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

第219章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第219章

小说: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大帅。”



  叮铃铃。。。。。



  清脆的铃声响起, 秦宇拎起电话提到耳边,“ 喂,什么事?”



  “大帅,唐杰克有要事找你, 人已经到了。” 电话里王玉海的声音响起。



  “让他过来。”秦宇微微一怔,然后道, 唐杰克这个中西合璧的名字显得有些古里古怪, 片刻之后, 一个穿着唐装的白人戴着副金边眼睛走了进来, 向丁成与蓝天蔚都打了声招呼, 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多,不过对于副官长, 总参谋长, 唐杰克也并不感到陌生。



  “ 唐厅长, 这么急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唐杰克原名杰克, 1910年还是洮南暴发鼠疫的时候来到东北, 后来便一直呆在洮南, 这几年才调来奉天城, 在奉天省生活了近十年, 原来的杰克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在一片医疗基础极其低下的东北建立一套开始渐趋规模的医疗体系是杰克感到十分骄傲的事。 当初跟杰克一起来到洮南的几个美国年轻医师除了三个回国外, 其他几人都在奉天的医学领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杰克更是做到了卫生厅厅长的职务。聘用一个美国人担任如何高位, 在外界看来, 近乎有些不可思议议, 这不是虚职。 而是实打实掌管着东北三省医疗体系发展的实权高官。



  在奉天省的生活当中, 唐杰克娶了一个洮南的女护士, 现在孩子都有三个, 算是在奉天彻底落地生根了。 对于这几个白人。 秦宇平时是十分尊重的。



  “ 大帅,确实是十万火急的事,欧洲此时已经暴发了一场巨大的疫情,疫病正在向全球范围内扩散, 现在欧洲沾染疫情的人已经超过了数十万。 疫情由原来的轻微症状转变为随时能置人于死地的恶疾。”唐杰克神情凝重地道,“到现在为止,暂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疾病十分有效的办法。疫情有发展越来越重的趋势。”



  “又是灾疫, 欧洲现在已经死了多少人了?” 秦宇眉头紧皱, 当初东北鼠疫, 全国人心晃晃, 清政府能来个封关, 但对于洋人, 此时民国还没有能力挡着人家不让他们进来。 当时一场鼠疫把整个东北都弄得萧条不堪, 大白天的街道上连行人也看不到几个。 若是再来这么一次, 无疑是对东北经济一次沉重无比的打击。



  “为了避免引起恐慌, 欧洲各国对于疯情都采取遮掩的态度, 不过据保守估计, 此时沾上疫情的人至少已经高达百万以上, 死亡人口也早已经破万。 据我在上海, 北京那边的朋友提醒, 两地也出现了同样的疫情。 而且这种疫情在年轻壮年人身上传播得最快。” 唐杰克提醒道。



  “怪不得战争结束之后, 东北的医药出口值不见下降, 反而猛增。 原来是这一场疫情在作怪。” 秦宇拍了拍脑门, 不过好在这种疫情并不是中之必死, 死亡率也算不上太高, 经历了那场中之必死的鼠疫之后。 东北对于灾疫的心理抵抗能力比起西洋人要强得多。当然, 秦宇并不会因为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强而无所作为, “ 唐厅长, 既然如此, 抵制疫情的事就交给你去负责了, 务必要阻止疫病在东北的传播。”



  对于其他地方。秦宇也无能为力, 不过在东北, 医疗体系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灾疫不再像以前那样近乎毫无抵抗之力。



  “大帅放心,这是东北所有医护人员的职责。” 唐杰克点头, 过来找秦宇, 除了提个醒外, 也是跟秦宇打招呼,卫生厅那边的预算随时可能会因为灾疫而增加。 “对了, 大帅, 美国驻奉天领事前天来找过我, 跟我提了一下劝解你向美国贷款的事。”



  “ 当初东北遇到困难的时候, 曾向美国伸手请求贷款, 结果被拒绝了。 现在东北已经熬过了最艰苦的时期, 在贷款的事情上,并不着急。我并不排斥美国, 但作为东北的军政长官,必须为东北数千万人的利益考虑, 如果跟美国合作符合东北的利益, 我会优先考虑他们。” 秦宇如是回复道, 唐杰克此时虽然已经定居奉天近十年,在奉天落地生根, 但白色的皮肤并不是后天能改变的,美国领事在自己这里碰了壁之后,想其他办法也是情理之中。



