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人类灭绝 >

第10章

人类灭绝-第10章

小说: 人类灭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人之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不愿承认,但自己的确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乖僻性格。
“做个更阳光的青年吧,那样才能泡到文科女生。”
研人向土井投去怨恨的目光,但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正是自己寻找的人才。
“对了,我有事想问你。”研人说着取出父亲的实验记录复印件,“我要制作gpcr的激动剂,按以下顺序操作是否可行?”
土井仔细阅读了递过来的复印件,说:“这是在制作激动剂吗?不是在寻找先导化合物?”
“对,不是在找候补物质,而是最终的完成型。”
“我看懂的只有最后这两项……”
土井指着“试管内的结合分析”和“活体内的活性评价”。研人问:“这两项操作的目的是确认合成的化合物是否可以跟受体结合吧?”
“嗯。首先制造拥有靶标受体的细胞,在试管内确认激动剂是否能与其结合。接下来用实验动物进行活体内评价,比如改造小白鼠基因,制造拥有该受体的个体,然后喂食化合物,评估实际的效果。”
研人想起了那座破楼里饲养的四十只小白鼠。
“这么说,这个方法没有错?”
“也不是……”土井摇头道,“怎么看都太简单了。而且,临床试验及其后的步骤全都省略掉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太不专业了。”
“是啊。”研人附和道。父亲是病毒方面的学者,说他在制药方面不专业也不为过。“那这个呢?”
研人从背包里取出a4大小的白色笔记本电脑,启动后说:“你懂linux吗?”
“一点点。”土井答道,操作了一会儿电脑说,“里面装的软件我没见过。你听说过‘gift’吗?”
“没。”
土井启动了“gift”软件。数秒后浮现出的画面,令两人同时惊呼起来。
窗格分为三列,占据右半部分的大窗格中,显出一幅奇特的cg图像。微微起伏的平面上,布满厚花瓣一样的突起,中心是袋状空洞。图像精致而怪异,让人怀疑是相机拍出来的。
看了好一会儿,研人才意识到,这可能是细胞膜表面的放大图像。一微米不到的极小世界被展示在了十五英寸的屏幕上。
“看上去有点怪啊。”土井移动着鼠标,指着左侧的两个窗格说,“这里是相关信息。这幅cg图是‘变种gpr769’。”
原来如此,研人终于开窍,这就是问题受体。父亲想要得到的,就是能结合进中心凹陷处的物质。
“下面的窗格,写着制造这个受体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可是……”土井双臂抱胸,“你知道gpcr有多少种吗?”
“七八百种?”
“是的,其中只有一种的形态被真正掌握,那就是牛的网膜细胞上的受体。对于其他gpcr,只能类推其结构。也就是根据基因的碱基序列的相似度,推测其完成品。这个模型多半也是这样生成的,但我不能完全确定。”
“这个软件还有什么别的用途吗?”
“这个嘛……”土井顿了顿,拿起实验记录的复印件,“也许这个软件是用在最初的两个项目上的。”
研人把头探过来查看。
变种gpr769的立体结构分析
电脑辅助设计及作图
看来,“gift”这个软件的作用,是根据基因信息,预测能制造出怎样的蛋白质,描绘其实际形态,并设计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的化学结构。
“就是说,按照这个软件的指示制药就行了?”
“总觉得有点假。”土井说,“我对电脑辅助制药可不在行,你最好去问别人。”
