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夷坞第一章1989年夏天,纪廷跟随工作调动的父母第一次来到南方的这个城市,那天他11岁。纪廷的母亲是北方人,父亲纪培文却是自小生长在南方。纪培文年轻时北上求学,专业是物理,毕业后留校任教,妻子也在同一所大学执教中文系。传道授业十几年,两人也算桃李遍地,但纪培文始终不能习惯北方冰冷干燥的气候,于是在儿子小学五年级这年,终于说服了妻子,在与家乡省城的G大取得联系之后,举家迁回了南方。工作调动的过程中,纪培文自幼的好友,G大经贸系的副主任顾维桢多方协调,从中帮了很大的忙。所以纪培文一家在学校的教工宿舍安顿好了之后,当晚便全家登门造访顾家。故友相见,高兴开怀自不必多说,顾维桢夫妇没有儿子,见到年少懂事,俊秀斯文的纪廷不由得大加赞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当时明月声明:前言这一篇武侠,本是计划用第一人称写的,因为很佩服泥人运用第一人称的功力。写了一段之后,感觉难以为继,只得推翻重来,又回到传统的第三人称。不过在手法上,仍然尽可能地随着主人公的视角进行。由于个人对中国历史和古代诗歌比较偏好的缘故,对这部作品也设定了背景,是自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起始,一是当时金宋的对抗,可以做为很好的素材,二是之前的唐诗宋词就可以随便引用。对于当时的历史,我做了一些考证,在细节处力求比较真实,细心的读者也许能够看的出来。但由于手中资料的局限,还有很多地方做不到考究,请各位达人见谅。我计划是五千字左右为一章,每卷六章。卷名和章题往往不能涵盖内容,只是为了读起来方便而已。...
作者:织罗声明:上卷 楔子看以前的声明:这是我写的最乱的一篇文,要骂的左边走,扔鸡蛋的右边走,拿烂西红柿的就走中间吧~~~楔子灵麒山,舞镜湖,位于小城盱眙一带,淮水以东。灵麒山虽位于小城附近,却因此山乃往来附近的交通要道,往来过客,热闹非凡。高山上,银龙直泻,是万丈飞瀑,奔腾而下,有若千军万马,隆隆之声,震荡澎湃,只听得令人心神舒畅,豪气千里,爽朗异常,舒服至极。承着飞瀑的是一深湖,这便是舞镜湖。再兼着山花盛开,更显绝美异常。下得此山,三百里外,就是小城盱眙。虽是小城,可也是人丁兴旺,皆因此地可遥见飞瀑胜景,让人留连忘返。相传,那后山风景尤为幽奇。自来深山大泽无尽处,不知栖伏多少豺狼虎豹。不知自何时起,游后山者,往往一去不返。一般人妄加揣测:有的说是被虎狼、妖魔吃去了,有的说被仙佛超度成仙,也有的说是被修行千年的狐精迷了心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曹若冰正 文第 一 章时间是农历十二初旬,眼看着就快要过年了,大地上一片枯黄,满目尽是凄凉的景象。夜,黑沉沉的,乌云密布着天空,遮没了月亮,也遮没了星星,四周一片漆黑,更静寂得要命,简直有点儿怕人,除了那一阵接连着一阵狂吼不停的西北风,吹得人砭骨生寒外,就只有从远处偶尔传过来一两声狗吠声,看样子,这天气大概就快要下雪了,这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就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太湖边上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一桩令人目眦皆裂,惨绝人寰,满门尽遭杀戮的惨案。话就在太湖边上,面临如镜的湖面,有一个小小的村庄,住有二三十户人家,均以务农为生,在村庄的东头,有一片占地颇大的竹林,竹林里有几间建筑颇为精致的茅舍,主人萧老先生天绶,乃两榜出身,曾任县令,因其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正值不阿,颇得地方百姓之崇敬及上官之嘉许,乃得升任徐州府台,后因奸权当道,乃辞职告归林下,看中了这太湖岸边的...
作者:十四郎第一章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江南风光,令无数才子佳人为之倾倒。而杭州城中,更是有一句俗语广为流传,“泛舟西湖,醉卧摇红坊,闲来听琵琶三两声,玉笛幽幽,不亦快哉!”摇红坊是什么地方?在杭州城中问这样一个问题,十人里面有九个人会一脸艳慕地告诉你——那是杭州最大,最有名的烟花之地,只要是个男人,有点钱财,做梦都想在里面一度春宵。剩下的那一个人会告诉你——摇红坊里全部都是美人,只有你没见过的,没有你不喜欢的。夜幕西沉,这昏黄时分,正是摇红坊大开正门招揽生意的好时光。进了朱红色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令人窒息的辉煌奢华景象。摇红坊共有三层楼,最绝之处在于从三楼一直到一楼正厅垂了无数雪色纱帐,映着碧色栏杆,墨色地板,分外清雅。更令人心摇神驰的,是时不时在纱帐里走动的女子们,娇黄软红,长长的袖子与裙摆有意无意撩动一下帐子,勾得人心痒痒。...
