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第56章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6月份以 来,有关苏军越境人侵的事显著增多。由广州军区副司令调任新 疆军区司令员的龙书金对此已经熟视无睹,甚至腻烦:今天一头 羊,明天一头牛,你打我一枪,我还你一弹,中苏边界线有7000多公里,谁管得住?!
  龙书金渐渐对这些报告漫不经心了。
  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对自1966年以 来的三年“文化大革命”的总结,又是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 进行权力再分配的新的较量的起点。对他们来说,共同的敌人已 被打倒,巨大的障碍业已扫除,林、江携手作战的蜜月时代已告 结束,他们贪婪的目光,共同瞄准了毛泽东之后党的最高领导 权。赴京开会的龙书金,秘密会见过林彪,林彪认为:中苏之间的矛盾完全是因为争夺国际共运领导权引起的,即使有一些边境 磨擦,尚不至于酿成大战。另外,从苏军的兵力部署上也可以证 明这一点。林彪最后诡秘地说:还是有一点边境纠纷好,可以提 高军队的威信,加重几个军区司令员在中央领导层的分量。
  本来珍宝岛事件发生后,龙书金着实紧张过一阵子。经林彪 这一指点,他顿时放宽了心。
  但是丰泽园里的毛泽东却另有所见。 当周恩来进来的时候,毛泽东放下手中的《二十四史》中的 《南史》,听他报告。
  “主席,有几件事件要向您报告。一是四位老帅根据可靠情 报,对中、苏两军的边防部署、态势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苏 军虽然由原来的20几个师猛增到现在的55个师100多万人,但 不可能大打。”
  “噢,”毛泽东转过脸来,“何以见得呀?”
  “四老帅的理由是,苏军的战略理论历来是集中优势兵力, 实施多路突破和战役速决。二次大战出兵东北时,他们集中了 155万部队,坦克和自行火炮5556辆,战斗飞机3446架,各种 火炮26137门。而要对付我国,起码要集中300万部队,一万辆 坦克,这是他们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去年苏修侵捷,就动用了 20多个师50万部队,现在有6万人留在了捷克,要集中300万 部队就更困难。”
  周恩来说到这些数字时没有看任何记录,全凭记忆。他超常 的记忆力令人惊讶。
  “主席,四老帅还认为,我军的布防大都是战略要地的梯次 配备,边界并没有大量集中的部队,苏军要想重创我军,势必要 侵入我国腹地,他们没这个力量,也没这个胆量。现在乌苏里 江、黑龙江已经解冻,倒是新疆那边,苏修会有些动作。”
  毛泽东就此发挥道:“以前打笔墨官司我们不怕,现在刀枪相见也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让他进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到那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对,电告新疆军区龙书金,西北可能 要出问题,要有准备。”
  周恩来作了重要补充:“还有一个情况,3月28日,美国前 总统艾森豪威尔病逝,苏联派出一个代表团参加他的追悼会,3月30日晚间,据可靠情报,苏联国防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偷偷 越过波托马克河,钻进五角大楼,与早约定的美国防部长莱尔 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的 内容不详。临分手时,崔可夫赠送给两人他本人撰写的《斯大林格勒之战》一书。惠勒回蹭他一枚纪念章。四老帅分析,他们会 谈的内容可能有三:一是协商美苏共同联手对付中国的可能性; 二是苏美在欧洲问题、限制核武器试验等问题上达成谅解,以便 苏联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的可能性;三是对苏联最近在亚洲推行 ‘亚安体系’,旨在包围中国的说明。……”
  毛泽东拧眉细想:“美苏联手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他历来 不相信大国间的联合,因为各自都想将自己摆在第一的位置,利 益摆不平,合作难以持久。
