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90章

美学-第190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三章 诗
7 4
对概念 (普遍原则)与实际存在 (个别事例)的分裂进行简 单的联系以及对统一的要求。
   举例来说,传教士往往就须采取上述纳特殊于一般的方 式去布道。他的依据就是一般性的教义以及这教义所派生的 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碰到各种各样的个 别事例,就把它们摆在这类教义和原则下面去看,因为这类 教义在一般人的宗教意识中原已作为实体性的东西而存在, 应该在一切个别事例中得到运用,信仰和承认。传教士当然 可以向心灵申诉,先让神的法律从自己的心灵中涌现出来,然 后把听众引导到也从这种源泉里去认识神的法律;但是神的 法律并无须靠个别的具体事例得到体现,而是要作为命令,规 章和信条,以它们的统摄一切的形式被输入听众的意识。
   这种情况在法庭的演说里更为明显。法律也涉及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一个具体的案件,另一方面是把这具体案件摆 在普遍观点和法律之下去看。关于第一方面,对案件中实际 发生的事情进行必要的审查,以及就一切个别情境和偶然事 件进行搜集和排比参较之类工作,这种工作就已具有散文性。 比起自由创造的诗艺来,这种法律程序就不同,既迫切需要 对实际情况的知识,而掌握和传达这种知识又很费事。具体 事实要经过分析,不仅要分析涉及的各个方面,而且还要把 每个方面以及整个案情都结合到原已独立存在的固定的法律 前提去看。—— 不过就连在法律事务之中,打动人心和激发 情感的工作也还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因为对所审案件中的是 非曲直可以描绘得很生动,这样就不会导致单靠单纯的判断 和一般说服。生动具体的描绘可以使听众对全部案件有亲领

……………………………………………………………………………………………………………………………
8 4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身受之感,不会漠然无动于衷,而会从案件中看到切身的利 害关系。 ①
   其次,一般说来,演说家在演讲里的最高终极旨趣并不 在于艺术的描述和完美的刻划,他还有一个越出艺术范围的 目的,他的演讲的形式结构无宁说只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利 用来实现一种非艺术性的目的或旨趣。从这个观点来看,他 感动听众,也不单是为感动而感动,听众的感动和信服也只 是一种手段,便于达到演说家想要实现的意图。所以对听众 来说,演说家的描述也不是为描述而描述,也只是一种手段, 用来使听众达到某一种信念,做出某一种决定,或采取某一 种行动。
   由于这些缘故,演讲术就丧失了它的自由面貌,变成了 一种有意图的东西,一种履行职责的号召,而这种意图的实 现并不是演讲及其艺术处理的·结·果—— 这是我们要提的·第·三 ·点。诗的艺术作品却只有一个目的:创造美和欣赏美;在诗 里,目的和目的的实现都直接在于独立自足的完成的作品本 身,艺术的活动不是为着达到艺术范围以外的某种结果的手 段,而是一种随作品完成而马上就达到实现的目的。在演讲 术里却不然,演讲术只把艺术当作一种听用的助手;它的真 正目的却和艺术不相干,而是实践方面的教训,鼓舞和政治

    ① 这一节说明演讲术有一个实践目的:要说服人。主要的办法是把当前的 具体事例纳入原已独立存在的普遍原则,来揭示这个具体事例的性质和意义。一 般与特殊不象在诗里那样,始终融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的统一体,而是始终分裂 的,勉强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演讲术不像诗那样自由创造,它要做些调查研究分 析综合之类散文性的工作。

