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天香 >

第76章

天香-第76章

小说: 天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这个时候,顾香生才忽然惊觉,她的交际范围居然很狭窄。
顾香生未出嫁时,就跟着家人出席过不少这样的宴席,彼此大都是家世相当,然后男宾女客各自分开,女眷们互相结识,未婚少年男女也玩到一块儿,谈得来就多聊两句,以后说不定能成为手帕交。
这种场合也往往会衍生出不少八卦,譬如说谁家男女私下彼此有意,借着这个机会暗中寻个场合说点悄悄话,譬如说哪位郎君被两家小娘子喜欢,两人为了抢夺小郎君的注意力争风吃醋互不相让之类的,想当年,徐澈在顾香生和同安公主之间,也扮演着这么一个类似的角色。
顾香生自己出席宴会时,身在其中,没觉得这种宴会很难办,尤其是在操办过端午宴之后,觉得“大鱼”都拿下了,“小鱼”自然也不在话下,殊不知等自己经手,才发现区区几桌筵席,看着简单,其实内中也有很多讲究。
顾家是王妃娘家,肯定是要请的,那王家和周家这种姻亲请不请?会不会被皇帝误以为魏临趁机在结党?要知道经过魏善和程载的事情之后,大家现在的敏感度都提高了许多。
还有,魏临现在主持兵部,底下一定会有交好的官员,那这些人的家眷要不要请?请了,正好可以施恩,让人家觉得淮南王对他们另眼相看,但也容易引人注目,所以这个人数和尺度的把握上,就要有分寸。
顾香生看着上面一大串的名单,觉得很是头疼。
“我觉得我就适合弄点槐花鸡啊之类的逗逗你们殿下,根本不适合做这种大事。”她托腮对杨谷如是道,一脸烦恼。
杨谷差点喷了,心说您还好意思提那槐花鸡,上回殿下不吃,转手赐给我,我吃了一半,当晚就拉了肚子。
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口,他笑道:“瞧您说的,端午宴那么大一个宴会,您都操办得那样好,区区几桌王府宴席,怎么也难不倒您!”
自打他们搬进来,杨谷也就从长秋殿的总管,顺理成章变成淮南王家令,也就是王府总管。
原先虽然是总管,但杨谷还是大部分干着贴身内侍的活儿,现在摇身一变,要管着王府上上下下大多数内务,却是跟顾香生的接触反而更多一些。
顾香生道:“我原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发现,端午宴的人员是早就定好的,三品以上的京官及其家眷,还有外命妇,照着规矩请人,利索妥当,现在请什么人,却还需要斟酌再三,你在殿下身边日久,对其中讲究,想必比我还要熟悉,我想请你帮忙参详参详。”
她说得很客气,杨谷却不敢端架子,接过碧霄递来的名单看了看,小心道:“上回奴婢好像听殿下说过,陛下有意让殿下去管户曹。”
顿了顿,似乎怕顾香生不懂,又补充一句:“王家有个女儿与户曹侍郎结了亲。”
顾香生这就明白了,顾琴生是姐妹,请了没关系,但为了避嫌,王家其他人最好就不要请了。
这样一来,兵部那些官员家眷也就不用请了,叫上亲朋,三五桌足矣。
“那就谢谢你了,杨谷。”顾香生嫣然一笑。
“不敢当王妃夸赞,殿下早有交代,让奴婢听凭王妃调遣,王妃若有事但请吩咐便是。”杨谷忙道。
如此一来,筵席就成了家宴,很符合魏临低调谨慎的作风,不会惹来注目,既然是家宴,顾香生琢磨着连皇帝那边也一并请了,虽然皇帝十有八九是不会来的,但无疑可以表示孝心。
杨谷十分赞同,又参与讨论了两句,便先告退出来。
从长秋殿到王府,地方好像变小了,但他这个家令的事却反而更多,如今府里客房一角还需要修葺,他每日都得过去盯一会儿,忙得脚不沾地。
小徒弟安宜亦步亦趋跟在后头,奉承道:“师父真是厉害,连王妃都要仰仗您!”
安宜是宫里拨过来的,但他入宫没多久,年纪又小,性子有些浮躁活脱,杨谷见他可堪造就,才会将他带在身边调、教。
他话一出口,后脑勺就被杨谷狠狠拍了一下。
