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4章

美学-第14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在·自·为的,可以看作本身 有价值的了,一切东西都只能看作由“自我”的主观性的产 品了。既然如此,“自我”就成为一切事物的主宰;在道德和 法律的领域里,在人和神、世俗和神圣的领域里,都没有任 何东西不是通过“自我”才产生,又可以由“自我”去消灭 的。这就无异于把一切自在自为的东西都看成只是一种显现

① 菲希特 (Job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唯心哲学家。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7 8
(外形),并不因为它本身,通过它本身,它才真实,只是一 种由“自我”而来的形影,完全听“自我”的权力任意自由 摆布。让它有意义,或是把它消灭掉,都全靠“自我”是否 高兴,这种“自我”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绝对自我了。
   第三 ① ,这种“自我”是有·生·命·的活动的个体,而他的生 命就在于能把自己的个性显现到自己的意识和旁人的意识 里,就在于能表现自己,使自己成为现象。因为每个人在活 着的时候,都在设法实现自己,而且也确实在实现自己。就 美和艺术来说,这种自我实现的意思就是:他要作为艺术家 而生活,要·按·照·艺·术·的·方·式去表现他的生活。但是按照这个 滑稽原则,当我的一切活动和一般的表现—— 就它们与任何 内容有关而言—— 对于我只是一种·显·现(外形),它们所取的 形状完全由我支配时,我才是作为艺术家而生活着。所以无 论是对于这种内容,还是对于它的一般的表现和实现,我所 抱的都不是真正·严·肃·的·态·度。因为真正严肃的态度都起于一 种有实体性的旨趣,一种本身有丰富内容的东西,例如真理、 道德之类,这就是说,引起严肃态度的内容就它本身来说,对 于我就是有实体性的,所以只有我沉浸在这种内容里,在我 的全部知识和行动里都和这种内容吻合,我才感觉到我自己 有实体性。如果按照滑稽说,艺术家就是自由建立一切又自 由消灭一切的“我”,对于这个“我”没有什么意识内容是绝

① “所说的三点是:(一)这种‘我’是抽象的,(二)对于这种‘我’,一
切事物都只是显现 (外形),(三) 这种 ‘我’ 自身的行动也只是显现 (外形)”。(鲍申葵英译本注)

……………………………………………………………………………………………………………………………
8 8
全 书 序 论

对的和自为自在的,而只显现为由我自己创造并且可以由我 自己消灭的显现(外形),如果照这样看,这种严肃的态度就 不能存在,因为除掉“我”的赋与形式作用以外,一切事物 都没有意义。别人对待我的显现 (在这显现里我把自己现给 他们看)固然可以抱严肃的态度,可以认为我是在认真地对 待它,但是他们这样想,实在是受了欺骗,他们都是些见解 狭隘的可怜虫,没有才能去了解我的观点 ① ,去达到我的观点 的高度。这就使我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象我这样自由 (这就是说,·形·式·的
                     ② 自由),能把凡是人所认为珍贵、尊严 和神圣的东西看成只是他自己随意创造的产品,他可以随意 让它们有或是没有意义,有或是没有确定的充实的内容。一 个滑稽的艺术家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这种巧妙本领就被了解成 为一种·神·人·似·的·神·通·广·大,对于这种神通广大,一切事物都 只是一种无实体的创造品,而自知不受一切事物拘束的创造 者却不受这创造品的约束,因为他能创造它,也能消灭它。谁 达到了这种神通广大的观点,谁就能凭高俯视一切其余的人 们,把他们看作狭隘呆板的人,因为他们把法律、道德之类 还看成固定不移的,有约束性的而且有实在价值的东西。这 样过着艺术家生活的人固然还是和旁人发生关系,例如他和 朋友,姘妇之类在一起过活,如此等等,但是作为天才,他

