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赤仙录 >

第23章

赤仙录-第23章

小说: 赤仙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中国的铜币基本上可以行使金银货币的功能,比如说无限法偿、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唯独缺少了储存的功能。这不是绝对地说没人把铜钱储存起来当做存款,比如著名的北宋为了收复燕云而积蓄的“封椿钱”。

    而是说相对金银而言铜币,尤其是含量不标准的私钱和各类“当钱”这类,就非常符合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原理,那意味着非但没人储存反而想办法早点花出去。

    可是即使使用开采比较方便存量比金银多得多的铜作为货币,仍不足以满足古代中国的通货需求。

    理由很简单,人们可以把政府发行的铜币可以直接拿回去铸成铜器,或者干脆铸成私钱。历史上也有几次统治者试图把铜币面值和铜含量脱钩,比如王莽新钱、董卓小钱,梁武铁钱还有各种名目的当五当十钱。

    当然,他们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最夸张的例子是董卓小钱,只减少了五分之一的铜含量,结果物价飞涨了万倍!

    可以说干掉董仲颖大相国的不是貂蝉吕布,而是他下令发行的无文钱。当然还有一个很“唯心”的原因,这些钱的原料来自始皇帝铸造的铜钱,还是盗墓挖出来的,这个兆头实在不大好。

    于是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宋之后,纸币开始出现了。

    回到少年现在身处的世界,元石是修炼的必须之物,同时还是耗损品。仙家除了不得不拿出来交换以外,基本上都储存在自己的库房里。

    那么当市场上的商品还不多,其中主要是仙家之间的交易时,那些流通元石还能勉强维持流通的需求。可是随着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凡人之间的贸易占了更多比例的时候,社会整体就会缺乏元石货币,就是说通货紧缩即将出现。

    当然,这个时候也有其他商品货币也出现在市场中,比如铁家自制的半两玄铁钱,这个就比较原始了,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产物:丹药、符钱、玉石等等。但是这些货币其实本身就是商品,受限于产量并不能承担全九州通货的职能。

    幸运的是,在几十年前,赤县中洲将要因为元石货币供应不足而发生通货紧缩的时候。万通商会的商业票据在商业实践中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熟,让这个隐患消弭于无形。

    这些票据马上承担起货币的功能,进而发展出了一种还不能算是真正货币的通货。在本位面称之为银行券,而在这里就叫做粮票。

    这个名字就显示了粮票和真正货币的区别。持票人是可以拿着这种不记名的票据直接到天通门以及所属分行当场兑换粮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按照所谓“市价”。

    自然,这市价自然是天通门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制定的。由此,他们掌握了各地的粮食定价权!
第廿八回 义字当头财便顺 笑脸相迎友自交
    黎昭昌交完定金,约好明日早间过来拿衣服,就带着儿子顺着东西大道,向东走了几百步就到了自家铺子。

    在黎子昇眼前的不是那种前面见到的典型的临街商铺,而是一座雅致的独门独院的小宅院。也是这个少年心思简单,否则真会以为这是自己老爹在城内的“外宅”。

    进了黑漆刷的透亮的双开门,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两旁种了几杆修竹,还有几个空空的花坛,如果等到春暖花开那肯定是恰紫嫣红一片。

    院中已经站着账房和四个伙计,来迎接自己的东主。为首的账房是黎昭昌同族兄弟也是黎子昇的族叔--黎仪卓,后面的伙计其中两个也是随着父子二人过来的黎家族亲,另外两个则是当年黎大镖头的属下。

    少年这才注意到,除了为首族叔账房看上去文弱一点,后面四人都是膀大腰圆孔武有力,两只太阳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小周天武者。

    等进了正厅,看了里面的陈设,黎子昇还是没能确认这是一家“店铺”。

    这里面四壁都挂着字画,家具则都是紫檀木制成。中间还有一只大香炉,袅袅地飘着白烟,让室内一片暖香。

    厅堂正中挂着一块写着堂号的鎏金牌匾,上书三个大字:义顺堂。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广开财路,小费君莫惜。下联是,巧辟资库,后顾自无忧。

