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第4章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济时也凑上来说:“经国兄这话说得对,在我们内部,就 有一批不纯分子,他们是埋伏着的定时炸弹,平时我们觉察不 到,如今他们自己炸开了,有什么不好?”
  蒋介石想想也是。正在沉默着,脸上突然红胀起来,喉头一梗,咳出一口鲜血。蒋经国和俞济时都急了,连忙上去把蒋介石 扶住,让他躺在沙发上,一边替他擦洗血迹,一边说些宽慰的 话,并马上派人去请医生。
  医生很快赶到,问了病情,又按诊了脉搏,对蒋经国说: “老先生的病无妨,是急火攻心之故,宜安心静养为主。”说罢, 给蒋介石打了计,又开了几味药,退了出去。
  蒋介石渐渐缓过神来,睁开眼睛,低声吩咐俞济时:“告诉 国防部,把伞兵司令张绪滋撤换掉!对泰康号兵舰的全舰的服役 人员,也要仔细审査一遍。”说完,又闭上眼。
  4月21日,晨曦初露,新华社播音员以清晰洪亮的声音, 将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通过电波传遍 长江南北,黄河上下。
  长江北岸顿时万炮齐鸣,千帆竞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 扑向南岸。炮火打碎了蒋介石的如意梦想,被汤恩伯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第二天,住在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起床后,伸手先抓烟。
  卫士李银桥走过来帮他把烟点上,吸完烟,李银桥帮他穿衣。毛泽东一边朝衣袖里伸胳膊,一边自言自语道:“蒋介石想拖延时 间,重整军队,卷土重来。他以为我们好欺骗呢。他在那边修昉 线,我们在这边架大炮,谁也没闲着。结果呢,他只落得个拖延 时间、破坏和平协定的恶名,什么便宜也没沾上。我们利用夜 色,利用炮火掩护,一下子就过去30万军队。他们的军队垮台 了,我们的军队就要打到南京去了。”
  李银桥更是乐观:“蒋介石那两下子,哪是主席的对手,他 把天下丢了,理所应当。”
  毛泽东的乐观里却充满警惕:“你可不要小看蒋介石,这个 人还是不简单的,不然,他也不会打败那么多军阀势力,统一了 中国。虽然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不过,蒋介石现在是背时了,因为他脱离了人民,国民党政权20几年,就腐败了,这给我们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训。”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毛泽东手里拿着《人民日报》号外,从屋里来到了院落里的 凉亭里。他坐在藤椅上,看起报纸来。因为报纸上登的正是解放 南京的消息。毛泽东回到办公室,又把报纸看了一遍,看完报 纸,他就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贺电,又写了一首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一天,蒋介石也在溪口镇获知此消息,悲痛到极点,不吃 不喝,企图自杀。后经蒋经国等家人、心腹苦苦相劝,他才打消 了自杀念头。
  4月25日,蒋介石不敢在家乡久呆,他手持西式礼帽,臂 挂拐杖,默默无语来到慈庵前,双目无神,瘪嘴紧闭,望着坟墓 发呆。慈庵位于溪口北侧白岩山腰上,为蒋介石生母王采玉的墓 地。这里有洋楼三间,蒋介石经常在此下榻,以尽孝道。今日离 去,不知何日能返,蒋介石眼角涌出几滴清泪,落于墓前。在众 人催促之下,依依而别。
  这时,南下的解放军势如破竹,离溪口最近的宁波机场已被 解放军三野七兵团二十二军逼近。蒋介石不敢去坐飞机,只好由 下人用轿子抬着走,翻山越岭,去乘军舰。在下午1、2点钟, 行至奉化县城,人们闻讯,纷纷倾家而出,都来目睹蒋氏家族的 逃难景象。随行的有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孙子爱伦等家 人,还有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张群、黄少谷等旧臣。行至 路中,随行人员和忠实信徒忽然高喊起“万岁”,还有人放起鞭 炮,外加上周围的人喧闹议论,弄得蒋介石直发脾气,脸色铁 青,催着轿子快走。但不是出城,而是又去了城内孔圣殿,叩拜 一番,想借古人的神灵保佑,以便起死回生。当他来到象山港边 时,已是4点来钟。可是正遇退潮,船无法靠过来。如惊弓之鸟的蒋介石担心解放军抢先包抄,截住后路,匆匆步行至伸出去的 码头,上了停在水中的泰康号军舰。