即把一切看成虚幻的滑稽观点。
① ② “·形·式·的自由是超然于一切之外,或是(表面的)随意取舍的能力;与此
相反,·真·正·的自由是自我与能满足自我的东西的同一。”(鲍申葵英译本 注)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9 8
却把这些对周围现实的关系,对他自己的行动的关系,以及 对自在自为的普遍的事物的关系,都看成虚幻的,他对这一 切都抱着滑稽的态度。
   神通广大的滑稽态度的一般意义就是如此,它就是自我 集中于自我本身,对于这自我,一切约束都撕破了,他只愿 在自我欣赏的福境中生活着。这就是弗列德里希·许莱格尔 先生所发明的“滑稽”,许多人跟着他吹嘘过,最近还有人在 跟着他吹嘘。
   这种滑稽否定态度可以约略从两方面来看。从一方面来 看,它认为一切有事实根据的,道德的,本身有真实意蕴的 东西都是无聊的,一切客观的自在自为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如 果“自我”停留在这种观点,一切事物都会显得虚幻无价值, 有价值的只有“自我”本身的主体性,而这主体性其实也就 因此变成空洞无聊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自我”在这 种自我欣赏中也许得不到满足,也许觉得自身有缺陷,因而 感到一种渴望,想要找到一些坚实的,明确的,有实体性的 旨趣。这种情形就产生一种不幸和矛盾:一方面主体想深入 了解真实,渴望追求客观性,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无法离开 这种孤独自闭的情况,摆脱这种未得满足的抽象的内心生活, 因此他就患一种精神上的饥渴病。我们见过,这种病也是从 菲希特哲学产生出来的。不满足于这种静止和软弱无能状态 的心情怕有所作为,怕沾惹任何东西,因为它怕这样就会搅 扰内心的和谐,所以尽管它想望达到真实与绝对,它却仍是 空虚的,不管它本身是多么纯粹。就是这种心情产生了病态 的心灵美和精神上的饥渴病。一个真正的美的心灵总是有所

……………………………………………………………………………………………………………………………
0 9
全 书 序 论

作为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但是上述那种精神上的饥渴 病就是主体空虚的感觉,这主体毫无能力自拔于这种空虚,用 有实体性的内容来充实自己。
   但是就把这种滑稽变成艺术形式来说,滑稽的艺术家并 不满足于用艺术形象把自己的生活和特殊个性表现出来,而 是在他自己的行为等等所表现的艺术品之外,艺术家还必须 凭借他的想象来创造外在的艺术品。创造这种艺术品的原则 还是把神圣的表现为滑稽的—— 这种原则主要地只能应用于 诗的领域。这种滑稽态度,作为天才的个性来说,就是高贵、 伟大、辉煌的东西的自毁灭;因此就连客观的艺术形象也还 只是表现绝对主观性的原则,凡是对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都被表现为在它们自毁灭过程中变成空无。这就是说,不仅 是对法律、道德、真理都不持严肃的态度,而且就连最高尚 最优美的品质也都是空幻的,因为在通过个别人物、性格和 行动来显示这种品质之中,这种品质就否定了并且毁灭了自 己,因此这种滑稽对它自己也采取了滑稽态度。抽象地看,这 种形式很接近于喜剧的原则,但是尽管有这种类似,喜剧性 在本质上却与滑稽有别。因为喜剧只限于使本来不值什么的, 虚伪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归于自毁灭,例如把一阵奇怪的念 头,一点自私的表现,一种任性使气的态度,拿来与一种热 烈的情绪相对照,甚至把一条象是可靠而实在不可靠的原则, 或是一句貌似精确而实空洞的格言显现为空洞无聊,那才是 喜剧的。但是如果把实际上确是一个道德的行为,一个真理, 一个本身有真实内容的东西表现于某个人身上,而又借这个 人证实它们是空虚的,这就是和喜剧的情况不一样了。因为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1 9
这样一个人在性格上本来就是空虚可鄙的,而表现出来的就 是他的孱弱和缺乏性格。所以滑稽的和喜剧的在本质上的分 别就在于被毁灭的那东西的内容究竟如何。凡是不能坚持重 要的目的,而轻易地抛弃它们,让它们自归于毁灭的人就是 些不道德的坏人。我们现在所说的“滑稽”所喜爱的正是这 种缺乏性格的滑稽。至于真正的性格,一方面须抱有具有重 要内容 (意蕴)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要坚持这种目的。如果 一个人轻易抛弃这种目的,他就完全丧失了他的个性。性格 的基调就在于这种坚定和稳实。卡陁 ① 只有作为一个罗马人 和共和党人才能生活。如果把滑稽态度作为艺术表现的基调, 那就是把最不艺术的东西看作艺术作品的真正原则了。结果 不外三种,第一是形象平滑呆板,其次是内容意义空泛,因 为它们的实体性被证明是虚幻的;第三就是上文所说的那种 精神上的饥渴病和心情上的未经解决的矛盾。这种表现不可 能引起真正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提倡这种滑稽的人 常常埋怨群众没有深刻的感觉、艺术的见解和天才,不能了 解这样高度的滑稽;这就是说,群众所不喜欢的正是这种庸 俗,这种既平滑而又缺乏性格的东西。幸而这种没有实体性 的患精神上饥渴病的性格不能讨人欢喜,这种恶劣和虚伪的 东西得不到赞许,而人们所喜见乐闻的却是丰富而真实的旨 趣,以及忠实坚持人生重大理想的性格。
还有一个历史的事实须提一提:把滑稽看作艺术最高原

