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

第38章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第38章

小说: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暴利。不久,他见在豫西颇有影响的庙道会可以利用,掩护贩运鸦片,制造“红丸”,大发横财,购买枪支,纠集徒众,发展势力。1922年,孙殿英投靠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被委为机枪连连长,依仗丁的权势,大肆贩毒。
之后,孙殿英趁第二次直奉战争豫西直军开赴前线之机,率部哗变,东窜洛阳,沿途抢劫,聚众数千,下辖十八路司令,自称“河南自治军”总司令。他向部下说:“跟我干吧!要截截皇纲,要日日娘娘,天塌下来我来顶。”
孙殿英先后投靠镇嵩军憨玉昆任旅长和国民三军副军长。后又率部队投靠山东督办张宗昌,途经皖北亳州。因向该县长索要20万元军费未果,于是下令攻城,于是破亳州。亳州商贾被洗劫一空。他在亳州盘踞20余日,临走时架走肉票数百人。孙殿英与张宗昌会面后,深得张的赏识,被委任第五师师长。因在津浦线桑园一带袭击国民三军有功,受到张的嘉奖,为直鲁联军一名悍将。之后,孙殿英升为第十四军军长兼大名镇守使。年底,攻占汤阴、卫辉、淇县。翌年初,被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第三路军孙连仲击败,退往河北。后来,奉军和直鲁联军阻止不住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等军北进,全线败退。孙殿英摇身一变,通过种种卑劣的手段,将自己的部队发展成为一个流氓军事集团。后来,孙殿英率部与国民党作战,开始很有利,后来见形势不妙,便投降蒋介石,被任命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在河北遵化一带驻防。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驻扎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
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国穷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不属国民党正规军的杂牌军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扣孙殿英军队的粮饷。孙殿英军队的官兵已半年没有发饷,军心浮动,常有开小差的事情发生,孙殿英自己也明白,若上再不拨粮款,恐怕开小差的更多,甚至有哗变的危险。部队这一严峻的形势,迫使孙殿英不得不苦思“解药”。
1928年7月8日,孙殿英在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正义”之举,并由冯养田宣布行动方案。至此,一场旷世罕见的盗宝事件,拉开了序幕。
对于孙殿英来说,清室皇陵无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块大肥肉。乾隆时期是满清最鼎盛的时期,慈禧太后则是满清掌权者中穷奢极欲者之一,所以,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最为奢侈,里面放置了无数稀世珍宝。
当年清室让位时,东陵不仅设有护陵人员,机构仍然承袭清制,而且还有旗兵、绿营兵驻陵守护,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分别承担陵寝一切事务。但是随着世事的变迁,东陵渐渐脱离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军阀手中。护陵大臣名存实亡,常不在官署,不仅不能有效保护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卖财物。于是,对东陵的破坏与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图全面挖掘偷盗,大发横财。
1928年春,原奉军收编之积匪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东陵旁的马兰峪,蓄意长期挖坟盗宝。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已进入河北地区,奉军北撤,而冀东一带散匪非常多,异常肆虐。在这种情况下,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部前往剿抚。前往马兰峪的路途中,孙殿英不时可以看见上好的东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盗运。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木料只不过是东陵财宝的九牛一毛,而更多的财富深藏在地宫,看到这些,孙殿英不义之心顿起,正巧,有人向孙殿英报告了马福田部进驻马兰峪准备掘陵的消息。孙殿英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认为天赐良机。马上命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连夜率兵前往,赶跑了马福田。同时,为遮人耳目,他们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开始有计划的盗墓行动。
