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风又吹努尔哈赤简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第一章 楔子更新时间2009-2-6 15:59:50 字数:329 其实很早就想写一部历史书了,因时间无暇缘故,一直未于付诸。 偶次,家母与外人忽说起我的出生年岁:(本人生于公元一九七九年)且面露不悦之色。说什么属羊之人命苦之类言语,而他们还有一句酷似顺口溜的话:“听见属羊的,心里凉凉的。...
() 仙青镇,一个云雾袅袅的世外小镇。由于镇上常年云雾环绕,且时薄时淡,似一处神仙之地,于是在这古镇之上祖居的居民便称这里为仙青镇。大有一种超脱世俗,蜕转成仙之意。自祖居的老一辈们的流传,这仙青小镇之名,其实也不全是因为玄妙的环境而来,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小镇当时还是大荒之山时,曾有过传说中的仙人在此地修炼居住过。因此,仙青小镇,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小镇的初晨,往往是云雾最浓的时候。模模糊糊的一片,只看得见比较近的树荫与道路。小镇的南边,一处角落,有一间简陋的草屋,不经风的摸样仿佛轻轻一阵风就能将它吹倒。草屋门前,隐隐约约模糊着两个身影。 “爷爷,什么是仙?是和我们一样的吗?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呢?”稚嫩的孩儿声落下,说话的是一个稚嫩的小孩。小孩大约五六岁,乌黑的眼眸闪着智慧的光泽,嫩白的脸蛋如出水豆腐般,似乎一点就破。...
第一章(1)那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山梁上相思树的叶片在暮霭中变得更深更绿起来。大清国的山脉似乎要比现在空旷幽静了许多,一声鸟叫虫鸣便可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顶简陋的花轿就是这时像一片红色的云彩飘进山道的。说是花轿,实际上按当地人的叫法只能叫“篼”,是一种山里人走山路坐的竹轿,有点类似于普通人家平时坐的竹椅。所不同的是现在这顶竹椅是用来抬新娘的,主人在椅顶上披上一块红布,插上几朵山里的野花,就成一顶花轿了。除了那些大户人家嫁姑娘用那种像模像样的大红花轿外,这一带村子里的姑娘要出嫁,几乎都坐这种花轿。那花轿有几样好处,一是经济,不管谁家姑娘要出嫁都坐得起,又不要花大钱特意去租用一顶回来;二是那种轿子体积小,又轻便,非常适合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蹦呀跳的,抬轿子的人也不会觉得太累。...
前言(1)我姑妈珍妮特已经去世了,她在世的时候朋友和家人都亲切地叫她妮妮(Nini),她将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都花在了中国皇家艺术的研究上。不幸的是,姑妈还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就去世了。在她1996年去世以后,我决意继续她的工作,出版她的遗稿。姑妈在这项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她所做的一切及这个有待于完成的课题的重要性使我坚信,让遗稿(和她的努力)与姑妈同归于寂必然是一个悲剧。 珍妮特姑妈的大部分遗稿都需要重新组织、编辑,不完整的脚注需要考证,一些事实性的材料也需要添加,所幸原文大都有草稿。她没有写完第五、六两章和结语部分,前面的章节之间也有衔接不好的地方。尤其是第六章,这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故宫的历史,这一章需要增删核正的地方最多。虽然我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中国现代文化与艺术,但是作为一个研究新中国历史的学者,完成这一章的工作还是吸引了我,我深信自己能够...
洛川受危命(1)这是渭北高原的一个晴夜,安详中透着热烈和沸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在炽烈地燃烧着。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有这样一句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八路军就是在中国面临这样的情形下,受命于危难的。 1937年8月22日,黄昏,晚霞铺满了高原的沟壑。 这是陕西渭北高原的洛川县冯家村,村里只有一条街,四五十户人家。就在这个偏僻的西北小村庄,一个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正在这里展开讨论。 会场设在村子西北角的一所私塾里。胡同口的那棵老槐树,在晚风中摇晃着稀疏的叶子。它矮粗的枝干弯曲着,蹲在那里,看上去极像一头愤怒的狮子。院子不大,中间有个小小的花坛,一侧还有一棵也不大的桑树,给这院子更添了几分宁静。在院子的正当面,是两孔砖砌的窑洞,毛泽东就在左边的那孔窑洞里办公、居住。另一孔窑洞曾是塾馆的教室,中间放了些长的、方的、粗糙而古朴的桌子,拼接...
() “呜呜……” 一阵悲凉沉痛的抽噎声从一间看去很普通的房间里传出,房内的摆放极其简单,除了一些平常的家具,其他什么装饰都没有。 此刻,在房内一张床上静静的躺着一个穿着一身素sè长衫的长发青年,青年看去约莫十七八岁的模样,容貌长的十分俊美,但脸sè却苍白的如同一张白纸。 从一旁妇人口中不时传出的悲痛呼唤声中知道,这青年叫白炼,炼是百炼成钢的炼,这是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他父亲希望他能像钢铁般,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最终能好起来的寓意。 白炼眼神呆滞的看着屋顶,若仔细看去时才发现,他眼神是那么的深邃,仿佛深渊般,看不见底。 白炼躺在床上,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呼吸都不顺畅起来,这种感觉非常难受。但白炼却仿佛没有丝毫感觉般,也是,若要和他十八年的人生相比,这点痛苦又算的了什么!...