……………………………………………………………………………………………………………………………
第三章 诗
9 4
情况和法律规定之类,因此,演讲术只着眼到一种要采取的 行动或决定,但是这种行动或决定并非随演讲而终结和完成, 而是还有待于许多另样的活动。一篇演讲往往在结束时还留 下一种不协调或矛盾,要由听众作为裁判人去解决,然后按 照这个解决去行事。例如宗教方面的布道就往往一开始就针 对着听众的矛盾心情,让听众对自己和自己的内心状态进行 裁判。传教士的目的是要提高听众的宗教意识,但是这种提 高和目的的实现并不是他的演讲本身所能办到的,不管他的 滔滔雄辩多么娓娓动听,而是还要有待于许多与演讲本身不 相干的情况。 ①
   2c)从这一切方面来看,演讲术的基本原则不在于艺术作 品所应有的诗的自由组织,而更多地在于寻求单纯的符合目 的性,演说家的主要着眼点应该是他的主观意图,这是他的 作品的根源,全篇和各部分都要服从这个意图,因此就要放 弃描述方面的独立自由,以便服务于一个明确的非艺术性的 目的。既然要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说家首先就要充分 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的 语调就会由于对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所想 望的实践效果。既然这样受到外在的情况和条件的束缚,他

    ① 这一节着重说明演讲术和诗的区别。诗的目的在创造美和欣赏美,作品 完成了,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诗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目的的实现。演讲术的 目的不在演讲本身,而在说服人相信一种看法和采取一种行动。这种实践目的实 现并不靠演讲本身,而要听众自己的判断和许多与演讲无关的现实情况。从此可 见,黑格尔的艺术观点否认了艺术对实践的作用,把艺术的价值限于认识方面和 审美方面。wωw奇Qìsuu書còm网

……………………………………………………………………………………………………………………………
0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的作品无论在全篇还是在各部分,就不可能出自艺术家的自 由心灵,全篇和各部分之间就只能有一种符合目的性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须受制于原因与结果以及理由与结论之类知解力 方面的范畴。 ①

c) 自由的诗艺术作品

   既已说明了真正的诗一方面与历史写作,另一方面与演 讲术之间的差别,现在就可以转到·第·三·点,对于真正诗的艺 术作品确定下列几个观点。
   1.历史写作的散文性主要见于这一事实:尽管历史写作 的内容意蕴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实体性,并且发生真正的效力, 显现这内容意蕴的实际形像却往往牵连到相对的(有限的,依 存于其它事物的)情境,受到一些任意性的偶然性的事物的 干扰和捣乱。历史家没有权去改造直接现实中所固有的这类 实在情况。
   1a)如果诗艺在题材方面走进历史写作的领域,进行上述 改造正是它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诗艺要找出一个情 节或事件,一个民族的代表人物或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最 本质的核心和意义,把周围同时发生作用的一些偶然因素和 不关要旨的附带情节以及只是相对的情境和人物性格都一齐 抛开,只用能突出地显现主题内在实体的那些人物和事迹,这

    ① 这一节说明演讲术要服从非艺术性的实践目的,就不能有充分的艺术自 由。为了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演说家还须考虑到时间,地点和听众,这也是实 践方面的事。

……………………………………………………………………………………………………………………………
第三章 诗
1 5
样就会使得上述最本质的核心和意义通过对外在事物面貌的 改造而获得适合的客观存在。只有这样,诗才能把自在自为 的 (绝对的)理性概念具体展现于和它绝对相适应的现实事 物。只有通过这种办法,诗才能使具体作品围绕着一个固定 的中心点来界定它的内容范围,使内容展现为一个完满的整 体,一方面使各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使各部分 既不危害整体的统一,而又各有正当权利去使人感到它们本 身也是独立的印象。
   1b)诗在运用历史材料这个方面还可以走得更远,它用 作主要内容的不是实际历史事迹的内容和意义,而是某一个 与这种内容和意义多少有点联系的基本思想 (这一般是人间 的冲突),至于历史的事实,人物和地点之类被利用,更多地 是作为刻划个性的装潢或手段。这就要产生双重困难:不是 纳入作品中的人所熟知的史实并不能完全适合上述基本思 想,就是一种与此相反的情况,诗人部分地保留史实,部分 地改动其中要点去牵就他的目的,从而使在我们脑中原已根 深蒂固的知识和诗所新创的东西发生矛盾。要消除这种分裂 和矛盾,建立真正的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困难的,但是必 要的,因为现实在它的本质性的现象里也有无可否认的权利。
   1c)与上述类似的要求还可以适用于范围更广的诗。凡是 诗就外在的地点,人物,情境,冲突,事迹,情节和命运所 描述的东西,全部都已存在于生活的现实中,这要超过人们 通常所能置信的程度。在这里诗也还是在一种历史领域里活 动,它在这方面所作的变更和改造也根据事物的理性以及要 替内在意义找到最恰当的表现这一要求,而不是由于缺乏对

