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石油战争 >

第14章

石油战争-第14章

小说: 石油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更是达到了23949000高点,最后到11月达到750000000000。所有人的存款全部变成了废纸。生活水平急剧下滑。一开始还有几个巨富,但绝大多数人彻底陷入了贫困。政府债券、抵押贷款、银行存款——所有这些都变得一钱不值。国家赖以稳定的中间阶层都成了贫民。

到1923年9月,由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领导的联合政府命令结束消极抵抗。1923年11月,德国政府与法国和其他占领军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此时恶性通货膨胀已经达到最高峰。签署这一协议只是德国为获得略有希望的援助而做出的缓兵之计。

1923年10月,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伊文斯·休斯(曾任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首席律师),向卡尔文·柯立芝总统提交了一份新的计划书,建议继续维持巨额赔款偿付,这种赔款自1922年4月拉帕洛危机以来一直摇摆不定。休斯说服总统,赢得了对与摩根集团有联系的银行家查尔斯·道威斯将军的一项任命,这个人劣迹斑斑,曾收受过伊利诺伊州共和党的贿赂。

道威斯后来成为道威斯委员会的主席,他于1924年4月9日向盟国赔款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计划。这个计划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包括精疲力竭的德国政府。5月,法国的庞加莱在选举中失败,赫里欧领导的内阁立即对道威斯的赔偿计划表示同意。9月1日,道威斯赔偿计划正式开始实施。道威斯计划第一次表明,凡尔赛后期,英美人越来越倾向于采取一致的方式加强合作。英国人精明地认为,让美国人做舞台的主角更好,与此同时,英国人仍然保持对美国政策强大的影响。

道威斯计划是英美银行集团对德国财政和金融进行全面控制的再次加强。它比庞加莱的士兵要有效得多,但是只有以军事干预和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危机为条件才能保证其实施。

1923年11月,德国银行家雅尔玛·沙赫特被任命为货币局局长。这一段时期,沙赫特与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沟通频繁,沙赫特实施了地产抵押马克,这是一次以虚构的申报不动产为依托,促进马克稳定的尝试。11月20日,地产抵押马克稳定计划公布的那天,帝国银行总裁鲁道夫·哈维斯顿去世了(从1908年开始,他就一直是帝国银行的头),这只是一系列此类重大事件的开端。德国总理斯特莱斯曼和财政大臣鲁道夫·希法亭曾经几次尝试解除哈维斯顿的职务。个中原因很快就水落石出。

1923年12月4日,帝国银行的行长会议以压倒多数投票选举卡尔·赫尔弗里希作为帝国银行行长,接替去世的哈维斯顿。赫尔弗里希曾是德意志银行的前董事、战前巴格达铁路项目的总设计师。斯特莱斯曼及其政府却还有更好的人选。在1923年12月18日,斯特莱斯曼的意中人、英美摩根利益集团的朋友沙赫特被任命为帝国银行行长。实施道威斯计划的障碍已经扫清。几个月后,赫尔弗里希在一起可疑的列车车祸中丧生。

根据道威斯计划,德国要在至1929年的五年内付清赔款。但是至1929年末,德国的欠款反而比赔付开始时还要多。这就是由伦敦和纽约主导的国际银行财团有组织的抢劫阴谋。在德国还设立了特别基金作为对赔款支付的担保。在柏林,英美银行还安排了一个赔款总代理人,专门为他们收受赔款,这个人叫帕克·吉尔伯特,此人是摩根的合伙人,也是欧文·杨的门生。由于没有任何风险,伦敦和纽约的银行开始为德国提供巨额贷款,于是资金便以赔款的形式,加上佣金和利息,又源源不断地回流进伦敦和纽约的银行,这真是一笔好买卖。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际信贷金字塔,而塔尖上先是坐着伦敦的银行,后来是纽约的银行。

1924~1931年,德国共支付了105亿马克的战争赔款,但从海外却借了186亿马克。1923年后,在蒙塔古·诺曼和他在德国帝国银行的同行沙赫特的指挥下,德国的战后恢复全部被英美的借款所控制。此时英美对拉帕洛条约会扰乱英美秩序的担心荡然无存,但是1929年当源源不断从纽约和伦敦的银行流入德国以维持赔款的信贷突然中止时,整个金字塔坍塌了。

