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枭雄 >

第416章

民国枭雄-第416章

小说: 民国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协定。

    1921年元旦来临前夕,在英美政府的监督下,中日签署协定。日本获得了库页岛在内以及远东沿海二十万平方公里的托管权。根据这一协定,双城子要塞将纳入日本托管的范围。这是日本政府在谈判时坚持的一点,在英美的斡旋下,中国政府作出了让步。坦白讲,没有双城子要塞,日本政府不会放心所谓的远东托管区。即便是有了双城子要塞。也不过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

    促成了中日协议后,英美两国迫不及待的提出了海军条约的谈判。历史上华盛顿海军条约,终于在美国人的推动下闪亮登场。

    中国一直不是海军大国,所以对这个条约表示无所谓,美国政府主张中日海军吨位应该保持相当的数量,对此日本政府坚决反对。英国则支持了日本的观点,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经报纸报道后,引发了1921年上半年国内持续的反英浪潮。中国政府在海军条约的谈判上。一改初衷,态度强硬的要求获得跟日本一样的地位,否则就不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外长顾维钧在国联大会上甚至威胁要退出国联。

    中国用退出国联作为要挟一事,美国倒是乐于看见的。英国当然不能接受。同时也不能接受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吨位保持一致。于是继续扯皮,继续谈判。

    海军对于日本来说就是命根子,相比之下民国的海军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且民国的造船工业相对落后。正是因为以上的缘故,谈判才得以继续下去。谈判持续拉拉扯扯一年多,最终历史还是回到原点,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法日意中六国,就限制海军竞赛达成一致。共同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根据该条约规定。六国主力舰吨位比为5:5:3:2:1。75:1。75。根据条约,中国可拥有主力舰20万吨,航母8万吨。

    这个主力舰不能超过20万吨,是日本的底线。对此。在航母的吨位上,日本没有坚持。英美默认了日本在主力舰问题上的态度。在航母问题上选择了支持中国。

    总而言之,在是一次搞平衡的盛会,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在英国的日渐虚弱无力维持的局面下,美国通过该海军协定,获得了与英国一样的海上地位的同时,还拉扯出一个对抗英国盟友日本的中国海军。根据协定,美国不能向中国出售三万吨以上的主力舰,这个明显难不倒美国和中国。在美国政府的默认下,一些“过时的”技术,通过民间的途径来到中国。这些都是后话了,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海军假日”时代来临了。

    整个1921年最牵动世界的大事,还有苏联政府发起的西伯利亚反击战,苏联举全国之力反击,一次性集结了陆军五十万,火炮两千多门,战车三百辆。战役自1921年5月1日打响,面对苏联强大的攻势,白俄政府的鄂木斯克防线仅仅坚持了三天。整个反击战持续了四十五天。6月15日,高尔察克率残部约五千人退至伊尔库兹克,中国政府随即礼送处境。1921年8月,高尔察克在美国组建流亡政府。

    苏联发动战役期间,中国政府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总人数约五万的(一个步兵军,韩三个步兵师)军队,经伊犁往西,开进阿拉木图。沿途苏军不战而退,毫无抵抗,跟游行似的。进入阿拉木图后,中国军队不管英美怎么叫唤,就是不肯像上次那样卖力气了。

    美国公使瑞恩斯在鄂木斯克失守后,紧急求见方剑雄,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不可能打到莫斯科去,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能力。从鄂木斯克战役来看,白俄政府没有挽救的价值。美国政府可以出兵西伯利亚,中国政府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时值华盛顿海军谈判的关键时期,在主力舰吨位上美国出卖了中国的利益,这一答案被美国一部分政治人物解释为,这是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出卖盟友的一种回答方式。尤其的是,这一腔调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美国总统哈丁因此被诟病诸多,美国国会多名议员,公开在批评哈定在华盛顿海军协定谈判期间对日本进行妥协。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在报纸上大量撰文,称1921年第一季度,美国产品(含在华企业)在华市场份额出现大幅削减,比历史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十五,其中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遭到重创,不足两千万美元,创1914年以来历史性新低。由此,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表示担忧。华盛顿会议期间,一些美国农场主串联上街游行,抗议美国政府对日妥协,导致中国政府大量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

