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第13章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13章

小说: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龆哉龈锩隆∫档乃鸷Γ昧心僦涨耙峥乃勾罅旨绦粼谧苁榧堑奈恢蒙稀2还苋纭
… Page 50…

何评价列宁的诸多战友的功过是非,也不管像克鲁普斯卡姬这样的人的个人 品德是如何地完美,但作为领袖人物,他们都缺乏列宁的洞察当前与未来的 眼光与本领,都缺乏列宁的坚持革命原则的坚定意志,而这种缺点给革命事 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克鲁普斯卡姬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的私人友谊,她对季诺维也夫反 对派的同情,在党内是尽人皆知的。因为这种关系,她得到了广大无权党员 的同情,却失去了她过去在党的上层所享有的威信。斯大林到底如何迫使克 鲁普斯卡姬沉默,人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斯大林 “有一次居然威胁克 鲁普斯卡姬说,如果她不停止 ‘批判地对待他’,那么,党就要宣布,列宁 夫人不是她,而是叶列娜·斯塔索娃                        ‘是的,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③总之,到 30 年代中期,由于克鲁普斯卡虹威信和影响的降低,而更重要的 是她远远不像斯大林那样手中握有党权。所以,她对斯大林在基洛夫事件后 的影响是有限的。斯大林可以再次使用党的纪律这件武器,使她无法向舆论 界和人民讲话,可以使她无法与外国人接触,可以用内务部的人员充斥她的 左右。据说,她当时甚至惧怕被暗杀。当然,从表面上看,斯大林对克鲁普 斯卡姬态度不错,还没有使用对待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大的手段,因为她毕 竟是列宁的夫人。      基洛夫和古比雪夫死后,党中央的领导机构按斯大林的意志进行了充实 和改组。1935年2 月: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米高扬和丘巴尔进入政 治局,选举日丹诺夫和埃赫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我们知道,米高扬和日丹诺 夫是斯大林镇压政策的支持者。在中央的组织和镇压机构中,最突出的安排 是以残酷无情、心狠手辣著称的叶若夫,他被安插为中央委员会的书记,后 来又于2 月28 日被安排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另一位年轻的斯大林主义 者赫鲁晓夫被任命力莫斯科州委书记。6 月,维辛斯基被任命为总检察长。8 月,马林科夫担任中央委员会干部处副处长,处长为叶若夫。这个干部处是 直接听命于斯大林,掌握全党组织大权的实权机构。      这样,基洛夫死后半年的时间内,列宁格勒、莫斯科都完全掌握在斯大 林主义者手中。斯大林的一只鹰犬贝利亚已经晋升为外高加索党的最高领 导。党中央书记处,中央监察委员会、最高检察院、内务人民委员部等都完 全听命于斯大林。但是,形式上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 局,还没有形成铁板一块,许多州委会也并非完全听话,尤其是乌克兰党的 领导仍与斯大林离心离德。 
… Page 51…