之后,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施放地雷为名,驱走全部守陵人员,封锁关隘,实行戒严,盗墓之前,孙殿英先致函遵化县知事,以筹粮为由,雇了骡马车30辆,如此,便为转运盗墓财物铺平了道路。由于封锁严密,所以外界虽有传闻,却不明真相。在动手盗陵的第三天,谭温江前往北平晋谒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打探风头,一见风平浪静,次日马上返回东陵,放手盗掘。整个盗墓活动充满了罪恶与贪婪。
当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但是盗墓过程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首先开赴东陵是孙殿英的心腹谭温江和旅长韩大保。他们奉命首先开掘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工兵营在陵寝各处连续挖了两天两夜找不到地宫入口。孙殿英十分着急,就派人把当地地保找来。地保是个40多岁的小地主,听说是要为盗皇陵当“参谋”,顿时吓得脸色蜡黄,两腿直打颤,但又惹不起这个军长,只好说:“陵寝面积这么大,我也不知道入墓穴的具体位置,还是找几个附近的老旗人问问吧!”这话提醒了孙殿英,他立即派人找来五六个老旗人。可这些老人也不知道地宫入口,孙殿英以为他们是不肯说出秘密,开始还好言哄劝,渐渐失去耐心,就用鞭子抽、烙铁烙。老人哪经得起这折腾,不到半天工夫就死去两个,有一个实在受不了孙殿英的折磨,就说离此地10多公里有个张石匠,曾参加修筑陵墓,兴许还能记得进地宫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地宫入口,修筑皇陵最后一道工程:隧道的匠工,往往都被处死。那么,这个张石匠又是怎么逃离虎口,独自生存下来的呢?这里面有一段奇事。
原来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救了他的命。当时慈禧入葬时,在工匠中挑出81人留下最后封闭墓道,并告诉石匠们可以从另一事先挖好的隧洞出去。工匠们心里明白得很,这只不过是历朝沿袭下来的骗局,既然被留下了,就别想活着出去。当时这个张石匠已40多岁了,几天前听乡里人带信,说他老婆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可把他喜坏了,现在要他留下来,连儿子也没看一眼就死去,心里不是个滋味。他在搬动石头时走神,脚下一滑,一块大石头砸在身上,当场就昏过去了。当时正忙碌中的监工以为他死了,怕玷污了金券(即寝宫),便叫人拖出去扔到荒山坡。张石匠醒来时发现自己不在陵墓工地,又惊又喜地拼命跑回家,这样才算捡了一条命。
从老旗人口里孙殿英知道了这个天大的秘密,于是迫不及待地去找张石匠。半夜的时候,突然几个军人把张石匠五花大绑到东陵,他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孙殿英笑咪咪地说:“进入慈禧寝宫的墓道入口,请指点一下。指点完了我就送你回家。”张石匠恍然大悟了,吓得浑身直哆嗦,瘫在了地上。张石匠心想:这种出卖祖宗的事,我怎么能做出?孙殿英使尽了浑身解数,张石匠还是一言不发。这时候孙殿英火了,吩咐手下搬来刑具准备用刑。这时候又仔细想了又想,张石匠这么老了肯定是经不住用刑,突然死了,我哪儿去找墓道入口?于是没有上刑。但是此时另外一个主意立刻闪现在孙殿英眼前,然后很豪爽地说:“你不说,对吧?那跟你我就不客气了。来人,把他儿子给我拿下。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的命值钱!”这话还没有说完,张石匠脸色立马就变了,于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石匠带引着他们,很快便找到了墓道口,但是多层花岗石把道口堵得严严的,石头与石头之间又用桐油糯米石灰浆粘固,可谓是天衣无缝,比自然山石还难开凿。工兵营长吩咐属下弄来几桶硝镪水,本想利用侵蚀的方法打开石障,但是根本没有用。快半夜的时候,掘墓的官兵累得是腰酸背疼、汗流浃背的,一个个都瘫在地上。孙殿英一看这种情形,急了,于是想了一个馊主意,干脆叫部下运来炸药,牵上导火索。只听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刹时一股股阴霉气从墓里窜出,吓得官兵面如土色,直往后退。于是孙殿英下令命谭温江带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谁敢逃跑就打死谁。