    时光飞跃,异时空的历史来到了1923年。

    沈阳,自民国开边以来,去奉天回归沈阳之名,短短数年,沈阳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条件,快速的跃居国内大型工业城市。共和党执政之初确立的以东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为中国重工业发展三大核心的理论,在过去的五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1918年,共和党大选获胜,第二个执政期内,沈阳当仁不让的接管了东北工业发展的大旗。汤化龙在内阁会议上喊出了,“开发东北,建设东北”的口号,随着1920年中德民间合作全面展开,沈阳境内一口气诞生了五十余家独资、合资企业。

    1923年的头一天,沈阳机车厂内外披红挂彩,一片喜庆气氛。自欧洲战争归国后,离开军界从政的辽宁省长张作霖,此刻在戒备森严的沈阳宾馆大堂内很有耐心的等待。跟着张作霖一道的,有他的把兄弟张作相。自欧洲贵国后,张作相离开军政界转入商界,沈阳机车厂就是张作相为首的一帮昔日奉军兄弟合伙的产物。

    今天对于奉军这些旧人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经过三年的建设,从最初的引进德国技术由德国人主导生产机车,到今天全部由沈阳机车厂自主生产的机车正式下线。可以说,这标志着中国机车领域的一个新的记录。

    当初离开军界急流勇退,是张作霖主导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张作霖为首的这些奉军将领,自身素质太差,根本就跟不上国防军现代化的节奏。经历过欧洲战争的张作霖,对此感触更深。于是在回国之后,主动选择了离开军队。退役后的张作霖从商,先在东北开办了一家农机公司,与芜湖方面合作,就地在东北生产农用三轮车,当年就收回了投资。中德民间资本合作期间,张作霖抓住机会,引进了德国机车技术,拉上一帮旧日的兄弟合伙,创建沈阳机车厂。1922年1月,第一台合资生产的机车下线,同年赶上各省大选,张作霖积极参选,并在选举中获胜,成为了新一届辽宁省长。

    参政之后,张作霖放弃了商人的身份,至少是表面上从企业中彻底分离出来。所以企业都归到旧日兄弟和其子名下。

    今天来此,是特意要求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方剑雄出席沈阳机车厂,游龙一号机车正式下线的仪式。实际上方剑雄是途径沈阳,这一趟的目的是黑龙江的大庆。

    过去的几年,东北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工业的发展,国内工业巨头欧亚集团、北方工业集团,先后在东北投资。因此引发了东北民营工业的投资热浪,其中东北士绅群体,在这次投资热潮之中不甘寂寞,纷纷掏出棺材本抢占大型企业的周边配套产业。像沈阳兄弟机车厂这种企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民国铁路行业发展迅猛,沈阳兄弟机车厂,自合资投产以来,一共生产了机车三十辆,全部都是国家订单。

正文 第六十六章东北之行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张作霖一边等待,一边与身边的栾贵田说话。栾贵田是实际上的兄弟公司负责人,张作霖和把兄弟们搞的企业,一律冠名“兄弟”二字,1916年入张家做账房的栾贵田,在随后的岁月中很快显示出他的能力,得到张作霖的青睐。

    当土匪的打家劫舍不是问题,论合法经营,张作霖和他的兄弟们基本抓瞎。这可不是平行历史上的民国,可以搜刮民脂民膏可以开大烟馆,唯一合法的赌场还得申请牌照,接受政府部门监督,不行赌场搞歪门邪道,只准收取手续费。

    张作霖从中将退役,至今还享受国防军的中将待遇。从商几年,靠着当初在军队积累的人脉,得到了不少军队方面的照顾倒是有的。

    栾贵田属于老派的掌柜作风,平行历史上一直在为张家的产业努力,忠心耿耿。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很多,人品忠信是经商者被称颂,必备的基本素质。中国,一直就不是契约社会。

