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36章

美学-第136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建筑物的目的比较窄 狭,所要求的满足也比较严格地限于某一用途,留给美的地


原在波兰。
② 中世纪十世纪前后阿拉伯人曾统治过西班牙,所以西班牙受到阿拉伯文 化的影响很深。

……………………………………………………………………………………………………………………………
第三章 浪漫型建筑
7 0 1

位只是单纯的装饰。除掉形式与尺寸比例的一般的和谐以外, 艺术就只能主要地在装饰建筑物正面,台阶,窗,门,山墙, 楼塔之类发挥一些作用,但是还要以符合目的性为它的决定 因素和始终不能离开的原则。在中世纪·民·用·住·宅的主要类型 是筑有防御工事的,坐落在山坡上或山顶上,或是在城市里。 在城市里每一座宫殿或私家住房都具有小堡垒或炮台的形 状,例如在意大利就是如此。墙壁,门户,桥梁和楼塔之类 都是适应需要而建造的,由艺术加以装饰和美化的。坚固,安 全,加上堂皇富丽和具有生动个性的形式—— 这些就是中世 纪民用建筑的基本特征,我们以后还要对此进行较详细的分 析。
   最后我们可以用补充的方式就·园·林·艺·术作一番简略的说 明。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 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 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我在这 里只举“无愁宫” ① 的宏伟的台阶前的花园这个人所熟知的例 子。
   讨论到真正的·园·林·艺·术,我们必须把其中·绘·画·的因素和 ·建·筑·的因素分别清楚。花园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不是运 用自由的自然事物而建造成的作品,而是一种绘画,让自然 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

    ① “无愁宫”(Sanssouci)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是德皇威廉一世所建的行 宫,仿效法国的芳藤伯罗宫。法德两国的这两个宫的花园都受到了中国园林艺术 的影响。

……………………………………………………………………………………………………………………………
8 0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例 如岩石和它的生糙自然的体积,山谷,树林,草坪,蜿蜒的 小溪,堤岸上气氛活跃的大河流,平静的湖边长着花木,一 泻直下的瀑布之类。中国的园林艺术早就这样把整片自然风 景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等都纳到园子里。
   在这样一座花园里,特别是在较近的时期,一方面要保 存大自然本身的自由状态,而另一方面又要使一切经过艺术 的加工改造,还要受当地地形的约制,这就产生一种无法得 到完全解决的矛盾。从这个观念去看大多数情况,审美趣味 最坏的莫过于无意图之中又有明显的意图,无勉强的约束之 中又有勉强的约束。还不仅此,在这种情况下,花园的特性 就丧失了,因为一座园子的使命在于供人任意闲游,随意交 谈,而这地方却已不是本来的自然,而是人按自己对环境的 需要所改造过的自然。但是现在一座大园子却不如此,特别 是当它把中国的庙宇,土耳其的伊斯兰教寺,瑞士的木棚,以 及桥梁,隐士的茅庐之类外来的货色杂凑在一起的时候,它 单凭它本身就有要求游览的权利,它要成为一种独立的自有 意义的东西。但是这种引诱力是一旦使人满足以后立即消逝 的,看过一遍的人就不想看第二遍;因为这种杂烩不能令人 看到无限,它本身上没有灵魂,而且在漫步闲谈之中,每走 一步,周围都有分散注意的东西,也使人感到厌倦。
   一座单纯的园子应该只是一种爽朗愉快的环境,而且是 一种本身并无独立意义,不至使人脱离人的生活和分散心思 的单纯环境。在这种园子里,建筑艺术和它的可诉诸知解力 的线索,秩序安排,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用建筑的方式来

……………………………………………………………………………………………………………………………
第三章 浪漫型建筑
9 0 1

安排自然事物就可以发挥作用。万里长城外的蒙古人的园林 艺术 ① ,西藏人的园林艺术以及波斯人的极乐园都早已更多 地采用这种类型。它们不是英国人所了解的公园,而是栽满 花木的装置着喷泉,小溪,院落,宫殿的展览馆,供人在自 然中游息;它们富丽堂皇,不惜浪费地建造出来,以满足人 的需要和提供人的方便。但是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 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 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 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 露天的广厦 ② 。

