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214章

美学-第214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明中心 点并不是那件事迹本身而是它在他心中所引起的情绪,因为 他所突出的并且带着情感去描述的主要是和他的内心活动合 拍的那些情节,这些情节描述得愈生动,也就愈易在听众心 中引起同样的情感。所以内容虽是史诗的,而表现方式却仍

……………………………………………………………………………………………………………………………
第三章 诗
9 0 2

是抒情的。
属于这类诗的有以下几种: 1a)·第·一是·箴·铭,如果箴铭不仅是用作标签,简短地客观 地标明这是某某事物,而且还联系到某一种情感,内容因此 就离开客观事实而转到内心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就 不再在对象面前消失掉,而是正在这个对象里表现出他自己, 他对这对象的愿望,他的恢谐态度,巧妙的配合和出人意外 的奇想了。《希腊诗选》 ① 里就已包括大量的富于幽默意味而 不坚持史诗语调的箴铭。在近代,法国人也常用意味隽永的 双行押韵体写箴铭,插在小舞剧里。我们德国人的格言诗和 讽刺诗也属于这一类。就连情感占优势的墓铭也具有这种抒 情诗的性质。
   1b)·其·次,抒情诗也可以用上述方式扩展成为描述性的 故事。最简单的形式是·传·奇·故·事·诗。这种故事诗把一件事迹 分成若干景,对每一景都附上一首短诗略述其中要点并表现 诗人的同情。这种诗主要在西班牙盛行,它对一种情境的特 征显出明确的掌握,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同情,使故事正文 获得巨大的效果。它是投到抒情的画面上的一朵灿烂的光彩, 主要来自明确的观察力,亲切的情感尚在其次。 ②

     《希腊诗选》(Die Griechische Anthologie)搜集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 六世纪一千多年的希腊箴铭和短诗,主要稿本在1607年才在海德堡图书馆发现, 到1794—1814年才由德国学者雅柯伯 (Jacob)编注出版,共十三册。英法各国 都有译本和选本。


② 这种诗颇类似中国章回体小说和曲在每段开始和收尾时所附加的几句
诗。

……………………………………………………………………………………………………………………………
0 1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1c)·歌·谣虽仅在较小程度上属于正式史诗,却往往包含一 个本身完整的事迹,挑出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以最简炼的方 式把和事迹交织在一起的内心深处的各种情调如哀愁欢乐之 类表现出来。特别是英国人从很早的诗的原始时期就有大量 的这种民俗歌谣。一般说来,民间诗最爱叙述的历史故事和 冲突总是悲惨的,语调也往往是沉痛的,仿佛胸膛梗塞住,声 音在震颤。在近代,我们德国人中间最擅长于民歌体的诗人 有毕尔格 ① ,特别是歌德和席勒。毕尔格的特点是亲切纯朴; 歌德的特点是来源于爽朗心灵的晶亮透明,这种特点在他的 全部抒情诗里都可以见出;席勒的特点主要是主题思想所引 起的雄伟崇高的情感虽同,而事迹的形式,表现方式却仍是 抒情的,便于在听众心中引起同情共鸣。
   2.·其·次,抒情诗的主体因素表现得更明显的是诗人把某 一件事作为实在的情境所提供的作诗的机缘,通过这件事来 表现·他·自·己。这就是所谓“即兴诗”或“应景诗”。例如卡里 弩斯 ② 和图尔特乌斯 ③ 在他们的战争挽歌里就已用实在的情 况作为他们自己鼓舞振奋的出发点,不过还没有明显表现出 他们的主体性格和思想感情。品达 ④ 的颂歌大半以某些战役 的胜利及其特殊情况为作诗的机缘。贺拉斯的许多赋体诗也

毕尔格 (G.A.Bürger,1747—1794)德国民歌体诗人。 卡里弩斯(Kallinus)公元前七世纪希腊最早的抒情诗人,擅长用挽歌体 写战歌。 图尔特乌斯(Turte A us)公元前七世纪希腊抒情诗人,他的战歌曾鼓舞过 斯巴达人打胜仗。
④ 品达 (Pindar)希腊颂体诗人,前已屡次见过。





