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

第13章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13章

小说: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4年,已是楼忠福到公司的第六年,公司经理到了退休年龄,需要确定接班人。楼忠福回忆当时的情形是,“按照传统做法,就是从公司里论资排辈提拔一个经理。当时,资历比我深的人有的是,但我还是决定一定要得到这个位置”。

于是,楼忠福找遍了当时有权决定经理职位的领导,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一些领导的支持,但这还不足以让他名正言顺地成为新的公司经理。

当时,公司经理的儿子也想接他老子的班,就跑来和楼忠福理论,结果被他的一句话说得哑口无言,楼忠福声色俱厉地说道,“你爸爸当经理时都听我的,你凭什么能力来和我争经理的职位?你和我争,就等于往你爸爸脸上抹黑。”

为避免夜长梦多,志在必得的楼忠福更是快刀斩乱麻。在部分领导的支持下,他催促公司第二天就宣布他为公司新经理。但任命书宣读过后,会场一片哄乱。这时,楼忠福眼睛一瞪,从包里取出公司的公章,用一把刀在公章上“嚓嚓嚓”砍了三下,然后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盖了这个章的事情我才认账,其他概不负责。”这一举动把大家镇住了,交接仪式戏剧般顺利完成。

当上经理后,楼忠福立马向银行贷款160万元,将公司改名为“东阳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很快在浙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

有的人开始思变,同样也有人选择固守。但有人总结说,当今房地产界的标志性人物,当年固守者多是高学历的人,比如孟晓苏,比如冯仑。

孟晓苏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直接走进了中南海,先在中宣部新闻局工作,一年后被调入国务院。1984年的时候,他正担任着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秘书。

冯仑1982年从西北大学考入中央党校读研究生。在中央党校,他读了很多书,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不仅读德文版,也读英文版,不同的版本对照着读,连标点和注释都互相比对。1984年,25岁的冯仑获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因为有着较高的理论素养,冯仑后来进了中宣部,不久又去了国家体改委。

1984年,拨开了计划经济的迷雾,商品经济时代的魅力犹如晨曦般迷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变化,推行住宅商品化的思路日渐清晰。因此,这一年成为改革历程中一个特殊的年份,而被长久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房地产公司从政企不分的“混血儿”过渡到完全企业化,就始于这一年。

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市住宅建设,要进一步推行商品化试点,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要着手组建多种形式的工程承包公司和综合开发公司。”同时强调:“城市住宅建设,要进一步推行商品化试点,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资金来源,逐步缓和城市住房紧张状况。”

国家明确了支持经营性房地产经营开发的方针,这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转折。

紧接着,1984年10月,党的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使中国的房地产业有了新的转机。这个《决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业也必须走商品经济之路。

10月3日,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提出了“推行住宅商品化”的思路,“大中城市都要逐步扩大商品化住宅建设。建设周转资金由建设银行贷款、企事业单位集资等多种渠道解决”。随后,国务院又批转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关于扩大城市公有住宅补贴出售试点报告》,明确了“城市公有住宅补贴出售给个人,是逐步推行住宅商品化、全面改革我国现行住房制度的重要步骤”。

10月26日,主管房地产业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暂行办法》,对组建房地产公司——那时叫“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做了明确的规定:“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独力核算,自负盈亏,对国家承担经济责任。”其主要任务是“经营城市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业务”。

这之后,各地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房地产业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房产与地产紧密相连。在房产开始“苏醒”之时,地产也开始“解冻”。

继深圳、广州开始收取城市土地使用费后,辽宁省抚顺市也在1984年开征了土地使用费,这是非沿海城市中起步最早的内陆城市。开征的缘起是,抚顺市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刘文甲,1983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他听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偿使用的专题讲课后,深受启发,于是开始琢磨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提出开征方案。后经市政府讨论通过并报财政部批准,全面开征城市土地使用费。尽管当时抚顺市还没有“三资”企业,但开征当年就收取土地使用费1300多万元,不仅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而且有的企业主动退出超占及闲置的土地。

这表明地产商品化正式起步了。

同年,国家计委、经委、统计局、标准局等批准颁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首次正式将房地产列为独立的行业。

1984年11月,中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会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以改革城市住宅经济体制为中心,重点讨论了推行住宅商品化,改房租暗贴为明贴等问题。会议认为,改革城市住宅经济体制的中心内容是推行住宅商品化,住宅商品化的关键在于改革城市公有住宅的低房租制。会上对“成本计租,定额补贴”的房租改革方案进行了论证。

这年年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织考察团到深圳进行考察,之后在广东佛山召开会议,房地产业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提出。

1984年

● 3月,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施工单位创造了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我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成为享誉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

● 6月,国务院批准试点城市实行“公有住房补贴出售”。

● 7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城镇房屋普查的通知》,确定在1985年组织开展全国城镇房屋普查。