() “呃,头好痛……” 嘤咛一声,陆天辰捂着头,缓缓睁开朦胧的双眼,然而,入眼所见的不是熟悉的天花板,而是破旧的青砖瓦房顶。 “这,这里是哪里?” 借着从房顶裂口处泄露下来的月光,脑袋还有点迷糊的陆天辰快速地打量着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破旧的青砖房间内,房间内家具破旧不堪,一股刺鼻的草药味正四处弥漫,令人隐隐有作呕的感觉。而且,陆潇然也发现一事情,貌似自己被谁暴揍了一顿一样,因为此刻他全身正隐隐作痛。 望着眼前陌生的一幕幕,陆天辰心里的绝望犹如野草一般疯狂地滋生着,因为这一切都说明他此刻已不在自己的家里面。 “这里是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不是在家里玩着游戏的吗?”盯着破旧的房顶,满是绝望的陆天辰无意识地喃喃自语着。...
第1章 火车1本书的主题就是在抗争中壮大。 他是一个男人,一个想打仗却不幸被调来当地下工作者的男人。他大起大落过,他大喜大悲过。年少老成的他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理想。 他冷酷的外表下包藏了一颗火热的心。而那颗鲜活的心里烙上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忠贞以及对同志的关爱。 上海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富裕的城市即使在战火连连,硝烟弥漫的年代它的美也依然固存,在外面枪声炮声,声声震耳的时候这个城市只是响了几下钟声便又沉沉的睡去。即使强大如日本的巨人也不敢在这公共租界里大练拳脚。 1932年6月1日开往上海的火车伴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声出发了。 这时从车尾里走进来了一个沧桑的年青男人——他的皮肤很黑得光泽饱满,眼睛不大,但很深刻。他长的不帅但另有一种威严沉重的凛冽感。此时黑色的风衣,黑色的帽子,黑色的皮箱,一身的黑色笼罩了他的全身,在配上那另人刻骨铭心的眼睛,使他散...
第一章 闵帝从厚之死 公元十世纪,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原大地上,各路政权走马灯一般各领风骚,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你称帝天下,明日我祭天登极,短短五十三年间,共有十五个政权交错更替,苦了天下百姓苍生,落了个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所以在公元934年夏初的这一天,当魏州城外的百姓们远远发现官道上走来一彪军马时,都吓得就近躲在草丛中,就连路边的酒肆商铺也纷纷关门闭户,不愿招惹这些官兵。但人类共有的好奇心作祟,很多人还是悄悄透过门板的缝隙,仔细观察这支队伍,想看看这又是那一路大王来打秋风。谁知道今天这支队伍和以前所见过的有所不同,瞧那旗幡鞍鞯,分明是大有来头,却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队伍中弥漫着失落的气氛,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豪强军阀。乱世中的老百姓练就了一双好眼,眼看着事情奇怪,都更加上心去观察。从马身上的鞍饰,一直看到兵丁脚上的靴子,终于有人迟疑...
八路军第六八六团战斗历程序:“老六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人民对滨海军区六团的习惯称谓。滨海军区六团,其前身最早是1928年7月彭德杯领导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1937年9月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广阳伏击战等战役。1938年12月,在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的率领下,由山西前线挺进山东敌后,先后创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由鲁南东进滨海地区,此后到抗日战争结束,六团一直战斗在滨海地区,并长期在日照坚持斗争。她为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乃至整个山东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群众爱戴。...
我自由,我高兴7月上旬,国家计委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彻底放开107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至此,由中央定价的商品及服务项目只剩下13种,薄薄的一页。迈出的这令人可喜的一步,把商品和服务交给市场,把商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交给消费者,政府以前婆婆妈妈的尴尬角色逐渐发生了转变,预示着国家宏观调控功能进一步强化,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架构基本形成。价格,市场中这只无形而有力的手,终于可以有了更自由的空间,在经济运作的节拍中应声而舞。 我常常在想,价格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象一个活泼跳跃的精灵,随着它的涨升跌落,它让你又爱又恨,又气又怜,让你担惊受怕,让你激动心跳;它附触在商品上,揭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属性;它象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向往自由的天空,等待宽容的放飞。我们常常说价格如洪水猛兽,因为惧怕其巨大的破坏力,决不敢轻易将其放出。但事实往往会教会我们,让我们重新去认识。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
毛泽东深爱的女性文七妹、钟氏、万冬儿,这几位连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的东方妇女,却哺育了三位改变历史的巨人。虽然她们是那样地普通与平凡,却正是她们摇动摇篮的手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当我们来到世上,第一次睁开双眼,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母亲。躺在母亲的怀里,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承受着母亲的爱抚,聆听着母亲的呼吸,接受着母亲的哺育和熏陶。母爱的光辉使母亲成为孩子心理、性格与思想形成的总设计师。教育学家说,“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伟人的母亲,其经历是那样地不同,但她们却又是那样地一致,了解了她们,我们才能真正走入领袖们的内心世界。...
凝视蓝色星球——戚发韧序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1969年7月21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81年4月21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发射成功;1986年2月20日,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进入运行轨道……。这些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寄托了多少人类对宇宙的憧憬与畅想。而挣脱地球,飞向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一切都离不开航天科技特别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命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吸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载人航天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类,其中载人空间站又称轨道站或航天站,可供多名宇航员居住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