这一下可是毫不留情,拍得安宜眼泪都冒出来了。
杨谷:“你懂什么,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我不过是个奴婢,哪能将王妃与我放在一起比!”
安宜不知道两人婚前鸿雁传书的事,也没见过春辞夏语等人说被撵走就被撵走的情形,自然也不清楚淮南王妃在淮南王心目中的地位。
魏临素来心事深沉,就连杨谷这个跟随他多年的人,有时候也常常琢磨不透。
可魏临对顾香生的在意,是明明白白摆着的。
这份在意到底多或少,杨谷说不好,可总比长秋殿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这就足够了。
王妃处事算不上老辣圆滑,但为人大方,对下人也和善,这样的女主人,很少有会反感的,更何况淮南王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成婚至今感情甚好,后院平静,殿下才能集中精神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但杨谷隐隐有种感觉,这种平静的生活,伴随着他们搬出宫,也许很快就会结束。
陛下让三个成年的儿子都迁出宫,除了因为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之外,其中未尝不是存着让他们彼此互相牵制平衡的心思,可若陛下还没来得及立诏,就忽然发生不测呢,这皇位谁属,难道还要让三兄弟争抢一番么?
可齐国早就虎视眈眈,届时魏国又起内乱的话,该如何是好?
杨谷很惆怅地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区区一个王府家令,为了国家大事,真是操碎了心。
小徒弟安宜莫名其妙地看着师父叹气,凑过去讨好道:“您别担心,您跟着殿下那么多年,在殿下心里,您的地位肯定比王妃重要的!”
杨谷没好气:“去去去!”
傍晚魏临回来,顾香生将名单的事情一说,他点点头:“这样甚好。”
又道:“你就是王府的女主人,不同于在宫里,现在许多事情都可以自己作主,你不必事事问我的。”
顾香生蹙眉:“可今天的事情,若非杨谷提醒,我估计是想不到那一层的。”
魏临挽着她的手在庭中散步,听到这话便笑了:“人哪里有样样完美的,杨谷天生是该干这个活儿的,而你只要从中把关就好了,其实就算请了兵曹和王家的人也没什么,陛下不会因此就疑我的。”
没等顾香生发问,魏临就主动给她解释:“世人都道陛下多疑善忌,其实是他们没看清其中的门道。你看陛下做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深意的,他废太子,其实不是厌弃了我,只是想要借机削弱我身边的文官势力,这次将程载下狱也是一样,武将勋臣手中的兵权已经威胁到皇权了,这也是先帝想做而没做完的事情,上次机会难得,陛下肯定不会放过。”
顾香生道:“我记得你上次说过,你与严家也有合作,那严家岂不是也……?”
魏临道:“严家还不到那一步,陛下还要用他们对付齐国呢。”
顾香生张了张嘴,却没再说话。
别人能想出来,难道严家会想不到?
严家会甘心就这么被当作消耗品么?
魏临跟严家有合作,他又是怎么想的?
即使是夫妻,彼此也应抱有一点小秘密,打破沙锅问到底并不是一个可爱的做法。
所以顾香生没有再追问下去,因为她相信凭着魏临的能力,是可以解决这些事情的。
魏临转头,似乎看出她的想法,笑了笑,捏紧她的手:“你放心,我有分寸。”
有他这句话,顾香生的心仿佛也跟着定了下来。“嗯。”
“那是什么花?”他指着廊下一小片紫色花问道。
顾香生:“桔梗,那是这里原来就有的,我见生得还漂亮,就还让它在那里。”
魏临唔了一声,似乎想到什么,语调微微迟疑:“这个,不能和鸡一起吃了罢?”
顾香生:“……”
你的心理阴影到底是有多深啊!