      似指元朝忽必烈在热河 (现为承德) 所建的宫。由于马哥波罗在 《游 记》里介绍过,西方人早就对此很注意,诗文中有时提起。承德公园现还存在,它 的附近庙宇建筑多受西藏喇嘛教的影响。


② 凡尔赛宫的花园就是如此。黑格尔的园林趣味还是十八世纪的。

……………………………………………………………………………………………………………………………
第 二 部 分 雕  刻

……………………………………………………………………………………………………………………………
1 1 1

序  论

   通过建筑而获得艺术形象的那种精神的无机自然 ① 是和 精神本身相对立的,现阶段的艺术作品 ② 却用精神为它所要 表现的内容。我们在上文已经见到这种进展的必然性;这种 必然性就是由精神的概念 (本质)决定的,精神把自己分化 为两个差异面,一个是精神主体的自为存在,另一个是主体 的单纯的客观存在 ③ 。建筑的处理固然也使内在的(精神)显 现于这种外在客观事物里,但是内在的还不能完全渗透到这 外在客观事物里,还不能使客观事物成为精神的绝对完满的 表现,即恰足以表现精神,不多也不少。因此,精神须从无 机界抽身出来而回到内在方面 ④ ,这内在方面从此处在它的 更高的真实中,不再与无机的东西夹杂在一起而独立地发挥 作用—— 前此建筑艺术由于受重力规律的约束,还只能使无 机的东西勉强接近于精神的表现。在雕刻里所看到的正是处 在精神离开有体积的物质而回到精神本身的道路上。
但是在雕刻这个新领域的最初阶段里,精神也还没有回

建筑用木石土之类材料都是无机的,还不能表现精神的有机性,即生命。




③ ④ 即回到精神本身。
即雕刻。 指自然物质存在,即肉体。

……………………………………………………………………………………………………………………………
2 1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①,否则表现精神社会需要一种
本身只是·观·念·性的表现方式,而是精神在开始时还只能就自 己所表现的·肉·体·形·式来认识自己,并且在这肉体形式里得到 符合它自己本性的客观存在。所以用这种精神性的观点为内 容的艺术就须把精神的个性表现为在物质中的显现,或者说, 用直接的真正的物质的东西来表现精神个性。〔雕刻与语言不 同,〕语言也是精神在外界里的表现,但语言所用的客观因素 不是作为直接的具体的物质的东西而生效,而只是作为声音, 作为运动,或一个完整的物体和空气这一抽象原素的震颤,语 言才成为传达精神的媒介。〔雕刻所用的〕直接的物体却是占 空间的物质,例如石、木、金属,粘土,都是具备三度空间 的;但是我们已经说过,适宜于表现精神形象的是精神自己 所依附的肉体,通过肉体,雕刻才使精神实现于一种占空间 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雕刻还是和建筑艺术同处在一个阶段,因 为雕刻也是就单纯的感性的物质的东西按照它的·物·质·的占空 间的形式来塑造形象。但是雕刻毕竟和建筑有所不同,雕刻 不象建筑那样把与精神对立的无机物质改造成为由精神创造 的符合目的的环境,而改造成的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却不是 这些形式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外在的;雕刻则把精神本身 (这 种自觉的目的性和独立自足性)表现于在本质上适宜于表现 精神个性的肉体形象,而且使精神和肉体这两方面作为一个
到它的真正的·内·在·的·主·体·性