    这才是黎昭昌真正的商铺—义顺堂。却原来少年的父亲真正的生意是……“财务公司”。

    上回书里提到了天通门的银行券--粮票。看到天通门的发迹史,别人没有一些其他心思,那真是小看这个世界的人类了。自然也有人有样学样地发行了自己的信用票据。

    所以在荆南内部也有自己流通的银行券,那就是荆南粮会发行的“堂票”。因为荆南粮会是由互不统属的经济团体联合而成,从来就不是天通门那样的股份制企业。所以,所属各部都可以发行不同面值的票据,各以自家堂号为名,因此被称作堂票。

    不过不同于天通门直接面对大商人和仙门,他们走的是底层路线。堂票和粮票的区别就是面值。粮票最小面值都是一方元石,而堂票则发行粮票万分之一面值的小额货币,针对的就是市井小民和乡间农人。

    可以这么说,如果天通门是银行,那么荆南粮会可算得上合作信用社。

    所以他们主要的金融业务就是小额信贷,说穿了就是民间高利贷。这是因为天器门和他们的分宗,比如铁山城,带动了整个荆州的工业生产和服务产业,这些中小企业主需要资金投入,而天通门又看不上也没有精力顾及这些业务。于是,像荆南粮会这样的“信用社”填补了这项空白。

    黎大老板当年走镖的时候,就接过很多武力讨债的私活。后来头脑精明的他发现只要有粮食储备存入粮会公库,再向荆南粮会做个报备,就能发行自己的堂票,再用这些堂票放债收息。

    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成立了义顺堂。他既用自己的堂票发放贷款,也低价吃进同行们手里的借据,利用自己的武力和天器门弟子的名号收回全额欠债。

    如此,没过了几年,他就发迹了,到了现在都没必要亲自参与这种“脏活”。现在他把很多讨债业务“发包”给自己的好友兼舅子,武平枞。

    没错啦,这就是有活力的社会团体在没监管的资本主义社会能做到的地步。不过黎大老板比起这铁山城铁家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前面就提到这铁家能独霸坠星湖,内中详情自然不为人道哉,再加上年初那场出动私兵追拿米贼的“义举”……

    他们真还有民主灯塔当年在西进时期的铁路公司和工矿主的风采。比如前者用灭门这种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方式“购买”农场主土地;而后者用准职业军人比如鼎鼎大名的平克顿侦探事务所,拿着机关枪开着装甲车用屠杀方式镇压罢工,

    黎子昇现在自然不知道这些,只是被带进后院洗掉了一路风尘,然后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就被父亲赶上了床,早早地睡觉来养足精神。

    因为,明天他们就要去铁山学院去报名。这学院一般是在二月初一开学,以一年为期。新生报名提前十天开始,到开学前三天截止。

    这铁山学院本来和少年之前呆的族学一样,都是只接受自家族中适龄孩子的内部学堂。后来随着铁家势力越来越庞大,下属的家族门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也开始招收旁姓子弟。

    铁山城铁家是天器门中铁、炎、练三大家中铁家在此地的分家,就是说学中子弟表现优异那就能直入八天门的天器门。这个口子一开,荆州不知道有多好豪强要把族中子弟塞进来。

    这铁家能成为一方之豪,族内有的是脑子活络的人士。他们索性扩大了招生规模,面向所有适龄学童,只要通了先天小周天的孩子,在缴纳“一定”的学费就能进入院中学习。

    学生的学制没有一定之规,只要你交钱就能在这里一直读下去。不过一般学生早则三年晚到五载就离开学院了。如果修炼资质过人或者在外道上面有天分,自然就能进入各家仙门更上一步。

    当年黎昭昌就是在学院里呆了三年就被选入天器门做了一名外门弟子,同时也让小有资产的黎家变得一贫如洗。

    第二天一早,父子二人洗漱停当就先去天衣行取了昨日做的衣服,黎德昇换上新衣,对镜自照,也有些小小的惊讶,眼前分明是一个翩翩少年公子。

    他父亲自然心怀大慰,也没有昨日那么肉疼了,这钱算是花的值!

