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栋公寓大楼的居民,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不来往,但每当在楼道里或是院子里相遇时,彼此却是笑脸相迎,热情哈罗。惟有三单元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与众不同。和他碰面时,若不先展露国际语言微笑,不主动哈罗,他会如同影子一般,无声地从身边摇晃而过。倘若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声哈罗,也是颇为艰难地从翕动的嘴唇里飘出来。他一向独来独往,如同契柯夫笔下的套中人别利科夫。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套中人竟会有一天登门造访。 生财之道 我望着站在门外的费佛伯格先生,惊讶万分,痴呆呆地失去了语言功能。 “哈罗,史蒂文!可以进来吗?” “当然,请进,费佛伯格先生!”我从僵硬的状态清醒过来,热情地将犹太老人迎进屋。...
《04年07月上》精选 本期推荐——傻瓜上网 刘大华离开了四川老家,不远千里在合肥落下了脚,靠着老乡的帮助,他在一家小饭店里寻了个作伙计的营生,工钱不多,但由于是包吃包住,因此不仅够用,还能有些节余。 大华的工作很繁杂,洗涮、拣菜、端盆子,样样都得来。到了中午饭的光景,他还得出去送外卖,周围好几个单位在他们店里订了盒饭,其中还包括一家派出所。说起警察,大华起初总有些恐惧感,因为无论家里人还是朋友,都曾经给他讲过派出所里的情景:有些警察张口就骂,抬手打人,还动不动就治安拘留不让回家,但是大华送了几天盒饭,大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些警察都和和气气的,每天就是处理些邻里纠纷打架斗殴之类的破事儿。大华送饭去,警察们对他挺客气,连所长都不例外。久而久之,大华也就不怕了,只是有对一位吴警员,他心里还是有些敬畏的,因为这位吴警员是专门负责操作电脑的,大华不懂电脑,只懂电视,电...
《风月鉴》作者:吴贻棠校点说明《风月鉴》一书,系清代吴贻棠所作。吴贻棠,字荫南,号爱存,河南戈阳(今河南光山县)人。该书刻本称其为吴贻先。我们根据书前作者自序及书后其寄男方鈺的跋文,可以约略的知道他的经历。其生活于乾嘉年间,“为人好脱略,性豪迈”,曾“仕长芦”。回乡后得痿疾,行动不便,于岑寂中作《可是梦》、《风月鉴》二书,以寄无聊之慨。《可是梦》今已不传。叙余于戊寅冬得痿疾,阅三载而未就痊,起坐虽可,维不倩人,而步履维艰矣。镇日独坐甚觉岑寂。时文侄可邨、甥居亭皆课于余家,每为小谈。余告之曰:“如余,将何以自处也?”可邨曰:“先生胡不评论苍鸟以自娱兮?”居亭亦曰:“甚善。”余则自思:左手惫矣,右手虽尚可磨墨拈笔,然意乱心烦,何能修事笔砚乎?自念苍鸟文章,自古累累繁帙,后之所作者,即珍句奇字,亦不过拾古人牙慧。且余之才,夫何敢与骚人文士驰骋而较邪?若风月佳话,余则有...
《生花梦》作者:古吴娥川主人校点说明本书全称《新说生花梦奇传》,不著撰人,只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首有序,后署“时癸丑初冬古吴青门逸史石仓氏偶题”。全书共十二回,分元亨利贞四集。书中第一回有一入话,述康熙九年(1670)苏州吴江县耿村魏二、许十一官与殷胜姐、顾一姐的婚姻事,并云“最切近的新闻”,据此可知序中所署“癸丑”当为康熙十二年(1673)。序云:其书“笔墨之妙,曲折变幻”,“几于梦笔生花”。“何花非梦,何梦非花,请颜之曰《生花梦》。”是为书名的由来。序古人何以立言也?曰:屈原夫妇喻君臣,宋玉神女讽襄王,皆以寓托也。《生花梦》何为而作也?曰:予友娥川主人所以慨遇也;所以寄讽也;所以涵泳性情,发抒志气,牢骚激昂,淋漓痛快,言其所不能言,发其所不易发也。主人名家子,富词翰,青年磊落,既乏江皋之遇,空怀赠珮之缘,未逢伯乐之知,徒抱盐车之感,而以其幽愫,播之新声,红牙碧管...
《合浦珠》作者:烟水散人校点说明本书全称《新镌批评绣像合浦珠传》,不署撰人,题“槜李烟水散人编次。”首有自序。全书分四卷,共十六回。本书据清初刊本校点。序予谓天下有情士女,必如绮琴引卓、萧寺窥莺,投彩笺之秀句,步氏倾心;寄组织之回文,连波悔过。以至漱园之诗、曲江之酒方足为风流情神,垂艳人齿。然而苍梧之泣,竹上成斑;寤寐之求,河洲致咏。必其一往情深,隔千里而神合;百优难挫,阻异域而相思。牡丹亭畔,有重起之魂;玉镜台前,无改弦之操。如是之后,谓之有情始不虚耳。若夫静女其娈,贻彤管而踯躅;采兰于洧,赠芍药以夷犹。而或愆期于茹芦之阪,邀欢于风雨之晨,斯财郑卫之风,淫荡之匹,乌睹所谓金门隽彦、兰闺婉秀者哉?...
