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天香 >

第83章

天香-第83章

小说: 天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对前方的战况很是不满,接连下了好几道旨意对严遵加以申饬,说他因为大意疏忽而丧失城池,为敌方所趁,必须马上将功赎罪,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
然而战场上瞬息万变,却不是由谁说了算的,在过了将近半个月之后,当皇帝发现战况依旧没有起色时,便又想起了还被关在大牢里的程载。
就在这时,益阳王魏善上奏,言道水患严重,唯恐地方官府有疏忽懈怠之处,自请前赴灾区,代朝廷监督赈灾事宜。
这年头不管水灾旱灾或者地震,赈灾都是个苦差事,要和地方官府与中央六部打交道,还要在两者之间做好协调,若是灾民因安置不妥而哗变,到头来地方官固然要掉脑袋,巡视钦差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再说了,既然发生灾患,环境条件肯定恶劣,去了那里,能不能吃饱饭还是两说。
魏善的请愿,不是在趁机占便宜,倒更像是在自讨苦吃。
当然了,肥差人人都想抢着去,这等苦差事却没有人抢,不仅没人抢,大家还觉得益阳王可能是同时死了老婆小妾孩子,心头难过,所以想借着差事忘情罢了,境遇之可怜,实在令人同情。
因宫宴之事,皇帝对这个儿子多了一些愧疚——若非太医急着去诊治他,兴许温氏和李氏还能活下来一个。不过这丝愧疚是多是少就不好说了,即使时光倒流,皇帝肯定也会希望自己能够活下来,觉得旁人的性命都比不上自己贵重,这兴许是全天下皇帝的通病了。
然而对儿子的那一丝愧疚,使得他不再计较先前魏善跟着程载出征却被检举贪渎一事,也乐意在无伤大雅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儿子的愿望。
但在听见魏善想以巡按御史之职前往赈灾之时,皇帝依旧感到了意外。
“你想好了?”看着魏善,皇帝缓缓问道,毒药毕竟还是伤了嗓子,声音未能彻底恢复过来,显得有些嘶哑。
“是。”魏善伏地叩首。
“你虽然跟着程载去过吴越,但这次和那次又不一样,江州洪州等地,据说现在如今十地九水,农田房屋淹没无数,你便是去了,别说没法像在京城这样吃喝自在,怕到时候吃什么喝什么都不能如你所愿了。”
连同张婕妤肚子里未成形的胎儿在内,皇帝此番一共失去了四个儿女,回过神来的他对宋贤妃等人更是恨之入骨,虽然人已经死了,但除了被枭首之外,尸骨还被暴晒了整整十余天,直到已经开始发臭,才被丢到乱葬岗去。
如此一来,皇帝如今膝下的儿子,也就剩下魏临他们三人。
从前随意废立太子,是自忖正值壮年,自然不希望有个年长的儿子来分权,甚至威胁皇位,可如今经历了宫宴一事,身体底子受损,对皇位继承的危机感也上来了,此时皇帝已经无法再随随便便失去任何一个儿子。
为了百年江山计,势必要在近期之内订下储君人选。
在皇帝看来,魏临仁孝有余而勇武不足,魏善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都各有千秋,相比之下,魏节因为两年流放之苦,回来之后越发小心谨慎,动辄如惊弓之鸟,这样的人,自然没法担负重任。
如无意外,储君应该就在魏临和魏善之间择定。
只是现在,皇帝仍旧还没决定选哪个好。
魏善道:“阿爹龙体有恙尚且夙兴夜寐料理国政,大兄身兼兵部户部二差奔波劳累,儿子闲人一个,没什么可为您分忧解难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在这件事上帮忙尽一份薄力了。遍观史书,历来唯天灾最易激起民变,赈灾事宜看着皮毛琐碎,实则却是民心之本,若派遣的官员清白廉洁,尚有可说,若是对方联合地方官府,将户部拨下的钱粮从中克扣,横征暴敛,就会雪上加霜,令灾民不堪重负,也枉费了阿父和大兄的一番苦心!所以儿子恳请阿父准我奔赴灾区,协同地方官府处理赈灾事宜!”
这个儿子真是长大了!