    两人既不坐车也不打轿,就这么安步当车地顺着南北向的大街来到了铁家本宅所处的内城,少年发现越往里走,住宅愈显豪华,宅院也越发广大。而且每家宅院都有着半球形的光罩,想来这就是过滤空气的法阵。

    父子二人在往西一拐就来到了一片靠近坠星湖畔青砖黑瓦的宅院之前。这座院子上面的牌匾正写着:铁山书院。

    书院漆黑的大门紧闭,只在旁边开着一个边门,门前停着一溜车马。不时能见到和黎子昇同年的锦衣玉饰的孩子们在同样穿戴华贵的长辈带领下来来往往。

    黎贻昌带着自己儿子走了进去,来到一间静室,里面已经坐了一位书办。此人虽然作文士打扮,但是面相毫不文弱。他见父子二人进屋,站起了抱了抱拳就让两人坐在桌前,开口问道:“阁下面生得很,可是为这位小公子新入学来报名?”

    黎昭昌点头称是,于是书办为少年把了一下脉,点了点头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他就问起父子二人的姓名职业居住地籍贯等等,等黎昭昌把自己名字一报,那书办的脸色一整,从旁边拿起一本小册子翻开看了看,又站起来就作了个揖,神色十分恭敬地请父子两稍待片刻。他们将由书院的学办大人亲自接待。

    他们被引进后间,还没一盏茶的功夫,就听得门外脚步声响,那书办就领着学办大人笑着走了进来。

    那学办大人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五短身材,配上一张元团团的胖脸,显得有几分可笑。不过等他开了口,却有着一副和身材不相配的洪亮嗓子,只听他一边趋前行礼一边道:“小可周才南,忝为此处学办。给黎先生见礼了。”

    黎昭昌已经站起身来,此时回礼道:“原来是周院长当面,院长亲自前来实在是在下父子的荣幸。”

    周才南急忙摆手道:“当不得,当不得。小可上面还有掌院大人,我只不过是个跑腿打杂,伺候各位老师学生的管事而已。倒是黎先生见义勇为,除妖降魔的壮举让小可心内佩服,今日一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

    他又转向黎子昇,满脸堆笑打量了几眼,不住地点头赞赏道:“这便是手刃那彭贼的黎小英雄吧。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我铁山学院又得一英才而教,不亦乐乎,不亦乐乎啊。”

    黎昭昌心中就想,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铁家掌院使听说是比铁家现族长还要高上一辈的族内老前辈,根本就不管事。这书院还不是眼前之人掌管?

    等少年上前给学办大人见了礼,两个成年人才坐下来叙谈,黎子昇站在他父亲身后旁听。

    周学办先做了自我批评:“昨日里内院有吩咐,要把入学通知直接送到先生驻跸,没想到今日贤父子就亲自登门。是小可怠慢了,罪过罪过。”

    黎昭昌哪个当真,说道:“无妨无妨,学办大人言重了,在下愧不敢当。何况没有今日的机会,如何能和大人结识?”他转头看了看窗外天色,邀请道,“眼看到了正午,不知在下可有幸请大人用顿便饭,也好请益。”

    果然周才南一口应承了下来:“怎能让先生破费?自然应该是小可置酒赔礼才是!”
第廿九回 有教无类开山门 知恩图报衔玉环
    三人出得院来,就在书院附近随意找了家店铺用餐。

    这里是铁山城核心区域,居住的非富即贵,酒肆特别是高档用餐场所,那自然不算难找。因此也不用刻意找寻,进的店子那也是气派非凡,内有乾坤。

    他们上二楼找了个雅间。在落座之前,黎周二人就为了座位礼让了好一番功夫。最后还是在黎昭昌的坚持之下,周学办坐了上首,黎大老板在下首落座,少年自然打横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个场面中人叙过了年齿,开始称兄道弟了起来,酒桌上更加热络了起来。

    黎子昇也从二位长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