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陈毅系列传记 >

第25章

陈毅系列传记-第25章

小说: 陈毅系列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主席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
  八宝山休息室里,毛主席接见了陈毅一家及其亲属。陈重坤是亲属,可以得到毛主席的接见;而少艾是亲戚,则眼看着毛主席而又不能上前。
  这是陈重坤平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所以,她内心非常激动。当她接到通知走进休息室时,便看见毛主席已身着米黄色的风衣,和几位同志巍然坐在那里了。毛主席的手臂上已戴上了黑纱。
  张茜领头走进休息室,率众来到毛主席的面前。她先向毛主席鞠了一躬,恭敬地说:“您老人家也来了,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毛泽东清泪两行握住了张茜的手,话语格外缓重、沉痛:“我是来悼念陈毅同志的嘛。陈毅是一个好同志。”
  接着,张茜向毛主席一一介绍子女:这是小侉、这是小丹……当介绍到小羊时,周总理插话说:“他就是生下来没有奶吃,吃羊奶长大的,叫山羊胡子。”当张茜介绍到小珊时,周总理又补充道:“这是珊珊,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孩。”
  孩子们一一上前与毛主席握手。这时,毛主席对孩子们说:要努力奋斗哟!陈毅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贡献,立了大功劳的,这已经作了结论了嘛。“陈重坤是最后一个上前与毛主席握手的。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陈毅同志最小的一个妹妹。陈毅同志参加革命时,她还没有生呢。“
  毛主席点点头,问陈重坤:“你是共产党员吗?”
  陈重坤抑制着激动的心情答道:“不是。正在努力争取。”
  这时,张茜对毛主席说:“您与陈毅同志做的诗词,她现在还好好地珍藏着。”
  毛主席略带微笑说道:“陈毅同志的诗不大合平仄。”
  张茜说:“他琢磨不够。”
  毛主席说:“他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呀!”
  追悼会开始了。张茜搀扶着毛主席走在前面,进了会场。西哈努克亲王、周总理与其他同志也相继步入了会场。
  在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同志遗体前,毛泽东深深地三鞠躬。会场里呜咽之声骤然形成高潮。
  追悼会开始放哀乐,周总理致悼词。
  张茜送毛主席上了汽车。其他同志一个个绕场一周与陈毅遗体告别。散会后,张茜与陈重坤等一起含着伤心的眼泪,送陈毅的遗体去火化……陈重坤回到家中,更深人静了,她还毫无睡意。她端详着墙上挂着的二哥的遗照,望着二哥那慈祥而庄严的容颜。悲从中来,泪如泉涌。她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二哥,我亲爱的二哥,永别了!永别了!
  陈毅系列传记——刘伯承与陈毅的旷世之谊
  刘伯承与陈毅的旷世之谊
  甘耀稷
  刘伯承元帅生于1892年12月4日,陈毅元帅生于1901年8月26日。刘帅比陈帅大9岁,但他们却是最亲密的同志、战友,共同经历了中国革命斗争最艰难的岁月,从而结下了终生不渝的深厚革命情谊。
  刘伯承和陈毅第一次见面,是在1926年11月,地点是重庆。
  川军首领杨森脚踩两只船
  1926年,国民革命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10月,革命军攻克武汉。
  由于革命军节节取胜,原来依附北洋政府的四川军阀们也想倒戈投靠革命,以图取得国民政府承认,委以军权,保注自己的军队、地盘。但他们大都脚踩两只船,见风使舵,进行政治投机,驻万县的杨森就是这种人物之一。他当时任北洋政府“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司令,又刚被吴佩孚委任为四川省省长,挂着这些头衔,却又到处找关系,希望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要人”,促请国民政府派人去改造他的部队。杨森的秘书喻正衡,就是奉此使命到了北京。
  1925年夏的一天,喻正衡遇到了留法勤工俭学时的同学陈毅。陈毅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从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毕业,担任着中共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党团书记,并经组织批准,担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委。这个特别市党部,是国共合作的缩影,其成员很有特点,国民党方面有吴稚晖、顾孟余,共产党方面是李大钊、张国焘、陈毅。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又兼国民党北京政委会负责人,是陈毅的直接上级。陈毅向李大钊汇报了喻正衡来京的目的。李大钊认为这是抓军队的极好时机,即指示陈毅深入了解,并与喻建立联系。不久,李大钊便正式布置陈毅回四川进行兵运工作。
