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38章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38章

小说: 回到清末当悍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连严谨得有些木讷的雅尼克也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不过旋即他有些愁眉不展起来。
“先生,我能跟您提个要求么?”
王一一愣,道:“请说。”
“是这样,我的妻子和孩子目前还在卡尔斯鲁厄,先生,我能把她们接到清国么?”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王一不解。
“之前我就想将他们接过来,不过大商没有接受我们孩子的学校,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那雅尼克你的意思是?”
“能不能让他进入附属小学,反正我听说里面的孩子都学习汉语,英国和德语。”



第五十一章 营口百态
十月初的营口秋高气爽,码头上一片繁忙,唐廷枢和徐润略微有些疲累,不过此时到没太多心思休息。说来他们也怪,来营口之前与大商银炉的李御珍打了声招呼,结果却没有告知具体日期。
“润立,觉得这营口如何?”唐廷枢下船之后在码头张望,转而向身旁的徐润问道。
徐润多少有些吃惊,营口与他想象中的大不相同。
“没想到竟然繁华若此!洋人汇聚,百业博兴,没想到,真没想到。”
“是呀!我也是这般感觉。”唐廷枢也是一阵感叹。轮船招商局总部在上海,十里洋行,热闹非凡,不过今天看了营口码头的景象,倒也不输上海多少。
从码头出来不多远,道路开阔,路边停着一排欧式四轮马车,车夫都是中国人,不过却穿着一套黑色燕尾西服,看举止动作似乎接受过培训。马车上有牌号——田记五号。
这车夫三十多岁,一见二人连忙上前打招呼。
“二位可要进城?不如坐我这马车吧。”
唐廷枢和徐润对看了一眼,道:“钱怎么算?”
“城内无论去哪里都是一人一个银币。”
两人心说够贵的,不过他们也不差钱,便上了马车。因为不是封闭式马车,车顶只是有一个可伸缩的遮阳棚。两人与车夫没有阻隔,三人就聊了起来。
“劳驾问一句,这路边的木柱都是什么啊?”徐润好奇的四处观望。
车夫一笑,道:“那是支撑电话线的杆子。”
“电话线?”两人都没听说过,不解道:“电话是什么?”
“哦,这东西在咱们这也是个新鲜物件,据说洋人那边还没有呢,咱大商的发明。如果要说这东西的的用处其实也简单,就是我在一个地方,你在另一个地方,只要有电话,我们就可以说话唠嗑。”
“那岂不是比电报还方便?”唐廷枢惊道。
“电报?”车夫一笑,道:“咱这边还没电报呢。不过大商的人说了,只要再过一段时间,咱们这边的也有电报了,不过是无线电报。”车夫说得非常骄傲,完全一副与有荣焉的架势。
“无线电报?”唐廷枢和徐润眼中都是震惊。“请问在什么地方可以打电话?”
“大点的是电话电报局,都是大商开的,里面的电话多,还可以帮着邮东西。还有一些小户人家是专做电话生意的,他们的电话就少了,一般只有一两部,大商给他们起的名字叫公共电话。无论是电话局,还是公共电话,都是以时间计费。价钱吧,说不上便宜,也说不上贵。不过有家人离家在外,能听个声音,说几句话,心里也热乎安生不是?”
“现在电话哪都能打通么?”
“当然不能了,最北只能到鞍山,向西到盘山,东边是大石桥。不过据说明年据说就可以通到辽阳,然后再往北到盛京和抚顺。”
“鞍山?”其他几个地名两人都听说过,唯独鞍山有些陌生。
“鞍山就是大商钢铁厂,大商已经在那边盖上新城了,因为那边有风景不错的千朵莲花山,再加上汤岗子温泉,所以许多达官显贵名流巨贾都在那边买了房子置了地。”
徐润对房地产很感兴趣,笑了起来道:“既然如此,你跟过去也置办一所,将来地价上涨,也是笔收入。”
车夫听完一笑道:“我是不用买的,在营口过着也不错。我兄弟倒是在鞍山的钢铁厂上班,要买房子的话,大商银炉提供低息贷款,只是每户限购一套。”
“钢厂还管房子?”
