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41章

美学-第141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指出的一般重要的差别涉及雕刻作品 要用人的形象来表现·精·神·性这个一般性的使命。精神的表现 尽管要贯串到整个身体,却大半集中在·面·部·构·造上,身体的 其余部分只通过·姿·势来表现精神,因为姿势是由本身自由的 精神发出,所以能反映精神性的东西。
研究理想的形式,我们要从头部开始,其次要谈身体姿 势,第三以讨论服装原则来结束。

……………………………………………………………………………………………………………………………
4 4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a)希腊人的面部轮廓

谈到人的头部的理想的构造,我们首先要谈一般人所说 的·希·腊·人·的·面·部·轮·廓。
   1)希腊人面部轮廓的特征在于额和鼻的特殊配合:额和 鼻之间的线条是鼻直的或微曲的,因此,额和鼻联结起来,中 间不断,这条垂直线与连接鼻根和耳孔的横平线相交成直角。 在理想的美的雕刻里,额与鼻在线条上总是形成这种关系。问 题在于这种结构是否只是一种民族的和艺术的偶然现象,还 是一种生理上的必需。
   著名的荷兰生理学家坎泡 ① 特别把这个线条称为面孔上 美的线条。他认为人的面部构造和动物的面部轮廓的主要差 别就在这个线条上。他研究了这线条在各民族中的变异。布 鲁门巴哈 ② 在他的《各民族的差异》(第60节)里固然提出 过与他不同的看法,但是大体说来,这个线条确实是人和动 物在外貌上的一个很能见出特征的差异。动物的嘴部和鼻软 骨之间的线条固然也有几分直,但是为着较便于接近食物,动 物的嘴部所形成的特殊的凸出形状主要是由嘴部和头盖骨的 关系所决定的,联上头盖骨的还有耳部,比头盖骨稍高或稍 低,因此动物的从鼻根或上唇牙齿所在的地方那条直线就和


坎泡 (P.Camper,1722—1789),荷兰解剖学家。
② 布鲁门巴哈(J.F.Blumenbach,1752—1840),德国哥丁根大学生理学 教授。

……………………………………………………………………………………………………………………………
第二章 雕刻的理想
5 4 1

头盖骨形成一个锐角 ① 而不是象在人头上那样形成一个直 角。每个人都可以在大体上感觉到这个差别,这个差别当然 可以引起较明确的思考。
   1a)在动物头部结构里突出的部分是用来吃食物的嘴,连 同上下唇,牙齿和用来咀嚼的筋肉。其它器官都只是辅助这 个主要器官的附属品,为这个主要器官服务。首先是用来嗅 食物的鼻,其次是伺探食物的眼睛。这种专为自然需要和满 足自然需要的部分显著突出的结构就使动物头部显得只有行 使自然功能的目的性,而见不出任何精神的理想性。所以我 们可以从咀嚼食物的工具出发,来理解动物的全体构造。某 种食物要求有某种嘴部结构,某种牙齿和这些密切相联系的 还有上下唇结构,用来咀嚼的筋肉,乃至脊椎骨,腿骨,蹄 爪等等,都因食物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状。动物身体只是满足 自然需要的工具,正是这种对营养这个自然需要的依存使得 动物给人一种印象:没有精神性。如果人的面貌在肉体形状 上就应该有一种精神的烙印,在动物身上特别突出的那些器 官在人身上就不应突出,人的器官就不应只有实践的功用,还 要有·认·识·的或观念性的功用。
   1b)因此,人的面孔还有一个·第·二中心,它显出人对事 物的活跃的精神态度。这个中心在面孔上部,即在流露深思 神情的额头和它下面的灵魂焕发的眼睛以及它的周围部分。 这就是说,额头能表现出思维,感想和精神的沉思反省。精