  周恩来也说:“陈老总认为,尼克松上台后,对外政策发生 了一系列变化,迫于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急于从越南撤军。几 次公开讲话,都提到愿与我国加强接触。另外,他们托刚上任的 法国驻华大使马纳克转达了尼克松的口信,愿意就两国一切感兴 趣的问题进行谈判。陈老总建议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打开 冰冻巳久的中美关系,我认为这既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又 可以牵制苏联……”
  毛泽东说出他的意图:“我看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步子不 宜迈得太快,有些老朋友得先打打招呼,免得让人家感情上转不 过弯来。尤其是越南的胡志明。美帝的飞机还在人家那儿轰炸 嘛!军队还在那儿杀人,我们不能不顾及朋友的感情。”
  龙书金接到中央军委关于毛泽东最近指示“西北可能要出问 题”的电报,只是付之一笑,并未对下传达。进入6月,外交纠 纷的报告多了起来,有时一天多达20余份,龙书金感到有些小 题大作,擅自下了一道命令:“此后一般性的外交纠纷,可逐级 报告,本级能处理的,可不必报告上级。”
  这个口子一开,麻烦便惹大了。谁都知道,外交无小事,一 粒火星,也能燃起两国大战。龙书金很快便得到血的惩罚。
  8月13日上午8时,副连长杨政林率领三排37名官兵,执 行例行巡逻任务。行至戈壁,突然一发炮弹在他们中间炸响,迅 即六辆苏军坦克钻出草丛,300多名苏军官兵也从土堆里爬出 来,尾随坦克向中国军队冲击。杨政林指挥队伍向苏军还击。杨 政林是有经验的,他的左臂已被炮火洞穿,无暇顾及,他将报话 机从巳牺牲的报话员手中解下来,对着话筒大声呼叫:“塔城, 塔城,我是杨政林,我们在铁里克提东10公里处遭敌伏击,苏 军坦克六辆,步兵300余人……”这时,空中传来嗡嗡声,杨政 林抬头,看到两架直升机在头顶上盘旋,杨政林发出了最后的誓 言:“请党相信我们,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粒子弹,决 不会出现一个俘虏……”两颗汽油燃烧弹扑向孤立无援的中国士 兵,大火吞噬了全部的生命和血迹。
  等到中国陆军第八师的一个团从60公里外赶来时,战斗早 已结束,被烈火焚烧过的38具尸体,已经面目全非,难以辨认, 成了血色黄昏中大漠最惨烈的一缕孤烟。
  半个月后,为了弄清事件真相,中央军委调查组来到了乌鲁 木齐,朱后调查了司令员龙书金、政委王恩茂、副司令员赛福鼎 以下近百人。
  塔城军分区政委王新光、参谋长南仲周认为,事件发生前, 苏军调动频繁,情况异常,这些情况多次向军区司令部值班室汇 报过,现有电话记录可以作证,汇报中曾多次要求暂停巡逻,但上级都没有答复。北疆军区副司令员任书田说:“接到塔城军分 区的报告后,我们是慎重研究过的,并且有情况不明暂不巡逻的 决定,但上报军区后,一直未得到批复,不得已只好让值勤分队 继续巡逻。为了此事,赵副司令员曾亲自打电话找到龙书金,并 且吵骂了一通。”其他有关人员也说此事报告过龙书金,龙让报 告外交部,而外交部已有回电,让新疆军区自行确定。从北京到 新疆,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酿成了 “八一三” 的大祸。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这些纠缠不清的 失误才落到林彪死党龙书金的头上。
  事情传到了联合国总部。
  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兴奋异常:“苏中再度发生流血冲 突,苏军歼敌30多人。”他拿起电话,向苏联驻美大使馆询问苏 共领导人对此事的反应。
  然而苏联领导层对此并不像马利克那样乐观。在苏共中央政 治局全体会议上,葛罗米柯气呼呼地首先发言:“我刚刚听说, 昨天格列奇科同志命令军方擅自动手,在新疆消灭了中国一支30多人的边防巡逻队,我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是 因为在达曼斯基岛(即珍宝岛)我们吃了亏就在新疆反咬一口 吗?这种做法,未免太短视,太小家子气了!这与我们国家的伟 大形象相符吗?”
  柯西金赞同葛罗米柯:“如果是为了教训中国,这种隔靴搔 痒的做法有什么用呢?去年我们的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已经 让我们国家的形象蒙受了重大损害。要知道,我们正在推进的亚 洲安全体系很可能因格列奇科同志的这一顿枪炮而破产!这划得 来吗?”
