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56章

美学-第156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事物应该由绘画表现出来,目的在于显出精 神方面内在的东西。
   ·第·三,我们也同样要追问绘画的艺术的构思和表现有什 么特性,才使得它能以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内容,从而 产生一些特殊·种·类的绘画。
a)浪漫型的内容

   我在前文已经提到古代人中间也有过卓越的画家,同时 也说过绘画只有通过在浪漫型艺术中显得活跃的那种观照和 感受的方式,才能实现它的使命。从内容方面来看,这种看 法似乎和这样一个情况发生矛盾:正是当基督教绘画的鼎盛 时期,正是在拉斐尔,考列基俄和吕邦斯这些大画师的时代, 神话题材也常被利用于绘画,有时用作本身独立的题材,有

……………………………………………………………………………………………………………………………
第一章 绘  画
1 5 2

时用来装饰,或以寓意的方式描述伟大事迹,胜利和王室婚 礼之类。在近代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歌德就曾借用斐罗特 屈拉图斯 ① 对泡立格诺特的一些画的描述,用诗的构思方式 使这些题材旧样翻新,便于画家去采用。但是在这种借用古 代题材的建议中,如果还要求按照古代人的那种特殊的意义 和精神去理解和表现希腊神话和传说中的题材,乃至罗马世 界的一些场面 (法国人在他们的某一时代的绘画里曾显得对 罗马场面有很深的偏好),我们就不得不这样概括地反驳说: 过去的事物是无法使其复活的,古代的精神特点并不完全符 合绘画的原则。所以画家在运用这类题材时必须把它们改造 为另样的东西,放进去和古代人自己所放进去的完全不同的 精神,情感和观照事物的方式,这样才可以使这种题材内容 和当前绘画的真正的任务和目的协调一致 ② 。正因为这个缘 故,古代题材和情境的体系在大体上并不是绘画在连贯的发 展中所形成的体系,毋宁说,这个体系对绘画是一种性不相 近的因素,在本质上就须先加以改造或抛弃。因为象我已屡 次提到的,绘画所应采用的题材主要是可以通过外在形状来 表现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它与雕刻,音乐和诗都迥不相同。这 种题材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生活中的精神,这是雕刻所无法 表现的,至于音乐也不能用外在形象来表现内心世界的现象,

      斐罗斯屈拉图斯(Philostratus),公元三世纪希腊学者,他的《阿波罗琉 斯的传记》描绘了一些古代名画。泡立格诺特 (Polygnot)是公元前五世纪雅典 名画家,常取材于荷马史诗。
② 黑格尔在这里用绘画来说明各时代有各时代的特殊精神和思想情感,艺 术不能生吞活剥地借用古代题材,必须按今时的精神加以改造。


……………………………………………………………………………………………………………………………
2 5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而诗对肉体方面所提供的外在形象也只能是不完全的。绘画 却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可以用外在的东西把内在的东 西完全表现出来;因此绘画所应采用的基本内容既要有丰富 的深刻情感,又要有对人物性格和性格特征方面刻划很深的 个别特殊因素;既要有对一般内容的亲切情感,又要有对·个 ·别·特·殊因素的亲切情感,而用来表现这两种亲切情感的具体 事迹,情况和情境必须显得不只是说明个别人物性格,而是 应使个别特殊因素显得是深深地铭刻到,或则说,植根到,灵 魂和面貌表情里,而且完全是从外界事物形状里吸收过来的。
   一般地说,为着表现这种亲切情感并不要求古典型艺术 中的那种理想的独立性和宏伟性,即不要求个性与精神生活 中实体性因素以及肉体现象中的感性因素都紧密地协调一 致。同时,为着表现心灵,单是自然本性的爽朗舒畅和希腊 人的那种沉思中的欣喜也还不够,要见出精神生活的真正的 深刻和亲切,灵魂就还必须把它的精神作用渗透到各种情感, 力量和全部内心生活里去;它须克服过很多的困难,尝过痛 苦,忍受过心灵方面的焦虑和哀伤,但是在这种分裂状态中 须仍能镇定自持,从分裂中回到心灵与自身的统一。古代人 在关于赫库勒斯的神话里固然也曾使我们看到一个英雄,他 经历过许多艰难险阻之后,被提升到神的行列,享受沐神福 的安静。但是他所完成的劳动只是一种体力劳动,而酬劳他 的那种幸福也只是一种静止和休息;有一个古老的预言,说 赫库勒斯作为希腊的最大英雄,将要消灭天神宙斯的统治,他 却并没有实现这个预言。只有当人不仅征服了自然界的龙蛇, 而且也克服了他自己胸中的龙蛇,克服了主体性中的内在的