  “这种事情全凭大帅决断,我在美国长大, 如果一次话都不传,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唐杰克坦率的耸肩道, 在他看来, 美国算是大户, 树大根深, 就算是合作, 让东北占些便宜也不打紧。



  “ 唐厅长的意思我能理解, 其实我个人也十分欣赏美国自由,民主的理念, 今后东北也会逐渐走上这条道路。在大致方针上, 东北与美国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管如何, 秦宇也说了一句让唐杰克宽心的话。(未完待续。)
277章 返乡
  马匡义,江瑞丰两人各自提着一只木箱走在乡间崎岖不平的小道上, 路上满是雨后踩出的脚印, 牛蹄子印。 路边长满了杂草, 可以看出这条道路已经很久都没有人修整过了。



  “咱们这一出去便是三年,没想到三年过去了, 回来老家还是老样子。” 江瑞丰感慨道,看到远处村子那些零落的屋舍, 除了比以往破旧了少许, 并没有其他的变化。



  “这武城县长不是个做实事的主, 换在东北, 早被格去职务, 从县城到乡间, 三年无什进步,真是无能到了极点。”马匡义性子直爽,说起武城县的这些大小官员, 一脸不屑。



  “哪怕是最为富庶的奉天省, 以前也并不比关内强多少, 兵荒马乱,盗匪丛生。 雨帅横空出世, 也算是奉天百姓的福份。”江瑞丰叹了口气, 只觉东北民众比山东这边百姓的福份要好了许多。



  “二叔!” 马匡义看到百米远处, 一老农穿着草鞋正拿着锄头在田间锄草, 立即高兴起来, 举起手臂连忙挥手。 久未返乡, 骤然间看到以前的乡里人, 那种兴奋无法用言语表达, 只是手臂挥动的力度能显示出主人内心的波动。



  马铭恩立定身子, 手在后腰上捶了几下,方才弯腰太久这会还有些酸痛。看到不远处两个穿着笔挺军衣的汉子正向这边招手,还一脸兴奋的样子, 不由一阵疑惑, 那蓝灰色的军装他也见过, 这兵荒马乱的, 正是北洋军的常规军服, 不过以往所见的似乎没有两人身上这般整齐干净。 跟以往那些兵癖比起来,这军装套在两人身上便似量身定做的一般, 干净利落, 朝气蓬勃。



  “你。 你是四小子?” 随着两名军士越走越近, 马铭恩只觉两人有些眼熟,当初大哥家短了粮,排行老四的马匡义跟着村子里几人外出闯荡。 几年没个音讯, 只是看着眼前英武的青年, 马铭恩也不太确定。



  “二叔, 是我, 我是四小子。” 马匡义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 一个跨步跃过了不过一米多宽的路边小渠,给马铭恩行了一记跪拜大礼。



  “真是四小子, 看你这样子是去当兵了, 你吃的哪家兵粮?” 马铭恩问道。



  “马二叔, 我跟匡义现在可是东北军,在雨帅手下吃兵粮的。”江瑞丰也跃过小沟,一脸自豪地道。



  “你是江家的小子。 ” 马铭恩先是一笑, 然后又一脸吃惊,“东北军?打赢了老毛子的东北军?”



  “全天下也只有一支东北军。 咱们是第6师的, 匡义现在可是里面的副排长了。 手里也有十几号人。”江瑞丰笑道。



  “好,好,真是好样的。 穿得人模狗样, 你们可真是长出息了。 走,走, 回家去, 难得你们几年没回来, 军伍里面生活清苦,今天整一桌好酒好菜给你们打打牙祭。”虽然有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的说法。 不过放在几年前, 能在北洋六镇里面捞个兵额, 那也是好差事。 这年头,能在打败了老毛子。名扬天下的东北军里面当差, 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



  “二叔, 你这可就说差了, 东北军里面每天都能进些油水, 隔三岔五还能吃顿肉,还有鸡蛋供应。 可不是关内的大头兵能比的。 匡义现在是副排, 一个月的薪俸都有8块东北票,年底还有津贴, 每逢过节还有鱼肉的补助, 等明年匡义转正, 一个月月俸能有十块多呢。”江瑞丰笑道,“雨帅可从来没亏待过咱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