作者:耄耋散人第一回西夏国侵犯中原 蓬山寨周侗出世话说北宋王朝时期,中国北部出现一个西夏国。这个国家乃由党、项、汉、藏、回鹘等几个民族混合组成的。西夏国定都兴庆府。西夏最旺盛时期,曾辖过二十二个州,它与当时的遼、金,先后成为与宋朝鼎峙的政权。从西夏国景宗李元昊时就经常发兵攻打大宋,互有胜负。宋真宗当朝时,就派大将狄青征西,一举获胜,迫使西夏求和,认宋为父,宋赐赵姓,册封为夏国主,并每年赐给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叶两万斤,从此宋夏两国,睦邻相处,极为友好,两国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了。连经仁、英二宗两个朝代,西线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战事。那知神宗熙宁五年,那西夏惠宗赵秉常幼年继位,由梁太后摄政,母舅梁乙炎出任相国,早已觊觎,2中原肥沃国土,又见宋朝奸臣当道,内乱纷起,便趁机发兵三十万,特派一等红袍大招讨,二狼主赵都都挂帅,入寇中原。来势汹涌,一举连得宋廷湟洲、...
作者:曹若冰..第一章 邀斗荒塚间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县东北,由函谷关可以直达,山虽不高,但区域颇广,邙山北端,古人通称为北邙山。北邙山中尽多荒墓古塚,到处可见腐尸白骨,任由那日晒、风吹、雨淋,无人过问,颇令人有惨不忍睹之慨!这夜,云层低垂,星月俱被遮掩,天空飘散着霏靠细雨,四周一片黑黝笼罩着整个北邙山,更增这北邙山的阴森恐怖气氛。时间约莫初更刚过,北邙山麓,突然出现一高一矮两条黑影,冒着那迷雾般的细雨,兔起鹘落,身形快似电掣,直扑山顶。从这两人的轻功身法来看,虽然,那较矮的一个轻身功夫,似乎稍差,但,行家一看,就知道两人皆是武林高手无疑!好快!只不过是眨眼间的工夫,这两条黑影,已经跃登上山顶,并立在竖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的墓地前。...
作者:古龙愤怒的小马(一)九月十一。重阳后二日。晴。今天并不能算是个很特别的日子.但却是小马最走运的一天。至少是最近三个月来最走运的一天。因为今天他只打了三场架。只挨了一刀。而且居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喝醉。现在夜已深,他居然还能用自己的两条腿稳稳当当的走在路上,这已经是奇迹。大多数人喝了他这么多酒,挨了这么样一刀之后,唯—能做的事,就是躺在地上等死了。这一刀的份量也不能算太重,可是一刀砍下来,要想把一根碗口粗细的石柱子砍成两截,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这一刀的速度也不能算太快,可是要想将——只满屋子飞来飞去的苍蝇砍成两半,也容易得很。若是三个月后,以这样的刀就算有三五把同时往他身上砍下来,他至少可以夺下其中一两把,踢飞其中一两把,再将剩下来的一下子拗成两段。...
作者:何子丘第一集(疑案风云)楔子深秋,寒风细雨,天空好似蒙上一层灰色,见不到丝毫阳光,令人无比压抑。大约是长达十日的绵绵秋雨,道路泥泞难行,昔日穿流不息,由潼关直通古都长安的官道半日过去,却未见一车一马,黄昏时分,终于自潼关方向远远驰来一骑,马上之人国字脸,浓眉大耳,年二十几,一身正气,当是英伟不凡的豪杰之士,他轻装简从,背负一个长条形包袱,在秋风细雨中,疾马狂奔。刚刚爬上一个小山坡,青年骑士胯下骏骑突然悲嘶一声,四蹄一软,口吐白沫,再也不起。骑士处变不惊,应变甚是神速,足尖一点马鞍,飞掠而起,落在地上,一身白衣已然溅了不少泥浆。骑士厉声喝道:“无名鼠辈,不用躲躲藏藏,出来吧。”秋风将冰凉的雨水刮在他头上,顺着下腭落下,却未令他坚毅的面容有丝毫色变。...
作者:林核新婚杀人夜庭院里的露珠已经被焦灼的阳光烤化了,不知不觉间蒸腾入了雾霭,在空中幻做绛紫色或是杏黄色的云彩,妩媚绮丽,像是做梦一般。任非坐在园中,阖眯着双眼,胸口轻浅的上下起浮。大约是秋乏的原因,她近来总是困倦,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却仍然迷迷糊糊的睁不开眼睛。倒也不觉得秋风瑟瑟,只是坐在自己的园子里,任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好像回到了家里,在冬日烘着暖炉,摘着草药。然后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又被阿爹叫起来,说她笨,把辣椒秆和藿香分到了一起去。外面的天光渐渐的黯淡了下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好像隔着万世千代,和她毫不相关的红色熙熙攘攘的挤在门庭里里外外,就连向来素淡的园子也不放过。任非打了个寒颤,日头已经落下了,晚风萧索,月上柳梢,映着淡淡的酒气四溢飘香。她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睡意迟钝了思绪,让她有些轻微的失神。...
作者:苏鎏雪中血已是腊月过半,滴水成冰,一年中最冷的时日。三丈宽的河面结着冰,一眼望去,便如大路般平坦。马蹄慢慢抬起,轻轻放下,冰面下有细微的响声传出。马身上的黑衣女子微一皱眉,拍拍马脖,道:“夜雪,看来你我同行,此处吃力不住。”说罢,便跳下马来。那马似通人性,转头看着黑衣女子,眼里竟流出泪来。黑衣女子轻咳几声,梳理着马毛,声音略微发哑,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等过了此处,便可休息了。”夜雪将头凑近黑衣女子,使劲蹭了蹭。女子脸色稍显苍白,只是挤出一丝笑意,牵起缰绳,往河对岸走去。过了这秦水河,便可去到那梨潇谷。只是整个河面无一座桥,若在平日,渡河便得靠船。亏得这几日天寒地冻,河面结冰,方能借此冰面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