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战争地理学 >

第7章

战争地理学-第7章

小说: 战争地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特阿拉伯或霍尔木兹海峡等可能的战场上采取行动的这一威胁付诸实施,美国就必须花全力将其武力运往远离本土7,000英里的地方。而苏联人则只要离其国土几百英里就可作战了。
  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显然预见到,为保卫他人的石油来源(且不管毛拉  '  校对者注:指当时的统治伊朗的政教领袖霍梅尼  '  统治下的伊朗),以实施战略的或战术的核攻击相恫吓是需要的。他们对苏联威胁说,如果它无视一切进入油田的话,我们就进攻古巴或南也门,这种水平升级策略看来不足以成为压克里姆林宫就范的筹码。据认为,唯一可能作为卡特政府宣言之有效后盾的是,以牙还牙,以兵对兵。就是说,要寻求一种使用足够的兵力迅速封闭突破口的途径,以制止俄国的突入或制止他们煽起的反叛夺权行为。快速部署部队就是出于这种目的而组建起来的。批评家们起先抨击这种快速部署部队,说它是卡特处理问题之法的一个例证,即“掷它一个司令部”。保罗·X·凯利将军获准在佛罗里达州组建一个有260人的司令部,他许诺说,如果海湾地区爆发战事,在兵力方面,他可以动用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在开头的几个月里,快速部署部队只不过是一个纸老虎,用詹姆斯·施莱辛格的话说,它“既不快速,又不能部署,也不是一支部队”。
  支持和反对快速部队两种意见的争论,转向后勤问题。有一些人认为这支部队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说它是海军陆战队通常任务的翻版,即由舰载基地“踢开对方门户”。海军陆战队的支持者们提出,陆战队应继续担当这一任务,实施登陆突击,为从美国空运来的部队开辟登陆场。这种战略似乎不如采用辎重较多的先遣队做法,有可能将陆军部队配置在非常靠近潜在爆发点的地方。迄今,所涉及的分析研究结果尚未公之于众,争论中各军种间你争我斗则已开始了,但政府的种种迹象表明是支持朝前置基地方案的。
  如果说卡特的种种行动是对伊朗发生的各种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的话,那么里根政府则好象是己经接受了针对该战区组建特种编队的理由。卡特政府拨出了100亿美元组建这支部队,匆匆忙忙地将一些现成部队拼凑在一起。印度洋上的两个航母群补充了7艘改装了的货船,它们能载运1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12个战斗机中队的补给品,包括水、燃料、50辆坦克、95艘登陆艇和600辆卡车。伊朗扣留人质危机期间,1,800名海军陆战队员配置在印度洋舰队上。8艘快速集装箱船和1艘海军修建营驳船母舰集中起来,在二至三周内把一个机械化师运往海湾。这一地区的基地、简易机场和船只停泊港都准备好了。英国租借了迪戈加西亚,并扩建了环礁铁路与船坞,以供B…52轰炸机和较大型运兵船使用。美国已获准将蒙巴萨和珀思作为自由港使用。在内罗毕、开罗、关岛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均建有飞机场。更具体一点说,美国在埃及的拉斯·贝纳斯、索马里的伯贝拉和摩加迪沙以及阿曼的塞勒和马斯喀特都设有港口和简易机场。阿曼的萨马里特、萨拉拉、马西腊和奎斯均有简易机场可供使用,这些机场离霍尔木兹海峡都很近。当时,还发射了一颗卫星,以便更密切地监视印度洋的活动。那时,还制订了预先使10来艘舰只进入阵位的计划,以便用以支援一个海军陆战师(13,000人〕,按计划。到1987年这些舰只将始终配合印度洋舰队在海湾附近活动。据当时计划,其目标是将300,000兵力尽快地送到任何作战现场。未及快速部署部队构想出来,美国扩大和改善空运能力的计划都已一个接一个地准备就绪了。已定购了200架能在小型简易机场上降落的CX运输机,计划对现有装备进行整修,并且制订了使用民用飞机计划。
  里根的国防部长温伯格认可了发展快速部署部队的一切作法,并转向支持海外基地战略。1981年4月,2个空降师、1个伞兵师和1个直升机机降师(这些都是美国陆军机动性最强的部队)归属于快速部署部队,计划今后还要加强。从编成上看,快速部署部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司令部组建起来的,负责波斯湾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任务。起初,该快速部署部队隶属于陆军特种司令部,其地理目标早先是由欧洲司令部和太平洋舰队分担的。那时还在谋求在潜在战场附近建立一个司令部。
