬菜汤欢迎你。很难想象有什么东西比这一碗热汤更能象征充满抚慰、令人安心的爱。多大的安慰,一匙匙汤汁入口的快乐!多大的欣慰,知道有人因为爱你而准备了这样一碗充满营养精华的汤品!可是现在这人太忙,或是已经忘了你,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存在。所以,来一碗由远方某个机器制造、以真空包装的冷冻汤吧。别担心,它能立刻解冻。不管怎么说,东西是一样的,不是吗?来吧,喝一碗,美味可口、数分钟可食,而且人人皆同。买吧,吃吧,少■唆。温暖已经包含在售价里:“这就是‘爱’”。 。 想看书来

2。温暖 快乐的温度(3)
这是人人吃得到的同样的汤。可是若是真正的温暖,没有人是相同的,就像没有两碗汤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之所以被爱,是因为我们就是这个模样,包括所有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被爱,是因为我们就是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可是一旦温暖消退,我们会变成一式一样——个个都是无名氏。一如温暖能让我们的人格发光发亮,让我们自觉特别而不可或缺,冷漠也能把我们变成无名无姓的影子。有一回我挂号去看足科。我看到不止一位医生,更是一大群专家。其中有个女人,用放大镜对准我的脚观察良久,一声也没吭。诊治完毕,我正准备离开,她也写完了笔记,抬头看到我竟然吓了一跳,说道:“你是谁?你在这里做什么?”她不知道我是那只脚的主人。对她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放大镜下被分析的影像,而现在她才发现,我居然是个完整的人。对她来说,如果我只是一只没有名姓、没有声音的脚,应该比较合理。这就是无名氏。
  温暖的另一面是亲近,它能将生理现实转化成记忆和象征。亲近的人是亲昵而温暖的,疏远的人则冷漠而遥不可及。在我们的生命之初,这是个生理上的现实。无论是谁亲近我们,拥抱、抚摸、给予我们温暖,对我们来说就是亲密而熟悉的。新生儿凭着母亲的气味,知道谁是他们的母亲。随着年岁增长,这种亲近感会越来越主观。一个和我们亲近的人可能远在数千里外。事实上,光是抚摸和拥抱是不够的,温暖现在变成了一种更微妙的特质,重要性却不曾稍减。亲近不仅关乎生理,也关乎心理、性灵。它是一种能力,能进入他人内心也愿意纳入他人,能了解别人也愿意让自己被了解。和亲近的人在一起,我们能一无所惧地道出自己的梦想,暴露自己最怪异、最难堪的一面。
  我们常把温暖视为天经地义,只有失去的时候才注意到它的存在,也才体会到它的重要。我有这样的领悟,是因为两场相隔多年的葬礼。第一场是我祖父的葬礼。我生平头一回坐在装着棺柩的灵车上,看得到车外行人对于送葬队伍的响应。他们的反应非常明显,大家纷纷停下脚步让我们经过,有人摘下帽子,有人在胸前画十字。这代表了尊重和肯定:某个人去世了,其他人同表哀悼。我感到很欣慰,死亡不再是一件孤独的事。大约30年后,我母亲也离去了。同一个城市,同样的仪式,同样的程序,可是时代变了。行人经过我们身边,恍若未觉,脚步匆忙。整个城市没有停顿,每个人都继续做自己的事,毫无肯定可言。我感觉置身在一个冷漠、疏离的世界,这才真正了解到温暖的重要。周遭的人支持你,这是多么重要的事。
  然而,要达到温暖和亲昵,中间会有重重阻力。我们如果害怕过于亲密、门户过于敞开,会受到侵犯、控制或伤害。这些都是由来已久的恐惧,有些并不理性,但也有些是其来有自。毕竟,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完整的地盘,都是争斗胜利的果实。人类花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变成“个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天经地义。因此,我们害怕一旦和他人过于亲密,边界线荡然无存,对方会长驱直入毁了我们。可是这些界线往往变成障碍,薄膜硬化后什么也透不进来。我们等于把自己关在用一己的孤寂筑成的冰冷堡垒里。

2。温暖 快乐的温度(4)
