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精品历史小说推荐月排行榜

奋斗在新明朝 |热度 40 | 历史 | 上传: 双曲线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随轻风去【】引子光线不是很好的大堂里,李佑淡定的跪在石地板上,前面几步的台阶上搁置着一方两头翘的桌案。视野转向桌案后,李佑看到个面貌白皙俊逸的青年小生,头戴乌纱,身着青蓝色样式的圆领袍子,胸前绣着飞禽图像,神色严毅,目光如电直视着自己。穿越了……李佑麻木的想,这分明是一个什么古代衙门公堂,而他似乎穿越到了一个衙役身上。依照网文穿越惯例当务之急是……“啪!”台上官员拿起惊堂木重重一拍,大喝道:“尔这奸猾贱胥!五日一比,期限已到,你一无所获,分明偷懒耍滑,虚应差事!两边与我拉下去重打!”这是在跟谁说话?我怎么半懂不懂的,李佑呆呆的尚未反应过来,两边皂役一声喝喊,上来把他按在地上,几根棍棒高高举起。... 
首席外交官 |热度 72 | 历史 | 上传: 巴乔的中场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珞骅第一章 不得不管的举人合上一份奏折,西太后默算了一下,这已是她这两日来第五次看见沈哲这个名字,沈哲使今年广东的新晋举人,年仅十五岁,无官无职,当然一个大清多如牛毛的举人是不能引起这么高的关注度的,而沈哲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的功名而是在于身世。第一次见到“沈哲”两个字是在前日早上从英国使馆送来的消息。对方说英国公使的一个翻译兼秘书约书亚·爱德华·洛克伍德要回国结婚,已于当日凌晨启程回国云云,这本是英国自己内部的事,之所以要和太后打声招呼的原因则在于约书亚并不是独身回国的,还带了一个叫沈哲的中国人到欧洲游历。事情到这里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英使馆方面对沈哲身份的交代仅仅只是同治九年的举人,在太后看来,她虽然并不喜欢让国内的官员往外国跑,但只是一个举人又是一个汉人就算是死在外面于大清而言也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至少比外国人死在中国好办得多。... 
乱世杆匪王老五 |热度 554 | 历史 | 上传: 冬冬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潘运明【由文】前言乱世杆匪王老五--王振,又名耀堂、荣轩,弟兄五人,他居末,绰号王老五,豫西鲁山与宝丰交界处的马道村人。此人肩宽背乍,满脸络腮胡子,凶暴的面相配上一对时常露着歹毒的眼睛,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他骁勇善战,性如烈火,傲而不驯,先后参加过白朗的抚汉讨袁军、赵倜的宏威军、"老洋人"的河南自治军,并在镇嵩军中位居要职,后随樊钟秀建国豫军参与中原大战,在许昌鄢陵被诱杀。在民国年间的时局变幻中,他时匪时兵的独特经历,堪称豫西蹚将中的一个枭雄人物和"蹚将标本"。万劫不复的杀戮岁月,铁马金戈的征战历程。扑朔迷离的绿林生活,奇异人物的命运演绎。... 
倭寇的踪迹 |热度 42 | 历史 | 上传: 白寒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徐浩峰【】【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下了半日毛毛细雨,南京老城的春色仍遥遥无期,在更寒冷的北方,一队锦衣卫骑着快马,忍受着鼻耳的冻痛,将名将戚继光的死讯带进了京城。明朝建立了完备严密的文官体系,为防止唐朝地方军藩乱的重演,武官一直倍受压抑。建军扫荡东部沿海倭寇、建藩威慑蒙古部族,令戚继对近乎四十万军队有了控制权,成为本朝唯一有造反能力的武官,他被贬为庶民后便匆匆老死。那日神宗皇帝穿着镶有暗红色绣纹的黑色龙袍,在书房文华殿得知了他的死讯,未作任何批示。十五日后地方官员的正式报本呈上礼部,礼部例行公事般地写下了十五行悼文,下发戚继光家族,对其一生功绩没有提及。这十五行平淡的词句,在福建浙江广为流传,令戚继光旧部唏嘘不已。... 