● 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城乡综合开发公司。对城市土地、房屋实行综合开发”,“实行有偿转让和出售”。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暂行办法》。

● 9月,王石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日后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12月,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的意见》。

1985矢志逐梦商海沉浮

无边无际的寂寞吞噬群山和落日那么,让我们聚集起来

骚动起来

登山者在马蹄形山谷里

留下一根预备手杖

我们庄严地接过

探险于一个盛产黄金的世界

——张小波《多梦时节》

1985年,中国经济再次驶入快车道。买彩电要排长队,喝咖啡要搭配点心。这并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情况,一头是“浪潮消费”,另一头却是“短缺供应”,这就是1985年中国经济的火爆景象。

领袖运筹帷幄。9月23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对形势与改革问题作了分析。他说:“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大胆探索,同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改革搞好。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

改革正在加速,社会日益开放。在这么一个矢志逐梦、意气风发的时代,每一个生命体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投身于跌宕起伏的社会生活中。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奋勇跳入商海,寻找财富,寻找梦想,寻找人生价值。由于个人机遇、品行、智慧的不同,他们的命运即使在相同的改革浪潮的驱动下,自然也会奏出不同乐曲。

改革开放成就风流人物。

尽管今天人们对黄俊钦、黄光裕(本名黄俊烈)众说纷纭,但提起两兄弟的创业沉浮,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兄弟俩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凤壶村。这是一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小村庄,整个村子才300多口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政策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断,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当地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1985年,19岁的黄俊钦带着16岁的弟弟黄光裕一路北上闯荡天下了。

兄弟二人先是在内蒙古一带做贸易。几个月后,因不满当地人“轻易承诺疏于兑现”而决定离开。黄光裕问黄俊钦:“大哥,中国哪个城市的个头最大?”黄俊钦说:“北京、上海、广州都够大的。”两人议论来议论去,最后决定去北京看看。因为在兄弟俩的心中,北京是首都,一定个头最大。第一次走出北京火车站,面对着这座庄严而陌生的城市,兄弟俩有种莫名的亢奋和激动。

半个月后,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东大街,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店面成为黄氏两兄弟的事业起点。经营之初,小店以卖服装为主。不过很快黄俊钦兄弟发现家电行业市场空间更大。不久,国美电器诞生,由此二人走上财富大道。在当时,商家普遍以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在短时间内获得暴利。而黄氏兄弟经营国美电器却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销售策略,以市场上最低的价格将商品卖给消费者,坚持零售薄利多销,这一策略后来成为国美的立业之本。

国美还是当时第一个在《北京晚报》中缝打广告的商家。报价广告登出后,国美电器生意出乎意料得好,“所有存货一卖而光”。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里,既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相互支撑,也避免不了家族成员因观念、个性和利益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分歧甚至纷争。于是黄氏兄弟在1993年正式分家。

分家后,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并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在新恒基发展历程上我们可以看到内地房地产业资本翻滚的轨迹。开发初期,黄俊钦充分利用资本杠杆,以小搏大,短时间内资本就已增长至150亿元。

他首先看中了北京东三环外燕莎东边、机场辅路附近的一块空地。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那片农田上耸立起两座大厦: 新恒基大厦和鹏润大厦。这里现在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核心区域之一——它的东侧是一大片高档的别墅区,西侧是京城著名的“女人街”,燕莎商城、凯宾斯基酒店等高档的商业和酒店机构也近在咫尺,另外周围还有很多外国的大使馆和酒吧一条街。因为这块宝地浓厚的富贵之气,黄家兄弟分别把新恒基大厦和鹏润大厦(后转让给黄光裕)作为自己公司的大本营。

对商业地产情有独钟的黄俊钦,后来还开发了北京静安中心、沈阳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厦、皇家里兹饭店、沈阳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其中,沈阳新恒基中心是一个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集写字楼、饭店、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是该市面积最大、楼层最高的建筑。

只是与弟弟黄光裕声名大振相反,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

2007年7月9日,ST金泰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把一向低调的黄俊钦推向了前台。公告称,公司将以每股3。18元的价格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80亿股A股。其中,控股股东新恒基集团及关联公司以旗下价值221亿元(未经审计)的地产项目资产认购70亿股。新恒基拟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囊括了黄俊钦及其关联人名下几乎全部的资产,此举也成为A股市场以借壳方式上市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ST金泰丝毫不受大盘震荡影响,以每天5%的速度上涨。每一个涨停板,也都为其实际控制人黄俊钦带来了数十亿的财富增长。据了解,黄俊钦持有新恒基集团80%的股权,新恒基集团认购后,黄俊钦间接持有ST金泰56亿股。8月31日,ST金泰收于25 36元,以此计算,10年前起家专注经营房地产的黄俊钦,账面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一跃而成内地地产新贵。

然而,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一年后,2008年11月28日,北京新恒基集团董事长黄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