  1925年8月,陈毅带着李大钊、李石曾(国民党知名人士)分别致杨森的亲笔信,在喻正衡陪同下,到了四川万县杨森驻地。杨森在四年前,就曾礼请刚从法国回来的陈毅到他军部担任秘书,陈毅婉辞未就,去了北京,这次见到陈毅带着二李的介绍信前来,接待更是格外殷勤。他首先表明参加国民革命意向,标榜自己是开明派,甚至说,如革命需要,可发川军10万到两湖支援北伐。并欢迎陈毅到他军中参赞军务,可代表他到各部队走动,自由出入军部各处及杨森宅第。第二天,杨森又介绍“第三国际”派来的代表、川中名将朱德与陈毅见了面。随后,中共万县地下党组织,要陈毅秘密会见一位党内同志,一见面,又是朱德。从此,这两位后来的共和国元帅,开始了在杨森部队的合作,表面上,却看不出同是共产党派来的人物。
  不久,朱、陈策动杨森,反击英国军舰炮轰万县的罪行,向英舰开火,迫使英舰负伤逃遁。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江上第一次反帝斗争的胜利,但在吴佩孚严压下,杨森不敢继续坚持,斗争以虎头蛇尾告终。
  时值北伐军攻克武汉,吴佩孚向杨森告急,在这紧急关头,杨森彻底暴露出他投机革命的本来面目,竟然发兵“援鄂”,以牵制北伐军,并“礼送”朱德、陈毅离部。
  经朱德介绍,陈毅与中共重庆地委(即四川省委)接上关系,分配他负责青年团的工作。
  从杨森反复无常变化这一事件,使党又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自己领导的武装,将一事无成。党中央决定组织武装,派刘伯承回四川搞军运工作。
  刘伯承的神话
  1926年10月下旬,在国民党执、监委联席会上,根据国民党中执委吴玉章建。议,决定给刘伯承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身份,回四川负责全川军事工作。刘伯承已于1928年5月,由杨an公、吴玉章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公开身份仍然是国民党员。
  在国民党名义掩护下,11月中旬,杨an公、朱德、刘伯承,又在重庆刘伯承家中,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党中央意图,成立了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由杨an公、朱德、刘伯承组成,杨an公任书记。
  1926年12月初,重庆军委决定组织泸(州)顺(庆)驻军起义。
  在一次党团联席会上,陈毅得知了正在策划的起义行动,刘伯承担任起义总指挥。
  陈毅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刘伯承。他们虽然是初次见面,但相互仰慕已久,陈毅早就知道名震四川的刘伯承。在蔡锷将军领导下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和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讨贼军中,青年将领刘伯承以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善出奇兵著称,使与之为敌的军阀们畏之若虎,闻风丧胆。在与袁军丰都一战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一弹从右太阳穴穿入,透右眼而出,他当场昏倒在血泊中,经抢救始脱离危险。正遭北洋政府通缉的刘伯承,后来潜至一家德国私人诊所动手术治眼,为了保护脑子,只能施局部麻醉。3个多小时内,挖去赘肉时,修了70余刀,刘伯承汗如雨下,忍痛默念刀数,一声也未呻吟,事后德国医生赞叹不已,称刘为“军神”。当陈毅看到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出现在面前时,激动地紧紧和他握手,心中为有这样的战友而甚感骄傲。
  陈毅当时才25岁。但4年前他在法国领导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们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出卖铁路权的爱国斗争,以致同蔡和森等被押送回国的事,早已闻名全川、全国。回国后,22岁即任重庆《新蜀报》主笔,经常撰文抨击时弊,鼓动反抗军阀暴政,又被杨森下令“ke日离川”驱逐出境之事,也是很有名的。尔后在北京领导学生运动,这次又是李大钊亲自派来四川工作等情节,朱德都——向刘伯承作过介绍,刘伯承也十分钦佩这位风华正茂的党内年轻同志。