……………………………………………………………………………………………………………………………
第一章 绘  画
3 5 2

顽固性和脆弱性的时候,那些独立的神们的统治才会开始终 止。只有这样,自然本性的爽朗舒畅才会变成较高的精神性 的爽朗舒畅,这种精神先要经过完成一分为二 ① 的否定过程, 通过这种劳动,才挣得永无止境的满足。舒畅和幸福的情感 须光荣化和明朗化 ② 为神福。因为舒畅和幸福只见出主体与 外在情况的一种带有偶然性的自然的协调;而在神福中,直 接自然存在的那种幸福就已抛在后面,一切都来自沐神福的 内在的东西。神福这种满足感是经过挣扎得来的,所以只有 它才有存在的理由:它是一种胜利的欢乐,是灵魂在否定了 感性的和有限的事物,因而也就否定了经常在埋伏着的忧虑 之后所感到的欣慰;享神福的灵魂经历过斗争和苦难,但是 它却战胜了苦难 ③ 。
1)如果我们现在追问在这种内容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
·理·想,答案就是:理想就是主体心灵和神的·和·解,神在显现 为人时,他自己就已经历过这条苦痛的道路 ④ 。具有实体性的 亲切情感只能是·宗·教的,亦即主体自己所感觉到的和平,但 是主体如果感到真正的满足,他就必须聚精会神于它自身,打 破了它的尘世的心,把自己提高到超然于自然的有限的存在

即上文的“分裂”,指苦与乐对立后,乐更提高。下文“劳动”指否定过





程。 据《新约》,基督临死前曾变形为神,“光荣化”和“明朗化”在宗教术 语中即变形为神。 这一节借赫库勒斯的神话故事说明真正的幸福是斗争后的胜利感,征服 龙蛇的譬喻含义颇深。
④ 这里神指基督。

……………………………………………………………………………………………………………………………
4 5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之上,而且在这种提高之中,获得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亲切 情感,亦即自己与神一体的亲切情感,灵魂·起·意·志要实现它 自己,但是要凭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另一体:从此它就向神舍 弃了自己,以便在神身上重新找到自己而感到喜悦。这就是
·爱的本质,就是真正的亲切情感,就是不带欲念的给精神带 来和解,和平和神福的宗教性。这不是实际的生物性的爱所 产生的那种享受和欢乐,而是不带情欲私念的,或则说,它 是灵魂的一种向往。在这种爱里,从自然方面来看,爱就是 一种死亡,一种毁灭,以至现实情况,即人与人之间的结合 和关系,都变成一种容易消逝的过眼云烟,按照它们实际存 在的样子,在本质上就达不到完满或成熟,带有占时间的有 限事物的缺陷;因而就有一种到彼岸的向上的希冀,这种向 上的希冀就是对无希冀无欲念的爱。
   就是这种爱的本质形成了一种充满灵魂的,内在的较高 一层的理想,在绘画里代替了古代艺术的那种静穆的伟大和 独立自足。古典理想的神们固然也不缺乏一点忧伤意味或一 种宿命论的消极面,仿佛有一种冷酷的必然 ① 在这些爽朗怡 悦的形象上投上一层阴影,不过这些形象仍保持住对自己的 独立的神性和自由,以及单纯的伟大雄强气魄的信心。但是 古典神们的这种自由毕竟不是上文所说的来自灵魂对灵魂, 精神对精神的关系。这种亲切情感点燃了当前出现在心灵中 的神福的火焰,或一种爱,这种爱在苦难中和在最惨重的损 失中不是仅仅有恃无恐或无动于衷,而是苦难愈深,它就从