刑名师爷 |热度 41 | 历史 | 上传: 莫再讲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沐轶【由文,】第1章 春光后花园夜色阑珊,星光点点,初夏的夜晚乍暖还寒。工部从五品员外郎夏鸿的府邸后花园青草地上,传来男女说话声。就听一个女孩子慌慌张张道:“少爷,今天可是您……洞房花烛之夜,您要和奴婢……那个……,小姐,不,奶奶知道了,会不高兴的……”一个男子的声音道:“别管她!亲亲海棠宝贝,快把你那风流手段都拿出来,少爷我等不及了……!”接着,就是刺啦一声嘶裂衣衫的声音和女孩的轻声惊叫,接着又是一阵悉悉索索声。忽然,满天星斗中,有一个慢慢越变越亮,亮得刺眼!就在这时,那少爷身子一挺,右手抓住了心口,发出了痛苦的呻吟。随即,垂下头,扭了几扭,一头载在赤裸女孩身边,一动不动了。就在这时,一道闪电,从冥冥夜空中射下来,照在这男子的身上,光芒四射,如神仙下凡一般!... 
少年军神 |热度 42 | 历史 | 上传: 巴乔的中场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蒙尘声明:卷一:军神再起第一章 一颗子弹B市,Z国安全局的秘密基地的一栋隐秘小楼内,一阵“踏踏”作响的整齐脚步声夹杂着不时响起的尖锐金属撞击声在阴暗的地下室里震荡着,为这本来如死一般寂静的空气添加了一股股不安的波动。一队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手持枪,一手攥着一根粗若拇指的钢链,牵引、拉拽着一位眼蒙黑布、身形伟岸的青年在幽密的走廊里前行着。这位青年,眼上被蒙着厚厚的黑布,双手被用精钢铸就的手铐拷着,脚上缠着一圈圈粗若儿臂的铁链,且在手上每一条钢链之上又套着一根亮澄澄的钢链,钢链的尽头被前行的士兵掌握着。士兵们行走得很快,青年很快就被牵引进了一间灯火通明的房间,在这阴暗的环境之中,这间明亮房间的存在显得格外突兀,更使这房间透出一股诡异。... 
天下枭雄 |热度 44 | 历史 | 上传: 冥王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高月【】第一章 初入杨府开皇十二年,隋王朝灭陈已经三年,天下承平,隋帝杨坚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大隋天下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二月初,春风已将一丝暖意带进帝京,柳枝吐芽,莺飞草长,春意盎然。这天上午,一辆黑色圆棚牛车驶入靠近皇城的务本坊,务本坊内有不少皇亲权贵居住,鲜衣怒马,车辆华丽,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格外热闹。这辆牛车虽然宽大结实,健牛挽辕,一看便知来自殷实人家,但和务本坊内行驶的华丽马车相比,还是显得十分寒酸。赶牛车的是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眉宇间有些忧心忡忡,他身着一件麻衣布袍,头戴软脚幞头,风尘仆仆,显然是远道而来,他姓李,郢州人,这次进京是来了却一桩心事。... 
民国奇案演风雷 |热度 137 | 历史 | 上传: 指点迷津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宋金来正文 第一回 贝勒救美充好汉,名优觅死为名声(更新时间:2006-8-1 20:16:00 本章字数:11378)故乡民谣云:煎饼秃子口音侉,黑更半夜遭屈杀,碎尸沉冤大运河,凶犯逍遥遁天涯。民国年间,这桩奸情大案轰动津沽城乡,作者家母因亲闻煎饼秃惨死之声,每当描述起来,总令后生毛骨悚然。她老人家在世时,认为此案应编成戏文告诫后人,也算为屈死鬼出口冤气。其实,历史早已以此演绎了一部大戏,说起来久远,细一想也就是眼前的事。这个故事,得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年头说起。天津卫有处著名的闹市区,叫做南市。说到南市,就自然联想到一块特殊的地界,叫三不管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军扩辟租界,扩充南市一带为预备租界,后因中国反对暂停扩充,形成划界不清管理不清的地界儿。由此,这里的治安,天津县不管;日租界不管;邻近的法租界不管,这就叫“三不管儿”。... 
