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浪平前言 每次看到有如秋海棠叶般的中国地图,心里就不自觉的感到阵阵的刺痛,久久不能释怀。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这幅地图已经不能代表真实的现状,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领土,早已经离中国而去,这就是中国完成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之一。事实上,没有向日本索赔或要日本认错道歉,与国共内战及台海分裂,都是源自中日战争后遗症的历史伤痛。 1. 政治干预导致的历史失忆症 当然中日战争的最大后遗症,就是在政治烟幕影响之下的历史真相扭曲与变造,因而给中国人民带来集体历史失忆症的危机。虽然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一切的力量,忍受过所有的煎熬,做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目前多数的中日战争历史叙述,实在是离真相仍然有着极大的差距。所以目前中国人与世界都不清楚,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所担任的角色与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人曾经在这场人类历史决定性的战争中,所有的贡献与牺牲,大都遭...
作者:广陵侯声明:作品相关 缘起今天是我的这本可能被称为书的文字的第一天上传,一口气上传了写好的十三节,目的是为了让书友能够看到主人公的出现,如果只传一两节的话,可能会造成误会。我在网上看书也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和许多人一样,看着看着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咱写一个一定比他强,于是就不知天高地厚的想着写什么(到今天为止,这个想法来连自己都觉得有些狂妄了)。这个不说,今天只说创意的由来。至于我为什么想写一个普通人,是因为看了《后汉书》《三国志》之后,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些名将的功业,倒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人相食”、“屠城”之类记录,另外在赤虎的《五胡烽火录》中也大量写到后来汉人的苦难。让我感到,那个血与火的年代荣耀只属于少数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灾难,于是就想写一本体现普通人苦难的书。...
作者:谢轶群序 风烟流云满眼来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像一阵热风,如一层梦影,一个曾带给中国多少希望和创伤的时代,短短三十八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团恼人而充满诱惑的混沌,任由后世去梳理、描绘和解读。这个时代就是1912年到1949年的民国。从今年7月开始,我陆续读到谢轶群的系列历史散文稿《民国多少事》。和网上那么多拍案叫好的读者一样,我立即被这部出手不凡的力作所吸引。作品意境开阔,选材独到,史料翔实,且时有新意;文字更如行云流水,对乱世风云和历史细节的独特抒写,强烈撞击着读者的心扉,风烟流云,扑面而来,使人久久不能释卷和释怀。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极其独特的时代。和春秋战国一样,混乱动荡是它的底色,那时国家四分五裂,天下烽烟四起,时局瞬息万变。因为旧的规则被打破,新的秩序没有建立起来,平缓雄浑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掀起了汹波狂澜,各色人等的本性或者获得了宽阔的释放空间,...
作者:雨天下雨【由文,】第〇〇〇一章 被革命的对象福州南城的柳河巷由于附近没有嘈杂的市集商铺,加之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树,使得不少喜欢清静的人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平日里清静的柳河巷今日却是显得略微嘈杂了些,远远的就可以听见马掌铁撞击青砖的噔噔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路人只见两个新军军官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来,他们身穿青色军官常服,脚蹬黑色长筒皮靴,肩头别着黄红交叉为底色,上别龙纹金扣的肩章。其中一人年约三十,国字脸,留着长长的八字胡须,身形高大,黄红交叉为底色的肩章上别了两个龙纹金扣,赫然是一个副参领。而落后一个马位的年轻军官则是年轻些,面孔略显稚嫩,肩上的领章同为黄红色交叉底色,上扣一枚龙纹金扣,乃是协参领的军衔。...
作者:冷夕序言 前言:真实的历史(更新时间:2005-5-8 17:19:00 本章字数:5321)大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11月14日,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清德宗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个地方已经有10年之久了。他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十年六月,诞生于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第五子醇亲王的公子,清文宗咸丰皇帝的侄子,也是慈禧太后的外甥,醇贤王奕譞的嫡福晋,也就是慈禧太后的胞妹,生过四男一女,只留下一个老二,也就是光绪皇帝载湉。载湉三岁时继承帝位,却一直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在光绪24年,公元1898年的时候,他本来想依靠维新派变法来获取大权,不料遭遇不测。慈禧太后于是年9月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逮捕户部侍郎张廕桓、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御史杨深秀暨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维新派核心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在外国人的帮助下出逃,谭嗣同不愿意逃跑,认为变法维新,必须有人做出牺牲才能获...
作者:cuslaa【由文】【初九之卷】第一章 奇袭(上)大观二年腊月三十,乙巳。大宋两浙路明州昌国县(今舟山市,注1)。赵瑜站在镇鳌山顶的烽火台上,俯视着下方的县城。此时正是除夕之夜,城内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在城中响彻。一阵微风吹过,合着硫磺的气息,把守岁的人们的欢声笑语送了上来,浑然不知大难就在眼前。扶着雉堞向下观望了一阵,赵瑜弯腰从倒毙在脚边,准备放火报警的烽子尸身上拔出自己的板斧,转身下了楼去。这座烽火台是昌国本岛十七座烽火台中最靠近县城的一座。这颗钉子一被拔掉,昌国县城就如同一名已被扒光衣服的良家少女,将要迎来被海盗凌辱的命运。提着重斧,赵瑜顺着石阶一步步走了下来。新制的多耳麻鞋刺得他的双脚很是难受。海上的汉子本没有穿鞋的习惯,五趾叉开的大脚直接踏着甲板才是最稳当的。但这次要在山里走夜路,他不得不在脚上套上已经很不习惯的东西。...
