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大家看书,作以下基本设定(1882年-1910年): 1、清朝1斤=16两=现代596.82克 清朝1两=10钱=100分=现代37.3克 2、清朝光绪年间1两黄金=10两白银 清朝光绪年间1两白银=2000文铜钱 3、清朝1石米=10斗米=100升米 清朝光绪年间1石米=现代60公斤米 清朝光绪年间1石米=3两白银(平均价) 4、清朝的1步=现代1.5米系统(小黄)简介 为方便大家的阅读,在这里把华族崛起系统(小黄)各级别功能列出来。 一级:激活能耗,100度电;系统提供科技资料,2010-2019(1项);系统提供类人机器人,1个;每次穿越携物重量,5公斤;每次穿越间隔时间,1000小时。...
他听到后愣了一会,仿佛难以接受一般,过了一会他看着我说“还在生气?”我摇摇头“没有啊,就是最近工作比较多,搬到公司附近方便加班。”他严肃的看着我“你知道情侣两个人忽然分居意味着什么么?”我平静的看着他“你在乎么?” 他看着我好像想要在我脸上看出我的想法一般,奈何我一脸的淡漠,丝毫没有玩笑的意思。他有些激动的说“不行,我不同意。”我看着他笑了起来“戚文希,我又没嫁你,你有什么权利阻止我?” 戚文希愤怒的站起身指着我的鼻子“我这段日子像孙子一样照顾你,你难道一点都不心软么?”我好笑的跟着站起身“我有要求你如此么?你如此又为了什么?”他被我一句话噎的不知道说些什么。甩了甩手气呼呼地说“反正……反正你不能走。”...
作者:卫幽 1、内容简介 姐弟俩尚在襁褓中时,产后身体虚弱的娘亲就被无良爹爹和狠毒小三逼死,而今舅父又身陷阴谋离奇殒命。肩负着复仇和使命,沈棠和双生弟弟回到了风波不断的安远侯府。是被阴谋诡计所害,还是利用阴谋诡计回击?且看沈棠在王侯府邸的步步惊心! 2、楔子 方氏强自撑起病弱的身躯,一脸不可置信地望着床前的丈夫,“你……你说什么?” 男人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忍,但很快便又重新板起了脸孔,“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明日柔妹都要嫁进来做平妻。” 方氏被气得一阵猛烈地咳嗽,止也止不住,贴身的丫鬟秀蝉立刻把她扶了起来,喂她喝了一口茶水,再轻捶她的后背,好不容易才让方氏缓了过来,便把她轻轻放在靠枕之上。...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1)(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2)我钻进明朝财政税收这个专题里面去,并非事前计划。只因为我在密歇根大学拟做博士论文时,发现明朝的漕运,亦即是政府由大运河自南至北所运的食粮物资的情形,资料俯拾皆是,也有几套统计的数字,预想经过一番整理,一定符合美国大学校的一般要求,况且经济史又是挺时髦的部门。 殊不知进去容易,出来麻烦。第一,漕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部门,漕运总督就兼淮安、凤阳各地方的巡抚,所以他也是地方官。运去的粮食称为"漕粮",也是江南各地方的税收,当日田赋征实,老百姓以去糠之米交纳。在运河里运粮的船夫,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各衙抽来的"运军",所以又与兵部相关联。第二,这漕运的区处,牵涉很多专门名词,不见于字典或辞典,只能在当日文件上翻来覆去,逐渐领悟到其大意。第三,我后来写成的论文不能称为经济史,反倒可以称为财政史,因为明朝的财政和清朝的...
() 王维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外面正下着雨。 雨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弄得向来沉静理智的王维有些心绪不宁。 因为他环顾四周之后,很快就发现,他一点都不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 他躺在华丽贵气的红木制平台床上,这种四面平的造型是传统床的式样,从整体看造型古老,但局部的jīng心雕饰足以衬出它的jīng美奢华。 床上铺着的质地极好的褥子,也异常温暖、柔软、丝滑,让人睡在这张大床上,就不想起身,尤其是在这天气才开始转暖的初chūn时节。 毫无疑问,这床完全是古董一般的存在,而此时他却极其惬意的躺在上面,不过不仅仅是床,整个屋子完全充满了浓郁的古风,包括那有四只较细的兽面腿,身有jīng美花饰纹路的三彩柜,还有那体态端庄浑厚,造型别致jīng巧的月牙凳等。...
人物简介(1)徐向前:原名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4年2月徐向前投笔从戎,前往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后又至广州参加复试,并被录取至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编在学生第一队。学习期间,参加了北伐战争和东征。1927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率第六联队同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起义失败后撤离广州,在太和圩追上了教导团。随教导团等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任第十团党代表。1928年元旦,升任第四师参谋长,率部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6月,接任红四师师长。翌年受中央军委委派,到鄂豫边根据地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负责全师的军事指挥工作。当时全师共400余人。同年6月至10月,红三十一师粉碎了敌人的三次“会剿”,部队发展到700余人。1930年2月,党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特委,对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实行统一领导。而鄂豫边的红三十一师、豫...
