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60章

美学-第60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感性材料”即艺术家所用的 “媒介”,这里所说的就是媒介决定风格。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9 0 4

格上有缺陷,那就是由于没有能力掌握这种本身必要的表现 方式,或是由于主观任意,不肯符合规律,只听任个人的癖 好,用一种坏的作风来代替了真正的风格。因此,象吕莫尔 所已经指出的,我们不能把某一门艺术的风格规律应用到另 一门艺术上去,象孟斯 ① 在他的阿尔巴尼别墅艺术馆里所做 的那样,他“所画的阿波罗是按照雕刻的原则来构思和完成 的”。同样的缺点在杜勒 ② 的许多图画里也可以看到,他在画 里特别是在衣褶方面采用了他所擅长的镌刻画的风格。

            c)独创性 最后,艺术家的独创性不仅见于他服从风格的规律,而 且还要见于他在主体方面得到了灵感,因而不只是听命于个 人的特殊的作风,而是能掌握住一种本身有理性的题材,受 艺术家主体性的指导,把这题材表现出来,既符合所选艺术 种类的本质和概念,又符合艺术理想的普遍概念。
   a)因此,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表 现里的主体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 相外在和对立。从一方面看,这种独创性揭示出艺术家的最 亲切的内心生活;从另一方面看,它所给的却又只是对象的 性质,因而独创性的特征显得只是对象本身的特征,我们可 以说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从创造 者的主体性来的。

见24页注①。
① ② 杜勒 (Du A rer,1471—1528),德国名画家。

……………………………………………………………………………………………………………………………
0 1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b) 因此,独创性应该特别和偶然幻想的任意性分别开 来。人们通常认为独创性只产生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是某一 艺术家所特有而没有任何人能了解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独 创性就只是一种很坏的个别特性。如果这样了解独创性,世 间就没有人比英国人更富于独创性了,他们每个人都以某一 种愚蠢行为自豪,这种愚蠢行为不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所 能仿效的,因此他就自以为这种愚蠢行为有独创性。
   特别在近代才驰名的诙谐和幽默的独创性也与上面这种 看法有关。在诙谐和幽默里,艺术家从他自己的主体性出发, 走来走去,总是脱离不掉这种主体性,把所表现的真正对象 只看成一种外缘,让诙谐、笑话、幻想、突如其来的俏皮话 之类有尽量发挥作用的余地。在这种情形之下,对象或客观 事物与这种主体性就互相脱节,艺术家对材料的处理是完全 任意的,使得艺术家的个别特性可以成为作品中主要的东西。 这种幽默也可以见出机智和深刻的情感,通常有极大的诱惑 力,但是实际上不象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难能可贵。因为这 种作风经常打断主题发展的合理进程,任意开头,任意进展, 任意结局,把许多五花八门的诙谐和情感杂凑在一起,因而 产生一种幻想的滑稽画;比起发展和完成一种显示真正理想 的本身有价值的完整作品,这种作法要容易得多。现时流行 的幽默往往喜欢展出粗俗才能的令人嫌恶的方面,从真正的 幽默降落到呆板虚伪的胡说八道。真正的幽默从来是稀罕的, 但是现在哪怕是最无聊的琐屑不足道的东西,只要外表上象 是幽默,人们就把它看作是聪明的,深刻的。莎士比亚的幽 默是丰富而深刻的,但是就连他也偶尔不免流于呆板。姜·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1 1 4