“你有懂这方面的朋友吗?”
“这方面……”土井望着虚空,“啊!有!制药物理化学实验室有个厉害的角色,是韩国来的留学生。”
“哦?”研人好奇地问,“韩流啊?”
“我之前曾请教过他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问题,他简单几句话就把我说懂了。”
“这么说,他在语言方面没问题?”
“日语很流利,英语也可以。”
“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好啊。我去问问对方有空没。”土井欣然答应,看了看手表。他该回自己的实验室了。土井端着吃完的套餐盘子站起来,说:“那下次见。”
“拜托了。”
“我们一起努力,早日与女孩子共价键结合吧。”土井朝餐具返还口走去。
研人笑着目送土井离开,将笔记本电脑放回背包。父亲托付自己进行的研究,只有等韩国留学生登场后再说了。
研人拿起手机,着手进行剩下的工作。昨天晚上,他从老家的母亲那里打听到了那名报纸记者的联系方式。但正要拨打《东亚新闻》科学部的直通电话时,他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警告。
今后你使用的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等所有通信工具都有可能被监视。
虽然研人觉得这纯属天方夜谭,但还是隐隐产生了一丝不安。他环顾了一圈食堂,没有发现特别可疑的人,于是平静下来,拨打了记录在手机里的一个号码。
回铃音响了几下,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传来:“你好,这里是《东亚新闻》科学部。”
“不好意思,我叫古贺,请问菅井先生在不在?”
“请稍等。”
在父亲的葬礼上,他对菅井态度简慢,想必菅井也对研人没有什么好感吧。但情报只能从菅井那里获取。
“喂?请问是哪位?”菅井接起了电话。
“我是古贺。前不久承蒙您来参加先父的葬礼,非常感谢。”
“啊,是研人君啊。”菅井语带亲切地说。
研人松了口气,继续说:“我有件事想要请教您。葬礼上,您曾向我提到过《海斯曼报告》,那是怎么一回事?”
“啊,那件事。《海斯曼报告》……对。”菅井沉默片刻道,“今晚有空吗?”
“今晚?我要在实验室里待到十二点。”
“能不能中途溜出来?如果八点在锦丝町的车站会合,我还能请你吃饭呢。”
“好。”虽然觉得这样有点麻烦,但能感觉到菅井父母般的关怀。研人算了算实验能推迟多久,然后说,“九点的话,我或许可以想办法出来。”
“好,那九点车站南口见。你一定要空着肚子来哦。”
锦丝町是位于东京都与千叶县交界处的一条商业区。不过,这里与新宿和涩谷的商业区不同,由于它离住宅区很近,所以兼具闹市和商业街的功能,既有鳞次栉比的老酒馆,也有贩卖生活品的超市、包含超市和影城的现代购物广场,此外还建有提供演奏一流交响乐的音乐厅。总之,文化、民俗方面的店铺设施,在这里几乎都找得到。
研人顶着凛冽的寒风,在jr线的车站前等待菅井。一想到那个报纸记者的脸,关于父亲的记忆就一起涌入脑海,思绪的大半都是父亲抱怨连连的身影。
在厚木的家中同父亲晚酌时,父亲对自己说了很多话。他告诉研人,理科生的平均薪资比文科生少五千万日元。按工作总时间四十年计算,理科生每年要少赚一百万日元以上。
“报酬少得可怜,还谈什么科学立国?王八蛋。”醉醺醺的父亲痛骂政治家道,“那些文科混蛋,就靠窃取我们的业绩过活。电话、电视、汽车、电脑,全都是科学家发明的。只会耍小聪明的文科混蛋对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当时研人只有十几岁,对父亲的抱怨相当厌烦。不过,后来遇到的一件事,让他认识到父亲的怨言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关于蓝色发光二极管开发的判决。