① 人额高,所以从额到上唇的垂直线和鼻根到耳孔的横平线相交成直角, 成 B 形,动物额低,所以这两条线相交成锐角,成 C 形。

……………………………………………………………………………………………………………………………
6 4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神的内在生活很清楚地集中表现在眼睛上。由于额头的凸出 和口部与腮骨的退后,人的面容才获得它的·精·神·的性格。额 头的凸出就必然要对头盖骨的整个结构起决定作用,头盖骨 因额头凸出,就不再 〔象动物那样〕往后低垂,形成上文所 说的锐角的一边,作为这一边的另一极的终点,嘴部显著地 凸出来,而是从额头经过鼻子到下唇可以画一条垂直线,这 条线和从后脑梢画到额顶的那条横线相交成直角或近于直 角。
   1c)·第·三,·鼻·子形成面孔上下部的桥梁,亦即认识性和精 神性的额和管吸收营养的工具即口之间的桥梁。鼻子从自然 功能上看是嗅觉器官,它处在对外在世界的实践的关系和认 识的关系的中间。处在这种中间地位,鼻子一方面固然还适 应动物性的需要,因为嗅觉和味觉有密切的联系,动物的鼻 子总是服务于口,帮助吸收营养,但是嗅觉器官还不象口齿 和味觉器官那样在实践上直接吞噬食物,而只是去感觉食物 在空气中分解那种看不见的秘奥过程的结果。假定额头到鼻 子的过渡构成这样一种形状:额头形成向前凸出的弧形,比 起鼻子却是向后退缩的,而鼻子比起额头先凹下去一点,然 后又耸高一点,这时面孔的上下两部分,即认识性部分、额 头和实践性部分,鼻和口,就形成一种明显的对立,由于这 种对立,同时属于认识体系和实践体系的鼻子就象从额头往 下拉,拉到口部。这样,额头在它的孤立的地位就显出精神 凝聚,深思反省时那种严峻的神情,和原来只管营养的那口 的爱用语言传达思想的神情恰成对比,而鼻子则为刺激食欲 的工具,用嗅来为口服务,也还是适应物质的需要。额头和

……………………………………………………………………………………………………………………………
第二章 雕刻的理想
7 4 1

鼻子的有千变万化的不易界定的偶然形状,就和这个道理有 密切的联系。额头成弧形、凸出和后缩的方式是不能精确界 定的,鼻子也可平可尖,可下垂也可上耸,下陷或向上卷起。
   但是在希腊人的面部轮廓里,流露精神的额头是用轻微 的逐渐不停的转变过渡到鼻子,并且和鼻子连成一气的,这 就使面孔的上下部之间显出一种柔化和平衡,一种美妙的和 谐,而鼻子由于和额头有这种联系,仿佛更多地属于额头,因 而被提到精神体系,本身也获得了一种精神的表现和性格。嗅 觉仿佛成为一种侧重认识功能的嗅觉,一种用来嗅精神事物 的更精细的鼻子。事实上鼻子通过皱缩之类看来虽不重要的 运动,却极灵活地表现出精神方面的判断和情感。例如我们 说一个骄傲的人鼻子耸得多高,看到一个年轻姑娘把小鼻子 往上一掀 ① ,就认为她表示轻蔑。
   嘴也有类似的情况。嘴一方面固然是用来解饥解渴的工 具,另一方面却也能表现思想情感之类精神状态。在动物身 上嘴已用来鸣叫,在人身上嘴还用来说话、笑、哀叹等等,在 这些情况中嘴的运动纹路本身就已和运用语言来传达思想时 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联系,能显出哀乐等等。
   人们当然提出过反对的意见,说只有·希·腊·人才认为上述 面孔结构真正美,中国人,犹太人和埃及人却认为完全另样, 乃至相反的面孔结构才美乃至更美,所以正面的和反面的例 子互相抵消,就无法证明希腊人的面部轮廓才是真正美的典 型。不过这种异议是很肤浅的。希腊人的面部轮廓不应视为