触电的帝国 |热度 39 | 历史 | 上传: 丢丢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马伯庸、阎乃川【】序电报是改变人类文明世界的伟大发明之一。在电话普及之前,它肩负着世界交流的重大使命,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快捷、方便而且高效地远距离信息传递。比起在欧美的发展,电报进入中国的时间略晚,它始于晚清,盛于民国。从清末开始,电报的身影一直贯穿整个民国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地影响到了那一段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从一开始的抗拒、抵制到将信将疑地接受,再到走“有中华民国特色的电报路”,中间波折不断,花样百出,有守旧,有创新,也有东西方文化在电报中的融合。许多重大的清末与民国历史事件,都靠了电报才得以发生;而同时代的许多历史名人,更是与电报这一新鲜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大明天工 |热度 93 | 历史 | 上传: 你妹找1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半埂草序章 序章 选择夜色已深,窗外雷电轰鸣,李彦趴在电脑台上,神情专注地盯着笨重的老式显示器,键盘敲得劈里啪啦。这些清粉真是煮熟的鸭子——嘴硬!李彦愤愤不平地想着,一篇几百字的帖子很快就要成形。“好也罢,差也罢,中国人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事,现在是,将来是,过去也是!”李彦打下这句话,拿起鼠标,就要点击“发表”。“轰隆隆——”伴随着滚滚而来的雷声,闪电顷刻间将屋内照得纤毫毕现,又瞬间隐去。“靠,吓人啊!”饶是李彦胆大,也不禁被天雷的声势吓了一跳,待看清显示器上的画面,顿时愣在那里。“你真的认为,没有明清易代,中国可以自主迈入近代化?”两行鲜红色的大字突兀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下面还有两个选项“是”、“不是”。... 
唐太宗政变24小时 |热度 189 | 历史 | 上传: 独来读网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老克【由文,】第1章 序章 李世民构陷太子以争储位(1)“知道么?杨文干反了!”大唐武德七年五月,一个令人惊骇莫名的消息在位于铜川县北的玉华山中悄悄传播开来。杨文干是否造反,怎么造反,原本也没什么干碍,毕竟自大业十一年以来这近十年里天下到处都有人造反。这些人拉家带口建国称制,哪个没有几十万人马的身家?最后还不是一个个被大唐收拾得服服帖帖?这样的情势下,就算再怎么凑巧,杨文干也不至于成为传闻的主角——毕竟在如今的大唐,比他抢眼球的主角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当皇帝陛下“凑巧”在玉华山仁智宫摇着蒲扇敞着胸怀乘凉的时候杨文干要造反,问题可就严重多了。况且传闻当中还有更加可怕的内容,据说杨文干此次造反的幕后主使来头颇大,竟然是如今坐镇京城监国摄政的太子殿下。... 
开国功贼 |热度 83 | 历史 | 上传: 吹嘻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酒徒第一卷 好人歌引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话说唐人皮日休寄宿汴水河畔,闻桨声船歌而夜不能寐。感今日之繁华,悲往昔之民生,遂为一曲《汴河怀古》,以评运河开凿之功过。此诗一成,天下传唱。都道皮先生一语中的,说尽了前朝衰亡亡之因。却不知这前朝之败,远非一条运河所能承载。至于其中详细,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那大运河分为南北两条,南名通济渠,北为永济渠。南方直抵扬子江,北方勾连涿郡,宽二百四十余步,长三千五百余里,实为天下一渠也。自建成之后,日运财货百万,惠及两岸千年。唯独杨广这一朝,却丝毫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种下了亡国的祸根?民间众口相传,杨广是梦见了江南的琼花,所以才不惜冒着亡国之险,修筑了运河。但隋帝杨广如果只是为了水殿龙舟直达江都,沿途玩耍享乐,又何必南北运河一同开挖,惹得天怒人怨?... 