                                  2。思想准备      在组织上准备公开审判的同时,政治思想方面的准备也在加紧进行。首 先,是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接受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思想,把党的工作重心和人 民的视线引向对敌斗争,引向所谓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反对派。      1935年:月对季诺维也夫分子的 “列宁格勒中心”和“莫斯科中心”进 行审判以后,在斯大林的亲自领导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拟定了一封致全国 党组织的秘密信,题为 《有关基洛夫同志惨遭杀害的诸事件的教训》。这封 信的内容分 “事实”、“政治评价”和“结论”三部分。从它的内容、意图 和后来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看,它是苏联 30 年代大清洗的思想准备的重要文 件。信的核心内容是 “事实”部分,它是“政治评价”和“结论”借以引出 的根据,虽然 “事实”实际上是“毫无根据的”/一、事实首先,必须指出由 侦讯和法庭查明的下述无可争辩的事实:       (1)凶杀是由名曰“列宁格勒中心”的列宁格勒的季诺维也夫分子团体 进行的;       (2)“列宁格勒中心”的思想和政治领导是季诺维也夫分子的“莫斯科 中心”,它大概不了解杀害基洛夫同志的准备情况,但确实了解 “列宁格勒 中心”的恐怖主义思想并且煽动这种情绪;       (3)这两个“中心”相互之间的不同仅仅是暴行的策动者和暴行的执行 者之间的不同,它们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是由一个共同的、已被生活搞得 破烂不堪的托洛茨基一季诺维也夫行动纲领联合起来的,是由一个元原则 的、纯粹是野心勃勃的共同目标联合起来的,这个目标就是谋取党和政府的 领导地位,千方百计地攫取高级职位;       (4)季诺维也夫分子因其反动的纲领而失去了工人阶级的支持,失掉了 赢得党员群众的任何支持的可能性,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罪恶目的,滑到了反 革命的冒险主义的泥坑,滑到了反苏的个人恐怖主义的泥坑,最后,滑到了 与德国法西斯干涉者的代理人拉脱维亚驻列宁格勒领事进行勾结的泥坑;       (5)季诺维也夫分子为了对党掩盖自己的罪恶勾当,同时保住自己的使 他们能进入所有机构和接近所有党的领导人的党证,采取了两面派手段,把 它作为与党打交道的主要方式,并且忠诚于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誓言和声明掩 饰自己的卑鄙的勾当,也就是说,他们想钻进我们的机体,骗取信任并在这 里为非作歹的时候,他们采取了白匪破坏分子、间谍和奸细通常采取的方式;       (6)季诺维也夫分子用党证掩盖起来的两面派行为,给他们提供了方便 并使他们能够准备并实现对基洛夫同志的杀害;       (7)列宁格勒的组织警惕性不高,特别是列宁格勒的内务部机构对警卫 工作的基本要求麻痹大意和直接的玩忽职守,后者在基洛夫同志被害前一个 月虽从各方面得到关于预谋杀害基洛夫同志的情报,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认真 的警卫措施,这些都给党和政府得以预防凶杀事件的发生带来】”困难。      这就是侦讯和法庭查明的无可辩驳的事实。 “在“事实”的基础上,秘 密信指出,季诺维也夫分子之堕落到白卫分子的地步,继续白卫匪徒从事的 事业,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早已是反党、j 列宁并与白卫匪帮相勾 结的蜕化变质分子。 “党早就正式指出,苏联越是强大,敌人的状况越是没 有希望,敌人就越是会因这种绝望的状况而更快地堕落到恐怖主义的泥坑, 因此必须尽力加强我们的人的警惕性。” “在“结论”部分,秘密信对两面 
… Page 52…