……………………………………………………………………………………………………………………………
2 5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实际情况的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或是主观武断以及标奇猎新 的企图。 ①
   2.·其·次,演讲术由于追求实践性的目的,所以属于散文, 为着要实现这种实践目的,它的职责就是要自始至终都按照 这个目的行事。
   2a)从这个观点来看,诗如果要避免流于散文,就要谨防 艺术和艺术欣赏范围以外的目的闯进来干扰。如果诗让这类 外在目的占重要地位,因而影响到全部构思和表现的方式,诗 作品就会马上从它自在自为的崇高领域,降落到有限事物的 领域。这就会导致两种结果之一,不是艺术的要求与非艺术 性的意图之间的分裂脱节,就是违反艺术的本质,用艺术作 为一种手段,因而降到为本身以外的目的服务的地位。例如 教会中许多虔诚的颂圣诗歌就有这种情况,其中某些观念之 所以被采用,只是因为它们在宗教上可起作用,而表现的方 式却与诗的美背道而驰。一般说来,诗作为诗,决不应从宗 教方面而且·只·从宗教方面去提高人,实际上这是把人带到一 种与诗和艺术既有关联而又有差别的领域。这番话也适用于 说教劝世,宣扬道德,政治宣传乃至提供消遣娱乐之类作品。

    ① 以上三小节就诗与历史的关系说明诗的本质。对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 不能加以改造而诗却应加以改造。纵使诗运用历史题材,它也要把一个主题思想 定作中心点,根据这个中心点来界定内容,抛开一切偶然的不说明问题的东西,只 挑选最能显出“最本质的内核和意义”的东西。诗还可以运用历史人物事迹作为 表现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思想的手段,但也不能违反历史的实际情况。就较 广的意义来说,诗所描述的都是历史,也都是现实,都要根据理性,对历史和现 实加以改造,形成一般与特殊的有机的统一体。

……………………………………………………………………………………………………………………………
第三章 诗
3 5
诗比其它一切艺术固然都更能有助于实现这类目的,但是如 果诗只应在它自己所特有的领域里自由活动,它就不应担负 做这种助手的任务,因为在诗的艺术里应该作为明确目的而 起统治作用的只有在本质上是诗的东西,而不是诗以外的东 西。事实上旁的目的用旁的手段去实现,结果会更为圆满些。
   2b)但是从另一方面去看,诗的艺术却也不应在具体现 实世界里要求保持一种绝对孤立的地位。诗本身既是有生命 的东西,就应深入到生活里去。在第一卷里我们已经说过,艺 术同艺术以外的客观存在有很多的联系,艺术所用的内容和 形式正是客观存在的内容意蕴和显现的方式。在所谓“即兴 诗”(随机应景的诗)里,这种诗与当前现实生活以及其中个 别事件和公私事务的生动联系显得最为丰富多采。就“即兴 诗”这一词的广义来说,大多数诗作品都可以用这个称呼;就 这一词的狭义或本义来说,它就只能包括由当前某一事件所 引起的而且作者有意要提高、美化和颂扬这一事件的一类诗。 但是这样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诗也不应落到依存或不独 立的地位,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即兴诗”这类作品只有一种 次要的价值,尽管其中有一部分,特别是抒情诗,是最享盛 名的。
   2c)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