  “一个月8块东北票?”马铭恩顿时张大了一张嘴, 东北票此时在河北不少地方都有流通, 他去县城的时候也用到过, 东北票的票值和现大洋都是差不多的,坚挺得很, 可不是省督军滥发的那些军用票。



  “是的,还是吃住在外, 比起以前在老家的那点粮食可是强到天上去了。 在军伍里面花不了什么钱, 这三年加上战时津贴, 我在军队里面都存了两百多块, 匡义是副排, 还自学了德语, 每个月有额外的3元德语津贴, 存的钱比我只多不少。”



  说到学习德语江瑞丰一脸羡慕,根据上面的意思, 以后是要派不少留学生去西洋的,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德国, 对于这些能学会德语的自然是留学的首选对象,更何况学习德语之后军队里面还有额外的学习补助。当真是既有前程又有钱程。



  “好好好, 当真是出息了, 几百元的积蓄,又有东北军的身份, 这几天老头子我给你们张罗一下, 介绍个漂亮媳妇, 早点生几个儿子传宗接代。” 马铭恩乐呵呵地一笑, 然后又道,“ 四小子你现在是副排长了, 东北军里面的待 遇那么好, 你看我家那两个小子现在还一事无成, 能不能把他们也整到东北军里面去吃几年兵粮?”



  “东北军招兵的标准比起关内要高上不少, 保民哥身体底子好, 应征问题不大, 倒是小伍身体羸弱怕是应征不上, 我虽然在军中当了个副排, 但是征兵处那边是说不上话的。” 马匡义摇头,然后又道,“不过小伍头脑灵活, 要是二叔你放人, 我资助他去东北那边的技工学校里面学个艺, 做技工, 薪俸也不比我来得少, 若是以后能做到技师,工程师, 哪怕我做到排长也是比不上的。 ”



  听到马匡义的答复 , 马铭恩直乐得合不拢嘴。



  “你们几个小子快过来, 俺老马家的 匡义, 江家的 江瑞丰小子都长大出息衣锦还乡啦!” 到了村子头, 马铭恩扯着嗓子一吆喝, 几个隔得远的小孩子便嬉闹着围了过来,不过看到两人的一身军装, 倒也不敢靠得太近, 这年头, 当兵的总是让平民百姓惧怕几分。



  不过等江瑞丰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些东北产的奶糖, 这些小子终究还是抵不住糖的诱惑, 尝到了奶糖的味道之后, 没了怕心的小家伙们嬉闹开了, 七手八脚地向两个军伍汉子讨糖吃,



  “匡义, 我家里来人了, 我先回去了, 你可别忘了排长交待下来的任务。” 江瑞丰看到远远赶来的老父,眼眶一热,向马匡义说道。



  “好, 咱们先各自归家。”马匡义点头, 两人离家多年, 自然有不少事要跟家里人说, 至于江瑞丰所说的任务, 倒也不算是特别的任务, 由于东北地广人稀, 已经初具规模的工业基础更是需要大量的工人, 单是那几千公里的铁路计划便需要十数万劳力, 修建的中大型水电站动则是几千上万的劳动力缺口, 这次中东路战争之后, 单是铁路沿线几百万亩良田, 也可容纳近十万人的耕农。在秦宇的计划里面, 大量充实东三省的人口, 组织向黑龙江, 内蒙一带的汉人移民, 一则充实边地, 另外也随时能将东北的势力向更远的俄国远东渗透, 以达到将来夺回远东的目的。 因此东北对于移民的政策是不遗余力的, 两人归乡之前, 排长也亲扣交待过尽量动员乡人到关东讨生活。(未完待续。)
278章 万吨货轮
  江明文在小汽车上面正禁危坐,从未觉得内心这般紧张过,因为此时在他旁边的座位上是此时的是秦宇, 这个卷动民国风云, 击败沙俄旧军的强人。 虽然从另外一些留学生嘴里得知雨帅对学生最是随和,不过真正坐在旁边后, 江明文却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波澜。



  “很紧张? 我也不过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跟寻常人又没什么二样。 听闻你在耶鲁大学时与美籍教师相争时也是丝毫不让, 现在归国怎么胆子反而小了。” 秦宇呵呵一笑,琢磨着以后亲民的时候是不是适当必一下方式,这样子也确实让人尴尬。



  “雨帅,学生才刚刚归国便受到如此重视, 心里委实有些受宠若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