【英美的“红线协议”】

至此,英美之间主宰世界金融和经济事务的权力争夺已息事宁人。引发世界十多年动荡的石油战争,也最终“停火”,正是这一背景,导致了一个更具影响力的英美石油卡特尔的建立,这个卡特尔俗称“七姊妹”。1927年,在壳牌石油公司亨利·德特丁爵士的苏格兰城堡阿奇纳卡里,和平协议正式签订。代表英国政府的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现为BP石油公司)的约翰·卡德曼和洛克菲勒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即埃克森公司)的总裁瓦特·提哥以打猎为名作掩护,达成了建立现代历史上最强大的经济卡特尔的协议。

他们的秘密协议正式称为1928年“既成事实”协议,或称为阿奇纳卡里协议。英国和美国的石油巨头同意接受现有的市场划分和份额,同意制定保密的世界石油卡特尔价格,同意停止破坏性竞争和打了十年的价格战。两国政府在同一年批准了这一私人协议,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红线协议”。从此以后,英美人控制世界石油储备的霸权便形成了,少有中断。任何企图打破这一霸权的尝试都遭到了无情的打击,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看到。

1927年,英国和被削弱的法国同意让美国人进入中东,并且对战时的秘密协议进行了修改以反映这一变化。从达达尼尔海峡往下穿过巴勒斯坦到也门,往上直到波斯湾,划了一条红线。区域内包括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约旦、伊拉克和科威特。红线内,三国的石油利益集团划定了大部分延续至今的利益版图。在伊拉克,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和法国的法兰西石油公司(它“得到”了1914年以来原属德意志银行的土耳其石油公司的份额),洛克菲勒集团获得了伊拉克油田75年的垄断开发权。科威特的油田则分给了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和美国梅隆家族的海湾石油公司。

到1932年时,英美的七大公司全部成为阿奇纳卡里卡特尔的组成部分。这七家公司是:埃索(新泽西标准石油)、美孚(纽约标准石油)、海湾石油、德士古、加州标准石油(雪佛兰),以及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和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

随后,卡特尔制定了对付非卡特尔公司(他们称为“局外人”)的战略。根据卡特尔的协议条款:(卡特尔)认识到,应该将不受控制的经销渠道转变成受控制的渠道;基于这个考虑,建议“既定事实”协议各方(即阿奇纳卡里卡特尔成员公司)收购“既定事实”协议各方之外的活跃于市场上的分销公司,这样可以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卡特尔也做好了对付不听话“局外人”公司的准备,这一点很快变得清晰了。

毫无疑问,英美“特别关系”的脊梁是由对石油的控制支撑起来的。要采取哪些新行动,到目前为止,也一目了然。

【英国的“希特勒计划”】

凡尔赛和会以后,国际货币秩序一直不稳定,这一贷货币秩序是由伦敦和纽约的银行家们强加给中欧战败国的,这一秩序在1929年突然中止了。蒙塔古·诺曼,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行长,酿成了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的崩溃。诺曼要求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乔治·哈里逊提高美国的利率水平。哈里逊顺从了,随后几个月内,美国历史上最剧烈的金融和经济崩溃便接踵而来。

到1931年初,蒙塔古·诺曼和英国方面一小撮人,就谋划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中欧的政治状态。当时,奥地利最大的银行机构是维也纳信贷银行。在20年代期间,维也纳信贷银行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奥地利的分支机构密切合作,通过收购存在麻烦的小银行而壮大起来。1929年10月,在股票市场暴跌的时候,当局要求维也纳工商信贷银行接管维也纳房地产信托银行,一次最大的并购案被强加给了维也纳信贷银行。前些年,维也纳房地产信托银行也吞并过几家遇到麻烦的银行。