派行为和恐怖手段进行了谴责,说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是党的历史上首先对 党采取两面派政策并对党组织采用恐怖手段的人,他们已经成为颠覆党和国 家政权的凶恶的敌人。 “因此,对两面派分子不能仅是将其开除出党,还应 将他们逮捕和隔离起来,以防止他们破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01935 年:月 17 日,斯大林将这封信发给政治局委员,要求政治局当天进行讨论井 作出决定。1935年 1 月 18 日,这封信被政治局通过后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 发至全国各地党组织。这封发至全党的信的内容不止是号召人们揭露和镇压 季诺维也夫两面派分子,信中还要求人们提高警惕,动员一切力量击溃敌对 分子,深挖党和人民的敌人的反革命巢穴。它给人的印象好像国家又突然回 转到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那时党和人民面临着铲除政府和社会上的反 动势力和阶级敌人,消灭白匪叛乱的严峻任务。信中指示各地党组织要根除 机会主义的宽厚,把缺乏警惕性的表现斥之为右倾的表现。这封信虽然没有 明说,实际上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把阶级斗争作为全局性的问 题,把与阶级敌人的斗争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按照这样的政策 办事,其结果当然只会混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本来不是敌我矛盾 的问题,把本来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甚至只是党内斗争或思想和意见的分歧 上升为敌我矛盾,从而把阶级斗争扩大化。联共 (布)中央的信发出以后, 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惧怕机会主义和右倾的帽子,掀起了一股捕人 的浪潮。有几万名参加过反对派的人和可疑分子被抓了起来,首当其冲的是 前季诺维也夫派成员。抓人最甚的是列宁格勒。除了原白卫分子和反对派分 子外,大批沙俄时期的贵族及其家属也被赶出列宁格勒。后来在集中营里, 这一捕人浪潮被称为 “基洛大急流”。      按照斯大林的提议,党中央政治局通过征询委员意见的方式,于 1935 年:月26 日通过了下述决议:       “关于季诺维也夫分子:       (1)将列宁格勒的663名季诺维也夫分子流放3—4 年;       (2)将身为前反对派成员的共计325 名党员调出列宁格勒,安排到其它 地区工作。” “塾1935年 1  2 月,列宁格勒的前季诺维也夫分子共被逮捕 843 入。对这些人进行侦讯时,斯大林和叶若夫有意地制造出一种说法,即 季诺维也夫分子和托洛茨基分子已经结成紧密的联盟,他们结成一体,对党 和政府的领导人实行恐怖行动,进行反革命活动。叶若夫立即根据这一思想, 写了一本小册子 《从派别活动到公开的反革命》。1935年5 月下日,叶若夫 致信斯大林说: “请您一定看一看我送的书稿。这是论述 ‘季诺维也夫帮’ 一书的第一章,我和您曾谈过这本书。请您指示。” “穆在这本书中,叶若 夫毫无根据他说, “季诺维也夫反革命匪帮最终 选择了恐怖手段作为自己 反对党和工人阶级的斗争武器”, “季诺维也夫一加米涅夫式的孟什维克 企图消灭革命的领导人,消灭斯大林同志”,他们准备 “同时谋杀基洛夫同 志和斯大林同志”③,尽管在审判 “莫斯科中心”时根本没有提到谋杀斯大 林的问题。这本书透露出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要把杀害基洛夫的责 任直接栽到季诺维也夫反对派身上,继续和扩大恐怖镇压行动。不仅如此, 叶若夫的书还肯定季诺维也夫分子与托洛茨基分子之间存在着组织上的联 系。他在书中写道: “整个这段时间,季诺维也夫分子与托洛茨基分子之间 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互相定期地通告活动情 况。毫无疑问,托洛茨基分子是知悉季诺维也夫的组织的恐怖活动的。不仅 
… Page 53…

如此,在侦查基洛夫同志被害案时和随后对季诺维也夫分子和托洛茨基分子 逮捕时,一些季诺维也夫分子的供词都说明,托洛茨基分子同样也踏上了组 织恐怖集团的道路/@根据上述思想,叶若夫在 1935年年中指示内务部门要 加紧揭露还没有暴露出来的托洛茨基中心。      1935年3 月7 日,中央通知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著作 从所有图书馆中取走、6 月21 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等人的著作也遭受同样 的命运。      1935年 5 月 19 日,党中央又向各地发出一封秘密信,号召党组织揭露 尚留在党内的阶级敌人。在这之前的5 月13 日,党中央向各地党组织下达了 对党员进行审查的指示,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审查和更换党证,以便 “在我们 自己党的屋子里整顿一下布尔什维克的秩序”。o 会议上的当面揭发和背后 进行举报的运动开展起来。人们的言论、行动、社会关系和对举报活动的态 度等,都成为举报的内容。按照叶若夫和马林科夫签署的一个报告,到 1935 年8 月:日,西部州的一个地区有23%的党证或者注销或者被扣压以待审查。      苏联国内和党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各地党组织都在进行 “但白和承认 错误的运动”。女共产党员叶·谢·金兹堡在她的回忆录 《陡峭的征途》中 写道: “满都是人的大礼堂变成了仟悔堂。虽然宽恕罪过往往是很不容易的  (相反,仟悔者的发言往往被认为是不够的),但‘悔改’的规模越来越大。 任何一次会上都照例有一个重点的人或重点的问题需要进行检查。人们检查 自己对不断革命论的错误理解和1932年对反对派观点表决时弃权,以及和一 些什么 ‘罪人’相识,沉醉于迈那尔赫尔德的戏剧等等  ”0 每个州和加盟 共和国都不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捕,其中有原反对派成员,也有从来没有参 加过反对派的共产党员和干部。不过,反对派的多数领导人和参加者当时还 没有失去自由。有的甚至继续担任领导职务。      贝利亚控制了外高加索党、政和内务部的大权。他身材不高,头顶微秃, 总是戴着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