  勃列日涅夫却不尽然:“不至于这么严重吧!”
  葛罗米柯从公文包里抽出几份文件,递给勃列日涅夫:“请你看看吧,这是20多个使馆今天打来的电报。如果说达曼斯基岛发生冲突时,世界还弄不清是哪一个首先挑起战火的话,那这 次可就昭然若揭了。不会有一个国家不认为我们是战争的挑起者。”
  在一旁一直闷头吸烟的格列奇科终于坐不住了: “我坚持我 的意见,在中国狂人面前,我们的态度必须强硬些!如果想惩治 他们而又避免我们的损失过重,那么就应该让我们的原子弹显显 威风。要根除中国的威胁,就必须用几百万吨级当量的核武器, 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一劳永逸的打击。只有通过这样的外科手 术,才能摘取亚洲的毒瘤!”
  苏军总参谋长輿加尔科夫也心存疑虑:“那不引起世界大战才怪呢!”
  柯西金有些激动,站了起来:“格列奇科同志,你想过没有? 对付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动用几颗原子弹 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况且,中国人手中也有核按钮,一且到了不 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不计后果进行反击的,到那 时候,恐怕不仅仅是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了,我看世界的 末日也该到了!”
  这次葛罗米柯又反过来支持柯西金的话:“中国什么资源最 丰富?是人!请你试想一下,中国军队越过国境冲进苏联,完全 可以是几百万人甚至是上千万人蜂拥而入,我们的武器再精良, 也难保一定打得过他们呀!”
  奥加尔科夫也补充说:“谁都知道,中国人是最擅长打游击 战的!他们可以一直打下去,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像美国在越南 一样陷进战争的泥淖里。”
  反武力派似乎占了上风。但大权在勃列日涅夫手中,他是倾 向于格列奇科的。他让大家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后再作决定。 但是会后,他马上召集格列奇科等人在苏军总部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
  接着,苏军大本营的首脑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任命战略 火箭军副司令托庐勃科上将为远东军区司令,以加强核打击的指 挥力量;命令在远东的苏军战略导弹部队进行一级战备,等候发射命令。
  8月28日深夜,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接到了勃列日涅 夫的密令:“为了我国和美国共同的战略利益,我军大本营准备 对中国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解除中国的 核武器,请你秘密地征询一下美国当政者的意见,最好能和尼克 松总统或者基辛格博士个别面谈,我们只攻击军事目标,不会伤 及无辜生命,而且我们释放的当量会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不会造 成环球大气污染,也不会对地球的生态平衡有很大的破坏。”
  放下热线电话后,多勃雷宁立即抓起另一部电话,拨通了基 辛格的号码。
  电话那头的基辛格远没苏联人那么激动,慢条斯理地答复 说:“请耐心等待,我们需要慎重研究。”
  尼克松得知苏联要对中国动用核武器的消息后,从他的立场 考虑,觉得西方国家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苏联。从历史上看,中 国还没有过扩张和侵略的记录。而西方的战略利益还离不开一个 强大中国的存在。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内阁成员紧急磋商后,取得了一些共识:
  首先,如果美国持反对意见,苏联一般不会轻易动用核武 器。它胆敢这样做,将违反美苏间的协定,也不符合国际宪章。 而美国反对的理由可以列出许多,但最好强调美国的利益, 而不涉及中国。因为过多的涉及,将直接影响美苏关系,使缓和 局面彻底毁掉;同时,也会伤害到中国的尊严。
  再者,应该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快传递到中国,使他们有所 准备,制定必要的应变措施。
  这最后一条将博学的基辛格难住了。因为美国与中国没有外 交关系,双方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一来缺少合适的渠道,二来也可能会引起中国领导人的误解,以为美国在耍什么花招。 还是尼克松想出的办法好:把消息透露给某家报纸的记者, 让他们捅出去。这样即使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他也只能干瞪眼。
  8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则震动世界的消 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