1931年初,在人们的印象中,维也纳信贷银行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银行之一。实际上,它已病入膏肓。由英国、法国和美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强加于人的苛刻条件肢解了奥匈帝国,切断了奥地利经济与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有价值的经济联系和原材料供应。奥地利的工业经济再也没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中恢复过来。整个奥地利工业千疮百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陈旧的设备,还有还不清的巨额战争贷款。奥地利20世纪20年代的政治环境把大部分涉临崩溃的奥地利工业拱手交给了不断扩大的信贷银行手中。

因此,1931年年初以前,整个奥地利,尤其是维也纳信贷银行,是国际资金信贷链条上薄弱的一环,这个链条是在纽约的摩根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和其他伦敦的银行联手打下的不健康的基础之上打造而成的。维也纳信贷银行并不能从处于不景气的奥地利经济中获得足够的资本,来支持其经营活动,只得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来自伦敦和纽约的短期贷款。对维也纳信贷银行来说,英格兰银行就是一个重要的贷款方。

1931年3月,法国政府和法国外交部长布兰德宣布,坚决反对柏林和维也纳为缔结奥德贸易和海关联盟而宣布进行的谈判,但是这一企图抑制几个月前发生在美国、正在全球蔓延的经济萧条的努力为时已晚。

据报道,法国命令它的银行削减对维也纳信贷银行的短期贷款,以此给奥地利政府施压。接下来的5月,随着维也纳新闻界曝出维也纳信贷银行遭到挤兑的谣言,震撼整个欧洲的信用危机爆发了。奥地利国家银行,最终是整个奥地利,被迫倾全力解维也纳信贷银行之危,这酿成了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案。后来的分析表明,其实危机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严重的程度。某些实力强大的伦敦和纽约的金融家这样做的意图是,准备在欧洲的地缘政治中发动一次重大改变。到20世纪20年代,英美一小撮权贵已决定支持德国走激进的道路。

摩根的银行家们已经证明,用自上而下的政治解决方案来确保银行贷款的偿还十分奏效,当时他们将国外信贷贷给了意大利政治强人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政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25年11月,意大利财政部长米苏拉塔宣布,墨索里尼政府已就向英美偿还意大利应付的凡尔赛战争赔款达成一致,一周之后,摩根公司(墨索里尼政府在美国的金融代理),宣布向意大利提供关键性的1亿美元贷款,以稳定意大利里拉。

实际上,摩根已决定为巩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而出力。在摩根公司和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的敦促下,米苏拉塔于1926年建立了意大利中央银行——意大利银行,用来控制国家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确保对外国债务的偿还。墨索里尼向世人表明,他在调教意大利工会、降低工资并实行有效的紧缩政策,以保证外国银行的借贷方面,是一个铁腕人物,或许纽约的摩根家族是这么想的。

当时控制美国货币政策的人是前摩根银行家本杰明·斯特朗,他也是英国中央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的亲密朋友和合作者。斯特朗与米苏内塔和意大利银行行长波纳尔多·斯琴赫进行了会面,确定意大利“稳定”计划的最后细节。20世纪20年代,还是这帮有权有势的人十分有效地组织起来,实施对欧洲大陆从波兰到罗马尼亚等多数国家的经济控制,他们包括摩根公司、蒙塔古·诺曼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他们的借口是建立“有信用”的国家政策,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早期雏形。纽约银行充当了借贷的巨额短期资金来源,英格兰银行与英国外交部一起,为政策的实施提供政治经验。

20世纪20年代,德国是让这帮盎格鲁-撒克逊人(英美人)最费心思的国家。1923年,他们成功地将雅尔玛·沙赫特推上帝国银行总裁的宝座之后,沙赫特立即加紧了对摩根公司起草的道威斯还款计划的实施,20年代德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伦敦和纽约银行以及他们在巴黎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些银行来说,给德国的这些短期贷款是当时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上最赚钱的买卖。对许多德国银行来说,包括第四大银行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达纳特银行),已经对纽约和伦敦的短期资本借贷产生了实质性依赖,尽管利率很高,带有惩罚性质。20年代早期,魏玛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已经极大地破坏了德国的几家主要银行的资本和储备。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