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 美国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注1) 在一部电影中,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二战老兵们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在参与编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名录》工作中,我看到过一位志愿军战士,在牺牲前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怕无名,不求有闻于世,也无悔于葬身异国的山野。然而,我们害怕冷寂苦久后的遗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编制时,那些战功显赫的首任军长们,如今人们似乎都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个人的猜想,而是我在许多刊物上见到的。比如,2002年,有一本发行量很大的传奇类期刊,发表了一篇《建国前后的军长》,里面的军长自然是建国时期的军长。通观全篇文章,首任军长占绝大多数,但却混杂了一些不是首任军长的军长。一些首任军长被遗忘了。...
() 王维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外面正下着雨。 雨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弄得向来沉静理智的王维有些心绪不宁。 因为他环顾四周之后,很快就发现,他一点都不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 他躺在华丽贵气的红木制平台床上,这种四面平的造型是传统床的式样,从整体看造型古老,但局部的jīng心雕饰足以衬出它的jīng美奢华。 床上铺着的质地极好的褥子,也异常温暖、柔软、丝滑,让人睡在这张大床上,就不想起身,尤其是在这天气才开始转暖的初chūn时节。 毫无疑问,这床完全是古董一般的存在,而此时他却极其惬意的躺在上面,不过不仅仅是床,整个屋子完全充满了浓郁的古风,包括那有四只较细的兽面腿,身有jīng美花饰纹路的三彩柜,还有那体态端庄浑厚,造型别致jīng巧的月牙凳等。...
阳光透过大树浓密的枝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像,潺潺的流水生声永恒不变的在耳边回荡。五岁的叶晨就这样慵懒的倚靠在一棵高大的古树边沿,仰着头静静的看着天空,看着天空中鸟儿追逐飞过,看着天空中云团轻柔的卷舒。身旁偶尔有着一两声深沉的牛哞声传来,可这一切都未能让他极为沉重的心情有所缓和。偏头瞥了眼正沐浴在阳光下慢悠悠吃着柔嫩小草的老黄牛,就又收回了他那深邃的的眸子,躺在古树下,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天空。细嫩柔软的小手无意识的抠着地上的小草,在草坪上翻出一个黄黑sè的小泥洞,小小的泥洞,随着一个小手的挖掘,逐步的扩大开来,不知何时起,轻柔的小手渐渐的用力起来,手边的泥洞被其贯穿而过,五岁的叶晨就这样呆呆的看着天空,思绪飘飞,一段尘封已久的沉重往事再度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引言鲁迅死于20世纪而活在21世纪。这是一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1881年,鲁迅出生的年头,正好临近帝国的悬崖,是时间的断裂带。中国现代化,在民族的屈辱中蹒跚起步,许多陌生的事物,陆续出现在大队蠕动着的辫子和小脚之间。随着经济的萌动,政治改革的一次尝试——戊戍变法——旋起旋灭,蒙受血光之灾。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官员、士子和百姓面前的共同的问题。...
() 活在当下什么都贵,物价贵,正是出门七件事材米油盐茶样样要钱,跟何况住房,由于近几年来的发展本市房屋价钱更是涨的离谱。市区的一个单户型房子租要2000多,市内就更要6000元,这只是组的价钱,而我就住在本市以江而立的旧时样高楼顶层。因为我由于一次意外救了叫蒋珠珠的小女孩,他父亲为感谢帮我付了医疗费并雇我住在这里帮他做一个管事《收收房租啊,和维修房屋事宜。》而他们一家就住在国外,我将收到的钱送到银行汇给他就好了。平rì我就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就好了,对了,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此楼房租很便宜,可惜说出去谁也不会相信,所以住的人就很少了,这天,我刚从外面回来。汇了房租拿我的提成买了一些rì用品回家,走进大楼看到电梯半闭时,我急速赶上去拦住看见一对情侣在那里闲聊。看到我就有点不好意思的让了让,我自觉地走到后面墙角站着,今天电梯正慢啊,过了好久才到三楼,他们在那里开始闲...