  站在甲板上,蒋介石不愿回头看,只是望着涟涟水波,朝一旁拭泪。
  蒋介石离开老家,没有直接去台湾,而是从海上迂回,指望着有什么奇迹出现。蒋介石下令军舰驶往上海,他要亲自去指挥 淞沪战役,“保卫大上海”。
  途经宁波时,泰康号停泊了三天。由于两天前南京失守,国民党党内、军内、政府内一片混乱。4月27日,蒋介石赶忙在 报上发表了《和平绝望奋斗到底》的谈话,表示反共到底,“无 论何时何地,必将始终不贰”,企图稳定一点局势。他在宁波逗 留的三天里,一直留在军舰上,不敢上岸到宁波城里的宅第去 住,以便及时撤退。因为人民解放军的前锋部队已接近杭州,这 时的宁波几乎成了前线。
  可是,蒋介石对城里那所宅第十分惦念。因为那里不仅是他少年读书的地方,也是后来与陈洁如经常居住的地方,可现在顾 不得了。只是在4月28日,蒋介石要离开宁波时,才把为他看 管花园的表妹夫钱玉麟夫妇找到泰康舰上见面。蒋介石详细询问 花园情况后说:“你们没有替公家做过事,想来没有什么关系, 好好看管花园,将来我还要来看看,你们替我看管花园多年,也 没有特别好处,现在给你们100块银元,以防万一。”
  4月30日下午,蒋介石乘坐泰康号军舰在一片阴雾茫茫中穿过吴淞口,靠上了黄浦江心的复兴岛码头。
  当天,蒋介石便在龙华机场召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京 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上海警备司令陈大庆,上海防守司令石觉,上海战区空军司令毛瀛初等。蒋介石对淞沪防务又作了周密 的部署。蒋训话时说:“坚守在上海,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届时即将得到全力保护,我们就会重新光复全国,这是至关党国存亡之战役。”
  蒋介石为保上海,要做最后的一搏。这是他倚重的最后一个 筹码。这里不仅是他最早发迹的地方,长期以来,国民党政权也 是靠着江浙财阀,尤为上海财团所培植。从现实利益来说,上海 的战略物资还没有抢运完。蒋介石更有其战略的考虑:英、美等 帝国主义的巨大投资集中在上海,由于利害相同,可望获得英、 美的军事干预。所以,蒋介石要坚守上海,哪怕能争取多守几天 也是好的。
  从1948年12月初开始,蒋介石即命令在上海构筑工事,历 时四个月,构成外围、主阵、核心三道阵地。钢筋水泥筑成的主 碉堡阵地3800个,碉堡间战壕相连,壕内可行驶吉普车。半永 久性的掩体一万多座。阎锡山看了阵地满怀信心地认为:“至少 可以守一年。”蒋经国把它比作“东方的斯大林格勒”,说可与 “马其诺防线”媲美。
  汤恩伯向蒋介石报告说,防御阵地三华里以内的房屋已全部 平毁。另外,在市内选定国际饭店、汇丰银行等22处建筑物作 为市区巷战的核心工事。他拍着胸脯保证:“我已颁布了十杀战 令,大上海将成为攻不破、摧不毁的斯大林格勒第二!”
  为了表示自己与上海共存亡的决心,蒋介石不顾部下的劝 阻,在第二天就离开军舰住进了由军警宪特严密戒备的金神义路 (今瑞金二路)励志社内。
  5月3日,蒋介石突然吩咐侍卫官,要去巡查市区。街头不 时传来警车剌耳的尖叫声。防弹汽车内的蒋介石透过玻璃注视着 那熟悉的马路和楼房,一幕幕往事在脑海里翻腾。在经过江西路 汉口路国民党市政府时,他看得更加仔细,好像要把这里的一切 深刻在脑子里带走。蒋介石很清楚,南京失守,证明汤恩伯的话 靠不住。上海终究是守不住的,现在的这些设施只能延缓一点失 守的时间而已。
  但是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暗中已有一张大网向他的头顶 罩来。张开这张网的是国民党中将军衔的张权。
  蒋介石回到励志社,上海警察局长毛森前来报告:“据一三 二师中校参谋科长张贤密报,张权与中共地下党相勾结,策动一 三二师等部队,阴谋在16日暴动,与共军内外夹击,夺取大上 海,并计划包围复兴岛,活捉总裁!”