① 即 “嗤之以鼻”。

……………………………………………………………………………………………………………………………
8 4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只是外在的偶然的形式,而是本身特有一些符合美的理想的 理由:第一,在这种面孔结构上精神的表现把纯是自然的东 西完全推到后面;其次,它尽量地排除形式方面的偶然性,但 并不因此就墨守规律,排除个性。
   2)关于各种个别形式的细节,我只从大量材料中挑出一 些主要的东西来谈。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谈额头,眼和耳这些 较多地涉及认识和精神的面孔部分;其次谈鼻,口和唇这些 较多地涉及实践的部分;·第·三谈发,这是头部的外围,有了 发,头才现出美的椭圆形。
   2a)按照古典型雕刻形象的理想,·额·头既不宜太向前凸 出,一般也不宜太高,因为尽管精神应该表现在面孔结构上, 但是这里所说的还不是雕刻所要表现的那种单纯的精神性, 还不是完全表现于肉体形状的个性。例如赫库勒斯的额头就 宁可雕低些,因为赫库勒斯以膂力见长,要和外界事物打交 道,并不是在深思默索上显出精神力量。此外,额头有多种 多样的变化,年轻女人的韶秀,额头要低些,经常从事思考 这种精神活动的庄严人头额却要高些。额头不宜和太阳穴成 锐角,也不宜低落到和太阳穴一般高,而是微微的弯曲成卵 形,上边长着头发。因为只有老年人才额头上无发,太阳穴 成锐角以及洼陷到太阳穴,永远处在青春的理想的神和英雄 们却不如此。
   谈到·眼·睛,我们首先就应确定一个事实:理想的雕刻形 象除掉不用绘画所特用的形色之外,也不表现·目·光。人们固 然可以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古代人在雕刻明诺娃和其他供在庙 里的神像时在眼睛上曾涂了颜色,在某些雕像上现在还可以

……………………………………………………………………………………………………………………………
第二章 雕刻的理想
9 4 1

看出着色的痕迹。不过艺术家在雕宗教用的雕像时,不免因 尽量保持传统而牺牲好的审美趣味。也有些雕像在眼睛里嵌 了宝石。这是由于想尽量把神像装饰得很富丽。一般说来,这 种着色不是标志着艺术还处在萌芽阶段,就是由于宗教传统, 只是一些例外。此外,着色也不能使眼睛显出精神凝聚的目 光,只有这种目光才能提供完满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把这 一点看作确凿的事实:古代流传下来的真正古典的自由的 ① 全身和半身雕像都没有瞳孔和目光的精神表现。尽管眼珠里 也往往嵌进瞳孔或是用一个圆锥形洼陷部分标志瞳孔,因而 也表现出一种目光,但是这种目光毕竟只见于眼的外形,而 不是表现内在灵魂的那种真正的活跃的目光。
   可以想到,牺牲眼睛这种全神贯注的器官,对于艺术家 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如果我们看一个人,首先就看他的眼睛, 就可以找出了解他的全部表现的根据,因为全部表现都可以 用最简单的方式从目光这个统一点上体会出来。目光是最能 充分流露灵魂的器官,是内心生活和情感的主体性的集中点。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握手就达成契合,眼光的交接还能更快 地做到这一点。而这种最能充分流露灵魂的器官却是雕刻所 不得不舍弃的。在绘画里却不然,它能用颜色的深浅浓淡的 细微差别,把主体方面的全部内心生活,他同外界事物的多 种多样的接触以及这种按触在他心里所引起的特殊兴趣,情 感和情欲都渲染出来。但是雕刻艺术家的领域既不在把整个 的人都集中在单纯的“我”上面的那种灵魂的内在生活 (这

① 不是用于宗教的。

……………………………………………………………………………………………………………………………
0 5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种内在生活才以目光为它显现的焦点),也不在和外在世界纠 缠在一起的那种分散不集中的主体性。雕刻所要达到的目的 是外在形象的完整,它须把灵魂分布到这整体的各部分,通 过这许多部分把灵魂表现出来,所以雕刻不能把灵魂集中到 一个简单的点上,即瞬间的目光上来表现。雕刻作品并没有 一种特别需要表现在这理想的目光上,而不表现于身体的其 它部分的单纯的内心生活,否则就会使眼睛和全身处于对立 地位,而这正是雕刻所应避免的。在雕刻里个人身上内在的 精神性的东西都熔化在形象的整体里,让观照的精神,即观 众,从这整体里体会出那些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
   ·其·次,目光是朝外在世界看的,它主要是为看事物而设 的,因而显示出人对外界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及人对周 围世界在发生的事物的感触。但是雕刻形象正要分离人与外 界事物的这种联系,而沉浸到它的精神内容中实体性的东西 里去,维持独立自在的地位,避免任何分散和纠纷。·第·三,目 光要通过形象整体中其它部分的表现,例如一般仪表和语言, 才获得它的充分发展出来的意义,尽管它本身和这充分的发 展是分割开来的,作为主体性的形式上的焦点,集中了人物 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