第9章 海斯曼报告(8)

蓝色发光二极管曾被认为无法开发,却有技术人员完成了这一创举,接着就爆发了技术人员和其所属公司之间旷日持久的法律纷争。公司认为该发明可以带来一千二百亿日元的收益,然而法院判给技术人员的补偿只有区区六亿日元。尽管一审时判了两百亿,但二审推翻了一审的判决。这只能理解为,司法机构不再独立行使职权,而是看企业家脸色行事。
科技界对此判决失望透顶。这些伟大的发明家催生了全世界数万亿市场,报酬却仅相当于全美职业棒球联盟球员的年薪。许多科学家推测,此判决之后,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衰退。在科技实力直接决定国力的时代,科学技术人员遭如此冷遇,国家谈何发展?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会被中国、韩国和印度赶超。
“人类文明要是毁灭就好了。”研人的父亲冷笑说,“能够复兴科学文明的只有理科。文科那帮家伙永远只会夸夸其谈。”
研人长大成人后,渐渐理解了父亲话中的道理。念本科的四年中,研人忙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才能抽出时间参加英语社团。与此相反,文科生连课都不去上,整日吃喝玩乐,至少研人是这么觉得的。但这帮家伙毕业后,竟能挣到五千万日元年薪,这样的反差令研人难以接受。这个社会似乎黑白颠倒了,流汗劳作的人,反而没有吃喝玩乐的人挣得多。不过,这个想法又令研人很不舒服——他发现自己继承了父亲的乖僻性格,就像与生俱来的基因一样,他想摆脱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
锦丝町的车站前,研人将冻僵的双手插入羽绒服口袋,忽然想起了父亲生前的一个谜。
“既然你这么讨厌自己的工作,辞职不干不就得了?”研人曾对酒后絮叨不已的父亲说。
父亲闻言答道:“但我不能停止研究啊。”
“为什么?”
“从事研究工作后,你就会明白。”父亲说,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幸福微笑。
那微笑是怎么回事?它反映出先父怎样的内心呢?尽管研人自己也开始了研究工作,但还是没找到答案。多年的研究生活只让他明白一件事:理科生生存不易。
人流涌出车站闸机口。研人将方才的种种思虑抛诸脑后,在车站大厅上下车的乘客中搜索那张熟悉的面庞。不久,一个人朝他走来,向他举起手。
研人穿过人群,朝菅井走去。
“让您专程跑一趟,真不好意思。”
正值壮年的报纸记者没打领带,毛衣外套着夹克和大衣。他从眼镜背后看着研人,笑道:“你一个人住,很少好好吃一顿吧!肉、鱼、中国菜、东南亚菜,你喜欢哪一种?”
研人在吃方面从不讲究,他选择了最简单的食物。“吃肉吧。”
“好。”菅井望着站前环形交叉路周围的建筑群,“那就吃烤羊肉吧。”说着,他迈出了步子。
研人被领到一家小酒馆风格的餐馆。馆子里有隔间,每个隔间仅容数人围桌而坐。两人相对而坐,点了烤羊肉自助餐。
他们喝着大杯啤酒,吃着羊肉,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会儿研人的先父诚治,最后菅井主动触及了正题。
“上次你提到了《海斯曼报告》……”
“是的。”研人探出身,“我看到父亲的实验笔记里用英文写着《海斯曼报告》,想弄明白那是什么东西。”
“实验笔记?里面只写了这个?”

“还有‘第五节’,《海斯曼报告》第五节。”

“嗯。我也只是模模糊糊地记得,那个报告有五节。”菅井翻眼思考着,“我之前说过,这是美国智库提交的报告吧?”
“说过。我觉得可能同父亲的专业病毒学有关。”
“也涉及到病毒学方面吧。”菅井的视线落回到研人身上,“简单地说,《海斯曼报告》是关于人类灭绝可能性的研究。”
研人不禁瞪大眼睛看着报纸记者:“人类……灭绝?”
“不错。研人你这代人或许没有切身体会。这份报告是大概三十年前提出的,当时美国和苏联对立,双方拥有大量核武器,战争一触即发。全世界都担心核战争一旦爆发,人类就会灭绝。”
“大家真的这么担心?”
“嗯,那是冷战时代。古巴导弹危机将世界推到了核战争爆发的边缘。”
研人惊骇不已,这听上去就像科幻小说。
“开发核武器的物理学家预测到全面核战爆发的危险,设置了‘末日时钟’,也就是人类灭绝的倒计时。氢弹试验成功时,时钟的分针被拨近到午夜零点,也就是人类灭绝时刻的两分钟之前。不过幸运的是,后来苏联解体了,分针也被拨离了。”
服务员来收空盘子,菅井又点了杯啤酒,继续道:“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白宫开始对人类灭绝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预防。智库中的学者约瑟夫·海斯曼罗列了将来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原因,总结在报告中。这就是《海斯曼报告》。”
“为什么父亲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
“刚才经研人君一提,我也想起来了,那份报告也许跟你父亲的专业有关。报告里是不是有病毒感染之类的内容?”
“您是说,致死性病毒导致的人类灭绝?”
“对。”
莫非父亲是要应对人类灭绝的危机?就凭父亲那样籍籍无名、连研究经费都捉襟见肘的大学教授吗?想到父亲那瘦削、憔悴的模样,研人忍不住笑了出来。父亲与人类救世主的形象相差太大了。
见菅井惊讶地看着自己,研人敛住笑容。
“您知道《海斯曼报告》的详细内容吗?”
“接受你父亲的委托后,我反复查阅了新闻剪贴簿,但一无所获。不过报告发布的时候,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