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15章

美学-第115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的考验,使我们感觉到这一切好 象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片花瓣和每一条皱纹都现出来了, 又好象潜伏在心灵最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迸射出 来了。前此她还是浑然一体,见不出差异,还没有发展成形, 现在却在一个刚醒觉的旨趣 ① 的直接影响之下,以她的美丽 丰满的显示威力的英姿,从前此那种禁锢住的精神中脱身出 来,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点火星点燃的火炬,一 朵刚由爱情触动的花蕾突然呈现为一朵盛开的花,但是开得 愈快,衰谢得也愈快。属于这一类的还有《暴风雨》中的弥 朗达 ② ,她是在寂静的孤岛上生长起来的,莎士比亚选择她初 次遇见男人时把她指给我们看。他只在一两场里描绘了她,但 是使我们得到一种无限丰满的印象。我们也可以把席勒的蒂

指爱情。
① ② 在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剧本中,弥朗达跟父亲流亡到一个孤岛,久见
不到男子,突然间碰到他父亲仇人的儿子,便一见钟情。

……………………………………………………………………………………………………………………………
0 9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克拉 ① 摆在这一类,尽管她是思考性的诗的产品。生在豪华 的生活环境里,她却出污泥而不染,没有浮华虚荣,没有心 计,在天真纯朴中她的心灵只由一种旨趣统治着。一般说来, 对于优美高尚的女性,只有在爱情中才揭开周围世界和她自 己的内心世界,她才算在精神上脱胎出世。
   民间诗歌,特别是日耳曼的民间诗歌,大半也属于这种 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深刻的内心生活的范畴。在这些民间诗 歌中,心灵具有丰富而凝炼的内容,尽管显得由某一种旨趣 所统治,却只有藉一鳞一爪才能把灵魂的深处表现出来。这 种表现方式就它的沉默寡言来说,似乎又回到象征型的表现 方式,因为它不是清清楚楚地把心情尽量吐露出来,而只是 用一种·符·号来暗示它。但是这里我们所得到的不是象过去那 样的意义仅限于抽象普遍性的象征,而是内容就是这种主体 的生动具体的心灵本身的表现。在近代,完全使用思考的意 识与这种心灵凝聚在本身的素朴状态相距甚远,这种表现方 式是极端困难的,能用这种表现方式就显示出作者具有原始 的诗的精神。歌德往往用这种象征型的方式来描绘,特别是 在他所写的诗歌里。他用简单明了的外表方面仿佛无关要旨 的寥寥几笔,把心灵中的全部真实和无限都揭示出来。例如 《吐勒国王》就是一个最美的例子 ② 。这位国王用来显出他的 爱情的不过是他心爱的女子留给他的一个酒杯。在临死之前,

蒂克拉 (Thekla)是席勒的 《华伦斯坦》悲剧中主角华伦斯坦的女儿。
① ② 《吐勒国王》是《浮士德》上卷中女主角格列钦唱的一首短歌,是用民歌
体写的。

……………………………………………………………………………………………………………………………
第三章 个别人物的特殊内容的形式上的独立性
1 9 3

这位老酒徒站在他的王宫大厅里,身旁站着他的骑士们,他 把他的王位和珍宝传给他的继承人,却把酒杯投到海里,不 让旁人保管它:
  他看到杯子抛下去,装满水   沉到海的深渊里去,
  他的眼睛昏眩,他自己也沉下去了,   此后他就一滴酒也不再喝了。
但是这种深刻而静默的心灵蕴藏着精神的力量,就象燧 石蕴藏着火种一样,还没有表现出来,还没有充分发展出自 己的生命和对自己的生命的思索,所以还不能通过这种教养 而获得解放。它仍不免碰到残酷的矛盾,如果它的生命响起 失调的哀伤音调,它就束手无策,找不到桥梁来沟通自己的 心灵与现实的隔阂,也无法使自己摆脱外在情况的压力,抗 拒它,来保全自己的独立自持。一碰到冲突,它就毫无办法, 或是不假思索地匆忙采取行动,或是让自己被动地陷在纠纷 里。例如哈姆雷特就是这样具有优美高尚心灵的人;他并没 有内在的弱点,只是没有强健的生活感,所以他在阴暗的感 伤心情中徘徊歧路;他具有一种精微的嗅觉,本来没有什么 可以猜疑的标志或理由,但是他总觉到不稳妥,事情并不总 是那么顺利,他就猜想到发生过某种不稳妥的事。他父亲的 阴魂把详情告诉了他。他心里马上就准备报仇,他总是想着 自己的良心所规定的职责,但是他不象麦克伯那样凭一时感 情用事,不杀人,不发火,不进攻,不象拉俄提斯那样说干 就干,而是固守着一个优美的沉浸在内心生活中的灵魂的寂