① “必然”指命运。

……………………………………………………………………………………………………………………………
第一章 绘  画
5 5 2

中获得愈深的爱的情感和对爱的信心;它在苦痛中显示出单 凭自己的力量而且就在自己身上就得到了克服。与此相反,在 古代理想的人物身上,我们固然看到除掉上文所说的那一点 静默的忧伤意味以外,还有高尚的性格也露出痛苦的表情,例 如尼俄伯和拉奥孔的雕像并没有沉没到哀怨和绝望里而是保 持住他们的伟大雄强的精神气魄,但是这种保持毕竟是空洞 的,灾难和痛苦仿佛是最后的 ① ,表现的不是和解与欣慰而是 一种冷静的忍让,在这种忍让中,当事人虽没有完全垮掉,却 放弃了他原来所坚持的东西。没有什么低劣的东西遭到了粉 碎;没有表现出忿怒,鄙夷或烦恼的心情;但是这种个性的 崇高还只是一种顽强的镇静自持,一种无所实现的听天由命, 灵魂的高尚和苦痛显得还没有达到平衡或协调。只有浪漫型 的宗教的爱才有神福和自由的表现。
   爱这种协调和满足在性质上是精神性的,具体的,因为 它是精神自觉到自己与另一体融为一体的感觉,所以所表现 的内容如果须是完满的,就要求有两个方面,因为爱必然要 有精神人格的双重化;它涉及两个独立的人身,而这两个人 却都须自觉到彼此的统一。不过这种统一总是要和·否·定因素 联在一起的。这就是说,爱是属于主体性的,而主体就是一 颗独立自持的心,为着爱,就须抛开这颗独立自持的心,要 舍弃自己,牺牲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这种牺牲形成爱里的·感 ·动·人·的因素,爱只有在抛舍或牺牲里才能活着,才能感觉到 自己。所以一个人如果既抛弃自我而仍取回自我,在否定他

① 法译作:“他们没有越过灾难和痛苦。”

……………………………………………………………………………………………………………………………
6 5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的自为存在中终于肯定了他的自为存在,那么,在这种协调 和最高幸福的感觉中毕竟还是一个否定的因素,即所感到的 情绪不是对牺牲的感觉而更多地是侥幸得来的幸福感,因为 他毕竟感到自己是独立的,只是自己与自己统一的。这种情 绪就是对辩证矛盾的感觉,这个矛盾就在于既否定了个人人 格而又维持住独立存在,这种矛盾在爱里出现,也永远只在 爱里才得到解决。
   关于这种亲切情感中的特殊的·人·的主体性,使人在其中 享到天国幸福的那种爱就要超越出时间性的东西以及人物性 格的特殊个性,使它们变成无足轻重的。我们前已说过,雕 刻中各种神的理想就已互相转化;但是仍不脱离原始的直接 的个性 ① 的内容和范围,所以这种个性仍然是艺术表现的基 本形式。在神福的那种纯洁光辉里,个别特殊的东西却被否 定或消除了,在神的面前凡人一律平等,或是无宁说,虔敬 使凡人实际上平等,所以要表现的就是上述那种爱的集中,那 种爱并不需要幸福,也不需要这个或那个特殊对象。宗教的 爱固然也需要一定的个别对象才能存在,而这些个别对象在 爱这种情感之外还各有其它范围的生活,但是这里充满灵魂 的亲切情感既然提供真正的理想的内容,它就不能在人物性 格的特殊差异以及才能,情况和命运里找到它的外在表现和 实际存在,而是要超越出这些特殊因素才可找到。如果现代 人认为在教育中和在人对自己的要求中主要的事是重视各个

① 各种神未分化以前的那种原始神的个性。

……………………………………………………………………………………………………………………………
第一章 绘  画
7 5 2

人在性格上的差异,从此就得出这种结论:每个人应如何对 待自己和受旁人的对待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这种看 法就是和宗教的爱完全对立的,在宗教的爱里这类差异是要 抛到后面去的。与此相反,在绘画里这种个性特征,正因为 它是非本质的,不和爱的精神天国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却获 得了较明确的定性。按照浪漫型艺术的原则,这种个性特征 变成自由的,它就更要显出特征的烙印,因此浪漫型绘画不 把古典型的美,即由精神的宗教的内容意蕴完全渗透到直接 的,生动的,有限的,个别特殊事物中去的那种表现方式,作 为它的最高的法则。尽管如此,这种个性特征却并不因此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