  到1981年年中,美国已经能够在两天内将第82空降师的800名伞兵空运到任何战事爆发点,再加两天可增运3,000名。用两个星期可将1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由地中海和迪戈加西亚运来。一个月后,这些部队可得到一个15,000人的机械化师的增援,二个月后可得到一个装甲师的增援。到1987年,随着预先进入阵位的舰队编入现役,在一周内就可将13,000人空运至该地,去操纵船上卸下的300辆坦克和其它重武器。两周内机械化部队可到达,一个月内装甲部队到达。
  在快速部署部队完全组建起来之前的过渡期间,五角大楼依靠地雷拉发线战略。希望哪怕是空投一个规模有限但拥有充分空中支援的分遣队去切断横贯南亚山脉和高原的崎岖通路,也能使苏军不敢冒然推进,从而赢得时间以开展政治活动。值得指出的是,1982年3月,曾赋予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充任西奈维持和平部队的任务,至少是在该地区开设了一个指挥所和一个沙漠训练场。
  主张把部队和补给品配置在海湾附近的观点,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挥舞旗帜的勾当,告诉对方自己在此地,形象地表达了美国的决心。快速部署部队的职能最初是旨在制止俄国在伊朗的冒险活动,但如今在地理范围上扩大了,在所需的灵活性方面提高了。它在目前的目标不仅是制止俄国穿越伊朗高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或俾路支河流域的一切试探性行动,而且是要制止其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的空降突击,或还要保卫沙特阿拉伯的油井,防范叛乱破坏。
  反对组建快速部署部队的人,首先是反对这种部队的意图,其次是不相信所建议的部署的可行性。有一些人认为,平常对付小规模战争和游击战,最好还是使用轻便的、机动性较强的海军陆战队。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自己的战线拉得更长,面摊得更大,甘愿在其极少可能让步的资源地域冒与西欧和美国发生直接对抗的风险,这是大可怀疑的。假如苏联人试图发起进攻,其兵力集结早期就极易被发觉,从而给对方很长的反击准备时间。海湾地区诸国的军队显然要反击任何入侵。如果这些陈述确有道理,那么,所计划的快速部署部队就显得过于机动灵活,并咄咄逼人。
  即使上述意图的战略效果得到认可,依然还有一个可行性问题。把一个大规模的分遣队部署在海湾地区,使美国有限的兵力的战斗力更加削弱。通过空运和海运,能够迅速把他们从美国运到欧洲、海湾地区或任何需要去的地方。快速部署部队在海湾地区投入交战,所遇到的前绊后羁要更甚。
  然而,在如何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待目前造成美国不能从容地对苏联在亚美尼亚或土库曼大量集结装甲师作出适当反应的态度问题上,有一种对立的观点。每当华约举行五月演习(即“战斗情谊”演习),北约就作出反应,动员后备部队并从美国空运来部队、这已成为惯例。北约这种做法的目的不予苏联人以假借一年一度的演习进行实际进攻准备的任何诱惑因素。如果某一年苏联表面上宣布在亚美尼亚举行演习,而其秘密企图则是为南下进行动员,那么,照目前情况,北约将会陷于困境。若把部队空运到一个表面的中立国。以回击苏联在其本土上实施演习,这显然是挑衅性行为,而且还可能给苏联人造成入侵中东的似乎有理的借口。快速部署部队在当地存在的影响范围大一些,有可能使美国避免在这一争夺地区处在过于挑衅性的地位。此外,就目前情况而言,在美国民航和挂方便旗的美国船只中,因政治方面的原因,已动员不出像在欧洲那样作出反应所必需的空运和海运能力。
  但是,战区本身的范围大,加之对方可能发起突击的方向难以捉摸,这就意味着从任一可能的基地到战场的距离都会是遥远的。一种观点认为,最好是避免把补给品集中在一个基地,主张将其载在船上,以便随时进行直接运送。所遇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水准千差万别,与当地基地要训练部队适应当地情况的看法是相违背的。海湾地区的沙漠地与北部崎岖山地和人口稠密的两河流域就大为不同。