第一章 向毛泽东汇报(1)1956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苏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的逐步暴露,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要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为了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正确指导即将全面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1955年12月起,刘少奇开始分别约请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的汇报,详细了解经济领域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这项工作也是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做准备。毛泽东很赞赏刘少奇的这一做法,从1956年2月中旬到4月底,毛泽东也先后听取国务院34个部委的汇报。 按照日程安排,2月16日毛泽东要听取石油工业部的汇报。上午9时,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准时来到丰泽园颐年堂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同时听取汇报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和薄一波。...
封面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第六章 共和国的未日:1931—1933年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立契、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一章 出川路上1937年9月,距离7。7卢沟桥的枪声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距离8。13淞沪抗战的炮火,也有一个多月了。 川陕公路上,一支望不到边的队伍,正一路行军往北前进。 这支部队是如此的奇怪,他们并没有排成整齐的行军队列,而是乱七八糟,成群结队,毫无秩序。有的穿着军服、戴着军帽,其余的服装则随心所欲,任意穿戴。但每个人都带着旧式雨伞,以及脸盆、茶壶、电筒、毛巾、蔬菜和备用草鞋。这些东西或者挂在肩膀上,或者用绳子拴在身上。许多扛枪的人,都把用布包裹着的私人财物,吊在枪杆上。。。。。。 这那里是一支军队,完全就是叫化子。可这又的的确确是一支军队――川军! 行军的队伍是四川将领孙震带领的41、45两个军4个师组成德第二十二集团军的人马。他们将要北上华北,支援在那里正和日本鬼子血战的部队。...
如果用某个词汇来形容这样的夜sè,可以是“凄凉”,亦或是“空洞”,甚至于“鬼魅”,想必文人大多是这么说的。直截了当的可以是“漆黑”,以至于“黑不隆冬”,总之,黑的一塌糊涂。 “月黑风高”,再贴切不过了。 可以看到月sè下飘忽的黑云,阵阵轻响的寒风,似低语,似吟唱。这样的杀人夜里总会被寄予厚望,寄予人们对黑夜的恐惧,出离的愤怒,以至于病态的渴望。 总像会发生什么似的,而真就发生了。。 。。。。。。。。。。。。。。。。。。。。。。。。。。。。。。。。。。。。。。。。。。。。 红sè的烛台,纱帐,屏风,镂窗,以及檀香床,还有忽明忽暗的烛光,一切显得高贵而古朴,再仔细看去满屋子竟然铺满了红sè绸巾,圆桌上放着一个大大的囍字,和两个粗壮的红烛。...
枪魂传奇(序) 《枪魂传奇》序之作者的自白 草于公元2008年10月27日第一章夜访卖报了,特大新闻”一个报童正拿着一沓报纸,在一个人潮拥挤的街头高声地喊着。“拿一份报纸”一个年青人向报童打招呼道。报童拿了一份报纸向年青人递了过去。年青人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带着一个礼帽,礼帽仅仅的压着,遮住了眼睛“多少钱”年青人向报童问道。“一法币”年青人掏出一张纸币递给了报童,然后一转身,走进人流中,很快消失了。“当,当,当,”在黑暗的小巷中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你找谁”从门里面传来了一个老头的声音。“002号”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过来。“快进来”门吱的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老头,提着一盏灯,老头边往前走边说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上楼在说,老胡在吗”那人回答道“在”老头边说边领着他上了二楼,老头敲了敲了门,里面传了一阵咳嗽声。“老胡是我,永强来了”老头话音刚落,本来黑暗的小屋里,突然...
序让历史照亮未来(1) 公元1664年,当时已是清朝康熙三年。 杭州。刑场。忽然有五个身穿明朝服装、头梳明朝发式的人出现于众人面前。为首的,乃南明大臣张煌言。临刑前,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 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螳臂拦车”,一般皆比喻顽固不化者。但是,反抗民族奴役的张煌言们这种“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恰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死愁绝中勃勃不屈、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他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历史的惊叹号点上最后浓浓的顿点! 回顾那个崩溃的时代,在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中,甚至是慷慨成仁的自我牺牲,都会被认作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行为。随波逐流呢,又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于是,对于动荡、杀伐年代的读书人来说,人生变成了一种绝望的煎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