保罗 ① 的幽默有时固然见出隽永的诙谐和优美的情感,令人 惊赞,但是也有时与此相反,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很离奇地 拼凑在一起,而它们由幽默拼凑成的关系又是很难捉摸的。即 使作者是一个最大的幽默家,这种拼凑不是可以从记忆中取 材的,所以姜·保罗的这种拼凑往往使人感到它不是得力于 天才,而是外表的机械的粘合。因此,为着时常有新材料,姜 ·保罗常翻阅性质最不同的书籍,例如植物学、法学、游记、 哲学等等,碰到可注意的东西马上就记下来,并且写下临时 的感想,到了创作的时候,就用外在的或机械的方式把极不 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 例如把巴西植物和德国高等法院凑 在一起。人们特别把这种作风捧成独创性或幽默,实际上这 种幽默是不分皂白的。但是真正的独创性须绝对排除这种主 观任意性。
   趁这个机会,我们还可以再研究一下滑稽。滑稽是对于 任何内容都不持严肃态度,只是为开玩笑而开玩笑,人们以 为这种滑稽就是最高的独创性。但是这种滑稽在艺术表现里 把一大堆外在的东西凑在一起,而这些东西的内在意义却由 诗人秘而不宣。人们以为这里的妙处就在使想象有伸展的余 地,正是在这种外在方面的机械的拼凑中可以见出诗的精髓, 一切最深刻最卓越的东西都被隐藏起,因为它们深刻到无法 表达出来。例如在弗列德里希·封·许莱格尔在自以为是诗 人的年代里所写的一些诗里,这种未经说出的东西就被认为 是诗中最好的东西,而其实这种所谓“诗的精髓”只是最呆

① 姜·保罗(Jean Paul,1763—1825),德国浪漫派作家Richter的笔名。

……………………………………………………………………………………………………………………………
2 1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板的散文。
   c)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免除这种怪诞的独创性,要表现 出真正的独创性,它就得显现为·整·一·的心灵所创造的·整·一·的 亲切的作品,不是从外面掇拾拼凑的,而是全体处于紧密的 关系,从一个熔炉,采取一个调子,通过它本身产生出来的, 其中各部分是统一的,正如主题本身是统一的。如果作品中 情景和动作的推动力不是由自身生发的,而只是从外面拼凑 的,它们的协调一致就没有内在的必然性,它们就显得是偶 然的,由一种第三因素,即外在于它们的主体性,把它们联 系在一起的。人们常惊赞歌德的《葛兹·封·伯利兴根》,特 别是因为它有很大的独创性。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歌德在 这部作品里确实拿出了很大的勇气,把当时美学理论所规定 为艺术规则的东西一脚踢开了。但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毕竟没 有见出真正的独创性。因为我们在歌德的这部早年作品里可 以看出材料的贫乏,许多片段乃至于整幕情节不是从主题本 身发展出来的,而是杂采当时一些时事,把它们从外面机械 地凑合在一起。例如葛兹和修道士马丁(暗指马丁·路得)会 谈那一幕所含的观念都是由歌德从当时流行的观念中采取来 的。当时德国人又开始对僧侣的命运表示怜悯,僧侣们不能 吃酒,睡大觉去消化他们的食品,因此不免引起一些邪念,而 他们一般却要持守难以容忍的三诫:即贫穷、贞洁和忠顺。修 道士马丁却不然,他很羡慕葛兹所过的骑士生活,羡慕葛兹 背着从敌人掠夺来的胜利品回来的情形。葛兹追述经过说: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3 1 4

“趁他还来不及开火,我就跳下马,连人带马一起跑回来了。” 他回到他的堡寨,碰见他的妻子,一面举杯向她祝寿,一面 揩眼睛。但是路得从前所想的却不是这些尘世的事情,他本 来是一个虔诚的僧侣,刻苦钻研过圣奥古斯丁著作里的一些 深刻的宗教观念和信条。接着来的一幕也有类似的情形,歌 德谈到当时特别是由巴斯朵夫 ① 所提倡的教育观点。他谈到 当时的儿童学的是许多没有了解的东西,正确教育方法则应 根据对现实生活的直观的经验。例如卡尔,象歌德少年时代 德国流行的办法一样,向他的父亲这样背诵:“雅哈特庄园是 雅哈特河边的一个村落和堡寨,二百年以来都归伯利兴根族 的主子们管业。”葛兹问卡尔:“你认识伯利兴根族的主子吗?” 卡尔却瞪着大眼望着他,尽管他背书背得很响亮,却认不得 自己的父亲。葛兹又说他自己在学会一些河流、村庄和山的 名称以前,他早就把当地所有的关津路口都摸熟了。象这一 类的东西都是与主题本身无关的赘瘤。还有一些地方,例如 在葛兹和韦伊斯林的对话里,本来是可以按照主题深入发展 的,而歌德却发表了一些关于时事的枯燥的散文气息的感想。
   在歌德的另一部作品《亲和力》 ② 里,我们也看到同样的 题外杂拌,例如花园的修建,生动的图画,钟摆的摇摆,金 属物的感觉,头疼症以及全部从化学借用来的关于化学亲和