……………………………………………………………………………………………………………………………
第三章 诗
1 1 2

是如此,无论从意图上还是从主题思想上都可以看出。他自 己仿佛说:我也要象这位有教养有名望的人,碰到这样场合 就要做一首诗。在近代,歌德特别爱好这种体裁,对于他,生 活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要立刻写成诗。 ①
   2a)如果抒情的艺术作品不应·依·存于外在的机缘及其所 带的目的,而应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而存在,诗人就要 把外因只当作一种作诗的机会来利用,来表现·他·自·己,他的 情调,欢乐,哀愁或是思想方式和一般人生观。所以抒情诗 的主体的首要条件就是把实在的内容完全吸收到他的·自·我里 去,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事实上真正的抒情诗人就生活在 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与外 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描述这种材料中所表现的毕竟只是他自己的独立的活跃 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品达在应邀或自动地歌颂一个竞赛中的 锦标手时,他运用题材的方式总是要使他的作品显得不是·为 ·锦·标·手·而·作·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2b)这种应景诗的更好的表现方式当然是下列两种。一 种是从用作题材的那件事或那个人物的真正的实际情况中既 吸 取具体的材料和性格,又吸取艺术作品的内在组织 (结 构)。因为诗创作的心情正是由这种内容激发起来的。我想只 举席勒的《钟的歌声》作为一最明显的极端的例子 ② 。这首诗

      这种“即兴诗”或“应景诗”(Gelegenheit Gedicht)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过去中国绝大部分诗都是即兴应景,例如游览,赠答,咏史,歌功颂德之类。 长处在于从现实生活出发,短处在于把诗变成的应酬勾当乃至文字游戏。
② 关于席勒的 《钟的歌声》,参看下文的节译,见第227—228页。


……………………………………………………………………………………………………………………………
2 1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用铸钟的工作程序作为全诗发展过程的基本支柱,使铸钟的 阶段和诗的发展阶段平行前进,联系到相应的情感流露以及 各种关于生活的感想和人类情况的描绘。品达用的是另一种 方式,他也利用锦标手的出生地点,家族名望或其它生活情 况作为作诗的机缘,说明他为什么只歌颂某些神而不歌颂其 他神,为什么只提到某些事迹和结局,只提出某些观点,只 总结出某些格言,如此等等。第二种表现方式就是抒情诗人 在作应景诗时还完全保持住他的自由。因为他的真正对象不 是单纯的外在机缘,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所以他只 有凭他的特殊意图和诗的心情,才能抉择对象的某些方面,某 种进展程序和纵横交织去达到表现。至于究竟是外在机缘及 其事实内容还是诗人自己的主体性格应该占优势,或是这内 外两方面完全融合在一起,我们对这个问题也不能根据固定 的标准,去作先验的判断。
   2c)但是真正抒情诗的·整·一·性不在于外在机缘及其实际 情况,而在于主体的内心活动和掌握方式。事实上外在机缘 以诗的方式所引起的特殊心情或一般观感才是中心点,不仅 决定着全诗的色调,还决定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殊因素的范 围,发展和联系的方式以及诗作为艺术作品所应有的坚实性 和融贯性。例如品达就是用他所歌颂的锦标手的客观生活情 况作为诗的发展和结构的真正核心,但是在某些诗里诗人也 经常描述一些其它观点和心情,如警戒,安慰,振奋等等,尽 管它们只是属于诗创作主体的,却正是它们使他决定某些方 面应该写,某些方面应该删,以及对于有助于产生抒情效果 的某些因素应该怎样阐明和贯串起来。

