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人传说 >

第5章

中国历代名人传说-第5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人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张子淳 杜国珍 周围 搜集整理
  太白酒家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濛濛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写不出诗。他叹了口气,静听着房檐下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心都要碎了。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朝他点头微笑,热情地请他到屋里坐。一进门,老人朝着李白便拜:“感谢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么回事。老汉含泪诉说道:“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出现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上来,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好漫游到那里,飞起一箭,连射死了两虎,我父子俩才死里逃生。”
  李白听了恍然记起,连忙扶起老汉说:“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
  老汉说:“多少年来,为了报恩,我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时,我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我一直跟在你身边,捕鱼,打柴。”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摇晃着,亲切地问:“孩子哩?”
  老人顺手一指:“喏,在酒店里帮工。”
  李白正想把鲁老板以水当酒的事对老人说,老人打断了他:“我已听孩子讲啦。那号人,什么事干不出来?!”说罢,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
  李白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饮着,饮着,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联璧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来了,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笔,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草书,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贴在墙上。
  打那起,这间普通的茅屋可热闹起来了。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有人问起是谁写的,老汉总竖起拇指,自豪地对大家说:“是诗仙李白的手迹!他是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
  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人都争着到这里,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着这醉人的美酒,领略着诗人创造的意境……也不知从哪天起,老汉开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为李白酿酒,还用辛勤的劳作为旅客洗去一路的风尘。
  从此,“太白酒家”的店号就亮了出来。
  那个鲁老板听说姓纪的老头酿酒手艺高超,生意兴隆。一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闹得自家酒店门庭冷落,酒客越来越少,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没法子,只得叫佣人捧着几只大元宝,外带两坛美酒,亲自到江边去拜访李白,目的是想请他也为自己写一首诗,撑撑门面。
  李白一眼看出这位鲁老板的来意,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经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把手一扬,叫船夫开船,只见竹篙一点,小船轻轻离开江岸,朝江心驶去了。
  鲁老板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嘶哑着喉咙喊道:“仙人哪仙人,你停停,有话好说,好说!”跑了几步,被石头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沙滩上。
  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汉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绝,把酒洒进长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并且写下一首悼念老汉的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可见,李白与酿酒老汉情谊多么深厚!
  千百年来,沿江一带,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总以“太白酒家”、“太白遗风”作为店号,用布写好,挑在门前廊下,表现出对伟大诗人李白的一片真情。
  戎林 搜集整理
  黄巢的传说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县)人,曾率起义大军几度出山东,转战大江南北,并于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黄巢起义历经十年之久,后因内部分裂,又遭沙陀族统治者李克用军队进攻,而失长安,下河南,最后退向山东,黄巢不屈自杀。
  鸡叫岩
  晓得鸡叫岩这个名字的来历吗?这是黄巢起义时候留下来的。
  从前,黄巢起义,专门收拾恶人。他杀到哪里,总是查访清楚然后下手。有一天,黄巢率领起义人马快杀到鸡叫岩了。他先安了营,扎了寨,便只带了几个人,化了装,出来查访。
  开头,他装成一个大财佬,穿绸挎缎,前呼后拥的,说是害怕黄巢杀来,要逃反过关卡。关卡上的官兵,看见他阔洒洒的样子,同时象他这样过卡的财佬倌也不止一个了,就讨了点酒钱,恭恭敬敬地让他们过去了。
  过了关卡,黄巢找了个僻静地方,把人分散。自己装成一个零星客(即卖杂货的货郎),摇着小鼓,“膨咚膨咚”向村里走来。
  他一进村,就碰到一个后生在望呀望的。黄巢上前问道:“伙计,你在望什么呀?是不是要买点零星东西?挖耳、火镰、烟袋嘴子,样样有,要吗?”
  后生看了看这位零星客,摇摇头,细声细气地问道:“客呀客,你走得宽,可晓得黄巢快到了吗?”
  黄巢说:“你问他做什么?”
  后生说:“唉,手磨短了,心磨碎了,大王再不来呀,我们的气要磨断了!”
  黄巢说:“快来了,快来了,到了大门口了。不过,听说黄巢顶喜欢舞快刀的后生,你呢?”
  后生说:“我有快刀,我就去磨。”说罢就磨刀去了。
  黄巢又向前走,碰到一位嫂子。那位嫂子也在望呀望的。黄巢上前问道:“这位嫂子,你在望什么呀?是不是要买些零星东西?针、线、篦子、梳,样样都有。要吗?”
  嫂子看了看这位零星客,摇摇头,细声细气地问道:“客呀客,你走得宽,可晓得黄巢快到了吗?”
  黄巢说:“你问他做什么?”
  嫂子说:“唉,衣衫变了筋了,肠子贴了背了,大王再不来呀,我们要上吊了!”
  黄巢说:“快来了,快来了,他们到了大门口了。不过,听说黄巢顶尊敬舞锄头的嫂子,你呢?”
  嫂子说:“我有锄头,我就去整好。”说罢,她就整锄头去了。
  黄巢又往前走,碰到一位老汉在路上走来走去,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黄巢仔细一看,只见那个老汉一手粗茧,满额的皱纹,是个劳累了一世的种田人。黄巢喜欢这号人,但不晓得他为什么那么着急,就上前恭恭敬敬地问道:“老伯伯,你为什么这样着急呢?”
  老汉一看,是位零星客,就细声细气地说:“客呀客,你走得宽,可晓得黄巢今天能到吗?”
  黄巢一听,心想:“奇怪!他怎么知道我今天到呢?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