皇帝忽然有种老怀大慰的感觉。
他微微露出笑容,旋即又叹了口气:“等你回来,朕再为你物色一门好亲事,你看严遵的女儿如何,听闻他家女儿素有国色,不比程家女郎差。”
魏善的声音略略低沉:“但凭阿父决定。”
他越是这样,皇帝就越觉得这个儿子可怜可悯。
“罢了,过几日你就出发罢,你去找你大兄,你们兄弟俩合计合计,这灾应该如何赈法,你大兄兼管户部,听政也比你早,应该有不少经验可以传授于你,你多与他学学。”
魏善应是。
父子二人又聊了两句家常,然而魏善的老婆孩子全死了,皇帝也没啥好问的,丧事由礼部和宗正寺操办,总不能跟儿子聊丧事,那样只会让魏善越发消沉,便挥挥手让他回家先去准备出门的事情了。
魏善出了大政殿,一路往前,脚步不停,穿过重重廊柱,俊朗容颜上面无表情。
一名宫女自前方匆匆走来,二人将将错身时,魏善嘴唇张合,说了一句话:“去告诉贵妃,陛下同意了。”
语速极快,几不可闻,但从宫女微微缓下的步伐来看,她应该是听见了。
然而这只有很短的一瞬,双方很快就错身而过,渐行渐远。
春日的阳光照在轻轻摇动的枝叶上,和煦而温暖。
……
“二郎自请出京,几位怎么看?”
书房里,四人相对而坐。
外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说话的是魏临。
“不能让他出京!”李忱想也不想道。
他原先任太子中舍人,也就是掌东宫文翰的,后来魏临被废,他就迁调为中书舍人。
这几年太子一系被打压得够呛,许多原本忠于太子的官员为了避免重蹈朱襄孔道周等人的命运,不得不韬光养晦,夹起尾巴低调做人,经过几年的洗白,几乎已经没有人记得李忱曾经是东宫的官员了。
“怕是阻止不了了。”杨翼摇摇头,他的履历和李忱差不多,如今则在御史台做事。
他们这几个人的显著特点是:官职不高,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到了重要时刻,颇能出上几分力。
当初魏临也是费尽心思,才能保住这么几个人。
杨翼分析道:“益阳王用的哀兵策略,去赈灾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差事,陛下又怜他失妻失子,若他以出外散心为借口,提出为陛下分忧解难,陛下肯定是不会拒绝的,我们再从中作梗,很容易让人有所联想。”
李忱闷哼一声:“这种时候益阳王无端端自请出京,肯定别有所图,我就不信他真是去为了赈灾的!”
杨翼道:“其实这反而是个好机会啊,出了京,我们不是更容易操作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中途……”
他以手为刀,从上而下作了个咔嚓的手势:“如此一来,还有谁堪与殿下争储?”
“不行。”反对的却是魏临,他道:“陛下是最忌讳一家独大的,二郎若死,他肯定会疑到我身上。”
其余三人都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魏善不是不能死,而是不能太早死,这个时机要拿捏得刚刚好,起码也要等殿下掌控了大局之后再说。
李忱皱眉:“那可就有些难办了,如今齐国虎视眈眈,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了。”
“不妨换个角度想想。”
四人之中,一直没有出声的那个人终于开口。
包括魏临在内的三人都望向他。
若此时有外人在场,一定会对此人的身份大吃一惊。
魏临自搬出宫以来,淮南王府的书房偶尔会有人光临,魏临与他们通宵达旦彻夜密谈也是常事,但只怕很少有人会想到,信国公的嫡长孙严希青也在其中。
更不会有人知道,严希青与魏临的来往,其实早已有之,从他在王府书房里自在的态度来看,这种来往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为什么魏善要出京?”他直呼其名并且神色如常,“他为何要选在此时出京?方才尘心兄已经说过了,他一定是别有所图,这点我也同意,可他到底图什么,却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
三人因他的话而陷入沉思。
杨翼猜测:“会不会是想自保?”
李忱哂笑:“他一无兵权二无民心,拿什么自保?就算逃窜在外,也很快会被人捉住,若说他想趁机煽动民变,自立为王,倒还可信一些!”
“若不止他一个人离京呢?”严希青道。
杨翼:“还请严公子明示。”
魏临却马上就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程载?”
严希青颔首:“不错,魏善有刘氏,程家在背后辅佐,不会贸贸然做些毫无道理的事情!据我推断,他们很可能是想先让魏善出京,而后再设法让程载也领兵出征,如此一来,程载就会带兵去找魏善,两相会合!好一些的,就趁机自立为王,再坏一些的可能,便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回京城来!”
杨翼骇笑:“严公子也太会吓人了!程载如今还在大牢里呢,陛下如何会肯将他放出来?”