夜,静寂得苍凉。.pnxs. 冰凉的月光下,一个穿着黑色夜行衣的少女正借着朦胧的月色攀上位于c市中心的摩天大楼,月色下的大楼,影影绰绰,似一位久站于孤独中的老人,没有一点声息。 “离儿,动作快一点,我暂时控制了大楼的监控画面,你只有五分钟时间解决莫尔斯,速战速决。”苏离佩戴的微型耳机里传来夏语陌急促的声音。 “明白。” 只见攀附于大楼上的娇小身影借助着悬空的钢丝,敏捷地爬到72楼的窗户外。 她的眼里尽是笑意,因为过了今天,在执行完这个任务之后,她与暗月组织的协议就到期了,这就意味着从此她就是自由人了,可以不用活在黑夜中,可以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正大光明地活在太阳底下。并且,语陌的协议也到期了,她们就可以离开c市,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告别这肮脏的黑暗交易。...
曾国藩第一次见道光帝(1) 初见道光帝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五月,大清帝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鸦片战争一触即发,国库亏空,民不聊生,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就在此时,在翰林院实习期满的曾国藩,已是囊中羞涩,正在忐忑不安地等待道光帝最终的面试。他的同事、翰林院庶吉士陈启迈、白殿壹、洪洋、刘向东,也是各怀心事。 翰林院主要负责编修国史,为皇帝讲解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等。凡新科进士,中状元、榜眼、探花后,当时就可以授给官职,其余优秀之人则进入翰林院学习,名为庶吉士。曾国藩即为其中一员。 庶吉士虽非正式官员,却能享受七品官员的待遇,待三年学习期满后,经皇帝亲自面试,各人的去向也就一朝明朗,或留京为官,或被派到地方上任职。...
众说纷纭(1)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酉刻,光绪皇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皇太后——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宫仪鸾殿病逝。 一个是当今皇帝,另一位则是操纵朝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太上皇”。 事情来的太突然,没有任何人预料到,以致一切后事都显得那么匆忙,没有章法。 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驾崩的消息被送到宫中时,举朝震动。王公大臣们既对这位年仅38岁的中年皇帝如此突然的去世感到惊恐,同时更为尚未建储,没有确立皇位的继承人而担忧。 按照从雍正年间传下来的规矩,每一位继承大统的皇帝,都要于其在位期间,预先写下继位的皇太子名姓,置于密封匣盒之内,藏在故宫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这块匾额是顺治皇帝亲自书写,为宫中最高之处。当皇帝重病不治时,在朝廷重臣共同看视下,宣布匣内诏书内容。这就是清朝所独有的秘密建储制度...
阳光透过大树浓密的枝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像,潺潺的流水生声永恒不变的在耳边回荡。五岁的叶晨就这样慵懒的倚靠在一棵高大的古树边沿,仰着头静静的看着天空,看着天空中鸟儿追逐飞过,看着天空中云团轻柔的卷舒。身旁偶尔有着一两声深沉的牛哞声传来,可这一切都未能让他极为沉重的心情有所缓和。偏头瞥了眼正沐浴在阳光下慢悠悠吃着柔嫩小草的老黄牛,就又收回了他那深邃的的眸子,躺在古树下,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天空。细嫩柔软的小手无意识的抠着地上的小草,在草坪上翻出一个黄黑sè的小泥洞,小小的泥洞,随着一个小手的挖掘,逐步的扩大开来,不知何时起,轻柔的小手渐渐的用力起来,手边的泥洞被其贯穿而过,五岁的叶晨就这样呆呆的看着天空,思绪飘飞,一段尘封已久的沉重往事再度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自序提到台湾,通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山和日月潭,一座山一潭水几乎代表了对宝岛的所有想象,不过如果问题转到台湾同胞走过的足迹,我们的印象便变得十分模糊了。的确,我们不太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也不太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怀有怎样的情感。 然而,了解这些正是两岸同胞达成互爱的基础。两岸同胞以同理心来了解彼此的梦想和渴望,以及至今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果,彼此欣赏,彼此谅解,任何隔阂都可化解于无形。 继《岁月台湾:1900-2000》一书之后,笔者再编撰此书,由过去编辑的《二十世纪台湾》全集中选取适当的照片,更强化了视觉的效果,用清晰的画面让读者可以直接在纸上饱览宝岛美丽的山川,看到人物鲜活的表情,让百年的光影瞬间从眼前掠过。笔者不发惊人之语,也不做猎奇之态,而是通过呈现台湾民众庸常的生活、温馨的琐事,让读者的心思不自觉地飞越海峡,走入彼岸的时空。...
序晚清的历史发展就像一个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 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中华帝国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圈里运行,但被卷入全球经济后,西方列强就像一些凶悍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让帝国再无宁日。譬如前两次鸦片战争,就让不熟悉国际规则的帝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甚至飞速下挫,直到洋务运动自觉地进行调整,才开始趋于平静并有了一波小行情。不久,甲午战争的惨败又让帝国股市放量大跌,几乎跌掉了洋务运动近三十年创造的市值。尽管随后的戊戌变法开始有所反弹,但时间过于短促,很快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再度重挫,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反转。 晚清是国人不愿面对、但又无法回避的一段屈辱史,帝国的历史在此发生了一个大转弯。国人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的确有太多的辛酸和屈辱。毕竟,宽容是属于胜利者的,失败者的谅解则有太多的无奈和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