……………………………………………………………………………………………………………………………
2 9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然不动状态,这种灵魂不能使自己成为现实的,不能使自己 适应当前的情况。他等待着,从自己的正直心灵里寻找客观 的确实证据,纵使已经找到了,还是犹疑不决,听任外在的 情况牵着他走。在这种缺乏现实感的情况中,他连摆在眼前 的东西也应付错了,他杀死的是波洛纽斯那老家伙而不是国 王;在应该审慎的地方他却匆促鲁莽,而在应该立即行动的 地方,他却沉思默想—— 直到最后,他在全剧的复杂的情况 和事变的过程在他没有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就导致全局的命 运归宿以及他自己的沉思内省的内心生活的归宿。
   特别是在近代下层阶级的人们之中往往出现类似的情 况。这种人没有受到教养,不追求带有普遍性的目的,没有 多方面的客观的旨趣,所以如果没有达到某一个目的,就找 不到另外的精神的寄托和行动的据点。这种教养的缺乏就造 成心灵的褊狭,它愈没有得到发育,也就愈顽强地抓着尽管 是片面性的东西不放,仿佛这是整个人格攸关的事。德国人 的性格里特别具有这种返躬内省、沉默寡言的单调性,所以 他们在这种沉默状态中很容易流于顽固倔强,动辙生气,满 身锋芒,不可接近,而在行动和表现上总是完全不可靠,充 满着矛盾。最擅长于描绘下层阶级中的这种沉默性格的大师 是希帕尔 ① ,《直线上升的生命过程》的作者。他的这本书是 德国少数的有独创性幽默作品之一。他完全摆脱了姜·保

① 希帕尔(T.G.Hippel),十九世纪德国作家,代表作有《直线上升的生
命过程》等。

……………………………………………………………………………………………………………………………
第三章 个别人物的特殊内容的形式上的独立性
3 9 3

罗 ① 的感伤情调和荒唐情境,他的作品具有值得惊赞的个性 以及新鲜和生动的风格。他特别懂得怎样用极能吸引人的方 式去描绘抑郁的性格,这种性格不会把心中的东西吐露出来, 等到要流露时,就采取可怕的暴躁方式。这种性格以令人震 惊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内心生活与自己被牵连进去的不幸的 情境之间的矛盾,因而完成了本来是由外在的命运去做的事,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外在的偶然事故粉碎了精明 能干的神父的干预,就导致两位有情人的死亡。

c)形式的人物性格在艺术表现中 所引起的实体性的兴趣 从此可见,这种形式的人物性格一般有两方面的表现:一 方面它们只显出个别主体的意志力,这种主体性格要如其本 然地发挥自己的效力,就按照自己的意志横冲直撞地干下去; 另一方面它们显出一种本身完整的不受局限的心灵,这种心 灵在某一点上受到触动,就把自己的整个个性的深度和广度 完全集中到这一点上,但是由于对外在世界还没有充分经验, 就碰上冲突,没有能力使自己适应这种局面,想出解救的办 法。我们现在所要提到的第三点就是:这种形式的人物性格, 如果从他们所追求的目的来看,虽是完全片面的,受到局限 的,而从他们的意识来看,他们的性格却是充分发展了的,他