严希青反问:“如果前方战事不利,陛下越来越不满意呢?你们为官多年,应该都很了解陛下的脾性,每逢大事更容易左右摇摆,上回若非我们将传国玉玺的事情往程载头上扣,陛下未必会下令召回他,现在陛下心里肯定已经开始后悔了,因为在陛下看来,程载才是会带兵打仗的,而我阿爹不如他。所以如果接下来有人上疏请求陛下将程载放出来,陛下很可能会这么做,而更大的可能,是让程载也带一支兵马,前去接应我爹,再让两人互相牵制。”
阵前最忌换将,但严希青的分析有理有据,大伙还真相信天子很有可能会这么做。
李忱吓了一跳:“我们好不容易才将程载弄进牢狱,斩了益阳王一条臂膀,得赶紧想办法阻止才行!”
杨翼皱眉道:“话说齐人会不会与程载他们有所勾连?何以程载回来没多久,齐人就发动进攻,这是有意在逼陛下起用程载?”
严希青冷笑:“不管他们是不是与齐人有勾结,都不会影响我们的大计,因为齐人就算和他们暗中来往,最终目的肯定也不会希望大魏越来越强盛,无非是想借内耗来促使魏国分崩离析,以便齐国更容易吞并罢了,所以关键时刻,他们肯定不会出大力,这就给了我们机会!这一次,我们定要一举助殿下完成此事才行,不能再让他们有翻身的机会了!”
魏临很少说话,他一直在旁边倾听和沉思,此时方道:“蕴奇兄的意思是,将计就计?”
严希青拱手:“不错,殿下英明,我正是此意!”
杨翼李忱都听得有些糊涂:“如何个将计就计法?”
严希青笑道:“他想出京,就让他出京,他想跟程载会合,就由得他们去,他们想清君侧,想自立,想造反,那便更好了!”
杨翼他们几乎以为对方得了失心疯,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不是纵虎归山,放龙入海么?”
严希青神色淡淡:“陛下爱重益阳王,对方却如此报答,无君无父,大逆不道,有子如此,陛下怎么可能不被气死?谋逆窃国之贼,天下共诛之。”
“你怎么肯定陛下会被……”杨翼还有些不明白,顺着他的话就问,说了一半,却猛地醒悟过来,脸色大变。
他毕竟还是个文官,就算早有准备,骤然听见这种石破天惊的话,还是难免震惊。
相比之下,李忱的心理素质要比他好一些,起码看上去还算镇定。
但也只是好一些罢了。
魏临面无表情,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翼瞧着严希青神色淡淡的模样,忽然发觉此人真是个狠辣人物,竟能想出这样破釜沉舟的法子来。
若是一着不慎,他们这些人,就统统有可能步上宋贤妃的后尘。
要知道宋贤妃那几人的脑袋可才刚刚从城门上取下来呢。
没有人说话,书房内一片寂静。
严希青也不急,端起杯子啜了一口。
他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最终还是要魏临拍板,他也知道魏临现在表面平静,内心交加,一定是在作激烈的思想斗争,这种事情换了谁,也不可能轻易就开口定下来的。
但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谁都说淮南王面善心慈,严希青却觉得对方骨子里有股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狠劲。
杯子里面是青梅汁,刚刚摘下来的梅子捣烂,泡水的时候再加一些糖,酸甜可口,比酸梅汤又多了几分新鲜的味道。
绵柔爽口的汁水滑进喉咙,精神似乎都跟着被提起不少。
听说王府的许多吃食,都是由淮南王妃亲自安排的?严希青思路发散,漫无目的地想着。
就在此时,敲门声忽然响起。
魏临:“何事?”
门外是李封的声音:“殿下,王妃怕你们议事晚了,腹中饥饿,让小的送来吃食。”
魏临:“进来罢。”
府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魏临与人在这里议事时,一般是不允许有人靠近或打扰的,只有个李封在外头随时待命。
此时他一手端着托盘,用肩膀推开门,香味也随之飘了进来。
夜宵是四小碗炒饭,加了些肉丁,香菇,葱末,豆腐干,米饭白嫩嫩的,晶莹可爱,边上配了几碟萝卜干之类的小菜,原本没什么食欲的几个人,看了也觉得饿了。
“大家都饿了,多少用点罢。”魏临道。
杨翼和李忱起初还矜持客气一些,魏临和严希青却很快就把一碗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