  两人相见谈得十分投契,对时局形势分析亦尽相同,都深感党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对沪顺起义充满信心。
  12月初,沪州、顺庆先后发动起义,占领了泸州的3个旅长,贪恋泸州大量税收,不愿向顺庆转移。陈毅曾去泸州,在万吹楼分别找各旅领导人劝说,但他仍不听,致使沪顺两地均兵力分散,受敌威胁。
  中共重庆军委又急派刘伯承前往坐镇。刘伯承此时已就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及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之职,到泸州后始稳注了局势,并开始了军政人员培训和部队建设。
  此时合川中共地下党要求派人去合川驻军工作。合川驻军正是沪顺起义争取的重点对象,党就派陈毅前往,担任28军3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对部队进行改造,为部队向泸州集中作准备。
  刘伯承在沪州整顿军务、政务两个多月,使混乱的泸州面貌一新。3月18日,还公开纪念“巴黎公社”成立65周年,举行了群众大会,革命气氛浓厚,但沪州却成了插向四川军阀咽喉上的一把尖刀,他们看到这种“赤化”的蔓延,万分恐惧,担心有朝一日全川“变天”。
  起义失败刘伯承奔向新征程
  1926年大革命的洪流中出现了暗流。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感到四川共产党势力发展的严重性,一旦泸顺地区成了气候,四川就会变成共产党的天下。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3月23日,他密令刘湘“限两个月内消灭川境(革命)力量。”
  于是,3月31日,刘湘制造了震惊全国的“3·31”惨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刘伯承、陈毅均参加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坚持5个多月之后遂告失败。
  随后,刘伯承被刘湘悬赏5万元巨款追缉,他通过了层层关卡,九死一生,终于脱险,经西安于1927年7月中旬到达武汉,向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汇报了泸顺起义经过,并讨论了善后事宜。
  此时党中央已在策划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选定刘伯承当自己的参谋长一同前往举事,策划中国革命史上轰轰烈烈的“八一”南昌起义。
  陈毅逃出魔掌追赶起义军
  “3·31”惨案发生后,合川28军3师代理师长王学姜阴谋捕杀陈毅。陈毅机警地察觉了王学姜的毒计,在友人帮助下,星夜撤离合川,逃出魔掌。他到了一片白色恐怖笼罩的重庆城,得知党组织已遭彻底破坏,杨an公也被惨杀,陈毅决心赴武汉。在新任旅长、他的同学、旧友郭勋祺护送下,一个晓色初露的清晨,装扮成富商,身穿西装革履的陈毅,搭乘一艘日本商轮,离开杀机四伏的重庆去了武汉。
  陈毅到达武汉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分配他到由原黄埔军校改组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党委书记,公开身份为校部的准尉文书。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陈毅还在武汉。汪精卫宣布“分共”后,陈毅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军校党员应变。汪精卫不想保留学校,将军校编成为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因形势急骤变化,“八一”起义的事不可能事先告诉陈毅。8月1日,教导团奉命“东征讨蒋”,2日起程,2000多人,分乘大客船、小火轮、拖船顺江而下。8月4日,行至九江,即被张发奎的2方面军部队缴了械。因为党组织是秘密的,陈毅及教导团的正、副团长(也是党员)均无法控制部队。
  事已至此,陈毅于当晚,召集共产党的主要干部开会,分析研究形势,商量对策。看来南昌方面传闻举行的暴动已经成功,大家研究决定了党员的几个去向:一是连夜分散出发到南昌找叶、贺部队。一是回家乡搞农民运动。没暴露的党员,可继续留张发奎部队隐蔽活动。大约有200多人愿意留下,组织3个支部。他们随张发奎到了广州,以后成了广州起义的骨干力量。
  陈毅在军校虽是秘密活动,但因接触的人很多,实际也是半公开的共产党员,再也不能留了。他就和特务连连长、党员肖劲一起,连夜离开九江往南昌而去。一夜就走了40里地,沿途曾经盘查。待8月6日赶到南昌,起义军已离去。这时,张发奎的部队进了城,正在抓杀共产党,几个接头的地方也不敢再去联系,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起义军往抚州方向去了。陈毅带肖劲又去追部队,一直到了临川,才赶上起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