① 见卷一:375页注①。

……………………………………………………………………………………………………………………………
4 9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们就不仅能·引·起·形·式·上·的兴趣,而且还能引起实体性的兴趣。 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得到一种印象,仿佛他们的主体性中这种 局限性本身就只是一种命运,换句话说,就是它们的特殊定 性与另一种深刻的内在精神之间的一种矛盾纠纷。使我们认 识到精神方面的这种深刻和丰富的是莎士比亚。他显示出这 类人物具有自由的想象力和天才的精神,能凭思考使自己超 越出环境和具体目的的局限,而显出比自己实际所表现的更 高的人格,因此他们仿佛是受不幸的环境及其所产生的冲突 的逼迫,才做出他们所做的事。这并不是说,象麦克伯所敢 做出的事都要归罪于丑恶的女巫们,女巫们其实不过是麦克 伯自己的顽强意志的诗的反映。凡是莎士比亚的人物所作所 为,即他们所实现的特殊目的,都植根于他们自己的个性,从 这种个性中得到推动的力量。但是就在同一个个性里,这些 人物也同时具有一种高度,把他们实际上在具体的目的、旨 趣和行动方面所表现的人格淹没掉,显出他们是比实际更深 广更高大的人物。莎士比亚的凡俗的人物性格正是如此,例 如斯提芳诺,屈林库罗,庇斯托尔以及这批人物中的绝对英 雄福斯塔夫 ① ,尽管都是浑身凡俗气,却显得都是些聪明人

① 斯提芳诺 (Stephano),见 《威尼斯商人》,鲍西亚的佣人;屈林库罗
(Trinku-lo),见 《暴风雨》,小丑;庇斯托尔 (Pistol),见 《亨利四 世》,他是福斯塔夫的随从;福斯塔夫(Falstaff)在《亨利四世》和《温 佐镇的快活的妇人们》等剧中都出现过,是莎士比亚所写的喜剧人物中 最成功的一个。

……………………………………………………………………………………………………………………………
第三章 个别人物的特殊内容的形式上的独立性
5 9 3

物,有应付一切的才能,过着自由的生活,总之,有可能成 为伟大的人物。法国悲剧却与此相反,其中最伟大最卓越的 人物,如果摆在阳光下细看,往往都是些胀大的恶劣的畜牲, 唯一的才能在用诡辩的方式来为自己辩护。在莎士比亚的作 品里,我们却从来找不到辩护和谴责,只看到对一般命运的 检阅,剧中人物们都用命运必然性的观点来看事物,他们看 自己也象看旁人一样,仿佛跳出自身以外来看自己,既不诉 苦,也不追悔。
   从以上这些观点来看,这一类的个别人物性格是一个无 限丰富的领域,但是写这类人物也有一种危险,即易流于空 洞和平板,所以只有少数大师才具有诗才和卓越的见识,去 掌握住这类人物性格的真实面貌。

2.投机冒险

   我们既已研究了在本阶段可以表现于艺术的内在方 面 ① ,第二步就要考察一下外在方面,即发动人物性格的那些 环境和情境的特殊性,人物性格所牵连进去的冲突,以及内 在方面 (内心生活)在具体现实里所采取的总的面貌。
   象我们已经多次提到的,浪漫型艺术的一个基本定性就 在于精神性,或反省本身的心灵,形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整 体,因此外在现实对于它来说,不是由它渗透进去的实在界,

① 即上节所讨论的非宗教性的独立的人物性格的内心生活。

……………………………………………………………………………………………………………………………
6 9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而是和它割裂开来的纯然外在的东西,离开精神而独立地向 前推进,卷入纠纷,流转无常,全凭偶然毫无目的地到处乱 窜。对于自禁锢于本身范围以内的心灵来说,它碰上哪一种 环境都是一样,哪一种环境出现在它面前都是偶然的。因为 这种心灵采取行动时,重要的目的不在要完成一件首尾融贯 的能持久的作品,而在表现自己,为行动而行动。

a)目的和冲突的偶然性

   出现在这里的情况,如果从另一观点来看,可以叫做从 自然中排除神性的情况。精神已脱离外在现象世界而退回到 它本身,而这现象世界既然已不复由主体的内在精神所渗透, 也就离开主体而独立地进展演变。按照精神的真实本性来看, 它固然凭它本身经过中介而达到与绝对和解,但是我们在这 里既然站在独立的个性立场上,而这种独立的个性只从它直 接认识到的自己出发,并且坚持自己的道路,上文所说的排 除神性的过程也就涉及发出动作的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因此 带着本身偶然的目的走进一个偶然的世界,不能使自己和这 偶然的世界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彼此完全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