……………………………………………………………………………………………………………………………
第三章 诗
3 1 2

   3.·第·三,真正的抒情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件出发,满怀 热情地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它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 情感。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 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 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抒情 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就成了艺术作品,不象史诗作者那 样须用素不相识的英雄及其事业作他的诗的内容。
   3a)不过在抒情诗里也用得着叙事的因素,例如在希腊的 所谓“享乐派” ① 诗人歌集里就有许多爱情事故的精炼而明媚 的小画面。但是这些小故事只是用来表现一种内心的情境。贺 拉斯在他的《内心生活》 ② 里也曾用过遇到一只狼的故事,但 全诗并不能算是应景诗,遇狼的事只是全诗的头一句,是用 来证明末句所说的爱情不朽的。
   3b)一般说来,诗人表现自己所用的情境也不应局限于 单纯的内心生活,而应该是具体的,因而也应显示出外在的 整体,因为诗人就连在主体地位也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人。例 如在上文已提到的享乐派诗人的歌集里,诗人把自己描写为 处在蔷薇花和美女俊童中饮酒跳舞,尽情享受欢乐的生活,无 忧无虑,无事务牵扰,也无更高尚的目的,就象一位毫无牵 挂的英雄,根本不知局限和欠缺为何事。他本来是这样人就 做这样人:他这样人就是一件道地的表现主体的艺术作品。

“享乐派”诗(Anakreontischen Lieder),公元前六世纪希腊诗人安那克 列昂以歌咏醇酒妇人著名,他是享乐派的始祖。


② 《内心生活》(Integer vitae),贺拉斯的一首诗的题目。

……………………………………………………………………………………………………………………………
4 1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在哈菲斯 ① 的爱情歌里也可以看到诗人在内容,姿态和 几乎在有意开玩笑的表情各方面的经常变化中表现出他的整 个的生动个性。他的诗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主题,没有客观事 物的描绘,没有神,没有神话。读到这种轻松的自然流露的 作品时,人们就会感觉到东方民族不可能有绘画和造形艺术。 他从一个对象跳到另一个对象,四方八面地转来转去,但是 场面还是一样,这位诗人摆出他的全副面貌,连同他的美酒, 少女,小酒店和庭院等等,出现在我们眼前,态度十分坦率, 毫无自私的欲念,沉浸在纯粹的享受里,眼对着眼,灵魂对 着灵魂。这种既显出内心状态又显出外在情境的描绘方式可 以有无穷的变化。如果诗人专从主体方面来描述自己,我们 就未必乐于倾听他的那些奇怪幻想,爱情纠葛,家庭琐事,堂 表兄弟姊妹的历史之类,象克洛普斯托克所写的艾地李和芬 妮那样的货色。我们要求的是某种有关普遍人性的,能使我 们以诗的方式去同情共鸣的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有些人认 为单写主体的特殊因素就足以引起兴趣,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歌德所写的许多“社交”(应酬)诗(尽管歌德并不是为应酬 而写的)就是反证。在社交场合,人们并不谈自己,一般把 自己藏起来而漫谈某个第三者,或某一段逸史,带着幽默的 意味用旁人的语调乃至摹仿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在这种情 况下,诗人既不是他本人而又是他本人。他并不表现自己,他 活象一个演员,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会儿在这里,一

① 哈菲斯 (Hafis,1320—1389)公元十四世纪波斯诗人,著有《胡床集》, 歌德的 《西东胡床集》是在哈菲斯的影响之下写成的。

……………………………………………………………………………………………………………………………
第三章 诗
5 1 2

会又到了那里,他有时瞥眼注视某一幕情节,有时又瞥眼注 视某一群人,但是无论他扮演什么,他总是同时把他所特有 的艺术家的内心生活,他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生动地摆到戏里 去。
   3b) 但是抒情诗的真正源泉既然就是主体的内心生活, 它就有理由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 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从这个观点来看,就连空洞无意义 的歌调“咿呀呵嗨嗨”之类单凭放声歌唱就足以产生抒情诗 的乐趣。对于表达哀乐情感的语言,文字不是一种无足轻重 的工具,没有文字还是可以用声音代替。特别是民歌往往就 专用这种表现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