有了温暖,生活比较容易;多了冷漠,生活更为艰苦。在温暖友善的情境下,要开口请人帮忙(以及接受帮忙)、说逆耳的忠言、接受他人、被人接受、开怀大笑、享受人生,都变得容易一些。《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小故事,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够先让旅人脱下衣服。风先上场。它轻轻吹拂,可是旅人没有*。风吹得更用力,旅人依然不脱,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风猛吹,竭尽全力地吹。它吹起强风,继而吹起飓风。旅人不但不*,反而把自己包得更为密实。轮到太阳上场。它履尽职责——照耀大地。风完全止息,天气变热,旅人脱去了衣服。太阳赢了——它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温暖。
  如果我们将触摸和谈话包括在内,温暖的好处可说是不胜枚举。艾许利·孟塔古(Ashley Montagu)在他的经典名著《触摸》(Touching)中阐释过,摸触能增进所有哺乳动物的健康,包括动物、孩童和成年人。另一个横跨49个文化、由神经心理学家詹姆士·普雷斯科(James W。 Prescott)主导的经典研究指出,在身体接触频繁、对婴儿的关爱习于尽情表露的社会里,势利的财富现象以及偷盗、杀人、虐敌等事情发生的比例都很低。反之,很少对婴儿借由身体接触表现关爱的社会,奴役情形屡屡可见,女人地位低落,连神明都是凶猛好斗之辈。普雷斯科认为,要将暴力心态转化为平和最好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让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得到温暖,长大后的生理乐趣也将会开放不压抑。
  数十年来,不同的研究陆续证实了我们数千年来以直觉就知晓的事实。这样的研究在过去数年间更为确凿。就孩童和青少年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温馨关爱有助于他们满意自己、独立自主、在校表现良好。而成年人呢?曾经有一万个以色列男人受访,被问及诸多关于健康、习惯和环境的问题。其中有个问题是:“你太太会不会对你表现情爱?”结果发现,回答“不会”的人八成都有狭心症。就连有人可以说话以填补孤寂的空虚,都是必要的。就老年人而言,光是有机会跟人聊天,就有助于降低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几率。这纯粹是因为智力受到刺激的关系吗?不然。另一个研究显示,与人接触才是真正帮助痴呆症老人的因素,让他们心情变好,少受些罪。
  温暖和仁慈的效果可以持之久远。20世纪50年代一群哈佛学生经过筛选,参加了一项跨年研究,每个人的生活基本资料都有详细的搜集。36年后,其中126人同意再度参加研究。他们被分成两组,将父母形容为温暖、耐心、慈爱的分在同一组,另一组的父母则被形容为没有耐性、冷漠、无情。第一组的受试者罹患溃疡、酗酒、心脏疾病的比例低于一般,第二组则是高于一般。第一组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重大疾病,而第二组竟高达87%。
  各位或许注意到一个奇怪的事情。本书谈的是付出仁慈的好处,现在我们却在大谈接受仁慈的好处。不过,只要自问以下的问题,这个矛盾当可迎刃而解:当我们抚摸一只咪咪叫的猫,我们是在给予温暖还是接受温暖?或者,当我们享受他人的陪伴,是谁得到了温暖?当我们抱着一个新生婴儿,是谁在散发温柔,又是谁在接受温情?付出温暖的人绝对不会感到寒冷。施与受的好处是均等的。当我们付出温暖——以及我们的陪伴、不存论断的正面态度、我们的真心诚意等等,我们会为周遭人的生活带来举足轻重甚至卓尔不凡的改变。而我们自己也不会一成不变。
