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射日英雄 >

第25章

射日英雄-第25章

小说: 射日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绑地塞进了浣花宫一块山石的洞穴里。自己好不容易爬了出来,不见了御妹紫浣,所以赶紧前来禀报。   

  王母娘娘震怒非常,立即与玉帝升座灵霄宝殿,召集一众文臣武将,派兵下界捉拿御妹紫浣,并议惩处七仙女和织女一事。众神仙皆谓诸女所犯,不过是暗中相助之罪,不宜重罚,玉帝也为诸女求情,王母遂判将八人关入天牢禁闭一月,令其返思已过。并命七仙女出狱之后,培育潘桃园一万余株桃树,以免闲极生事。   

  天兵天将立即随刑天前往捉拿紫浣。此时御妹紫浣在人间已经过了二十年,与丈夫育有二男一女,不幸长男早夭,目前只剩下次子和小女。当天兵天将前来捉拿之时,紫浣心知事泄,难逃法网,遂嘱咐丈夫往昆仑山玉虚宫求元始天尊收留一子一女为徒。   

  紫浣被天兵捉拿归案,王母即命人将其关押于人间东北方酷寒之地的桃山之内。桃山所在之域,渺无人烟,一年倒有七八个月寒冷荒败,草木不发,河流结冻。紫浣在桃山之内,苦挨日月,心中惦念着丈夫和一双儿女。紫浣的丈夫杨生,此时已年近六十,年老体衰,长子早夭,已令其大受打击,如今再加上妻子被天庭抓走,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几年之后终于撒手归天而去。临死之前,吩咐一子一女带着母亲紫浣的信物,上昆仑山寻找元始天尊。   

  紫浣之次子,名叫杨戬,此时正当二十多岁的年纪,长得身长玉立,猿背蜂腰,面如冠玉,唇如丹脂,眉分八彩,目若郎星,不笑时威风凛凛,一笑起来又让人如沐春风,斯文之中透着英气。小妹名叫杨莲,约有二十一二岁,性情温婉,容颜娇美,比之紫浣尤有过之。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69节:第十六章、劈山救母(2)         

  兄妹二人一路上跋山涉水,来到昆仑山玉虚宫,拜见元始天尊。天尊一见这兄妹二人,即十分喜欢,尤其他们皆是神仙之后,二郎更生具异禀,确是可造之才,即命玉鼎真人收他二人为徒,并赐法号清源妙道真君。   

  杨戬聪明过人,举一反三,不但学之即会,且能创新,很快便学会了武艺和仙法,七十二般变化之术,刀枪剑戟,也是样样精通,尤其擅使弹弓,无论飞禽走兽,百发百中。更自创了一种兵器,似剑非剑,似枪非枪,后有长柄,前有尖刀。刀头两侧开刃,顶端是三只尖角……取名三尖两刃刀。   

  杨戬学成出师之时,元始天尊谓其生具一只神目,只是二十多年来闭而未开,于是以无上法力,为其打开眉心之天眼。杨戬的这第三只眼睛,可谓神通广大,不但能够分辨人、鬼、神三界六道众生,且能破除障眼法,发出击伤敌人的电光,传输功力以及诸般无法尽述的妙用。有了这只神眼,杨戬更是如虎添翼,卓而不群。   

  杨戬对恩师和元始天尊道出意欲救母的意图,真人和天尊都很赞成,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元始天尊开辟天地之时,有一柄开天巨斧,正合杨戬之用,与射日彤弓、轩辕神剑各为三大神器之一,但因具有毁天灭地的威力,轻易不敢所传非人,以防造成三界之大患。因而天尊设置十道难题,考验杨戬。谁知杨戬轻易过关,令天尊和玉鼎真人欣喜非常,于是将开天巨斧赐与杨戬。   

  杨戬得了神斧,架云来到桃山,眼见地辟山高,苦寒难耐,心中的痛苦不可遏制,大喊一声,挥动神斧,将桃山一劈两半。紫浣重见天日,见到威武不凡的儿子,又是欣喜又是酸楚。杨戬见到母亲满头青丝俱变白发,眼眉也变成白色,心中也是十分的痛苦。再讲起父亲的去世,母子抱头痛哭。   

  杨戬因知母亲在山中受尽湿寒之气,痛苦不堪,于是扶母亲来到半边残山之上接受日晒。却不知自己劈山之时,已然惊动了天上的玉帝和王母。玉帝见杨戬动用了劈天神斧,知道定是有元始天尊在背后撑腰,哪敢派兵下界拦阻干预?但若就此放出御妹,自己和王母的威严却是荡然无存,以后更是难以治理天庭,按天条办事。于是秘密派出太阳神东君之九子,前往桃山。   