① 卡陁(Cato),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政治人物,为维护自由,反抗凯撒大帝,
失败自刎,以性格坚强著名,做罗马人和共和党人就是他的重要目的。

……………………………………………………………………………………………………………………………
2 9
全 书 序 论

则的特别是梭尔格和路德威希·梯克 ① 两人。
   梭尔格本来值得详细讨论,但是我在这里只能约略地谈 一谈。梭尔格不象其余的人那样只满足于肤浅的哲学修养,他 的内心最深处的真正的思辨的需要使得他深入了解到哲学的 理念。在这方面他认识到理念的辩证因素,认识到我所称为 “无限的绝对的否定”的那个观点:即认识到理念的活动否定 了理念本身的无限性与普遍性,以便转化为有限的与特殊的 东西,于是再取消这否定,因而在这有限的与特殊的东西之 中把普遍的与无限的东西重新建立起来 ② 。梭尔格没有从这 种否定再向前走。这种否定当然是思辨的理念中的一个因素, 但是如果把它了解为无限与有限的单纯辩证的骚动与解决, 它就还·只·是·理·念·的·一·个·因·素而不是·整·个·的·理·念,象梭尔格所 想的。梭尔格不幸早死,来不及对哲学的理念作具体的阐发。 所以他只停留在上述的否定,这种否定与用滑稽态度去消除 有限事物和本身实在事物那种活动有些类似,所以梭尔格在 这种否定里见出艺术活动的原则。但是在他的实际生活中,梭 尔格的性格是坚定的,严肃的,英勇的,所以不是上述意义 的滑稽的艺术家,而且他由长期艺术研究所培养成的对真正

梭尔格(Karl W .F.Solger,1780—1819),德国哲学家,滑稽说的倡 导者,梯克的朋友。梯克 (Ludwig Tieck,1773—1853),德国耶拿派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
② 这句话最简赅地说明了客观唯心主义者所看到的“否定的否定”的辩证
过程。抽象的“人性”否定了它自己的抽象的无限性和普遍性,才可以 转化为具体的个别的人,这个别的人又见出普遍的无限的“人性”,这才 达到普遍性与特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面的统一或矛盾的解决。


……………………………………………………………………………………………………………………………
四 题材的划分
3 9
艺术作品的深刻的敏感也不是滑稽的。梭尔格在生活、哲学 和艺术三方面都不应与上述那些滑稽说的倡导者混为一谈。 以上这番话就足以替他辩护了。
   至于路德威希·梯克,他的观点也是在耶拿成为文学中 心的时期形成的 ① 。他和其他要人都爱谈滑稽说而却不说明 他们所谈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口头上老是要求滑稽,但 是临到他评判伟大的艺术作品时,他对它们伟大成就的认识 与描绘却是很深刻的。人们也许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那 样的作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