穿越的历史 |热度 71 | 历史 | 上传: 没事找事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刺客1245`离别你这么在这里还不快点回去,我们马上就走,记者我们之间的约定,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拜访你父母,然后到没有人打扰的地方住下来,你给我生一群孩子。走吧,我们一定会在见的,下次见面的时候会没有战争,明哥,你到时候一定要来接我,我会在这里等你会来的。好了我知道了。师长在叫我了,在家里等我,我1年后会回来的,如果没有回来你就找一户好人家好好过日子、知道了吗。若你不离,让我牵着你的手静静的幸福直到终点,若你离去,让我有一个可以思念的理由!文\若尘突然想起在那么一个岁月里那么一个单纯的你那么天真的日子里有你的快乐!时间被定格在了遇见你的那天,你浅浅的笑,指尖般写意的温柔,有柔和的春风吹过这个小城吹起你的发梢,天很蓝,可以看到朵朵白云在飘,干净的道路上没有喧染的嘈杂,我就是在这样安静的小城邂逅了安静的你!时间从指尖溢出像摊开在手心的水一点一滴的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 
锦衣夜行 |热度 179 | 历史 | 上传: 无组织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月关【由文】第001章 溪上何人品玉箫正值盛夏,太阳像火炉般烘烤着山东青州府的大地。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豪雨,云河镇里的低洼处有很多积水,可是在烈日的肆虐之下,雨水很快就晒干了,积水之后的地面湿润泥泞,再受烈日一晒,便裂开卷起一块块巴掌大小的土皮,光着腚的娃娃们赤着双脚在里边跑来跑去,把土皮一块块揭起来,当瓦片摞起来过家家用。天气太热,除了这些兴致勃勃的小孩子,其他人都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除非要下地,否则都在门前屋后的阴凉地儿里乘凉避暑,路上没有几个行人。就算是浓荫如盖的大柳树在这鬼天气里也是一样无精打采的,柳枝毫无生气地耷拉着,只有藏在树丛中的知了没完没了地聒噪,叫得人昏昏欲睡。...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热度 118 | 历史 | 上传: 敏儿不觉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清秋子声明:能注意到我这篇文字的人,我想,大概都是喜欢或曾经喜欢读书的人。以我的经验,凡是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过经邦济世的宏图大志、有过心雄万夫的快意狂想。读书,乃是为了两个字——“向上”。不过,乐于读书的人,一辈子能有多大出息?不是说“人生识字糊涂始”么?不是说“寻章摘句老雕虫”么?这样的人,当然有;如此的叹息,也许有他的道理。但是,爱读书的人,是否就注定了是一事无成的“腐儒”?一个秉赋优异、狂爱读书的人,是否在现实中就一定是四处碰壁,只落得郁郁而终?我说:不!花有百样,人有百种。哪里就可以一概而论?翻开二十四史,面对三千年宦海无数人杰与人渣的沉浮,我注意到了一个人、一个男子汉。他未逢乱世,生于承平时代,不能斩木为竿、起于草泽,痛痛快快地当一把枭雄(要是老天照顾的话,说不定还能闹个皇帝的旒冕小帽戴戴)。他面对的是牢不可破的“祖宗成法”,是老... 
秦始皇大传 |热度 135 | 历史 | 上传: 泰达魔王 |更新时间:2016-12-17
作者:李约第一章 落魄王孙1天寒地冻,时近黄昏。邯郸城内人家,灯火次第亮起,将满天的云霾衬托得格外沉重。地上积雪盈尺,但天上仍然在下着,鹅毛似的飘洒,似乎越下越大。这处赵国首都,平时是大街小巷,往来行人如织,真个是举袖成云,挥汗如雨,而如今却是路人稀少,全躲在屋内烤火取暖去了。只有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野狗,畏缩在墙角屋檐下面,全身颤抖地强忍腹中的饥饿。按照以往每年的经验,明天又会出现多具冻僵的尸体,人比狗多。高墙里面,亭台楼榭,室内如春,隔着灯光辉煌的窗户,传出阵阵的丝竹乐声,对富贵人家来说,声色当前,把酒赏雪,乃是件极尽耳目之欢的乐事。... 
共5296本 当前第27/331页 << < 21 22 23 24 25 26 2728 29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