作者:曹昇(曹三公子)【由文】【·上卷·】前言: 很简单,就是准备写几个古时候的官吏,琢磨琢磨他们混在仕途的技巧。 先从李斯同学写起吧。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李斯与秦帝国 自序:以心证史,仿佛亲历 动笔写作《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是在2006年年初。 当时的想法十分简单,仅想围绕秦帝国丞相李斯的一生,写个中篇,以飨读者。当文章前几部分连载于天涯“煮酒论史”时,读者们的热情程度远远超乎我的预期,更给予了许多我本不配拥有的赞誉。当然,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越写越不可收拾,直至今日,竟成此书。 李斯出身于社会底层,年轻时只是楚国一个看守粮仓的小吏。出于对人生价值的敏感,对个体存在的焦虑,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小城上蔡,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开始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抗争,最终竟从贫贱的布衣,跃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
作者:未再声明:【文案】.题记:我们都不该忘记,在那段烽火岁月中,民族所受的耻辱,先烈牺牲的高贵,以及更多用脊梁活着的中国人的尊严。烽火连年,家国飘零,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杜归云和谢雁飞,相识于危难的一对异姓姐妹,在满目繁华的大上海落地生根。一个幸为戏班子收容为童养媳,一个却沦为烟花地的小丫头。当昔日的童伴再度相遇,她还是她,她却已经不再是她。归云还可以爱,用一生的爱来偿还一段痴心的眷恋。雁飞却已经不能爱,在万般情愁之间不惹尘埃。家国的苦难如同人生的苦难,挣扎、抗争、热血、牺牲,是那个年代谱奏的乐章。归云曾说:“我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点滴之墨,我唯一能为我的国家所做的,就是与她同生共死!”...
作者:Sam Walton作者简介萨姆·沃尔顿 (Sam Walton, 1918-1992年),沃马特百货公司创始人, 美国首富,曾获布什总统颁赠的自由奖章,1992年逝世。约翰·休伊 (John Huey),现任 《幸福》杂志资深编辑,曾任《华尔 街日报》欧洲版编辑、 《南点》杂志创刊编辑。从事商业报道多年。富甲美国──零售大王沃尔顿自传1 学会珍惜每一美元一天夜里我难以入睡,打开收音机,听到广播宣布,萨姆·沃尔顿是美国当今最富裕的人。于是我想, “萨姆·沃尔顿。不就是过去我班上的学生吗!”我激动不已。——海伦·威廉斯,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希克曼中学前历史学和语言学教师我想,任何成功总要付出代价,而我经历艰难困苦学到这一教训是在1985年 10 月,当时, 《福布斯》杂志称我为所谓的“美国第一富豪”。好极了,不难想象所有报纸和纽约的电视观众都会问 “他是谁”和“他住在哪里”。接下去的事情我们知道,就会有大批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
作者:张云【由文】第一章 吴中陆生苏州人不喜欢朱元璋。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张士诚。不过那个时候苏州还不叫苏州,它叫平江。苏州人不喜欢朱元璋有多种理由,但是最大的一条,就是朱元璋做过和尚,还是个农民。宋朝范成大著《吴郡志》序中道:“吴郡在阖闾以霸,更前数百年,号成虽数易,常为东南大都会。当中兴、其地视汉扶、冯,人物魁倬,井赋藩溢,谈者至与杭等,盖益胜矣。”又云:“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淳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说得通俗点,就是苏州这地方,是个重礼尚文谈诗书的地方,苏州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对文化人极为看重,唱的是昆山腔(那个时候还不叫昆曲),观的是白苎舞,吃的是红菱白藕,赏的是梅兰菊竹,当然不会喜欢那个一脸麻子张口就是凤阳腔的土包子朱重八,张士诚则不然,身修体长,读得经典,做得诗词,容貌俊美,...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第一章:小小一书生天色昏黄,夕阳斜下,洒落一片余晖。古老的街市已经渐渐萧条了,货郎收了摊子,各自散开,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脚步匆匆,晃眼而过。“银两亦托伊带来。家中用途如何?可省则省,不可省处,亦不必过事俭啬……”街角处,少年举着一封书信朗声念着,他的嗓音低沉,字字圆润。“柳先生,慢些念,方才那俭啬二字是什么意思?”边上的阿婆靠着少年的字摊儿,一头雾水地问着。少年微微一笑,露出熙和的笑容,夕阳的余晖与他的笑脸相互衬映,这昏暗的天色和古老的街道上,霎时变得生辉起来。少年的剑眉微微一挑,和气地道:“阿婆,俭啬便是节俭的意思,令郎的意思是他在苏州那边攒了些钱,叫您不必节俭,该花就花,爱惜自己的身体要紧。”...
作者:温键键&梁建华【】成龙是一个奇迹,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奇迹。“万人迷”贝克汉姆到中国时,无数人为之倾倒,但他却非常虔诚地向一个中国人索要签名,这个人就是成龙——贝克汉姆大公子最崇拜的明星。再多的溢美之辞给予成龙也不为过,他的成就和荣誉是属于世界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电影院的地方,就没有不知道成龙的。本书从成龙呱呱落地开始着墨,后转往香港发展,至成龙今日红遍全世界为止。内容除讲述成龙的事业外,也会提及他的感情生活及家庭事故。楔子龙的民族,出了两条巨龙,比肩而立,在功夫片中耸起两座丰碑--这就是李小龙和成龙。成龙开创了谐趣武打的新门类。他以惊人的绝技及独创的武功艺术,融入了诙谐的演出手法,进而成为全球华人老少喜爱的超级影帝。他的功夫片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狂飚,不仅征服了华人世界,还征服了世界其他民族,甚至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土人中,都不乏狂热的成龙影迷。票房造成空前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