巴斯朵夫 (Basedow,1729—1790),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想采用卢 梭的学说来改良教育。


② 歌德的处理婚姻问题的小说。

……………………………………………………………………………………………………………………………
4 1 4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力的描写,都属于这一类。如果一部传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 种散文气息的时代里,在这里面写这类事物当然是可以允许 的,特别是碰到歌德的那样灵巧而愉快的笔调来利用它们,而 且一件艺术作品也不能完全不涉及当时的文化;但是反映当 时文化是一回事,拼凑与真正主题无关的材料却是另一回事。 只有在受到本身真实的内容 (意蕴)的理性灌注生气时,才 能见出作品的真正独创性,也才能见出艺术家的真正独创性。 只有在艺术家完全掌握了这种客观的理性,不把它和从内来 或从外来的不相干的个别情节混杂在一起时,他才能在所表 现的对象里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的最真实的主体性,这最真 实的主体性就是过渡到独立自足的艺术作品的桥梁。因为在 一切真实的创作、思想和行为里,真正的自由会让有实体性 的东西本身成为一种统治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却同时又是主 体思想意志本身的最见本质的力量,所以在这双方 ① 的完满 协调里没有丝毫的冲突还留存下来。由此看来,艺术的独创 性固然要消除一切偶然的个别现象,但是所以要消除它们,只 是为着要使艺术家可以完全听命于他的专从主题得到灵感的 天才,使他能在按照真实性来充分发展主题之中,也表现出 他的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只表现出个人的好恶和主观任意性。 不要有什么作风,这才是从古以来唯一的伟大的作风,只有 在这个意义上,荷马、索福克勒斯、拉斐尔和莎士比亚才能

① “这双方”俄译本作:“主观的自由与有实体性的东西。”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5 1 4

说是有独创性的。 ①

① 第一卷最后论艺术家这一大段所讨论的是“艺术家从哪里得到他在创造
作品时所表现的那种构思和表达的才能以及他怎样创造艺术作品”。黑 格尔承认 “这一方面并不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但是这问题所涉及的 “想象,天才和灵感”以及“作风,风格和独创性”之类项目,正是当时 德国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黑格尔也就从他的美学体 系出发,提出他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天才”是生来就有的资禀,在艺 术里它是“艺术创造的一般的本领”,其中最重要的是既有别于幻想又有 别于哲学思维的想象,因为艺术的任务是把精神内容表现于具体形象, 这要靠 “生活的富裕”,要 “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既要有 “常醒的理解力”,又要有“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要“熟悉人 的内心生活”,再加上创作的熟练技巧。所谓“灵感”不是什么别的,就 是“想象的活动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运用”,也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 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就决不肯罢休的那种情况”。所以 “天 才”和“灵感”这类名词在黑格尔用来已摆脱了原有的神秘气息和迷信 色彩。但是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哲学家,看不出构成艺术家条件的除了 需要生活和技巧之外,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作用。

美   学 第 二 册

〔德 〕 黑 格 尔 著
朱 光 潜 译

……………………………………………………………………………………………………………………………
目  录


目  录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序论 2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