当官兵们怯生生地进入地宫的时候,一件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生了。进入了地宫,西太后慈禧的棺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突然只听一声令下,地宫中霎时响起镐头利斧的撞击和刺刀的沙沙声响。
我们都知道,棺材,亦称灵柩、寿棺、棺椁,棺是装敛死尸的葬具,椁是棺材外之套棺。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清代棺木分两层,外层称椁,里面那层才称之为棺。这外椁是用一种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属樟科,木料产自川、广、云、贵的原始密林,质地坚硬,耐腐蚀且有香味,而且树直节少,纹理顺而不易变形。外椁金丝楠木外面,还漆有49道漆。再抹金漆,内棺再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天王经咒于上,用以佑护亡灵。可惜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竞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他们将碎椁木搬开,此时出现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所以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突然,木棺中传出巨大响动,整个棺盖蹦起老高,不一会儿,一阵凄冷冰凉的阴风黑雾窜出棺外,直向兵士们的面部扑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像被重重地击了一把石灰,痛疼难耐又涕泪俱下,眼前一片漆黑,头脑一阵晕眩。就在这个瞬间,众人抽刀弃斧向后滚爬而去,蹦起的棺盖又“咣”地一声回到了原位。
突然看到这种事发生,连孙殿英都在颤颤发抖,可自己却不觉得惊慌。此时,谭温江手下两个胆子特别大的人:颛孙子瑜、刘副官,只见他们各自端着大张机头的手枪,站在地宫出口,命令所有持枪的士兵都将枪口对准眼前的木棺,呈扇形慢慢包抄过来。同时严厉规定,一旦出现慈禧诈尸伤人的不测之象,先以刺刀相拼,奋力搏击。万一慈禧尸身刀枪不入,刺刀拼杀无效,当开枪射击,若射击无效,则且战且退,直至退出地宫,由机枪封锁地宫出口。
兵士们举枪将木棺围住。刘副官朝木棺详细观察了半天,觉得这样冒失地开棺有些不妥当,于是派人到地宫外搬来两挺机枪架在地宫后室的出口处,枪口对准木棺中心部位,并告诉机枪手,只要兵士们一退却,两架机枪同时开火、射杀。在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命兵士重新开棺。很快,棺盖被撬开了,士兵们慢慢将其移到地下。由于先前的气体已经跑完,棺材中再也没有阴风黑雾冲出,代替其的却是一股浓重的霉臭气味。棺中的尸骨和珍宝被一层薄薄的梓木“七星板”(七星板,古代棺中所用垫尸之板。)覆盖,上面用金线金箔勾勒成一行行的经文、墓志及菩萨真身相。掀开“七星板”,下面露出了一层柔和光亮的网珠被,当兵士挑出网珠被时,棺内射出无数道光芒,这光芒呈现各种颜色,交替混合着射向地宫。整个地宫波光闪烁,就像秋后西天瑰丽的彩虹,耀眼夺目,灿烂辉煌。黑暗阴冷的地宫后室如同白昼般光亮起来。这时候,只见一个形同鲜活的女人,身穿华贵富丽的寿衣,头戴九龙戏珠的凤冠,凤冠之上顶着一株翡翠青梗金肋大荷叶,足下踩着翠玉碧玺大莲花,静静地仰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异宝之中。那长约二尺的玉枕放着绿色彩光,金丝九龙凤冠上一颗重约四两有余的宝珠,金光闪烁,流耀含英。整个棺内如同旭日初照中的大海,碧波荡漾,碎光叠起。那个女人如同在金光烁动的海洋之上,青丝如墨,颧额隆茸,双目微合,面庞如生,如同花间仙子蓬莱俏女般美丽动人。但这种神奇的美貌转瞬即逝,随着外部空气的突然进入,那看似鲜活的身体如同冷水泼于沙滩一样,收缩塌陷下去,粉红色的脸庞由红变白,由白变紫,由紫变黑,微合的双目渐渐张开,额骨突现而出,那双由于霉变而生有一寸多长白毛的手,随着整个尸体的塌陷猛地收缩起来,紧闭的嘴唇在荡动中分裂开来,两排牙齿鳌然露出……
这时候,大家觉得貌似诈尸,开始慌乱起来。于是两名机枪手见众士兵叫喊着蜂拥而来,一时摸不清头脑,在惊恐混乱中扔下机枪也向后逃奔而去。
颛孙子瑜一边撤退,一边握紧张大机头的手枪对准棺木,还让官兵们赶紧压棺镇邪。颛孙子瑜挥动手枪,吩咐手下用刺刀给抵住。此时兵士们紧张的心情有些缓和,十几个人先后端着大枪向棺木冲来,十几支枪杆刺刀加叠相压,死死地架在棺木之上。整个棺木之上枪杆林立,刀光闪耀,黑洞洞的枪口伴着几十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