《金云翘传》作者:青心才人校点说明本书又名《双奇梦》、《双和欢》。不署撰人,题“青心才人编次”。首有序,后署“天花藏主人偶题”。全书共二十回。本书据《贯华堂评论金云翘传》本校点。序闻之天命谓性,则儿女之贞淫,一性尽之矣。何感者亦一,而应者亦万端?又若夫其性之所能尽者,始知性其大端也。而性中之喜怒哀乐,又妙有其情也。唯妙有其情,故有所爱慕而钟焉,有所偏僻而溺焉,有所拂逆而伤焉,有所铭佩而感焉。虽随触随生,忽深忽浅,要皆此身此心,实消受之。而成其为贞为淫也,未有不原其情,不察其隐,而妄加其名者。大都身免矣,而心辱焉,贞而淫矣;身辱矣,而心免焉,淫而贞矣;此中名教,惟可告天,只堪尽性,实有难为涂名饰行者道也。故磨不磷,涅不缁,而污泥不染之莲,盖持情以合性也。...
《金瓶梅传奇》作者:郭戈第一回 上元夜赴宴闹宴 赏灯节怜娇救娇非遇尧天舜日,却幸佳节良辰,鳌山彩绪星球灿,莫负春光一瞬。千门灯火逞艳,九衢凤月撩人,恩仇初结上元夜,万年千古长恨。且说明朝嘉靖年间,元宵最盛,帝都京城,本已繁华之至,这日恰值元宵节,偏又应了那“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俗语,但见亭台楼榭,银装素裹,满城街巷、铺银散玉。远近树木挂琳琅,犹如撑片玉伞,等到冰轮升起桂华满,只见临街人烟凑集之处,遍搭起于姿百态的灯架,真个是玲咙百灯,无奇不有,银烛星球灿烂,照耀如同自昼。历来京城旧俗,这日于家万户门开不夜,男女老少,全都上街逛灯市;便是平日足不下楼的贵阁千金,也破例上街观灯走桥,凑个热闹。引得那风流少年,如蚁附膻,岁岁生出不少风流佳话。...
《梦中缘》作者:李修行校点说明本书不题撰人,据序及《阳信县志》知系清初李修行所著。修行,字子乾,山东阳信人,康熙乙未年(五十四年)进士。一生不曾仕进,只任过数年教习,晚年著成此书。书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乱,原本残缺;后经搜集,汇成完帙,于光绪十一年刻成,流传至今。全书十五回,首有叙,尾署“光绪十一年(1885)秋月后学莲溪氏书”。本书据有益堂刊本校点,参校崇德堂刊本。叙呜呼!凡书之传与不传,人也,岂非天哉?是书之著,出自无棣子乾李先生手。先生以名进士出身,教授里中,晚年胸有积愤,乃怨随笔出,遂成是书。其拒恶剔奸不免辞伤太烈,然藉奸慝以抒悲愤,有不极之此而不快者,故在作者不觉其激,而读者亦谓必如是而后心乃平尔。至其写才子,写佳人,写缙绅孤介,以及瑞生一世之离合悲欢,直觉优孟复出亦不能妆点得如此生动也,况于议论之奇辟,吟哦之清新,披读一过尤有饷遗无穷者乎!则是书之传也必矣...
《英云梦传》作者:松云氏校点说明《英云梦传》又名《英云梦三生姻缘》,全书共十六回,题“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撰,”首有弁言,后署“扫花头陀剩斋氏拜题”。作者真实姓名无考。据“弁言”所称“癸卯之秋”及“昭阳单阏”,知此书成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才子王云与佳丽吴梦云、英娘为是书主人公,故取名《英云梦传》。《英云梦传》自行世以来,流传较广,版本亦多。天津图书馆藏乾隆间刊本为现存最早的版本。本书据锡环堂梓本校点,参校扫叶山房仁记重刻本。弁言晋人云:“文生情,情生灾。”盖惟能文者善言情,不惟多情者善为文。何则?太上忘情,愚者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未有鲁莽灭裂之子而能言之。即有钟情特甚,仓猝邂逅,念切好逑,矢生死而不移,历患难而不变,贵不易以情坚,一约必遂其期而后已者,亦往往置而弗道。非不道也,彼实不知个中意味,且不能笔之,记之,以传诸后世。天地间不知埋没几...
《古文观止》作者:佚名卷一 周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总 序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作品缺乏内在的审美力度,仅仅是反映生活的“镜子”而已。关于“文学是镜子”的说法历来就有争议。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就提出过诘难。他说:“倘使这面镜子是平常的镜子,有个光滑而平顺的表面,它把各种物件只能照出一种无光泽与凹凸、忠实而失了色彩的影子;大家知道颜色与光线在单纯的反映中是会如何地失真。所以艺术必须是一面浓缩的镜子,它不会把有色的光线显淡,它把它们收缩凝结起来,使一种微光化作光明,一种光明化成火焰。”(雨果:《〈克林威尔〉序言》)雨果对“镜子说”提出的修正和补充是十分精辟的见解。他不反对说文学艺术是镜子,而说这不是普通平滑的镜子,而必须是能够把有色彩的光线收缩凝结起来的一种“聚光镜”。我们不敢说,这些被花山文艺出版社选入“丛书”系列的作品,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从后人的艺术...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第01章抗战胜利纪功碑浓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在这变态繁荣的市区里,尽管天色是如此晦暗,元旦的街头,还是照例挤满了行人。“卖报,卖报!《中央日报》!《和平日报》……”赤脚的报童,在雾气里边跑边喊:“看1948年中国往何处去?……看美国原子军事演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卖报声里,忽然喊出这么一句:“看警备司令部命令!新年期间,禁止放爆竹,禁止放焰火,严防火警!”在川流不息的人海里,一个匆忙走着的青年,忽然听到“火警!”的叫喊声,当他转过头来看时,报童已经不见了,只是在人丛中传来渐远渐弱的喊声:“快看本市新闻,公教人员困年关,全家服毒,留下万言绝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