“何止房子?还有保险呢。医疗险,养老险,工伤险,生育险,只要在大商工作,大商就全管。等到了岁数,退休之后,就发放养老金,如果生病去指定医馆的话,大商还给部分报销医药费。对了,还有孩子上学。如果你们将来想要孩子有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不是考取功名,那就可以进大商的附属学校,在哪里可以接受免费的九年教育。若是毕业合格,就可以进入大商上班。当然,这不是强迫的。”
“怎么会这样?那大商要花多少银子啊?”唐廷枢惊诧道。
“花多少银子,我当然是说不上来,不过人家大商的董事长曾经说了。不解决生活,养老,教育和医疗,自己的员工怎么敢花钱。如果连自己的员工都不敢花钱了,那我们的产品卖给谁?”
王一倒是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前提是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政策才有效。不然经济全球化,一味的鼓励消费,盲目增加社会福利,导致本地劳动力成本暴增,那大部分产业必然外迁或者破产。所以王一的确给出了四险的福利,也给出了第一套房子的低息贷款。但说实话,险种是不少,但其实钱并不多。只是大部分人突然过上这种有保障的日子,当然会觉得人生幸福了许多。如果仅仅只是在大商的底层徘徊,活着是不成问题,但要多有钱,也不太可能。要想改善生活的方法很简单,要么是努力学习,专研某项技术,获取专利费用。要么是获得足够的文凭和工作经验,通过公开招募考试,升向管理层。要么就是出去自立门户。
谁都想赚大钱,可自己又不努力,成天的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王一根本不会去可怜这种人。
一路谈下去,唐廷枢和徐润是越听越心惊,这大商的生意经与他们的认知完全不同。有些听着荒谬,但细寻思起来,却是颇有道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两人都沉默下来,只剩下车夫自己在那说话。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二人直接到了大商银炉的总部所在地。如今的大商银炉,可比刚成立时气派了许多。四层楼,玻璃转门,荷枪实弹的守卫。
马车在离大商银炉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车夫有些不好意道:“两位,大商银炉到了,不过您二位只能在此下车,大商银炉前面那条街,禁制马车进入。”
唐廷枢一笑,道:“可以。”之后给了车夫三块银元,两块是车资,一块是小费。“一路辛苦,喝口茶。”
“哟,那真谢谢您了!你要是有需要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我们公司会派这样的马车,上门去接您们出行。”
车夫递上来一张名片,上面有车夫的名字,编号,以及公司的电话号码。
车夫走后,徐润对着唐廷枢笑道:“总办,这车行的服务算是做到家了。如果里面的车夫要都像今天这位,要不赚钱,都难啊。”
唐廷枢点点头,笑道:“咱们这回也算开了眼了。”
因为两人都带着皮箱,所以还没等走到大商银炉的大门前时,警卫就走了上来,给他们行了一个军礼。
二人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礼节,只能赔笑。说实话,以二人今时今日之地位,要换个地方,肯定是翻脸走人。可今天也怪了,打从到了营口之后,二人总觉得自己像矮了一截一般,连脾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温和了许多。
“不好意思,公司规定,因为您携带大皮箱的关系,我能冒昧地问一下,您二位是找人还是办理业务?”
“请问有什么区别么?”
“哦,您如果是找人,那就请先将行李存放在我们的保管处。待我们前台人员确认你所找之人在公司之后,二位便可以将皮箱取回。”
“那要是办理业务呢?”
“若是用皮箱来存取银钱,我们会有专员来负责办理业务,您二位也不用去前厅等候。若是小额业务,皮箱也要放在保管处。”
虽然警卫没有说清其中的理由,想来也是谁都清楚其中的缘由,就是为了安全。不然你带个大皮箱子,里面要是带了枪支弹药,想要抢劫怎么办。这年头土匪横行的,不怕一万,还怕万一呢。
“我们找人。”唐廷枢此时道。
“那么请劳驾您们来一位跟我去大厅打电话,另一位去那边的茶馆歇息。”
李御珍正在开会,突然男秘说有人找,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后来一听是唐廷枢,想了半天才恍然大悟,连忙亲自下楼迎接。
“景星兄,润立兄,久仰久仰,在下李御珍,大商银炉总经理。”
“不敢当,不敢当。幸会,幸会!”
