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

第30章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第30章

小说: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拉加尔寸步不让。萨拉特不得已搬出了萨马兰奇,但巴塞罗那市政府坚持一定要在普埃夫洛建设奥运村,并明确指出,绝不能允许某些个人的利益影响到奥运会的全局,影响到巴塞罗那的总体建设规划。萨拉特暂时让步了。
  但是萨拉特并没有就此罢休。1988年冬天,他在带队参加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期间仍然与同行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代表讨论改变奥运村建址的可能性,并且建议像汉城奥运会那样建立一个记者村。如果能在普埃夫洛建立记者村,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小楼可以让一些退休老人或者到巴塞罗那度周末的人来住。巴塞罗那市政府拒绝了萨拉特的建议。萨拉特知道,尽管自己对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对这件事他实在无能为力。最后萨拉特只好宣布准备把自己在普拉特公司的那小部分股份抽出,退出普拉特公司。
  由于组委会的坚持,在普埃夫洛·努埃沃建设奥运村的工作终于开始了。大量的旧建筑物被拆除,工厂被迁移,然后对整个地区进行了清理。许多破旧的仓库无人负责,只有由建筑工人自己动手了。其中一个肉食加工厂留下了80吨变质猪肉及内脏,工人们只能穿着防护服去清除。有个工人说:“那里面爬的蛆足有手指头那么粗。”
  不仅如此,还要对附近的海滩进行清理,对海底的杂物予以清除,对海水也要进行净化。
  奥运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大多是6层楼房,能够容纳15000名运动员。奥运村内保留了一座上世纪末修建的大烟囱,作为原有旧工厂和简陋房屋的象征。在设计奥运村时,就考虑到了一些设施将来的用途,如一个容量为6万立方米的水塔,待奥运会结束后就将为巴塞罗那市供水。
  与选择奥运村址遇到同样问题的是选址建设奥林匹克港的问题。
  巴塞罗那的东南方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的重要进出港口。但在巴塞罗那,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体育港口。因此,水上运动在西班牙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早在1966年申办奥运会时,当局就曾设想在巴塞罗那修建一个体育港。当时《民族团结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在普拉特略夫雷加特河的河口建一座体育港口,这个港口以后可供游艇俱乐部使用。为此要疏浚略夫轩加特河的三公里河道,为赛船建立必要的场地,并且还要在奥运村旁建一座大型游泳场。这个计划足以把巴塞罗那南部城市化,并且把略夫雷加特三角洲的沼泽地带变成一个具有现代化体育设施、环境宜人、美丽繁荣的奥运村。”
  现在,举办奥运会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那么建立一个体育港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组委会建设奥林匹克港的计划与普拉特城建公司的计划不尽吻合,所以普拉特城建公司对此也采取不支持的态度。组委会没有受外界的影响,按照自己的讨划如期完成了奥林匹克港的建设计划,使奥运会水上运动竞赛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萨马兰奇对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有着一种特别的关心。从组委会的人选到工程建设、比赛项目等方面都有所考虑。马拉加尔知道萨马兰奇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有很多事情要操心,所以尽力不让萨马兰奇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具体筹办工作分心。俩人配合默契,筹办工作基本顺利。
  萨马兰奇对巴塞罗那奥运会太关心了,以至于容不得在筹办中出现差错。1989年蒙锥克山体育场举行世界杯田径赛时,主席台出现了漏雨现象,同时在比赛中暴露出了巴塞罗那在组织工作方面的偏差。更令人火上烧油的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应邀参加世界杯田径赛开幕式,不料一些巴斯克独立分子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半路截住了国王的汽车,呼口号,吹口哨,警方出动了大批警察才驱散了围困国王的人。但是国王到达体育场时还是迟到了不少时间。国王被困事件使萨马兰奇大为恼火,它不仅影响了世界杯田径赛的开幕式时间,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对巴塞罗那的安全保卫能力产生了严重怀疑。
  萨马兰奇严厉批评了马拉加尔。为了敦促巴塞罗那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萨马兰奇公开向外国记者披露了组委会工作的某些缺点。组委会非常重视萨马兰奇的意见,很快就改进了存在问题的一些工作方式。
  萨马兰奇对此非常高兴。几个月后,他在洛桑同奥运会组委会代表进行了会谈。会谈后,萨马兰奇在电视上发表了讲话,对巴塞罗那的筹办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且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流露出明显的乐观态度。人们注意到,这是萨马兰奇第一次对未来奥运会持乐观态度。
  萨马兰奇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依赖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完善的筹备工作是奥运会成功的保证,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必然将对后来几届奥运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当萨马兰奇对巴塞罗那奥运会表现出乐观情绪的同时,也对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同样,马拉加尔对巴塞罗那的奥运会的成功从来没有怀疑过。马拉加尔是个自信的人,对于认定的目标,他相信,只要自己付出极大的努力,同时适应客观条件,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马拉加尔对目标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而且对具体事物同样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仅以建奥运村为例,为建奥运村,就需要对市改规划做出调整,其中包括铺设新的铁路线、建立隧道,而且普埃夫洛·努埃沃区的排水系统需要进行改建,使城市排水管道远离未来奥运村的沙滩。此外还有奥运村的建筑规划、结构设计,包括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马拉加尔都一一过问,认真处理,真可谓日理万机。有时他不得不接见一些外国的记者,只好把采访时间压缩到3分钟。
  当然,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能完全归功于萨马兰奇或马拉加尔个人。在他们身后,还有其他许多工作人员,还有300万巴塞罗那人,其中逾10万人报名充当奥运会志愿服务人员。
  1989年8月,正当巴塞罗那紧张地筹备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时,从远在加纳比海的波多黎各传来了一个令组委会和巴塞罗那人感到欣喜和骄傲的消息:在8月30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上,萨马兰奇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4年。马拉加尔第一个发去了贺信,一方面对萨马兰奇再度当选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表示了他对萨马兰奇为家乡巴塞罗那申办和筹备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所付出的积极努力的诚挚谢意。萨马兰奇在回信中高度赞扬了马拉加尔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召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表示要一如既往地支持组委会的工作,把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办成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真正体现奥林匹克大同精神的”体坛盛会。萨马兰奇和巴塞罗那对即将到来的7月25日充满了信心。