  太阳神的九个儿子,也皆有父亲一样的本领,是九个小太阳,比之父亲法力稍逊而已。九子来到桃山,放出万道金光,当地的森林草原,霎时变成一片焦土。紫浣被擒之时,已然被剥夺了法力,兼之长年被压山下,虚弱不堪,经此一晒,立即化做轻烟,消失不见。   

  杨戬刚刚救出母亲,立即又失去了母亲,不禁肝肠寸断,疾怒如狂,迎天悲啸一声,掀起两座大山,将离得最近的两个小太阳擒住,压在了山下。其他七子一见,吓得肝胆皆裂,惊慌逃走。   

  杨戬此时没有带着自己趁手的兵器来,本待持斧追赶,又恐神斧威力过巨,伤及无辜,于是将神斧变成一条扁担,挑起七座大山前去追赶。一路上追到一个太阳,便将大山抛于当地,再将太阳压于山下,一连又赶上六个,皆置于山底。直将最后一个太阳追到东海之滨,终于耗尽了体力,昏倒于海边。第九个太阳由此侥幸逃脱。   

  此时恰逢东海神龙傲广之第三女巡游至此,对杨戬一见倾心,于是将他救回水府。杨戬醒来之后,对龙三十分感激,但初遭母丧,心中哀痛,即刻告别了龙三,匆匆赶回昆仑山,回见天尊、师傅和妹妹杨莲。杨莲得知母亲被天帝害死,也是悲痛欲绝。杨戬心有不甘,随即上天寻舅舅玉帝和王母报仇,一路之上,众神兵天将,竟没有一合之将,被他杀得东倒西歪,叫苦不迭,直杀透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杀到王母和玉帝座前。   

  玉帝王母哀告求情,杨戬尤不肯相饶。王母急切中找来七仙女和织女前来求情。此八位女仙素与紫浣情厚,如今听闻紫浣死迅,也是悲痛不已,但王母玉帝,毕竟是他们的至亲,唯有忍着悲痛,劝说杨戬。   

  七仙女中年纪最幼的幽羽,聪明伶俐,手巧心灵,此时对表兄杨戬痛陈厉害。如果杨戬杀了玉帝和王母,一是以幼欺长,忤逆不道,恐难容于天下;二是玉帝王母皆天神之祖,三界真仙。一旦出事,必至三界大乱,不可收拾;三是姑母紫浣如其在世,见甥舅相残,必然十分痛心。为此三条理由,杨戬绝不能伤害玉帝和王母。         

虹←桥书←吧←BOOK。←  

第70节:第十六章、劈山救母(3)         

  杨戬不得不承认这个七表妹说得有道理。尤其是若引起三界动乱,更是牵连太广,罪孽深重。所以虽然怒火难平,却唯有放弃报仇,但若就这样离开,如何甘心?玉帝心知自己确做得有些过分,再加上元始天尊现在杨戬背后撑腰,哪敢再开罪他?见杨戬已被幽羽说动,不由趁机下台。当即召集文武,宣布为御妹在浣花宫设衣冠冢,树灵牌,以滋纪念。并赐杨戬〃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封号,欲加封其为司法天神,留天供职。杨戬不肯。玉帝只得命人于御妹和杨生异地隐居的蜀地青城灌江口为其立庙,使四方人等供奉香火。同时再封杨戬之妹为华山神女,管理华山地界。   

  杨戬自此留居灌江口,力除城都境内一座大山中的八个妖怪,在当地人民心中建立了极大的威信,并且因为杨戬排行第二,故将此山命名为二郎山,众人亦皆称杨戬为二郎神。杨戬在力诛八怪之时,收伏了一鹰一犬。其中神犬尤其本事非凡,其形貌肩宽腹细,壮硕如牛,混体黑色,尾如细蛇,目似铜龄,耳竖牙尖。跟随杨戬之前,时常昂首长啸,声闻于天,口吞日月,力擒凶兽。   

  这一鹰一犬,倒并不是什么妖怪,反而经常暗助百姓抵挡八怪,自杨戬到此除怪,皆来投奔。神犬化身为人,杨戬为其取名哮天。神鹰巨大无比,全身白羽,鸣声獠亮,但其修行日子尚浅,虽一向与哮天关系很好,因而一起投奔杨戬,却不能化身为人,也不会说话,杨戬为其取名雪鸮。这一鹰一犬,助杨戬力诛八怪,百姓也十分感激和喜爱他们,称颂他们为哮天神犬与雪鸮神雕。人们在二郎庙内为鹰犬添加塑象,一并受人香火。   