  一个感觉寒冷的人找到了温暖,就像发现了生命无限多的可能性。感情并不是恼人的变量,而是一种富足,让我们领悟到过去不曾见过的广袤。心灵自有它的逻辑,这是理智难以理解的。只要懂得心灵的运作,我们便能了解他人,知道他人不是统计数字或是没有生命的玩偶,而是活蹦乱跳、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生灵。心灵的运作要靠直觉去了解,直截了当、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你知道朋友需要你,因为你是他(她)朋友。你知道伴侣有难或平安,因为你是他(她)的伴侣。你不用问也能感受到你小孩的心情,因为你是他(她)的父母。
  没有温暖和亲密的人生是什么模样?我们不妨想象一个所有感情都消失的人生,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再想象一下,假设连温暖和感情的记忆都消失了。我们有如行尸走肉,毫无感觉。那是一个人人界线清楚严明的世界,你唯一在意的只有数字和冷酷的现实。
  另一方面,温暖也有可能过热。我们都很熟悉这样的人:不计代价渴求温暖,随意拥抱、抚摸我们,肆无忌惮地侵犯我们的隐私。这种人令人难以忍受。有时候冷漠是必要的,距离也是,画出界线也是。有时候冷眼旁观不是坏事;没有感情和偏好的帷幕阻挡,说不定我们可以用崭新的目光来看周遭的世界。可是,一个死气沉沉、冷漠疏离的世界就算不会置人于死地,终究也是乏味的。现在,且让我们想象相反的情境:生活满是温暖和柔情。我们愿意降低防护墙,因为觉得我们够强壮。光是现个身、露个面就能为别人带来轻松和快乐,对别人的内心世界看得更清楚,有能力看透大家的思维和动机,爱、友谊、仁慈变成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和最高价值。这样不是好得多?
  我的儿子乔纳逊告诉我,有一回学校郊游,他因为走得太久好累,步履蹒跚地落在队伍最后,心里觉得好孤单。可是有个好心的朋友等着他,还对他说:“加油,你一定走得完!”后来他果真走完全程。这就够了:在困境下有人关心你,对你说一句仁慈的话。乔纳逊称它为一个“贴心的援手”。或许人人都需要这样的援手,好在人生旅途中迈出下一步。
   。。

3。宽恕 活在当下(1)
数年前,我有个朋友常常问人:你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她得到的回复*不离十,都是身体健康、相亲相爱、金钱无忧之类,而且往往附有解释,仿佛那些回答的人自己也不确定,必须罗列出种种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答案似的。有一天,我的朋友也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她的父亲。当时他们在厨房里,他正在为自己泡咖啡。他的答案简单、沉静、毫不犹豫,而且无须批注:“宽恕。”
  朋友的父亲是犹太人,全家都在那场世纪浩劫中被屠杀。(他后来又再婚,并且移民澳洲,我朋友就在那里出生)。我看过他家人的照片,存放在一个老旧的锡盒里,是悲剧后他的家人唯一的遗物。照片上的人跟你我没有两样,浑然不觉厄运即将到临。其中一个小女孩的照片触动我最深。你看着它,可以想象她去上学、玩耍、跟爸妈聊天的情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就这样灰飞烟灭。我曾经试图理解,这个父亲在得知失去女儿——以及妻子、父母、兄弟姊妹、工作、家园——那一刹那的心情。我体会不出来。我只能模糊地想象那一刻的惊恐、难以置信,以及不堪忍受的痛苦。
  可是,这人却能宽恕。不仅如此,他还特别点出,宽恕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我认为这样的心态是一场超凡的胜利。幸而有这场胜利——更甚于电子学、基因学、太空航行学——人类文明才有继续的可能。幸而有这个人,以及众多如他一样的人,我们才没有完全沉沦于野蛮人的状态。
  我们都会松一口气。氛围会是无比的轻松愉快。许多人生平头一次发现了活在当下的奇妙感受,不再翻遍陈年老账,不再不断地将自己的心神倾注在互相指责和反击上。人际关系的大门会洞开。所有投注于责难、仇恨、偏见、报复的精力会开始自由流动,喂养了万千的新的展望。
  这是空中楼阁吗?或许。可是,如果缩小范围来看,宽恕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