  ☆、第68章

庆贺王府乔迁的家宴最终也没能举行,因为就在九月底,巡按御史周北弹劾少府监乔岱,奏疏之上,罗列七大罪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收受贿赂,贪赃枉法。
好巧不巧,在端午宴上献祥瑞的那个人,就是乔岱。
端午宴后,乔岱安然无恙,既没有丢脑袋,也没有被罢官,还好端端地当着他的少府监。
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帝总不能给他扣上“这个祥瑞献错了”又或者“因为祥瑞里面出现谶诗所以朕很不爽”之类的罪名,所以即便暗暗记恨,也得先师出有名,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以周北这封奏疏,上得的确是及时,姑且不论是不是巧合,总而言之,乔岱终于被罢了官职,丢去边陲流放充军了。
事后皇帝又命中书省下发明文到京城及各地官府,大意是让各地官员日常从简,不得奢侈浪费云云。
就在这个时候,萧才人所出的十五公主,也就是皇帝幼女,因病夭折。
十五公主年纪太小,连大名都还来不及取,更勿论封号了,时下幼儿夭折率很高,即便是皇家,排除谋害暗算等等人为因素,能够平安长大成人的,也算得上可喜可贺,永康帝目前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子嗣不算单薄,但也谈不上枝叶繁茂。
女儿不比儿子,何况还是个不受宠的才人所出,皇帝不至于伤心欲绝,但乍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低落几天是难免的。这种时候大家都尽量不去触霉头,尤其是魏临等人,妹妹夭折,当哥哥的还开宴庆贺自己搬家,这实在说不过去,家宴自然也就取消了。
也不单是魏临如此谨慎低调,连带魏善、魏节等人,想必三个儿子对自家老爹的性子都十分了解,搬出来之后,自己心里头乐归乐,对外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免得得意忘形,到头来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焦太夫人的头疼病发作愈发频繁起来,大夫也没有太好的法子,只能让静养调理,偶尔针灸,不过都是治标不治本。顾香生去探望过几回,发现焦太夫人因为生病的缘故,性情变得越来越像小孩,每回总要拉着她说大半天的话,直到小焦氏再三劝说,才肯放人走。
“怎么刚来,又要走了?”焦太夫人皱起眉头,拉着顾香生的手不肯放,“就不能多坐一会儿么?”
赵氏哭笑不得:“太夫人,王妃已经来了半日了,再坐下去,天都黑了!”
焦太夫人惊奇道:“哪来的半日,明明就刚来没多久,我都记着呢!”
顾香生笑道:“阿婆若是不嫌我烦,我明日再来。”
焦太夫人沉默片刻,却道:“算啦,你如今成了亲,也有你的事情要打理,不要总过来陪我这个老婆子,不过你下回过来,多带些糖炒板栗过来罢,阿如总不让我吃那个。”
小焦氏听她当着自己的面告状,有些啼笑皆非:“是大夫说不能多吃,板栗吃多了不好克化,还是甜食,您忘了大夫不让您吃甜食的。”
焦太夫人摇摇头:“你别总听大夫的,人若是连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没法吃到,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小焦氏见她面露疲色,便与顾香生一道告辞出来。
出了里屋,顾香生便敛了笑容:“大夫怎么说的?”
小焦氏神色凝重:“请了好几个大夫,都说阿婆这是年事已高,肺力衰则魄离,形似善误,恐致郁症。”
顾香生听懂了,心下一沉,这就是老人痴呆症的意思。
这种病别说在古代,就是在后世,都还没有被研究出根治的办法,甚至连病因都无法明确。
可她仍然还要问一句:“大夫说可有法子?”
小焦氏自然是摇摇头:“找了不少大夫,大多束手无策,只有黄太医道,用药也只能延缓病情,让我们好生侍奉着。”
又苦笑道:“阿婆如今的性情,是越来越喜怒不定了,记性也越来越不好,从前还能克制,如今对着母亲和婶娘她们,也没个好脸色。”
她口中的母亲和婶娘便是许氏与二房的李氏等人,焦太夫人素来不喜欢她们,以前尚可掩饰一二,现在生病了,自然毫无顾忌表露心中想法。
小焦氏将她拉到一边,低声道:“不瞒你说,如今家里乱哄哄的,太夫人一生病,家里就没了主心骨,我这心里也没个底……”
顾香生柔声道:“母亲秉性柔弱,家里一切都靠嫂嫂支撑,嫂嫂辛苦了,既然大夫这样说,咱们当儿孙的,尽最大的孝心便是,阿婆以前最疼大姐姐了,我会找个机会与大姐姐说说,让她多过来看看阿婆。”
小焦氏叹了口气:“我不是怕辛苦,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只是现在家中人心浮动,具体我也说不好,只怕若是太夫人有个万一,顾家未必还能像现在这样,拧成一股绳子!”
兴许是见多了后世许多人为了争家产而闹得鸡飞狗跳,顾香生反而很淡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嫂嫂不必担心那么多,无论如何,你与大兄都是长房嫡长,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说罢她便想起顾凌那个很久以前就被焦太夫人发配到庐州的侍妾,忙问:“上回太夫人不是说等黄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带回来让你抚养么,怎么没见到人?”
小焦氏的表情有点苦涩:“那两个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一个,顾凌跟我商量,说想让他在生母身边养几年,再带回来,我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