    两个卫兵出现在楼道上,张作霖立刻站了起来。没曾想随后出现的不是方剑雄,而是地质部长李仲揆。张、李没多少来往,第一次罩面还是走晚上接站的时候,之前只是闻名。

    “仲拱部长好。”张作霖记性不错,上前招呼。顶着一对黑眼圈的李仲揆笑勉强的笑了笑道:“雨亭省长来的真早。”

    “仲拱部长怎么不多休息休息?”张作霖关心的问一句,李仲揆摇摇头道:“还好,大庆那来了急电,出了点事情,我要去处理一下。”

    “大庆?那不是军事警戒区么?”张作霖下意识的问了一句,李仲揆心里一惊。暗道居然连张作霖都不知道大庆那边的事情么?仔细一想也对,黑省划归远东军区管辖,军区司令齐正鸿那家伙,除了扶帅谁都不买账的主。去年一家黑省一家报纸发表评论,称远东贫瘠,国防军在远东以及西伯利亚的投入,都是虚耗国帑。结果这家报纸夜里及被一群当兵的给砸了,弄的黑省议会多次弹劾。齐正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扬言,“中国的现状根本不适合搞所谓的民主政党政治。这个国家只需要一个领袖,一个声音就够了。”

    这个事情造成的影响很大,全国各界都在讨论这个事情。知识分子的领域居然也因为这个事情一分为二,一派把齐正鸿被当成民主宪政的反面教材来批判,认为齐正鸿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分子。一派则根据历史进程来支持齐正鸿的观点。重点还是在方剑雄崛起以后国家的变化。认为民国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哪一次不是方元帅的高瞻远瞩导致的?

    总之为了这个事情,国内一些知名的知识分子互相争吵,不可开交。谁也无法说服谁,直接导致了一些国际大事,反而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方剑雄对这个事情一直没有表态,倒是齐正鸿进京述职一趟之后。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向那家被他打砸的报社道歉,但再次声明坚持自己的观点。齐正鸿因为这个事情,在各大学很是有一批年轻人成为他的拥趸。

    “我还得赶去大庆。不多说了,专列还等着呢。”李仲揆匆匆而去,留下张作霖不明所以。方剑雄的东北巡视,对外宣称重点是远东军区和蒙古军区。大庆油田目前还是绝对的机密。周边都有军队把守的禁区,连接的铁路都是工程兵修的。张作霖不知道也不奇怪。

    张作霖拱手相送,回头时见楼道上再次出现几个卫兵,立刻快步上前。果然,随后下来的是方剑雄,并行的是丁文江,随后跟着陈果夫、杨永泰以及新任沈阳军区司令李逸风。现在国内大以前的军区司令,除了了蒙古的徐树铮,其他各大军区司令,不是早期跟随方氏者,便是教导队的出身。老派军人中非当初联合自治区出身还能在军队体系说上话的,没剩下几个了。尤其是当年追随南京临时政府的,更是惨淡凋零。北洋一系,倒是混的不错,段祺瑞是国防部长,徐树铮是蒙古军区司令,一线部队带兵的还有第二十军长吴佩孚,二十一军长陈宦,师长一级不足十人。说起陈宦和吴佩孚,那是在欧洲战场打出来的地位,远征军老北洋的师长中,也就这两位算是称职。

    “扶帅好!”张作霖姿态很低,问候了方剑雄之后,与其他人打招呼。一番客气之后,方剑雄笑道:“雨亭兄,劳你久候了。”

    张作霖赶紧笑道:“应该的,应该的。扶帅能出席新机车下线仪式,兄弟公司上下与有荣焉。要不是担心打扰扶帅休息,兄弟公司的懂事们都要来此等候。”

    方剑雄听了笑道:“雨亭兄太客气了,说起来我要感谢兄弟公司,要不是该公司锐意进取,没有躺在中德合作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而是自主学习消化德国技术,开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机车,第一款实现全部自主产权的中国机车还得等上几年也未可知。”

    说着话,方剑雄迈步往外,一边走一边继续道:“雨亭兄,兄弟公司干的好啊。眼下中国的机车是万国牌,兄弟公司实现全面自产机车,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听说内阁要搞一个国家重点企业系列,给于相应的优惠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