  玉帝自被诸天五帝攻破凌霄宝殿,被逼退位,重修正果,再被杨戬直杀上九重天,如入无人之境,大感天庭力量薄弱,深具不安,于是请来元始天尊商议。元始天尊亦觉天庭神职过少,很多神仙要兼职代管许多事务,十分不便,况且部分天神,不胜其任,亦需重新择人,时值人间应劫换代之际,时机恰好,于是欣然同意。   

  此时人间已至商朝末年,经六百年,历三十帝,传于商纣王。纣王无道,迷恋女色,愚不纳谏,喜怒无常,残忍暴戾,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元始天尊知商朝气数已尽,必有新王代之,遂趁机召来诸天五帝,令其暗助大周,剿灭商纣。又吩咐自己的得意弟子姜子牙下山襄助大周,推翻商纣,于功成之日,斩将封神,再命玉鼎真人使得意弟子杨戬,亦同往人间匡扶新君。王母与玉帝,亦派出数名天将,降世人间,以备辅助明主。   

  正巧此时纣王听取大臣商容的建议,于五方帝君之一的女娲娘娘圣诞之日,前往女娲宫降香,无意中风动纱幔,窥见女娲塑象之绝世姿容,题下淫诗一首。女娲见诗大怒,又有元始天尊之所嘱,于是晃动聚妖帆,召动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吩咐道:〃成汤气运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叁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三妖领命而去。   

  自这一日起,商庭朝政大乱,贤臣悉遭迫害,四方诸候纷起,大周独树一帜,西伯侯于渭水河畔请出姜子牙为相,武王姬发更是威武圣德,召集人马,一路杀奔朝歌,四方归顺,降者无数,所到之处,挡者披靡。朝歌所余无几的守将兵卒人等,更是望风而逃,又或倒戈相向,直逼得纣王自焚于摘星楼之上。   

  以九尾狐为首的轩辕坟三妖,本应为有功之臣,但因其受命之后,即忘其所以,〃无端造孽,残贼生灵,荼毒忠烈,惨怪异常〃,至令天怒人怨,女娲亦难恕其罪,亲缚三妖交与杨戬,带往姜子牙帐前正法。万事皆毕之后,姜子牙奉命封神,三山五岳、九天四海,天上群星,地上诸岛,千百种大小职司,诸般事物,巨细无遗,无不俱各封到。   

  从此天地人三界,各有所辖,职司分明,天下太平。玉帝与王母十分欣喜,于天庭中盛排筵宴,为众神接风祝捷。         

◇欢◇迎访◇问◇BOOK。◇  

第71节:第十六章、劈山救母(4)         

  这一场以周代商的改朝换代大战之中,杨戬立有无数奇功,义结梅山七友,声名遍传三界,人人皆知有杨戬其人,即灌江口二郎真君殿下,于是为其建庙供奉者不计其数。杨戬因心恨玉帝,不肯上天为神,亦无心受武王封爵授禄,率了七个弟兄,领着哮天与神鹰仍回灌江口二郎庙去。   

  直到八百多年后,周朝传至幽王,幽王宠信褒姒,昏庸无道,烽火戏诸候,至重蹈商纣覆辙,惨遭败亡,再陷全国于诸候混战之中,史称东周列国……亦称春秋、战国时代。此时诸候国互相兼并,况日持久,又历四百多年,直至秦王赢政二十六年方将全国归于一统。   

  就在大秦尚未完成一统霸业之时,蜀地蟓郡太守李冰,及其次子二郎,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百姓,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于泯江上建成都江堰,造福后世千秋万代,从此蜀川之地,繁荣富庶,成就天府之国。   

  当地百姓纷纷盛传李氏二郎即玉帝外甥杨二郎之转世。从此二郎真君之名,愈加广传天下,关于他的种种传说亦更纷芸,有说大禹治水时代,为鲧窃取天帝息壤并又助禹治水有功的黄龙,即二郎之元神,与玉帝前世即为夙敌。   

  也有人说,杨戬并不时常以真面目出现,因其精擅于七十二般变化,又有天眼神通,时常变化为种种身份形态,暗助民间除害。   

  关于治水和斩除水怪的传说,以及劈山救母、担山赶日、襄助武王等事迹,尤为被百姓喜爱,口口相传,津津乐道。此时市井百姓,信奉二郎神杨戬,已到无以复加境地,无论家宅不宁、或有久病不愈,或有走失人口,或有姻缘不协,或有多年无子,或有旱涝天灾,或有妖邪作崇,无不于二郎庙内许愿求助。二郎真君亦是千求千应,万求万灵,在百姓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人们皆称尊号〃二郎显圣真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