  迄今,尚未获得供快速部署部队使用的基地。海湾地区统治者们不愿意让大量美国军人驻留在伊斯兰国家中。也许会和沙特人和阿曼人谈妥建立一种与当地人隔开的兵营,就像拉斯·塔努拉石油公司那样。政权变更带来反脸无情的政府;这种政府可能背弃以往的协议,撵走快速部署部队,从而使美国丢脸,更不用说部署这支部队耗费巨资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进一步妨碍上述快速部署部队方案的贯彻执行。这种争论在继续着,使世界观念的政治目标与地球表面为军事活动所能提供的冲突现实对立起来了。
  正当我们撰写本书的时候,英国由于阿根廷1982年4月入侵而远征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事实说明,7,000英里长补给线的困难是如何之大,也说明,只要政治意志坚定,花一定的代价,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从更长远的地缘政治角度出发,英国外交部一直在谋求同阿根廷达成某种类似中英处理香港租约那样的协议。显然,如此劳师远征的军事活动代价太高了。与阿根廷达成某种妥协是必要的,它既可挽回阿根廷的自尊,同时又可维护福克兰群岛上少量岛民的愿望,从而避免今后再度发生似此后勤上耗费巨大的军事行动。
  第四章 战术策略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  《孙子·形篇  第四》
  战术与战略
  为了说明问题,可以对战术和战略作一个简单的区分。战略是指选择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作战,而战术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最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力量去完成战略目标和规定的任务。战术与战场上正确部署人员和武器有关,战略则与选择战场的顺序有关。想要取胜,就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战场选对而部署错了,战术对头而战场选错了,都会导致战争的失败。显然,这两个决心层次是相互作用的。在选择战场时,应考虑武器和人员的能力。为了达到某个战略目标,必须灵活运用战术。例如,当撤退即可能取得战术胜利时,为了更宏伟的作战计划,可以下令进行撤退。
  由于过去的两世纪内,战争的范围和速度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因此战术和战略的区别被混淆了。线膛武器使轻兵器交火的距离由100码增大到300码,因而促使人们注重巧妙地使用掩蔽和伪装。炮兵的射程由以码计算发展到以英里计算,并随着弹道导弹的应用而扩大到了洲际。过去徒步步兵每小时走3英里,现在坦克、运兵车和卡车的运动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30英里或更多,而且因为有了空中支援和直升飞机,而更便于实施机动。拿破仑认识到由于采用了盖勃特的“大战术”一词来拟制自己的计划,他所属师团的运动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地理范围也相对地发生了变化。新的战场有了新的变化,使战术决心扩展到与敌军目视接触以远的地方,这就产生了采用主要战略手段——欺骗措施的更大可能性。战术和战略已不能用能否进行目视接触而区分了。战场上能实施的行动和战争实施中更大范围的行动与反行动之间的决心连续性变得更加紧密了。然而,一次战斗事件与一场战争的进程仍是显然不同的。这就是战术区分于战略之所在。前者涉及战斗的部署安排,后者涉及战争或战役中各次战斗的协调。这一章集中讨论战场上兵力和火力的部署及合理利用地形,把内容更广泛的问题留到战役谋略中去探讨。
  进攻与防御
  有两种基本的战术态势:攻势和守势,选择哪一种应从战略来考虑。是进攻还是防御应根据时间、空间及指挥员掌握和面对的兵力来决断。伟大的统帅,比如以用四轮战车组成胡斯式堡垒著称的简·齐斯克,把战略进攻与战术防守结合起来。他们根据情况,灵活机动地进攻或撤退,以牵制敌人。这样他们就能得地势之利,而地势往往会增强防御一方的力量。进攻一方在某个方向必须投入全部力量作战时,这种推进若失去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