  蒋介石气急败坏:“我早就说过张权对党国不忠,今日果然 ……”蒋介石气得说不出话来,把茶杯往下一墩,溅得水珠四 射,马上命令道:“立即行动,把张权抓起来。迅速查清同党, 一定要一网打尽!”
  张权在北伐时就任师长,与许多共产党人如林伯渠等都有交 往。在攻下南京以后,解放军的统战代表张登即秘密会见张权, 向他表示:“党中央毛主席及中央军委决策,准备在近期内解放 上海,希望张将军设法策反蒋军官兵,促使他们或向解放军投 诚,或发动起义,以使上海早日获得解放,减少战争中的生命财 产损失。张将军自北伐就在军中任职,还担任过陆军步兵学校教 务长,旧门生不少,必有志同道合、深明大义者。”
  张权点头称是。现在国民党驻沪部队中不少将领包括汤恩伯 在内,当年都是他的部下。张权准备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响应共 产党号召,举行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交人民审判。他在蒋介 石到上海后,单线联络了一艘军舰,准备沉在吴淞口封住航道。 截断蒋介石的退路。同时张权自率精兵,去捉蒋介石。张权指令 一个参加起义行列的纵队司令李锡估做好准备,李又向部下中校 参谋科长张贤布置了起义任务。不料这个张贤竟是蒋介石的忠实 门徒,结果不但武装起义流产,张权和李锡估都遭逮捕。蒋介石 下令把两人枪杀在南京路西藏路闹市口,又重赏了张贤,从中校 科长提升为上校处长,赏银5000元。(张贤在大陆隐匿下来,后被査出,1957年9月26日,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枪决。)
  蒋介石经受打击,更加疑神疑鬼,感到哪里都不安全,再也 不顾自己发出的“要与上海共存亡”的誓言,也不敢住在金神义 路,而龟缩在吴淞口外洋面的军舰上,以便随时逃离。
  5月3日,解放军攻克杭州,沿京沪、沪杭铁路向上海逼近。
  蒋介石,这个当年从混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起家的江浙小兄弟,曾将众多桀骜难驯的军阀笼于自己翼下,统治了大半个中 国,好像只差一步到延安,如今却落得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几近死无葬身之地。他终于发起狠来,利用手中尚存的一点优 势,向国民党空军发出命令,轰炸毛泽东居住的北平。
  ●4。领袖们的目光由地面转向天空
  5月4日,六架美制B—24轰炸机,从蒋介石栖息的上海, 直飞北平。8时57分,飞机抵达北平南苑机场,低空投下30枚 重磅炸弹。南苑机场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整个北平受到了震动,双清别墅也不无紧张起来。
  毛泽东低头看看报来的轰炸简报,抬头看看窗外的天空:看 来组建空军作战部队是迫在眉睫了。
  其实,早在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就作出 了建立航空学校的决定。并把航校地址定在东北。这是因为日本 投降后,曰军在东北的航空训练机构、装备、设施、人员来不及 撤走,其中有的被苏军缴获,有的被毁,还有一部分散失于民 间。而机场、机库、工厂等大型设施,仍比较完整。同时,还接 收了一个日本航空大队的投降,这个航空大队有300余人,在大 队长林弥一郎的率领下归降了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9月,吕黎平等新疆航空队员和驾机起义的刘善本机组也到了东北。由于 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大举进攻,使得新生的航校四处转移,直到东 北全境解放,航校才由牡丹江搬到长春,算是有了个比较安定的 校址。在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正式提 出了建立空军的问题。
  1949年3月8日,西柏坡的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中共中央 所在地的院落更是灯火通明。晚上9点多钟,以毛泽东为首的各 位领袖都已坐在了会议室。尽管屋里烟雾缭绕,剌鼻呛人,与会 者的脸上还是洋溢出亢奋。
  毛泽东大口地喝着缸子里的茶水,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脸 上红扑扑的。他在听具体主持东北航校工作的常乾坤、王弼汇报情况。
  这些身经百战、处变不惊的领袖们之所以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
  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上,专门研究空军的会议,这是 破天荒的头一次。几年前还是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