① 即没有成为自觉的精神,还没有精神个性,还不能象诗用语言那样的观 念性的表现方式。

……………………………………………………………………………………………………………………………
序  论
3 1 1

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于观照者的眼前。所以雕刻的形象摆 脱了建筑所担负的作为一种单纯的外在自然和环境而服务于 精神的任务,凭它自己而独立地站在那里。不过尽管有这种 区别,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一座雕像或 雕像群,特别是一块浮雕在创作时不能不考虑到它所要摆置 的地点。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 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 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在这一点上雕刻仍应经常联 系到建筑的空间。因为雕像一般是摆在庙宇神龛里的,正如 在基督教的教堂虽绘画提供祭坛上的神像,在高惕式教堂里 雕刻作品和所摆的地方也有类似的联系。不过神庙和教堂并 不是摆雕像,雕像群和浮雕的唯一的地方,雕刻作品也可以 用来点缀厅堂,台阶,花园,公共场所,门楼,个别的石柱, 凯旋门之类建筑,使气氛显得更活跃些。雕刻作品纵然有时 离开这类较宽广的环境而独立,也还要有一个基座来标志方 位和基础。以上就是雕刻和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如果进一步拿雕刻和其它艺术对比,那就要考虑到
·诗和·绘·画。无论是个别的雕像还是雕像群都要用完整的肉体 来显出精神的形象,也就是按照人的本来的样子把人描绘出 来。所以雕刻好象掌握着最忠实于自然的表现精神的方式,而 绘画和诗却显得不自然,因为绘画不表现人的形体和其它自 然界事物实际所占的空间的感性整体,而只利用平面,至于 语言则更少表现肉体的东西,而只能通过声音去传达关于肉 体的东西的观念。
不过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尽管雕像好象特别善于保持自

……………………………………………………………………………………………………………………………
4 1 1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然真相,正是这种通过笨重物质来表现出的肉体的外在自然 面貌不能表现精神之所以为精神的本质。反之,只有在语言, 行动和事迹的表现里,精神才得到它所特有的实际存在,因 为语言、行动和事迹是由内心生活发展出来的,所以能如实 地显示出精神。
   在这一点上雕刻特别比不上·诗。造形艺术固然擅长于揭 出鲜明的轮廓,使肉体的东西显得如在目前,但是诗也能描 绘人的外形,例如头发,额头,腮,体格,服装,姿势之类, 当然比不上雕刻那样精确完满,但是诗在这方面的损失却由 想象弥补起来了。此外,想象使人对某一对象得到一个观念, 并无须把这种固定的详细的定性都描绘出来,它所要带我们 看的首先是在·行·动中的人以及他的动机命运与情境的纠纷, 他的一切情感和言语,总之,凡是揭露他的内心生活和外在 事迹的东西。这是雕刻所绝对做不到或是做得不很完善的事, 因为它既不能描绘主体的内在精神所处的特殊内心状态和情 欲,也不能象诗那样叙述一系列的事物,而只能塑造出从肉 体上见得出的个性的一般和无先后承续的东西处在某一顷刻 中的状态,而这些却是静止的,不能成为生动活泼的向前进 展的动作。
   在这方面雕刻也还比不上·绘·画。因为绘画通过面貌的颜 色以及光线和阴影能把精神表现得更完满,而这种完满还不 仅是就物质的自然意义来了解的,而且特别能把面貌方面和 病理方面的现象描绘得精确而生动。人们也许因此就认为要 使 雕刻更完善,就只消把雕刻原有的能表现空间整体 (立 体)的优点和绘画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并且认为雕刻排斥绘

……………………………………………………………………………………………………………………………
序  论
5 1 1

画方面的着色是出于主观任意性,而且雕刻局限于现实的一 个方面,即物质的·形·式方面,把其它方面都抽掉,颇类似侧 面剪影和板画那样临时应急方便行事的样子,这也只能归咎 于创作技巧方面的贫乏和无能。但是真正的艺术却不应受 “主观任意性”的指责。雕刻所塑造的形象事实上只是具体的 人体的一个·抽·象·的·方·面,个别具体化的颜色和运动不能使这 种形象的形式显得丰富多采。这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