唐徐二人面上带笑,一边寒暄,一边打量着李御珍。发现此人非常年轻,但是气质却很独特,没有一般年轻人的锋芒外露,含蓄沉稳,却带着一股温和的力量。
李御珍在投靠王一之前,也曾经短暂在李鸿章手下,不过他就是一闲职,自然也没机会见到唐徐二人。唐廷枢比徐润大六岁,今年已经四十有五。长相一般,有些消瘦,留着八字胡,穿着传统的清装。徐润看起来英俊许多,也留着胡子。
在李御珍的带领下,三人到了大商银炉的总经理办公司,此时有男秘上茶。
李御珍笑道:“欢迎二位大驾光临,之前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也是我二人冒昧,没来得及事先通知一声,就这么直接来了。惭愧,惭愧!”
对话开始,双方试探。



第五十二章 李经理的花边新闻
唐廷枢和徐润晚上住在万国酒店,这里是由一座中西合璧的巨大庭院。主楼是一栋六层高楼,外观是中式风格,很像后世的北京友谊宾馆,周围还有精致的园林。酒店面海而建,大部份房间的主窗都正对着大海。
两人住在六层的总统级套房,里面的装饰奢华考究,富丽堂皇。此时天色已黑,周围亮起灯光。远处的海面一片漆黑,庭院里倒是别有一番热闹,有一个小型西洋乐团正在演奏,不少洋人正在下面跳舞。
唐廷枢正在套房的书房浏览,书架上的书籍做工都很考究,似乎都是一些西洋翻译书,《论法的精神》《物种起源》《海权论》《逻辑学》《欧洲史》《英国通史》《法国通史》《德国通史》《战争论》《国富论》……
与传统书籍不同,这些书籍内的文字排版都是横排,并且全部是从左向右读,有标点符号,文字很小,还有彩图插页。
徐润这时走了过来,笑道:“景星兄,看什么这般入迷?”
“润立,你看!”
徐润接过唐廷枢的书籍,打开一看,初见之下,也是惊叹不已。
“这书看着虽然格式上有些别扭,但真是精致。”
“是呀,这里的书与我们常见的排版都不同,字小而清晰,不知道是如何印刷的。”
两人正说话的功夫,忽听有人敲门,徐润走去开门一看,原来是李御珍。
“御珍快进来。”徐润很客气。
“哦,二位在谈论什么?”
唐廷枢也与李御珍打了招呼,徐润此时笑问道:“御珍,我这回也算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什么都好奇。这书房里的书籍却是古今未见,不知道是如何印刷的?”
三人入座后,李御珍一笑道:“这都是我们大商文化公司出版的书籍,不过也生产没多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时间也就在半年左右。至于为何文字小而清晰,还有彩色插画,具体的我也说不清,只听说是用了什么铜板锌板的新技术,好像和照相差不多。”
“原来如此,那为何市面上未见出售呢?”
李御珍笑道:“估计印刷厂的产能都用在给附属学校和工业实验室印书上了,咱们董事长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和科研,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用在那边。这万国酒店也是我们董事长朋友家的产业,不然也见不到这些书的。”
唐徐对视一眼,相顾而笑,心说,这位董事长够另类的。
“哦,对了,差点忘了,下面有几位老板希望能与二位见见,我也知道二位坐了一天的船,身体劳顿,本不想答应,无奈那几人热忱,我又不好拒绝,所以还是希望二位能抽空下去见见,也算成全小弟一个脸面。”李御珍说得很客气。
唐廷枢和徐润一听,也知道他是在自谦。不过能见见营口本地的名流富商,二人自是求之不得,于是没有迟疑地便答应下来。他们都是买办大商出身,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这点应对交际,对他们来说自是习以为常。
没多久,唐徐二人就在李御珍的带领下出了房间,乘着电梯来到楼下。
花园中的晚会还在继续,徐润走在最后,仔细观察着内中的情形。四处挂着灯笼,西洋乐队坐在一角负责演奏,乐曲不算欢快,很平和。场地的东边有一排蒙着白布的长桌,上面摆着银色的长方形餐盘,内中有许多种方便食用的西洋小点心,看起来极其精致。远些的桌子上,还有其他的吃食。
李御珍知道徐润好奇,便道:“我们董事长管那叫自助餐,那边有餐盘,二位要是饿了,可以随意夹取食用。”
徐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