  1992年6月9日,第25届奥运会开幕前夕,萨马兰奇在百忙中回答了中国《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何慧娴的提问,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萨马兰奇对巴塞罗那奥运会所寄予的厚望和对奥林匹克主义的深刻理解。
  问:主席先生,依您看本届奥运会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国际奥委会现在比过去有更多经济来源,并以此来帮助各国奥委会发展体育运动,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和选送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这些引发了一个重要争议,即奥运会的形式、范围和计划问题。奥运会要让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聚集到一起,同时我们必须保证运动会的全球性范围,而参赛运动员的总人数应该不超过一万。这是我们面临的严重的挑战之一。
  在妇女的作用方面,她们所要参赛的项目比过去增加了。
  新的国家奥委会将中请加入国际奥委会。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责任是帮助全世界的每一个地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家奥委会之间的相互合作将有所增强。
  我们还将继续对服用兴奋剂及各种各样的欺骗行为作坚决斗争。
  我们将更关心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以及奥林匹克主义的道德和哲学方面的问题。
  奥林匹克运动在环境保护方面将起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奥运会的所在地。
  我们将同那些把运动会政治化的行为作更坚决的斗争。
  体育商业化由于它能够也应该为体育发展和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贡献而将继续下去。只是它将受到国际奥委会、各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以及各国奥委会的制约。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需要而争取一部分由体育运动本身带来的金钱是我们的责任。但奥林匹克运动必须尊重我们的理想,即尊重对手、诚实、超越自我以及体现“公平竞争”一词“所能表达的全部含义。
  问:您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有何新的计划?
  答: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唯一途径是坚持不懈地、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向年轻的一代——观众和人民大众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贵杂志正在做的,即出版奥运会特刊,让读者了解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
  问:请您谈谈对奥运会前景的看法。
  答:近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影响——不仅在体育上而且在社会生活中——和国际威望达到了一种过去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它比过去更团结、更民主、具有坚实的经济和组织基础。由于它具有适应目前世界巨大变化的能力,它完全能够应付我们所面临的诸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帮助贫困地区的体育界人士发展他们的奥林匹克运动,召集不同信仰、不同政见、不同种族和国籍的人们,在目前经受危险的政治动荡的地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
  当今世界的特点不仅在于机械化科学技术的盛行,而且还有社会和种族歧视以及政治和宗教斗争。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比以往更需要奥林匹克主义和它调停种族矛盾的能力。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签字)
  1992年7月25日,来自172个国家和地区的7108名男选手和2851名女选手汇集到巴塞罗那蒙锥克山体育场。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宣布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开幕,萨马兰奇随后致辞,高度赞扬了巴塞罗那为本届奥运会的召开所作出的一切‘回顾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艰难历程,并预祝各国运动员取得最好成绩。
  经过15天紧张的角逐,美国代表团获得108枚奖牌(其中金牌37枚),位居奖牌榜首,独联体获102枚奖牌(45金),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奖牌82枚,33金)、中国(奖牌54枚,16金)、古巴(奖牌31枚,14金)。东道主西班牙代表团获得13枚金牌(总共22枚奖牌),大大超过了以往历届奥运会金牌总数(4枚),令萨马兰奇和家乡父老感到无比的骄傲。
  40年来,夏季奥运会第一次在东西方没有敌意的气氛下进行,也是20年来第一次没有出现抵制行动。
  南非这个在世界上一度被遗弃的国家由于推翻了种族隔离制度,而在32年后重新回到奥林匹克的大家庭里。南非的回归,萨马兰奇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南非的回归是萨马兰奇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所做的最大的贡献之一。
  1948年,刚刚执政的南非国民党在原有的种族隔离体制基础上,实行了种族隔离政策、这种政策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体育上。很多体育场馆的门外都贴出了“不准黑人入内”的牌子,使很多有才华的黑人运动员失去了必须的训练条件,失去了在运动场上争夺名次的机会。
  1960年罗马奥运会,南非运动员清一色全是白人,引起了很多与会者的不满。考虑到他们已经出现在奥运会上,拒之门外为时已晚,世界舆论只能一致予以强烈的谴责,向南非政府施加压力。
  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夕。由于南非政府顽固地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尤其在运动员选拔上,不是以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高低,而是以其肤色来决定是否有资格代表南非参赛。国际奥委会因此取消了南非运动员的参赛资格,以示对其破坏奥林匹克神圣精神的惩罚。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种族歧视问题再次出现。该年年初,本着促进人类团结和互相理解的原则,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允许南非参加本届奥运会。这个决定立即遭到许多国家奥委会的反对,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宣布,如果同意南非参加奥运会,非洲将坚决进行抵制。国际奥委会迫于各界压力,经过执委会多次激烈的争论,宣布改变最初决定。于是,南非再次被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