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对抗和争斗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是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的。因为在那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局部地接触和交往,没有人知道完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下,郑和船队的最后一次远航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对于本国辽阔疆域以外的世界,中国人并没有太多好奇。 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与欧、亚、非大陆都有贸易往来,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印度洋上。 美洲的文明与其他大洲之间横隔着两个大洋,相互之间毫无往来。 欧洲也是相对孤立和封闭的,除了阿拉伯商人带来的东方的讯息,欧洲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来自神话和幻想。 但是就在1500年前后,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开始显露出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地方。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兴起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的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
壹初唐雨 王绩:策杖寻隐士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隐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隐士是个不易轻得的荣誉头衔,一要弃官去职,远在江湖;二要薄钱尚德,心近自然;三要才识过人,特立独行。三个要素条件拆开来,相对容易,但如果粗筛细选,大浪淘沙之后,全部符合的为数便不多了。当我们将目光投射到千年之前的大唐王朝,可以在那叱咤风云、兴衰成败的三百年间,在那一群斗酒吟诗、光耀千载的文人群体中,在那些正传野史、竖排繁体的线装书籍里,寻觅到各式各样的隐士。历来的编史者,因为隐士的高风胜情,在笔下也是推崇有加。《新唐书》和《旧唐书》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最权威、最翔实的文献资料,专门辟了“隐逸”的卷目,将隐士逸人与孝友、良吏、列女等一同褒奖宣传。...
战场楔子天国争霸,烽火连连.夙凰国.天殇王朝,幻璃国,鹰蜮国四国顶立.各君霸主皆欲独霸天下,疏不知,战乱时起,风沙满天,霸主一代换一代,该胜的胜该败的败,曾经辉煌的国家变成烟土,曾经残败的国界荣耀争辉.烟火凝结在空中,前一秒钟的急切等待刹地变成沉默的愤怒.一个男人紧抿着双唇,表情冷冷地看着倦缩在床角的苍桑女人.“皇上?”女人慢慢地抬起眼,眼中流露出的惊恐泄露着她的内心。“哎,别说了,一切都是命,你还是好好的休息吧,毕竟刚生产后的人都是很虚弱的!”夙凰国皇上暗自叹了一口气。难道真的是天亡我国么?他好想这次生的是一个儿子,好想能够有一个太子为他争回霸主的地位,可是他等啊等盼啊盼,盼到最后又是一朵妖嫩的花朵绽开。同前五个花朵儿一样娇嫩可爱.这于他,是喜,于国,则是悲啊!...
() 第一章:路遇歹徒 一辆长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车厢内,众旅客昏昏yù睡,气氛沉闷无比。 这辆汽车从南江省天阳市驶往湖中省平崖市,陈凡坐在车内望着窗外静静的发呆着,一排排的树木,往后飞退,熟悉的家乡渐行渐远,陈凡的心中复杂无比。 “打劫!不想死的赶紧把钱交出来,快!快!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否则,死!” 一声响亮的叱喝声打破了车内的平静,同样打断了陈凡的思维,他回过神来,两个满脸横肉的男子拿着寒光闪闪的刀子恶狠狠的威胁着乘客,陈凡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拿起手机藏在腿下手指飞快的点着按键。 看着抢劫犯手中的刀子,车上的乘客脸sè一下子变得苍白如纸,哆哆嗦嗦,迷迷糊糊的就把自己身上的钱物如数交了出去。...
一、名 门 我要讲述的是母亲毕生追求革命,虽屡遭磨难和冤屈,仍痴心不改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她那富甲一方的名门家族说起。 一、名门 关于“余良卿膏药”的趣闻轶事,民间流传甚多,最有名的当数“铁拐李赐偏方”。这一传说甚至飘洋过海,进入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书中。 1945年夏天,日本鬼子投降了,母亲一家离开偏僻的皖南山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在9月初的一个傍晚,回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的故乡——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安庆。 母亲一家是从安庆北门进入市区的,沿着大街径直向南走,直到远远望见前面半空中横街悬挂的四个乳白色扁圆大灯,那灯罩上印着的“余良卿号”几个大字在夕阳下依旧格外耀眼,姥姥这才长吁一口气,扭过脸,吩嘱身边的伙计取出那块写着“余良卿膏药”的牌匾,高高地悬挂在街西余家老铺的正门之上。然后,姥姥在我母亲的搀扶下,颤巍巍下了竹轿,站在街中央,仰起脸,梦幻一般呆呆瞅着...
自 序从1989年初开始,应当时上海《解放日报》文艺部主任吴芝麟兄之约,我在该报《朝花》副刊上开设了一个名曰“京华胜迹”的专栏,大抵每月一篇,写北京的游记。在那以前,我虽然从未在北京一次逗留超过十天,却非常喜欢这座古老的城市;总是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北京漫游,寻找烹煮文字的灵感和素材。加上后来我供职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更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机会。我在那个专栏上前后发表了大约二十来篇文字。 利用公务之余,我在北京蹀躞,搜索宫廷、园林、胡同。无论是人头攒动的名胜古迹,还是无人知晓的犄角旮旯,我都喜欢一次又一次地探访。加上阅读史料,考证辨析,将原先的文章不断修改丰富,渐渐形成了以游记为载体,重新探讨晚清历史与人物的一批历史散文。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其结集出版,名曰《被调整的目光》。书评家小宝曾概括说:“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大多是地以人名,‘胜迹...
作者:Dr.Jean-Pierre Sean译者:新垣平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in Yuan Dynasty剑桥版倚天屠龙史By Dr.Jean-Pierre Sean译者:新垣平目录Chapter I Introduction第一章 绪论Chapter II The Order of Kongfu World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Southern Song (1195‐1259)第二章 南宋后期的武林秩序(1195‐1259)Chapter III The Formation of Kongfu‐School‐Politics in Yuan Period(1279‐1326)第三章 元代门派政治的形成(1279‐1326)附录一:张三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剽窃者?Chapter IV Manichaeism in China during Song and Early Yuan Period (1120‐1291)...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对于这样一个在清初历事三朝(太宗、世祖、圣祖)、亦功亦罪的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一生?...
第一章 百年乱世出新朝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北方的西魏王朝和南方的梁朝经过外交协商,接收了一批流亡在梁朝的西魏将领。这些将领包括贺拔胜、独孤信等名将。西魏权相宇文泰非但没有惩罚他们,还热情接见,加官晋爵(比如贺拔胜被封为太师,独孤信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让归来的游子们立即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将领名单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色、独孤信的部将--杨忠。宇文泰第一眼看到杨忠的时候就被杨忠漂亮的髭髯和威猛的体态吓了一跳,再一打听,更是吓了一大跳。 原来杨忠同志不仅相貌非凡,而且胆子更加不凡。人家是提刀射箭杀野兽,杨忠是左臂夹住野兽腰,右手拽掉野兽的舌头,赤手空拳干掉一头猛兽。宇文泰当即拍板:人才,难得的人才啊,杨忠调入我的帐下听用。...